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放下文件,似笑非笑,手指在轻轻叩击桌案,合着某种有些奇怪的节奏。
“英荷战争再次爆发,可能用不了几年了。按照英国佬造船造炮的速度,最多四五年,就能再次具备向荷兰挑战的实力。”
“路易十四未能实现目标,在荷兰手中吃瘪,也肯定要报复回去。英法联手恐怕大有可能,重创荷兰应该问题不大。”
黄立并不能将很多历史大事熟知到某年某月,但他的知识和眼界,能够进行缜密的分析,得出相差不大的结论。
能够预判出这些大势,已经具有重大意义。为大明的战略走向,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荷兰人的海上优势可能还会保持,但衰落的迹象已经出现。如同西斜的太阳,再怎么挣扎不舍,也是日落黄昏。
一场战争打下来,即便是胜利,对于荷兰来说,也是得不偿失。
领土面积、人口数量、工业能力等等,都是荷兰最终失去海上霸权的原因,也是其难以持久强大的硬伤。
而且,黄立已经推演出了接下来的大势,或者说是历史发展的轨迹。
“英国佬应该再次落败,否则,海上霸权早就易手,侵略印度也不会在将近百年之后。”
“但荷兰陆军就是战五渣,是怎么在法国的进攻下,保住本土的?”
黄立微眯着眼睛,陷入了长长的思索。
欧洲局势的变化,对于大明来说,关系也不小。
如果荷兰惨胜,大明海陆军在亚洲便能对荷兰东印度公司下手。如果荷兰损失不大,就要评估战后的得失。
将荷兰东印度公司逐出亚洲,实现独霸亚洲的目的,是黄立早有的计划。
但这并不是很迫切,尽管荷兰人占据的爪哇、马六甲和锡兰,都对大明帝国的发展很有益。
黄立在权衡得失,是趁荷兰遭到重创,就开始行动。还是继续等下去,等到荷兰更加衰落再动手。
法国现在还不算特别强大,尽管路易十四的野心很大,要称霸欧洲大陆。
但他不是拿破仑,法国国力也不足以支撑他的勃勃野心。
联手打击荷兰,英国和法国十有八九会暂时结盟。
可这种联盟是脆弱的,英国肯定负责海上战斗,不能击败荷兰人便会知难而退。
即便如此,法国人在陆地上也足以击败荷兰。但这不符合历史,也就是说,有什么意外的原因,使荷兰没有被吞并。
“是欧洲其他国家插手了?瑞典、神圣罗马帝国?还是两面三刀的英国佬?”
黄立不确定,但他知道荷兰是肯定挺过了这次危机。
而路易十四暴露了野心,也极有可能遭到英国的打压。毕竟,英国奉行的都是大陆均势策略。
而所谓的大陆均势政策,实质就是使欧洲大陆的列强彼此牵制和相互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
从而,英国就能够操纵欧洲的政治天平,维护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海外利益,保持英国的海上霸权。
这是四百多年的英国国策,反法同盟如此,一战二战也是如此。
说白了,英国的宗旨就是遏制和反对,欧洲大际出现最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
所以,英国总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它们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
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所统治的那一个国家。
英国佬都会能会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来离强合弱、扶弱抑强。
利用孤立、干涉等手段的交替使用,从而维持着一种对自己有利的欧洲大陆均势,并尽量成为这种均势的操纵者。
“有趣啊!”黄立微笑起来。
英法肯定有长期的竞争,甚至是战争。大明帝国与两强争霸中,或许能够左右逢源,获得最大的利益。
英国佬称霸,会比荷兰人更凶恶,固然不是黄立所愿。
法国取代英国,成为海上霸主,一样不符合大明帝国的利益。
“英国佬肯定会打压遏制法国,大明帝国与法国的关系可能会更加密切,也能借机削弱英国佬的实力。”
大明与法国的外交关系因为有互惠互利的条件,并被定为大使级。不管是真是假,确实显得更加亲近。
