盟军联盟和联军联盟这两大阵营的建立,就像往原本就不平静的世界局势里又投入了两颗重磅炸弹,使得全球军事组织之间的对抗一下子变得更加激烈起来。两边都跟发了疯似的,拼命扩充军备,忙着整军备战,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全面准备。
在这种紧张到让人喘不过气的形势下,石油和矿产资源可就不再像以前那么廉价了。那些投机商人一看有机会大捞一笔,就开始各种炒作,还大量囤积居奇,结果呢,相关的军事物资价格就跟坐了火箭似的,蹭蹭往上涨,简直是一天一个价。
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家底厚实啊,财大气粗的,一看这情况,就开始疯狂囤积战略资源。什么石油、钨矿石、锰矿石、铬矿石,还有铜金属等等,他们都大量采购。就比如说铬金属吧,这玩意儿对提升装甲防护能力可太重要了。像高铬钢,那可是用来造坦克、装甲车防护装甲的好材料,有了它,坦克和装甲车就能更好地抵御穿甲弹的攻击,还有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再说说钨合金,它的特点是密度高、硬度大,而且韧性还强,简直就是制造穿甲弹的绝佳材料。现在军队里各类火炮常用的长杆式尾翼稳定钨合金脱壳穿甲弹,就是用它做的,专门用来对付那些先进的复合装甲,效果可好了。
大英帝国早就提前行动起来,在全世界到处抢购稀有金属和石油。这可把希特勒气得够呛,他心里那个火啊,噌噌往上冒。就拿罗马尼亚来说吧,英国为了抢石油,直接哄抬价格,一下子就把普罗耶什蒂油田三分之二的石油产量给买走了。希特勒气得直嚷嚷:“英国这也太壕无人性了,就靠着自己有钱,欺负我们德国穷,这不是卡住我们德国的脖子嘛!德国也得有生存空间啊!”
德国老百姓也都气坏了,到处都是反英帝的情绪。什么“英国搞石油霸权,搞英镑霸权,就是要卡死德国”之类的言论,到处都能听到。
不光在罗马尼亚,英国人还跑到葡萄牙和大明王朝,开始大量采购钨矿砂。他们开出的收购价特别高,好多国内的商家一看,眼睛都放光了,满脑子都是钱,根本不顾国家的安危。为了能多赚点钱,这些利欲熏心的商人,就把钨矿石卖给了英国人,换来一堆英镑和黄金。
像这样的事儿,那是层出不穷,怎么管都管不住。最后没办法,朱由检只能出台一个大明王朝稀有金属进出口管制诏令,明确规定,绝对不能对那些敌视大明王朝的国家出口稀有金属。谁要是敢违反,不但要重重地罚款,还得关进监狱。
那个时候,英国有个挺出名的公司叫劳斯莱斯,大家都知道它生产豪华汽车,其实它还是英国航空发动机的制造商呢。在二战期间,英国空军差不多一半的飞机发动机都是它生产的。像英国空军特别有名的飓风式和喷火式战斗机,它们的单发发动机就是劳斯莱斯的代表作。后来,这家公司的航空业务发展得越来越好,就成了大名鼎鼎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
英国对资源的把控那是相当厉害,还垄断了不少资源。比如说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区中东,当时就控制在英国人手里。不过呢,那时候中东的产油区主要就是伊朗和伊拉克,产量也不算特别高。还有啊,非洲大部分的土地和资源,也都在英法两国的掌控之中。这么看来,如果真要拼资源的话,大明王朝和德国还真拼不过英法两国,更何况盟军那边还有美利坚这么一个实力强大的队友呢。
这么算下来,要是打资源战争,大明联军获胜的可能性确实不太大。
不过呢,大明联军也不是一点优势都没有。德国确实资源匮乏,但是大明王朝不一样啊,资源可丰富了。就说战争最基础的金属钢铁吧,大明王朝有个明洲,也就是现在的澳大利亚,那里有个西澳大铁矿,据探测人员估算,储量能达到上千亿吨呢,而且含铁量特别高,能达到百分之六十二以上。德国虽然缺铁矿,但是煤炭资源丰富啊。这样一来,德国靠着大明王朝提供的铁矿石,大力发展钢铁工业,军事实力也迅速壮大起来。
在石油方面,大明王朝也有自己的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洋的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每年的产量能有八百多万吨呢。这些石油不光能满足大明王朝自己的需求,还有多余的可以出口。可德国就惨了,国内基本没有石油资源,只能和英国人去抢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油田的石油,这也算是德国最大的短板了。
说到石油开发,大明王朝选择开发山东的油田,还有湖北一带的江汉油田。为啥没开发大庆油田呢?因为大庆油田埋得太深了,而且当地气候特别寒冷,开发难度大,所以就选择性地忽略了。
总体来说,联军方面无论是石油储量还是石油产量,都不占优势。因为盟军后面有美利坚这个最大的盟友,美国一年的石油产量高达两亿吨。有资料显示,二战时期美国石油产量一度超过全球总产量的70%,在石油和石油衍生产品方面几乎是无限供应的状态,为其在战争中提供了巨大的战略优势。
而大明王朝的南洋油田加上东营油田,江汉油田的总产量,还不及美国的一半,这让朱由检是万分的焦急。
南洋的石油年产量是八百多万吨,东营油田年产量是两千多万吨,而江汉油田就更少了,不足二百万吨。
这些原油不仅要满足联军国家的需要,而且还要满足贪婪的意大利对胃口,因为意大利也有一只喝油的吞金巨兽-----意大利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