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俊俏
说起来做蜜饯的这个事来,施南絮想起来就想捂脸,有四分之一的果树都是今年第一年结果,摘的时候她还想着摩拳擦掌的干一场,没想到三个人一脸尴尬的跟她说做不了,施南絮很是不解,为啥做不了,问了之后才知道,一个果子都不认识……
他们大都是研究的是桃,杏子和李子这些果子,那些见都没有见过的,要怎么弄?
施南絮低头看看葡萄,芒果和枇杷以及紫葡萄,一脸的无奈,她倒是认识,因为上一世的时候,这些已经引进到了幽州,但是她不会弄啊……
三个人都把头低的,都快看不见五官了,实在是太惭愧了,他们来到这儿都快半年了,这半年除了帮忙干点杂活,就是天天用野生的果子,按照主家的要求捣鼓过果酱和蜜饯什么的,味道什么的已经得到了肯定,结果动真格的都傻了眼,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幽州人,除了常见的那些果子,别的都不认识,也就是说后面山上至少有六成的果子,他们都无从下手,这、这、他们是白吃白喝了半年?
“这件事是我疏忽了,之前就应该跟你们讲清楚的,这些果树在咱们幽州确实不怎么常见,你们没有弄过,也没有什么。本文搜:狐恋文学 免费阅读”施南絮接下话茬:“不打紧的,不打紧的,从现在开始琢磨也来得及,什么事情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你们都尝尝这些果子,根据这些果子的味道来商定一下用什么材料,这些果子虽然头一年结,不过数量确实不少的,多试试也够,东西都知根知底的,做的成功与否都浪费不了。”这三个人都是经历过苦日子的,所以格外的珍惜现在的日子,平时不管做什么都十分的认真,施南絮很是满意,即使出了这事,也没有生出在另外找人的念头,他们之前做的蜜饯红果就比买到的要好吃很多,施南絮相信只要多琢磨琢磨,总会能成功的,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
收了第一批的果子,施南絮在地窖里给他们储存一些,想留着做试验用,其他的给村里的各家各户都送过些尝尝鲜,关系好的多送点,关系一般的就是个意思,当然没少往县城的张家送,县城里走动比较勤的几个酒楼,还有商行也都沾了光,最后还跟徐图南装了不少,让他拿给衙门的人尝尝,毕竟他们在男人手底下也是辛苦了……
时间过得飞快,天气凉了,树上的叶子也黄了,在无数人的期盼的眼神中,第二季的稻子终于成熟了,这个时节的幽州起风了,一晚上就把稻子给吹黄了,风吹麦浪大概是农家人最喜欢看到的场景,热火朝天的开始收起了庄稼,施南絮倒是没有着急,估摸着还有少日子才霜降,不如在地里就让风把稻子吹的干干的,省的弄回来以后再费劲巴拉的晾晒,所以等附近的村子乐不可知的又说了一次,徐家那一百多亩的稻田成了附近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过来围观的脸上的人比疫苗和插秧的时候还多出了一倍,当然,看的并不是这只有在江南才能看到的景象,而是看那沉甸甸的穗子里面的粮食。
今年跟着一起种双击稻子的能有十多个村子,两千来户的人,这些人高兴的都恨不得做梦都笑出来,这一年的收成比两年还要多些,这怎么能不让他们感觉高兴,高兴的同时,庆幸当时决定种这个,那些没感中的人,现在后悔都来不及了。
徐家的稻子刚割回来,幽州太守就收到了不少下面县承和县令的请奏,几时封?大致都是请求普及双季稻,老太手看过一遍,都堆起来了,然后找到徐图南过来,把东西给他看,毕竟这是跟他关联甚密,其实这种对民生百利无一害的事情,老太守也是希望各处都能推行,幽州土地是最多的,但也是最贫瘠的,能种稻子的很少,如果双季稻能够普及的话,不多说,三年以后,幽州的百姓填饱肚子都不是什么难事,要知道这年头能填饱肚子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都是经常那样,繁华地方饿死的人都不计其数,他这个岁数已经不奢求什么加官进爵了,只要稳稳当当的致仕就行了,做了这么多年的官,那些名利的心淡了以后倒是真想替百姓多做点事情,不求流芳百世,只求这辈子不留下太多的遗憾。
“太守大人,这是我内人肯定没有意见,不过她的身体不太好,不宜多奔波,况且家里还有幼子,哪个县若是想要学习变派几个经验丰富的人一起过来,不过说是码是做起来又是一码子的事,种庄稼这种事情,哪个地方的具体情况都不太相同,我们那里能种成,不代表别的地方也行,能成的也别高兴的太早,不能成的也别有什么怨言。”徐图南没有推辞,跟太守大人说道。
得到他的话,老太手放心了,心头大喜,立刻安排下去人办理这事。
徐图南回去便把这件事给说了,施南絮虽然没有什么异议,她从来没有想过靠种地发财,买了这么多地,不过是图手里有粮,有银子,心里不慌,别人多收点到也好,因为这里的亩产量实在是低的令人发指,难怪之前种的地不少,吃不饱又饿不死的,还那么多,能帮别人她是不会推辞的,多做事就当积德了。
因为今年大丰收,村里的族田倒是没有发下去,卖了一些,重新修缮了祠堂,村里的新来的小夫子受不了这清贫的日子,辞去了先生一职,这次没等族里开会,施南絮便以徐图南的名义捐了五十两银子给村里,专门做请夫子的银子,这样的话,村里所有人想要学个字或者识个数的孩子都不用花一文钱就能上学堂,村里人自然是十分的感激,有不少人特意领着孩子上门道谢,徐家很是热闹了好多天。
今年秋天方富川卖鱼卖螃蟹,卖菜,赚了不少的银子,最后一天起,池塘的鱼没有卖,全部都分给了村里的人,那天村里每家都去了好几个人,帮忙的,还有专门拎着桶装鱼的,虽然桶拿的大小不一,不过都装了一条大的,一条小的,最后大的不够了,便多装几条小的充数,得到小的人也都是笑眯眯的,花钱的哪还能挑剔,而且小的煮的更是香嫩。
施南絮是最爱吃的就是鱼,所以她得到的鱼格外的多,而且方富川给的这些鱼都是很精神的,先放缸里养一阵子,其他的蒸的,蒸煮的煮,暂时吃不了就腌起来。
这几日家里三顿桌上都有鱼,其他人新鲜劲儿很快就过去了,只有施南絮还是一如往的吃的津津有味,虽然都是一样是鱼,但是施南絮就觉得现在吃的要比以前吃的香的多,可能是日子变好了,心里也甜甜的。
难得看见他媳妇那么喜欢吃一个东西,再回来的时候徐图南拉回来一个足足有普通水缸三个大的缸,然后又从方富川那里讨了不少的鱼养在缸里,现在天气转凉了,便把大水缸放到耳房里,大费周章的就是想让她吃个新鲜,施南絮虽然嘴上说这实在是太折腾了,不过心里确实很高兴的,徐图南心里面装的都是她,她自然是高兴的,现在的日子也过好了,又有了小墨染,自然是吃啥啥香,想到以前在施家村的时候,阿爹阿娘也是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她,都说父母是最心疼孩子的,再施南絮看来徐图南对自己的疼爱比徐墨染还要多,想到这里,心里肯定是甜甜的,她这一世终于没有做错事,没有走错路。
吃完饭徐图南一如既往地抱着小墨染去溜达溜达,施南絮则是在后面跟着,一家三口都长得如此的俊俏,惹得村里人不少都回头张望,瞧瞧,这画面看起来像一幅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