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一片雪 作品

第243章 彻底看透了墨索里尼

作为联军的主要成员的大明王朝和德国开始在全球搜刮资源,引起了墨索里尼的兴趣,这位战争狂人认为,意大利也应该有自己的战争资源储备,于是他把目光瞄准了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是当时非洲唯一的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因此英法两国并没有对他进行殖民。而墨索里尼却把埃塞俄比亚认为是软柿子,可以任人拿捏。

墨索里尼妄图效仿老牌殖民帝国英国,将埃塞俄比亚纳入意大利的殖民版图。在他的幻想中,一旦成功征服这片土地,意大利便能获得无尽的资源,国力将大幅增强,从而在世界舞台上稳稳地站稳脚跟,成为与列强比肩的强国。他的脑海中,时常浮现出意大利军队在埃塞俄比亚的土地上耀武扬威,意大利国旗在那片土地上高高飘扬的画面。

朱由检得知墨索里尼的疯狂计划后,心中深感忧虑。他深知战争一旦爆发,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会给无数无辜的人带来灭顶之灾,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于是,他决定派遣一位能言善辩、德高望重的使者张煌言,前去劝阻墨索里尼的疯狂行径。

更主要的是,埃塞俄比亚的军事实力非常强大,并不是一个可以随便征服的国家,墨索里尼随便出兵,将耗费大批兵力,损害联军的利益。

在装饰奢华意大利的宫殿中,张煌言一脸诚恳地说道:“墨索里尼先生,战争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它只会带来无尽的痛苦与损失。埃塞俄比亚人民拥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反抗精神,他们绝不会轻易屈服于外来的侵略。这场战争不仅会给埃塞俄比亚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对您和意大利来说,也并非是一件有益的事情。您不妨三思而后行啊!”

然而,此时的墨索里尼早已被野心蒙蔽了双眼,他傲慢地仰起头,眼中满是不屑,冷冷地回应道:“非洲的殖民地已经被英法两国瓜分完毕,我意大利仅仅只要一个埃塞俄比亚,难道就不行了,你们不让我这么做,我就偏偏做给你们看看,让你们见识一下意大利对真实实力。埃塞俄比亚在我眼中,就是一块任人宰割的肥肉。”

没有办法,张煌言只好请求希特勒出面,不过希特勒也不知道墨索里尼有没有实力征服埃塞俄比亚,也盲目的支持墨索里尼。

既然这样,谁也不能阻止墨索里尼的野心了。墨索里尼不顾众人的劝阻,悍然下达了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命令。随着一声令下,意大利军队如潮水般涌入埃塞俄比亚的领土。战争伊始,意大利军队凭借着先进的飞机、坦克和火炮等武器装备,在战场上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他们的飞机在天空中呼啸而过,投下一枚枚炸弹,炸得埃塞俄比亚的城镇和村庄满目疮痍;坦克如钢铁巨兽般在大地上横行,无情地碾压着一切抵抗力量。

果然,一意孤行的墨索里尼在埃塞俄比亚遭受了惨败。

意大利军队这几年在墨索里尼的带领下养成了许多坏毛病。第一,轻敌傲慢,意大利盲目自信,自恃军事装备先进,将埃塞俄比亚单纯视作贫穷落后的弱国。他们未对埃塞俄比亚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无论是该国军队的实际实力,还是独特的地形地貌与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统统被忽视。这种极度的轻视,致使意大利严重低估了埃塞俄比亚人民坚韧不拔的抵抗意志和顽强的战斗能力。在他们眼中,这场战争不过是一场轻松的军事演习,却未曾料到等待他们的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

战斗打响后,混乱就如同瘟疫一般在意大利军队中蔓延。在许多战役中,指挥官们各自为政,指挥系统乱成一团。士兵们接到的命令相互矛盾,队伍像没头的苍蝇般四处乱撞。年轻的士兵马可跟着队伍在山林中穿梭,突然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陌生起来,他们迷路了。人群开始慌乱,有人大声呼喊,有人盲目奔跑,场面瞬间失控。马可惊恐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士兵们相互推搡,惨叫声不绝于耳,一场可怕的踩踏事件发生了。年轻的军官马可幸运地靠着一棵树躲过一劫,但他眼睁睁地看着战友们倒在地上,鲜血染红了土地。这场混乱,让军队士气一落千丈,战斗力也大打折扣。

日子一天天过去,军队的后勤补给问题愈发严重。负责后勤的托尼,每天都为物资发愁。他们主要依靠骡子车来转运物资,速度慢得像蜗牛,根本满足不了前线的需求。更可气的是,那些军官们只想着自己的享受,大量的红酒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而士兵们急需的食物、衣物和武器弹药却少得可怜。前线的士兵们在饥寒交迫中坚守,他们的眼神从最初的坚定,渐渐变得黯淡无光。士兵彼得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我们在这里,饿着肚子,大家都没有斗志,这种日子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埃塞俄比亚军队则巧妙利用本国复杂多样的地形,采取游击战术和灵活多变的作战方式。他们充分发挥对本土地形的熟悉优势,在崇山峻岭、茂密丛林中与意大利军队周旋,使得意大利军队的长枪大炮难以施展威力。

战争久拖不决,于是英法两国参与了进来,开始给埃塞俄比亚提供了大量的军火,于是埃军。进行了反攻,意大利军队泥足深陷,开始举步维艰。

在这种情况下,小胡子终于认清了墨索里尼本质,就是一个妄自尊大,目无一切,志大才疏的家伙,而意大利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更是一言难尽。

没有办法,最后墨索里尼的屁股还得是希特勒来擦。

为此德国派出最精锐的部队,在隆美尔的带领下,来到埃塞俄比亚,救出来被围困的意大利军队。同时也挽救了深陷弹劾危机之中的墨索里尼。

但是此举,耗费了德国不少的战争资源,气的小胡子把墨索里尼一阵大骂。

从此以后,希特勒再也不敢对墨索里尼推心置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