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790章 辽东大发展

官员的住宅,自然是最早修盖的,也修得较为宽敞,是两进的院落。

然后,才是主街的商铺,以及官府衙门。至于平民的住宅,便不着急修建,但在今年入冬前,也会完成一批。

即便如此,除了城墙,规模也比宁古塔新城旧城大得多,房屋建筑也好得多。

主要是使用了新型的粘合剂——水泥,房屋也多以砖瓦结构为主。现在修筑的向宁古塔方向去的大路,也在用水泥混凝土铺设。

大连水泥厂,抚顺水泥厂,吉林水泥厂,这是已经建成,能够生产供应的厂家。

虽然吉林水泥厂的产量还不算大,但也在不断增加。不够使用的话,还能从大连和抚顺调拔运输。

在雄厚的资金推动下,沈阳、锦州、镇江、铁岭四家水泥厂也在兴工建造,产品将用于日新月异的辽东开发建设。

虽然水泥厂是依靠着朝廷的财政投入而兴建和维持,但这也只是短期的亏本,却是长期的投入。

用黄立的话来说,这叫做基础设施投入。水利、道路、桥梁、建筑等等,都是促进经济和民生的重要方面。

现在的投入,在将来的赋税收入中,便能够得到回报。

随着百姓收入的增加,也会修房盖屋,改善居住环境。由土屋向砖瓦的转变,也能够给水泥厂增加收入。

辽东的水泥厂有两家是私营的,同样受到了官府的照顾。当然,水泥产量不高,不能与后世相比,官府的采购也是正常。

一个小院子,然后是前后两排共八间瓦房,前排的瓦房是四间,中间有过道,后排的也是一样,然后又是一个小院子。

前后都邻街,只要在中间加上隔断,便是两所住宅。官宅都修得统一样式,整齐而干净。

杨宾推开院门,身上立刻轻松起来,这就是他的家。

不管是院中种植的小菜,还是屋内飘出的淡淡饭香,以及放在屋外的水盆,都有种熟悉而亲切的感觉。

院门上挂着小铃铛,听到响声,杨盈便从厨房走出,在围裙上擦着手,欢笑着招呼道:“哥,回来啦!”

杨宾亲切地笑着,说道:“回来啦!”

说完,杨宾便熟门熟路地走到水盆前,挽起袖子,洗脸洗手。

杨盈在旁笑眯眯地看着,看哥哥洗完,又招呼着他进屋吃饭。

饭菜也简单,竟然和劳作的百姓吃得差不多,只不过是大米和玉米蒸的饭,一盘小咸菜,一碗土豆菠菜汤。

杨盈给哥哥盛了饭,自己也端了一碗,看着哥哥吃得香甜,脸上的笑容更加欢欣。

“院子里的小菜长得很快,等窖里的土豆吃完,也不愁没菜吃。”杨盈慢慢地吃着,象是汇报,又象是闲聊。

杨宾抬起头,微笑着说道:“附近的农户种得早,也有来这里卖的。”

杨盈轻轻点头,觉得还是自己种比较节省,俸禄是足够花用的,却也不能浪费。

又吃了几口,她又用商量的口气问道:“能买到鸡嘛,下蛋的母鸡,放在院子里养,也不费事。”

杨宾想了一下,说道:“应该要过几天,官府会向这边运来各种各样的商货,供应官营的商铺。”

“商铺要开张了吗?”杨盈期待地望着哥哥,眼睛中闪过亮光。

新建的城镇,由于偏远,人口也少,商人未必会运货来卖。为了解决当地百姓的生活问题,便有官营商铺,或者叫供销站。

卖的多是一些日用商品,吃的方面主要是米、盐、酒、茶、糖、酱、醋等等,用的主要就是布匹、针线和各种工具等,也有鸡鸭羊等活禽活畜。

官营的商铺需要售货员,要求粗通文字,会算账,杨盈便让哥哥报考,已经被录用。

而这,也是对于官吏和军人眷属的优待,先从他们之中挑选。

妇女出外做工赚钱的风气,从南到北地流行开来,官吏和军人眷属是先行者,也是倡导者,更是效仿的榜样。

官府也在极力推动妇女就业,在田间劳动和从事家庭纺织的不算,很多工作岗位都对妇女优先。

比如学校的老师,官府中的书记员,供销站的售货员等等。

杨宾看出妹子的期待,笑着说道:“很快了,也就这几天。水路运输快捷,尽管也有不近的陆路才能运到。”

