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845章 不平等条约

德川纲吉和酒进正则心里都清楚,明军未必有一举灭掉倭国的实力,现在也只是占领了九州岛,控制了下关港。

但明军也确实立于不败之地,宽广的海岸线,使本州岛变成了筛子。

因为有强大的海军,明军可以随时发动,围着本州岛展开攻袭,登陆烧杀抢掠。

而德川幕府只能是被动挨打,即便是很窄的关门海峡,也不是他们能够渡过的天堑。

条约可以不签定,那就要承受明军随心所欲的打击。这个时间,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几年。

德川幕府却是绝对承受不起这样的消耗,将在持续的战争中,被彻底拖垮。

所以,明知道对手是狮子大张口,也只能讨价还价,力求先停战,争取时间再重整旗鼓。

所谓的重整旗鼓,并不是德川幕府要再与明军开战,收回失地。

他们还有自知之明,就是不受明国干扰的大力发展扩充,没有十年之功,也难以企及明军的实力。

当然,大明虽然在侵略扩张,但有些行动,还是让倭国产生了误解,而得出错误的判断。

朝鲜、琉球、安南,都是大明的藩属国。

朝鲜和安南与大明接壤,征伐更加地方便;琉球弱得一批,可大明却没有动他们。

所以,德川幕府认为大明只是想威压倭国,使倭国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当然,战争打成这样,代价是肯定要付出的。

九州岛已经被占领,想要大明吐出来,不太可能。四国岛嘛,荒僻又人少,就算失去,损失也有限。

至于北海道,当时还叫虾夷地,虽然是位列本州岛后的第二大岛,但长期被原住民虾夷人占据。

那里人口既少,开发程度也很低,只有几十年前松前氏渡海,才建造了福山城,勉强算是一个藩幕。

但明军在下关的占领,必须结束,保证本州岛还是完全由幕府控制。

否则,明军在此建立陆上基地,再配合海军,威胁实在是太大。

岁币五百万,是肯定拿不出来的。准确地说,砸锅卖铁能凑上,德川幕府也得垮台。

所以,德川纲吉和酒井正则是拒礼力争,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

而相对于大明,已经占据了绝对有利的地位。谢伯远和杨洵也得到了万岁的耳提面命,更是想在谈判桌上得到最大的利益。

四国岛和虾夷地是肯定要拿到手的,因为幕府不给,明军也能较为轻松地攻掠而下。

下关港,或者说是所占的长州藩的地方,可以还给倭国。

有关门海峡在,倭人难以进击九州岛,明军在下关港,补给支援也有很多的不便。

至于岁币,底线是一百万两,能够保证驻军的军费,以及治理经营九州和四国的经费。

关键是这一百万两每年都有,等到九州和四国稳定之后,还能从金银矿产和田地赋税中,得到很大的财政收入。

再加上倭国的人力,能够创造的价值也是长期而持久,甚至能够影响到大明的扩张计划。

比如向新大陆的探索,沿途要设立据点,要有兵驻守,要有百姓耕种开发,倭人就是很好的对象。

两千多万倭人,如果分到大明所占领的各处海外之地,如同石子落进河里,还真掀不起多大的浪花。

要知道,现在占领的领土,勉强能到黄立计划中的一半。

爪哇、马六甲、望加锡、斯里兰卡,最大的则是澳洲,再加上印度的一些土地,以及向新大陆进军,面积会增加一两倍不止。

如此广阔的地盘,黄立估计要一亿人才能实现稳固的占领。

除了将要人口爆炸的大明,其他同化归化的人口,也要尽量加以利用。哪怕是奴工,也是能够创造价值的。

第二天的谈判结束了,在谢伯远和杨洵的软硬兼施下,终于达成了协议草案,急送德川幕府批准。

幕府急于议和停战,是海军舰队并未远离江户湾,始终在施加着威压。

明国方面也希望尽快捞到足够的利益,对占领地进行稳固的统治。

“这算是最后通牒,倭人若是拒绝签约,便给予其更加猛烈的打击。”谢伯远喝着茶水,嘴上说着狠话,却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割让九州岛、四国岛、虾夷地,认大明为宗主国,岁币每年一百三十万,开放下关港为通商地,大明是唯一的通商国家……