但黄立也不会直接参与到西夷国家的乱战之中,暗戳戳地使坏,却是肯定会有。
比如卖给法国一些武器弹药,让战争更残酷,死人更多,损失更大。
既然已经确定法荷会开战,黄立当然希望荷兰被打得更惨,被灭亡更好。
所以,如果法国有所需求,黄立会出售火帽和爆炸
弹,让荷兰人死得多一些。
至于和英国建交,黄立之前就有这个想法,却不会是和法国一样的待遇。
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无疑是现在世界的科技学术中心。这两个地方,也将是派出留学生的主要地方。
“牛顿还没有发现吗?只能说在英国和法国的耳目不够多,打探的消息不够深入。”
黄立并不着急,他相信,在牛顿进入英国皇家学院后,大名才会为人所知。
不仅是科学无国界,黄立发现很多科学家也对国籍很淡漠,并不排斥为他国服务,甚至是敌国。
当然,就凭欧洲那个乱劲儿,今天结盟,明天翻脸,也没个准儿。
民族和国家的观念虽然形成得较早,但普通的欧洲人似乎并不是很看重这个。
所以,从西夷聘请技师和人才,黄立早已开始,也认为是可行之策。
为了尽快强大海军,已经招聘了一些西夷的造船技师。有法国人,有荷兰人,还有葡萄牙人和英国佬。
不仅在造船造炮,黄立还不惜巨资,向法英荷兰三国提出购买千吨巨舰的需求。
到现在为止,法国已经答应出售,价格也还合适。三五年内,大明海军将添置六艘千吨大舰。
再加上各家造船厂打造的六百吨军舰,大明海军的舰船数量,将能够支撑起皇帝的勃勃野心。
南洋丰富的柚木资源,朝廷的巨额投入,将使大明的造船业飞速提升。三五年后,打造出千吨大舰并不是幻想。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没有实力,机会摆在面前也抓不住。
要把荷兰人逐出亚洲,要向新大陆进军,海军至关重要。而这三五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就是全力的准备期。
准备不好,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良机逝去。准备得好,那就乘风而起,无往不利。
黄立抿起嘴角,抬头望向窗外。
岸上的景物在不断地向后移动,有如时光的流逝。
目光上移,凝视良久,蓝天白云给人一种幽远之感。
黄立微眯起眼睛,一动不动,似乎看到了明军乘船出海,向着倭国进发。
没错,伐倭的旨意已经下达。数百艘船舰,近十万大军,正扑向华夏最危险,也最凶残的敌人。
“杀,杀他个血流成河。摧毁他们的抵抗意志,消灭他们的历史和文化,俘虏并驯化倭人,使其成为消逝于历史长河的尘埃。”
黄立确定胜利是无可置疑的,现在正是明军最为强大的时候。
武器装备精良,战斗意志强大,军队富有作战经验,更有着征战无敌的自信。
反观倭国,或者说是德川幕府,傻逼似的闭关锁国,已经与新兴的大明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五十多年前,也就是1616年,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开始封闭倭国。
一切外国船只均不得在大名领地通商,只能在长崎和平户从事贸易活动,中国船只不受此规定之限制。
同时,加强了对朱印船贸易的管制,禁止西部大名拥有载重五百石以上的大船,朱印状只发给与将军关系密切的京都一些少数豪商。
即使这样,德川幕府对西部大名的私下通商,依然感到非常不安。
1623年,幕府下令禁止西班牙船只来日本。紧接着,德川幕府连续五次颁布了所谓的“锁国令”,锁国体制最终确定。
禁止日本船出海贸易和日本人与海外往来,偷渡者要处以死刑;
对驶抵日本的外国船只实行严密的监视,贸易活动也由幕府进行严格的管制。
闭关锁国就意味着落后,意味着保守,意味着停滞不前。
退回到纯粹的封建农耕社会,虽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幕府统治的稳定,但几十年过去,也意味着倭国实力的下降。
老旧的火绳枪,还不是能安刺刀的那种。竹弓、武士刀、长枪等冷兵器,还占据着相当的数量。
舰船少有大型的,装载火炮的战舰更是少之又少。
而在国战中脱胎换骨的明军,只论陆军的武器装备,已经是世界第一。打败并不比孟加拉人强多少的倭兵,哪里还有疑问?