浑河、太子河,还有不少的内陆河流,都尽量开辟了水路航运。这在古代,是远超陆路的便利。

火车的出现,才逐渐取代了水路航运,不算是彻底消亡,应该是衰弱没落。

当然,陆路运输也不必不可少,水路不可尽通,便需要其来作补充。

水泥的推广应用,以及升级版的钢筋水泥,还有特种水泥的研制,也将使大明显现出现代化的气息。

水泥或柏油的平整公路,跨江跨河的桥梁,都不再是幻想,而将成为黄立将要实现的梦想。

或者,在他有生之年,也能看到喷着白汽、发出轰鸣,奔驰在铁道上的火车,连通着大明各地,使距离缩短,更增强明人的出行和交通。

只不过,所有的这些,并不是

别人所能想到的。

他们虽能感觉到变化,但却不大,而剧变就是这样不断累积,才最后发生的。

比如杨宾,他一面恪尽职守,一面在等待着父母的消息。主动来此任职,只为了离得近一些,心中稍安。

比如杨盈,同样惦念着千里之外苦寒之地的父母,却也要自食其力,用女子之身挣一份钱粮。

他们并不知道,早已经处在中华大时代的剧变之中。如同他们天天相见,便不易觉察到对方的成长和变化。

还有亿兆的大明子民,他们在努力而辛勤地劳作,只为提高自家的生活水平,却不知道他们也在为新时代的来临,贡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

兄妹俩吃过了午饭,杨盈去洗刷碗筷,杨宾则坐在厨房外的小凳上,感受着夏季的暖风,与妹妹闲聊着。

“从船厂往宁古塔的路上,已经建起了十几座木城,二三十里一个,向北推进了三百多里。”

杨盈面带喜色,说道:“那还剩七百多里吧?照这个速度,用不了几个月就能到宁古塔了。”

杨宾轻轻摇头,说道:“越往北越困难,陆路运粮耗费也更多。如果不是朝廷全力支持,肯定达不到这个速度。”

“当然,这是早晚要进行的工作。木城能屯粮驻兵,附近也将是设立村屯之所。一路上有驿站,有村屯,直通宁古塔就不再是险途。”

“哦!”杨盈应了一声,又眨着大眼睛,好奇地问道:“是要打宁古塔吗?”

杨宾笑了笑,说道:“鞑虏若受招抚,便不用兴兵作战。但是,军队还是要北上的,有沙俄在侵略袭扰。”

杨盈想了想,说道:“沙俄我知道,地图上有,好象很大的地方。”

“地方虽大,却多是苦寒之地,人烟稀少。”杨宾解释道:“若人口,更不抵大明十分之一。”

杨盈不由长出了一口气,带着调皮的微笑着说道:“那就是肯定能打过啦,王师威武,百战百胜。万岁英明,神眷天佑。”

杨宾呵呵笑着,看到妹妹欢快灵动,心中也喜悦高兴。

“那更北的苦寒之地,打跑沙俄,也要守着吗?”杨盈把碗筷放好,擦着手问道。

杨宾理所当然地说道:“自然是要守的。沙俄已经屡次犯境,击之则退,退后又返,最是无信无耻。”

“而且,沙俄侵略者还残忍暴虐,寒冬饥饿时,竟以当地人为食,又被称为罗刹食人魔。”

杨盈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说道:“这倒是未曾听说,是官府保密的消息?”