明军撤出本州岛,册封倭王,改尊王倒幕为“尊王敬幕”。

可以说,明国并没有付出什么代价,便得到了想要的一切,不过是多少而已。

如果德川幕府不签约,杨彥迪和刘国轩率领海军将大举行动,对本州岛沿海地区展开猛烈的攻袭掠夺。

德川幕府要维持统治,就必须先让明军停止进攻。短短几天的时间远远不够,几个月,一两年也难以恢复实力。

所以,德川幕府明智的话,肯定要先捏着鼻子签约停战。

杨洵呵呵笑着,说道:“幕府敢拖,咱们就敢打。刘将军和杨将军那边,还在等着继续出击呢!”

谢伯远笑着点头,说道:“主动权操于我手,德川幕府也只能屈服。如此,也可向万岁早日报捷。”

适可而止,也是黄立的意思。倭国四岛,抢占三岛,倭国已经只剩下苟延残喘。

等到稳固了统治秩序,再继续打击德川幕府,一刀一刀地割肉,直到彻底将其灭亡。

而且,有了九州、虾夷地作基地,北上堪察加半岛,向新大陆探索推进的计划便能够开始实施。

“可惜,要改变占领地的人口结构,恐怕需要十几二十多年才能够实行。”杨洵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本土百姓,对倭国之地,并不热衷。”

有一年两三熟的南洋富庶之地,象东北,象倭国,还有更苦寒的远东,确实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象招抚的满人,被俘的倭人,或者是逃荒而来的朝鲜人,肯定没有挑拣的余地,只能是任由大明来安排。

谢伯远沉声说道:“不管是十年,还是二十年,抑或是三五十年,只要将政策实施下去,终有成功的一日。也只有如此,才不虑倭人反复。”

杨洵思索着,轻轻颌首,说道:“万岁应是有虑于鞑虏之祸,方才对此深为戒惧。这样也好,长远考虑,清除隐患。”

对于羁索统治,黄立已经基本抿弃。也确实有明清改朝换代的教训,也有对几百年后日本犯下滔天罪行的警惕。

如果要在倭国扶持傀儡统治,显然要容易得多。

但黄立担心自己的继承者,不清楚倭人的反复无常而放松警惕,给倭人死灰复燃的机会。

鞑虏经过数百年的迁徙沉浮,终于还是在大明衰弱时坐大难制,成为华夏最凶恶的敌人。

所以,黄立宁肯花费几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也要彻底抹除某些国家,某些民族的存在。

谢伯远的目光转向窗外,已经有了秋天的凉意,树叶变黄,正在掉落,令人有萧瑟之感。

但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他们二人不负万岁所托,很快就将完成万岁交代的任务。

可说实话,不是他们有多少谈判技巧,而是军威之下,德川幕府不得不屈服。

“万岁所言,弱国无外交,经此一事,谢某是感触良多,受益匪浅啊!”谢伯远发出了由衷的慨叹。

如果只是书面的教导,哪怕是金玉良言,也未必有亲身的感触,来得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为了扭转前朝对藩属国太过仁慈的态度,并确定大明对外扩张的国策,黄立没少做舆论工作。

那些被西夷殖民的地区或国家,黄立都命人记载,录进了历史教材,并有书籍印刷面世。

无他,就是让明人看到这血淋淋的事实。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没有外交。现在的世界,就是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

汉唐有和亲,宋朝有岁币,可这些已经年代久远,应该没多少人记得,起不到警诫的作用。

这次伐倭,签订不平等条约,黄立认为是一次教育国人的好机会。对于象谢伯远、杨洵这样的外交官员,影响会更大。

杨洵吐出一口长气,深有同感地说道:“对于我等是胜利者的骄傲,对于倭人则是屈辱。没办法,谁让倭人力不如人呢!”

