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800章 狂喜,亲人的期盼

杨盈已经做好了饭菜,哥哥却迟迟未归。

虽然也有忙于工作而不回家吃饭的时候,却还会让人来告诉一声。

丫头不时出门张望,手里拿着本书不时读着,却也看得心不在焉。

“饭菜都凉了。”杨盈也饿了,可还是没有独自吃喝,有些焦急地等待着。

终于,外面传来了响动,接着是熟悉的脚步声,只是好象匆匆忙忙的。

没等杨盈走到门边,杨宾已经推门而入,头上冒着汗,脸上却满是兴奋和激动的笑容。

“哥,你…”杨盈有些奇怪,刚开口询问,便被杨宾发出的畅快大笑给打断了。

忍得太久了,杨宾笑起来就停不下来,轻拍着妹子的手臂,眼泪都因为极度的喜悦和激动而流了出来。

杨盈不明所以,赶忙扶着哥哥坐下,又拍又叫,杨宾才慢慢平息下来。

眼泪还在流,杨宾伸手擦着,声音又哽咽起来,抽泣着对妹妹说道:“父母都,都好。再有五六日,就能见到他们了。”

杨盈瞪大了眼睛,一时不敢相信。半晌,才连着追问道:“真的吗,父亲和娘亲要回来了吗?”

杨宾吸了下鼻涕,脸上露出些笑意,点着头说道:“鞑虏受抚,第一批南返的流人,就有父母双亲。我看过名单,错不了的。”

“呀,那可太好了。”杨盈欢喜得几乎蹦起来。

杨宾看着欢欣喜悦的妹子,呵呵地笑着,说道:“父母还不知道咱们在这里呢,见到咱们不知会怎样高兴。”

“是啊,是啊!”杨盈连连点头,忍不住鼻子一酸,不由得抹了下眼角,“这都八年了,爹娘的身体应该还好吧?”

杨宾赶忙说道:“肯定是好的。要不,也不能第一批南返。”

身体是否健康,与第一批南返并没有直接关系,杨宾如此说,也只是宽慰妹子,也是自我安慰。

只不过,能在第一批南返的人员中,最早离开宁古塔,总是好事儿。就是身体稍有不虞,也能早养早治。

“五六天的时间——”杨盈有些急迫,说道:“真希望能早点过去。”

杨宾笑着说道:“这几天好好准备,到时候把爹娘接过来,好好休养休养。”

杨盈用力点着头,眼圈发红,却在脑海里使劲回想着父母的音容笑貌,竟然有些模糊了。

“自己也长大了,父母见到,也未必能认得出吧?”杨盈发了会儿呆,又赶忙去热饭菜,不一会儿便端了上来。

兄妹二人吃着饭,依然兴奋不已地说着聊着。

“哥,我都有些记不得父亲和母亲的样子了。”杨盈停下筷子,有些羞惭地低着头,“这是不是不孝啊?”

杨宾给妹子挟了菜,温声安慰道:“那时你还小呢,找不到爹娘,哭了好些日子。”

“是吗?”杨盈这才有些笑模样儿,也放下了心结。

杨宾看着妹妹,似乎想起了她小时候的样子,脸上浮起淡淡的笑意,说道:“祖母健在,父母定是要还乡的。你也跟着回去,路上多加侍奉。”

杨盈张嘴欲拒绝,杨宾已经继续说道:“父母在宁古塔定是吃了苦,又不熟悉现在的环境。”

“何况,祖母年迈,家中还有宝儿和玉儿,他们还年幼。上有老,下有小,就得你多辛苦,我才放心。”

杨盈想了一会儿,有些无奈地点头,说道:“那哥哥你独自在辽东,可要照顾好自己。”

杨宾呵呵笑着,说道:“衙门有食堂,还有宿舍,不用自己烧火取暖,也不用自己做饭,你就放心好了。”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可惜,那饭菜比不得小妹做的滋味好。”

杨盈露出欢喜和自豪的微笑,觉得这才是自己的价值所在。官府的大锅饭菜,哪里她做的好吃。

能让哥哥吃好休息好,自己不是累赘,还是助力呢!

