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翻倍

第二百八十九章:翻倍

这四个人是三家子的,一个老头带着五六岁的小孙女,另外两个都是独生的一个人,年轻的叫王萧山,文弱的像个书生,中年男人叫刘普,俩人都是在那场大水里失去了所有的亲人,曾经的那些痛苦,早就被这两年的艰苦生活给磨得敛进了心思,各自在屋子里竖起了小小的排位,第二天便去找施南絮,给他们住宿和吃喝,不干活实在是心里不踏实。本文搜:看书屋 免费阅读

跟着几个人一起过来的是辜杰,瞧着这几双眼睛看过来,施南絮变咳嗽了一声,说了,现在还没到果子成熟的时候,不着急干活,现在就相互交流一下腌制果脯和蜜饯的经验和流程,等有了原料再做出来试一试。

这话让几个人都是一愣,当初那位大人找到他们的时候好像是十万火急的样子,怎么到了这却变成了这样?

虽然心里不安,不过主人家这么说,他们得照办,三个素不相识的人正襟危坐在一起。,干干巴巴的说着,十分的不自在,是,是,老爷子想的多周全些,借了笔和纸,分别写下了三个人的方法和工序,施南絮拿到那厚厚的一沓纸,看过去以后很是吃惊,虽然知道一百个人做一道菜是一百种味道,但是她还是头一次知道这腌制蜜饯三个人还有三种不同的方法,而且里面的材料都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就是做个最简单的甜枣子,蒸煮都不同,看来她把这个想的太简单了,几个人请的早,倒是歪打正着了。

其实也不怪施南絮想的简单,她也没见过这些蜜饯是怎么腌制的,感觉挺简单的,没想到工序竟然这么麻烦,一样的配方,自然是一个味道,正式写的都是由祖上一代代传下来的,是家族的秘密自然不能轻易透露出去,小点的也都是世代口耳相传,加上这代人的改良,变化自然就是十分的大,施南絮看着这一沓子纸,再看看呆愣在原地的几个人,瞬间感慨,这几个人可真是没有白请,虽然工序和做法都不同,但是可以一个方法一个方法的来,看看哪种方法做的好吃,当然如果都不好的话,也得适量的改良一下,反正是已经有了制作的方法了,这下就得等果子成熟了。

武阳天的回来又成为了村里人的谈资之一,都羡慕武家这日子真的是越来越好了,不但跟着施南絮做蘑菇赚了大把大把的银子,就连二儿子也能从战场上囫囵个的回来,还有了差事,虽然是个没有官阶的小头目,但是吃的可是官家的饭,以后肯定错不了,羡慕归羡慕,村里人可没有一个去效仿的,十里八乡的去服役的不少,活着回来的可没有几个,武阳天算一个,还有几个,一个是断了手掌,一个肚子被捅了个口子,另外一个更惨,腿被打断了,回来以后只能被家里人照顾着,媳妇也娶不上,活也干不了,家里人还得伺候着,另外那两个重活是干不了,不过能从战场上活着回来,真真的算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大家都知道去了战场那就相当于九死一生,去那种地方还能囫囵个的回来,那可真真算是了不起了,且不说功夫了得,能回来谋个差事的人更少,武家的这个儿子,也算是给族上添了光。

武阳天当初在战场上,为了能多拿些俸禄,都是去那种最危险的地方,为了贴补家用,已经是把生死给置之度外了,他也想像徐二哥一样能谋个好差事,但是他只是胆子大,要是论计谋他徐二哥能顶他十个。

夏至的时候,武阳中和徐悦荣的点心铺子正式开业了,因为得了朱伟的倾囊相受,店铺的名字就取作朱记点心铺子,武阳中不是那种不知道好歹的人,他既然享受了朱伟的弟子的对待,断不能把这份手艺纳在自己的名下,做人要有良知。

铺子开张的那天很热闹,不在村里,去了不少人,武阳中的邻居和附近铺子的人都过来道喜,施南絮和徐图南也跟着过来了,他们这间店铺不是很大,但是地处繁华地界,人流量那是没得说,只要做出来的点心让人吃了还想买,那以后肯定错不了。

七月上旬,第一季的稻子由青转黄,以往这个时候是清闲的,不过现在可是忙起来了,育新苗,等到七月下旬,田里的麦浪已经荡漾起来了,家家户户开始忙着收割稻子,然后栽种第二季,今年是个好年头,该下雨的时候从来就没有含糊过,注定是个丰收年,只一季的稻子就装满了家家户户的粮仓,那这样子被晒的只有牙是白的,累的腰板都直不起来了,但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带着笑的,干活的劲头比任何的时候都足,男人女人在前面割稻子,老人和孩子在后面捡掉落的稻穗,这稻穗比以往的都大,一天捡半框,这半框也够全家人吃一顿饱饭的,粮食的珍贵,除了那些饿肚子的,就只有农家人最能明白,第二季的稻子越早种下,就越早能有收成,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今年不但家里的老老少少都不用再饿肚子,过年的时候还能扯点新衣裳。

别人家忙,施南絮就更忙,那些人参简直就是吃肥的,兔子饭提供给了稻子地,没有办法,施南絮只能去后山的林子去挖腐植土撒到大棚里,想着冬天的时候一定得多弄些肥料。

枸杞也快到了,采摘的时候,村子里的人陆陆续续的移植去的枸杞,也都长

得格外的茁壮,等到太阳不那么刺眼了,放眼后山,一个个跨着篮子,都是摘枸杞的,枸杞晾晒的房子,施南絮早就交给了大家,家里种的少的人忙完了就过来帮忙,施南絮他们家的枸杞是种的最多的,十多个人,忙了一天多,这还不算,那三个被请来研究着做蜜饯的人。

村里的人都感恩施南絮交给大家种双季稻子,所以看他们家忙就过来帮忙,能帮多少是多少,毕竟自己家也没有什么活儿了,过来帮帮忙也算是感谢施南絮交给他们种双季稻的恩情,要知道以前村里人连吃顿饱,饭都吃不上,现在有了双季稻,收成比往年多了一倍,家里人仅能吃上饱饭,有的还能给孩子买些零嘴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