“虽然等的时间越长,明军越强大,倭国越衰弱,但朕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黄立的眼珠动了动,从思索中缓醒,端起茶杯喝着茶水,神情也舒缓且自信起来。
占领第一岛链,黄立有着执拗的决心。不仅是为大明本土提供屏障,更是对外出击的基地。
正因为要继续开拓进取,伐倭才刻不容缓。
……………..
青岛。
刘享一身笔挺的军装,身旁身后是同样精神抖擞的军官和参谋,望着港口内的一艘艘大船巨舰。
终于到了行动的时候,皇帝的圣旨已经送到,准予他们发动伐倭大战。
北洋海军的全部,南洋海军的一半,还有辽东水师和朝鲜水师,已经是相当强大的力量。
更何况,还有数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部队。
刘享脸上是淡淡的笑意,眼见一艘大舰靠上码头,率先迈步,向前走去。
作为新生代的高级将领,李岳在辽东,将与沙俄展开长期的作战;他则是伐倭的总指挥,征服倭国也不是短时间的任务。
这已经不是第一批启程的军队,数万人马已经登陆琉球,粮弹物资也运输囤积完毕。
没有充分的准备,黄立宁可继续等待,也不会拿将士们的生命来冒险。
一批一批地在九州岛登陆,那太想当然了。万一海上风浪有变,先登陆作战的部队就可能没有后援。
所以,两路军队分别在济州岛和琉球集结,尽最大的努力缩短距离,也减少海上航行的不确定性。
消息是否走漏,现在已经不重要了。幕府想调集人马援救九州岛,不说能否来得及,就是赶来,一起灭了,反倒简单了。
对于倭国的情报,已经搜集得相当齐全,足以成为明军取胜的依据。
比如幕府在多长时间内,能够召集多少兵力?能够动员多少船只,跨过海峡增兵九州岛等等。
还有九州岛各大名的武力强弱,对幕府是忠诚,还是怨恨,以及倭人所使用的武器等等。
刘享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码头,踏上栈桥,登上甲板,却并未马上进入船舱,而是手扶船舷,举目瞭望。
跨海伐倭,是他的荣耀之时,建功立业的雄心之中,却还有对亲人的思念。
“瑶儿,等为夫凯旋而回,挣个封妻荫子的荣华富贵。”刘享微笑着,轻轻拍了拍船舷,转身进了船舱。
船舱不大,亲兵正在布置。地图已经挂在了舱壁,茶杯茶壶摆放整齐。
刘享摘掉了军帽,交给亲兵,在靠背椅上坐了下来,有些慵懒地姿势,望着地图似笑非笑。
长时间的准备,终于能够再次率军出征,同样是讨伐异族,刘享似乎又听到了鼓角铮鸣。
“大明重新屹立,重振国威,这是武将之幸。万岁英明神武,有宏图伟略,此大明之福。”
刘享不用多想伐倭背后的重大意义,作为军人,作为武将,能够为国征战,就是最大的幸事。
何况,皇帝的高瞻远瞩,不是他们能够揣摩明白的。
“只要万岁所指,那就毫不犹豫的执行。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刘享摩挲着腰间的忠勇短剑,眼睛微眯了下。
舱外传来了低声的议论,亲兵和水兵在闲聊,全然没有大战前的紧张。
“倭女的性格还不错,就是这脸抹得雪白,嘴唇通红,象鬼似的。”
“好好洗洗脸,梳梳头,还能凑和看吧?”
“应该可以吧?反正,俺是打算抢个倭女。”
刘享翻了下眼睛,现出无奈的神情。
既然是这么激励将士的,那烧杀抢掠就是不可避免的。征服之初,杀戮也是必要的震慑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