“可惜辽东没有江南的蔬菜,不能给父亲母亲做家乡菜肴吃。”杨盈有些遗憾地说道。

杨宾想了想,说道:“鸡鸭还是有的,在宁古塔也吃不到。还有鱼,和江南也差不了太多。当然,盈儿的厨艺,做什么都好吃。”

杨盈抿嘴而笑,满怀期待。心里已经在盘算着采购什么,还有做些什么有家乡特色的菜肴。

……………

天色近黄昏,两千多人的队伍也停止了前进。帐篷搭起,是给康小三和赫舍里氏预备的,算是对亡国之君的优待。

夏季的温度很高,多数人都围着篝火席地而卧,铺盖着简单的被褥。

萨布素巡视了临时营地,才回到篝火堆前,接过亲兵端来的热水,

慢慢地喝着。

路程已经走了一半多,大队行进,山林中的野兽也不敢出来,倒是非常的安全。

带了一些粮食,各人也有些干粮,再有专门去打猎的人手,还能采摘野菜,勉强够填饱肚皮。

但也仅此而已,如果大批满人南归,要解决路上的吃食,就要面临很大的困难了。

火光闪烁,映着萨布素的脸上忽明忽暗。若有所思的沉默,也透出了他的重重心事。

“第一批人员想必是会受到优待,毕竟明廷要表现出诚意,才能吸引更多的满人南下。”

萨布素并不为自己的安危而担忧,大不了不能再回宁古塔。

可这种可能性也不大,毕竟明军要在黑龙江展开行动,也少不了他们这些熟悉地理地形的向导。

明军能够重夺天下,实力自是不用怀疑的。萨布素可没那么狂妄,凭着宁古塔那几十万满人,就想着能够重新兴复。

否则,他和巴海也不会痛快地接受招抚。本身的利益是其一,多方面的考虑则是其次。

但对于明廷到底有多强大的动员能力,多么充裕的钱粮,巴海和萨布素还是有些怀疑的。

能保证辽东军民的粮食供应,差不多已经是极限了吧?千里之遥的黑龙江,还有二三十万的满人,能有粮吃吗?

萨布素在宁古塔多年,可是知道千里运粮的艰险。耗费之巨大,往往是难以承担。

正因为如此,宁古塔的人口才很少,军队也不多。要与罗刹人作战,清廷也无法提供足够的粮弹物资。

“如果明廷真有能安置族人的财力物力,这天下便是彻底坐稳了。”

萨布素接过亲兵递上的饭碗,吃着饭,心绪也松缓坦然下来。

明廷能够招抚,是出乎他的意料的。

在他想来,晚上几年,逃到宁古塔的族人死于饥寒的肯定不少。而明廷没有等待,诚意便不言自明。

“我们的诚意也是满满啊!”萨布素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帐篷,嘴角微翘。

如果满人要东山再起,谁能够成为旗帜,那自然是他们的皇帝。现在献给明廷,也表示了再无兴复之心。

这是最好的投名状,对巴海,对萨布素,对其他满人,都是一样。否则,明军会继续用兵,苦难也是他们承受。

篝火带来了暖意,更多的是光明。这个季节,就是野外夜宿,也不是很冷。

杨越往火堆里扔了一根树枝,溅起的火花使他的脸明亮了一瞬。

范氏也没睡,吃过饭了,简单得很,勉强填饱肚子。

但她的心思不在这上面,而是盯着火堆,若有所思,又时而露出微笑。

“宾儿,宝儿,盈儿,玉儿,已经长大了吧,还有祖母,不知道身体如何,是否健在?”

“大明光复,肯定比鞑虏的严苛统治要好很多。不知道,夫君的流放,能否给家人带来些好处?”