杨宾轻轻摇头,面色也沉重起来,说道:“不是保密,但也还未宣之于外,只是官府和军队得到的通报。”

对于世界各国的情况,朝廷通常会在教科书的历史册中进行介绍,却不是非常具体。

因为很多情况都在变化,朝廷便会不时推出更详细的册子,暂时未在民间传播,可也只是时间问题。

通过图书馆,或者是书店,抑或是报纸,只要你有时间,你有兴趣,对地世界各国的了解,便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

睁眼看世界的明人越来越多,黄立推行各种新政,实施各种改革,展开扩张军事行动的阻力也会越小。

“万岁虽好战,却不是穷兵黜武,也不是好大喜功。”杨宾沉吟着说道:“每次对外征伐都有目的,或者说是利国利民。”

“你看的历史教材,还是太粗浅了。等我搜集更多,拿来让你看,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杨盈用力点着头,说道:“图书馆不是建好了,等书籍到了,应该能看到更多吧?”

杨宾笑了,说道:“学校也快建好了,到时候,你能去做女先生呢!”

杨盈呵呵笑着,说道:“今年就去考初中毕业证,也勉强达到小学老师的资格了。”

停顿了一下,她又有些心虚道:“在辽东是这样,可也是暂时的。以后,恐怕也只有师范学院毕业的,才能去做老师啦!”

“凭吾妹的聪慧,去考师范学院也没问题。”杨宾笑着说道:“辽东师范学院已在辽阳建成,想去就报考,学费宿费的不用担心。”

杨盈轻轻摇头,收起了笑容,说道:“在家也能学,我还得照顾哥哥,还得等爹娘呢!”

杨宾沉默下来,半晌才起身,轻轻拍了拍妹妹的胳膊,温声道:“应该快了。”

杨盈点了点头,露出微笑,让哥哥宽心,有些后悔又提起爹娘来。

……………

辽阳。

随着移民的到来,以及商贾的增多,比之去年,已经有了繁华的景象。

辽东两大城,沈阳和辽阳,辽阳的历史更悠久,曾经的繁华更胜沈阳。

当然,辽东巡抚全凤翔知道,治所早晚会搬到沈阳,只看恢复和经营的程度。

东北三省建起,战区司令部将移至吉林,正好是三省中间。还有两个分战区指挥部,设在锦州和广宁。

辽南人口最多,越往北越是稀疏,这也是朝廷确定的发展计划,全凤翔也深以为然,切实执行。

从气候的角度来说,

小冰河期还未过去,越是往南,越适合耕种,寒冷的影响越小。

比如辽东,与朝鲜和倭国纬度差不多的地方,应该是从沈阳往南。而朝鲜和倭国能种水稻,那沈阳往南的地区,也应该差不多。

不种水稻的话,其它的粮食作物,在产量上也有保障,更不用说土豆、玉米等高产或耐寒的作物了。

在辽南耕种一季,可能会比北面的收获多一倍。而且,辽南近海,水路畅通,粮草物资的运输也更加便利节省。

如果一下子向辽北填充大量人口,光是从春耕到秋收这数月时间,需要的粮食物资就是难以承受的数量。

从全国的角度来看,朝廷是以南济北,用江南和南洋的粮食来供应北方的恢复重建。

从东北三省,或者从辽东的角度,也是同样的策略。以辽南供辽中,以辽中供辽北,步步推进,层层递迭。

所以,辽南的人口最多,土地开发最充分;辽中人口就要少一半的数量,辽北继续减少。

“今年秋收之后,移民在各地的分配数量要作调整,辽南不再增加,辽中和辽北的比例为二比一。”

全凤翔看过各地报上来的农业情况,已经有了相当的信心。即便是会有些小灾害,对全局也没有太大影响。

官吏躬身应着,又请示道:“大人,李提督请求继续向吉林调拔粮食,数量越多越好。”

全凤翔轻轻颌首,说道:“本官已经接到书信,军务优先,便尽全力运粮,不用在意路途损耗。”

官吏答应着,知道巡抚大人可能又要向朝廷申报钱粮。否则,鞑虏若受招抚,便无法供应粮食,恐引发暴乱。

全凤翔却胸有成竹,粮食不缺,海运一直在进行,运到旅顺、锦州港、镇江和觉华岛。

浑河、辽河、太子河的内陆水运也在不断扩大,完全能够保障前方的需求。等到秋收,辽东的粮食又将提高仓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