“希望大明永远不会有这种屈辱的时候,更希望万岁龙体康健,奠定我大明万世不拔之基。”

数年的变化,简直是天翻地覆。不仅是那些外在的体现,比如光复大明、开疆拓土,还有内在思想的改变。

从龙时间越长,改变得越大。

黄立已经掀起了变革的大潮,不顺应潮流者便要落伍,也断绝了加官晋爵的前途。

谢伯远和杨洵是国安部的老人,在从龙时间上,也算得上是老资历。

而国安部就是新建的机构,各项章程和职能多是新定,不体察圣意,岂能在此部门任职?

皇帝的意旨就是新政,就代表着将来的发展走向。而国安部,则是皇帝的耳目,更是皇帝信任的亲信。

当然,对于信重的臣子,皇帝的教导也是最多。不能让他们理解自己的意思,如何能切实地贯彻实施自己的计划。

…………..

走进充满皇家威严的紫禁城,即便李岳和巴海有着好奇观赏的心思,也没敢东张西望。

在皇宫侍卫的引领下,二人走过午门和广场,走过壮观的大殿,来到了乾清宫。

宫人通传,很快就有了回复,二人稳定心绪,迈步进入殿内。

“微臣李岳(巴海)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岳和巴海不敢抬头观瞻,便向御座上的人影跪倒磕头。

温熙清朗的声音响了起来,“免礼,平身。”

李岳和巴海起身恭立,又得到了皇帝的赐座。二人恭谨地斜签着坐下,才看到皇帝的面容。

“还是那么精神,好象胖了那么一点。”李岳压着心中的激动,脸上露出笑容。

黄立含笑打量着李岳,到底不比他养尊处优,肤色变黑了。他虽然也有锻炼,可到底没有多大的强度。

目光转向巴海,发现这家伙的皮肤更糙。络腮胡子,倒

是显得挺粗豪。

“两位爱卿辛苦了。”黄立微笑着开口说道:“关于东北的建设,以及对沙俄的军事行动,朕已看过奏疏。”

“明年便兵发雅克萨,在粮弹物资上应该能够支撑。但要长期驻防雅克萨,恐怕还难以保证粮草供给吧?”

进攻雅克萨倒是用不着太多的兵力,根据武器装备的差距,黄立认为一千五六百便足以消灭盘踞的沙俄侵略者。

但消灭完了呢,象历史上满清那样,因为后勤问题,又不得不退回来,再让沙俄侵略者卷土重来?

黄立制定的战略是不打则已,要打就大打。留出一两年的时间经营黑龙江,再反击沙俄侵略者。

那时候就不是只收复雅克萨,还有尼布楚,甚至是更加往北的地区,对沙俄进行犁庭扫穴式的打击。

李岳和巴海交换了下眼色,由李岳躬身奏道:“启奏万岁,明年攻取雅克萨后,我军将在爱瑷屯驻军队,遏制住沙俄南侵的路线。”

“如果不尽快反击沙俄,恐其继续南侵,杀戮并掠夺当地部族。而且,其若加固雅克萨城,也将增加我军进攻的难度。”

黄立微垂下眼帘,知道这就是自己与官员们在思维上的不同,导致了在作战计划上的分歧。

他是按照历史上的事件进行分析评估,知道沙俄在远东的力量不大,占据雅克萨后,并没有继续南侵的能力。

可李岳和巴海显然不知道这些,也无法预料沙俄侵略者的行动,只能防患于未然,作出自认为最为有利的决定。

况且,历史轨迹已经改变,黄立也觉得自己的预判未必会十分准确。

现在雅克萨城的沙俄侵略者,都是些散兵游勇,肯定不是明军的对手。

如果是打完就退回来,沙俄会不会派来援军?即便派来援军,也应该是后年的事情。

这算不算诱敌深入,再一举歼灭的话,在远东的沙俄军力恐怕就不堪一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