范氏想得很多,很杂,越是接近大明辖地,越是离家乡更近,她就难以抑制。有些是迫切期望,有些又是胡思乱想。

看了一眼丈夫,见他以布包头,也是沉浸于思索和回忆,忍不住轻笑。

鞑虏看来是真心受抚了,萨布素和所率的士兵也没有禁止流人剃去辫发。但他们还没这么做,估计还有等到最后。

而且,招抚书上也没提要满人改服易发的事情。在杨越想来,这可能也是一个区分的标志。

是汉人,还是满人,一目了然。是防范,还是不同的待遇,也都容易掌握。

“夫君,早些睡吧,明日还得赶路呢!”范氏柔声地提醒。

杨越眼珠一轮,抛开了思绪,看了妻子一眼,笑着说道:“嗯,赶路也挺累,早点休息。再有几天,便能轻松了。”

“明军正在吉林船厂驻扎,应该是在打造船只。船只齐备,便能沿亦失哈北巡的路线,到达黑龙江。”

“从宁古塔到吉林船厂的陆路有千里之遥,实在是太远了,路又难行。”

范氏想了想,说道:“吉林船厂?应该是经过的吧?”

杨越点了点头,说道:“当时算是个大驿站,现在不知怎样了。”

范氏对于道路的记忆已经模糊,流放的艰苦,倒还清楚。

她不再说话,裹紧了薄被,躺了下来,望着天上的星辰,又是思绪翻飞,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迷糊睡去。

帐篷里,康小三躺在虎皮上,眼神呆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赫舍里氏端来了肉粥,温声道:“皇上,吃点饭吧!”

自从被软禁,康小三已经发了太多次的火。对别人,对赫舍里氏。现在似

乎已经麻木,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好半晌,康小三才开口说话,声音甚是嘶哑,还有些不奈烦,“不要叫皇上,跟你说过多少遍了。”

“是,是妾身的错。”赫舍里氏低下头,柔声说道:“吃点粥吧,一天都没怎么吃东西。”

康小三又沉默了半晌,才哼了一声,坐起身来,伸手接过了粥碗。

千古艰难唯一死,康小三倒是也有过自杀的念头,可终归还是没有付诸实施。

他也想明白了,就是死,也挡不住巴海和萨布素等人用他的尸体,来换荣华富贵。

而明廷也未必会杀他,至少在短时间内,还会让他活着,以安族人之心。

能活着,又何必自己寻死上吊?康小三既没那个魄力,也没那个勇气。

愤怒、发火、少吃少喝等等表现,更象是他对于苟延求活的掩饰,或者说,是遮羞布。

好象极不甘愿,不过是被迫而行。但康小三却知道,他也有受抚之心,或者是求生欲望。

受抚可能还能多活些时日,硬撑着也不过一两年,明军打过去,那就是九死无生。

而在宁古塔,说是皇宫,说是宫女,还有跪拜呼万岁,可连康小三都觉得太过寒碜。

还有吃食,逃亡的满人带去些粮食,也只能供养他数月时间。以后就只能是莜麦、稗子等粮食,与米面相差甚远。

吃完了肉粥,康小三的情绪已经平静了许多。可依然懒洋洋的不愿动弹,也是怕在人前走动够丢人现眼。

既然想开了,康小三倒是希望自己被安排到一处僻静的地方。若是在喧嚣的城里,少不得有汉人来看稀奇,象看猴儿一样。

赫舍里氏出去,也端了碗粥,慢慢地喝着,不时偷眼看着康小三。

事到如今,赫舍里氏也不作他想。只想着能有个安定的居所,能过上吃喝不愁的日子。

她倒也知道一些招抚条件,虽然给康小三安排的官职不大,但想来也会有俸禄,也不用去辛苦劳作。

康小三抬头看着赫舍里氏,见她吃完粥,才开口问道:“祖母和你,开始是被囚禁在海岛上的?”

赫舍里氏愣了一下,便赶忙答道:“是的。那座岛也不算小,有很多百姓居住。好象,好象叫广鹿岛。”

康小三又陷入了沉默,如果岛上全是满人就好了。如果是满汉杂居,满人岂不要受汉人管辖压制?

可自己想住在哪里,又岂是自己能够决定的?说不定会被安排在京师,就在大明皇帝的眼皮子底下。

或许那大明皇帝会时常召见,在外使到来的时候,借机宣示其武功,也趁机羞辱一番。

康小三想到了很多亡国之君的下场,脸色阴沉下来,又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赫舍里氏本来想多说几句,比如祖母,比如岛上的其它情况。可见康小三那副模样,又把话咽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