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543章 皇家过年——讲究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43章 皇家过年——讲究

赏赐不分大小,赐宴也不算丰盛,但那是皇帝请客,相当于国宴,能参加就是身份尊贵的象征。

以档次最高的上桌为例,有茶食像生小花、果子五般、烧炸五般、凤鸡、双棒子骨、大油饼、按酒五般、菜四色、汤三品、簇二大馒头,马牛羊胙肉饭、酒五钟。

看看吧,与后世的春节家宴都比不了,和满汉全席更是天上地下,皇帝的赐宴真的只能算是家常便饭。

黄立却也不在意宴席是否丰盛,赏赐的礼物是否贵重,就象他不在乎群臣送的拜年礼是什么一样,贵在那一份心意,礼轻情意重嘛!

删删减减,直到黄立觉得再搞下去,就没了威严和仪式感,以及他这个皇帝的存在感,才无奈地停下朱笔。

在这个重要的节日庆典上,皇帝是最为重要的出场人物。虽然在礼部的剧本中,皇帝的镜头挺多,但台词很少。

“君臣同乐,皇帝要的是威仪天下,群臣要的是觐见天颜和尊贵体面。嗯,天下百姓则希望皇帝身体康健,传承有序,天下能够持久的太平。”

黄立知道这些象征的意义,对于国家和子民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只是个形式,也一定要走。

看着皇爷放下手中的奏疏,应盈才乖巧知机地奉上新茶水。年前的事情不少,皇帝在她这里休息,还抽时间处理着政务。

按照什么女人不可干政的规矩,这本来是不允许的。但在内宫,皇帝偶在妃嫔这里加个班,也没人知道,知道的也不会传出去。

在每个妃嫔的宫殿中,都单独给皇帝留了处静室,给皇帝办公所用。

四位妃子也都很懂规矩,从不插言议论,只是侍奉得殷勤,让皇帝感到很是轻松惬意。

“陪朕坐坐。”黄立接过茶水,示意应盈坐到身旁,轻轻搂住了女人的腰,轻轻嗅闻着飘过来的馨香。

应盈微微一笑,也习惯于与夫君的亲昵,伸手取过桌上的水果,细心地剥开,喂到皇爷口中。

黄立吃着甜葡萄,心情甚是舒畅,微笑着说道:“你们出宫省亲甚是不便,朕已经决定,大年初三,准你们的家人入宫,与你们团聚饮宴。”

应盈愣了一下,转头看着皇爷,有些难以置信,也有几分惊喜,犹豫地问道:“这不合规矩吧?”

“规矩是人定的。”黄立不以为意地笑着,轻抚着爱妃的腰臀,说道:“初四也行,日子你们几个商量一下,以后就是新规矩了。”

“臣妾谢万岁恩典。”应盈欣喜难抑,想要起身,却未能挣脱皇帝的魔爪。

黄立哈哈一笑,说道:“你们高兴,朕也欢喜。”

封建时代,特别是皇室,规矩极大,妃嫔的家属,女性倒还有些宽松,男性想入宫,那比登天还难。

黄立开此先例,既是恩典,也免去了放妃嫔回家省亲的麻烦。要知道,反对声音很强烈,黄立也不得不顾忌一二。

应盈侍奉得越发殷勤,态度更加亲近。只想着家里亲人能进宫,与她能团聚欢乐一番。

而且,皇帝已经没有长辈,她们这些妃嫔也没那么多麻烦。什么早起请安,盛装拜年等等。

“明年怕是要在京城过年啦!嗯,看形势而定吧!”黄立捏摸着爱妃腰间的软肉,有些不太情愿地想起此事。

北方寒冷,他不仅担心妃子和孩子的身体,还得考虑到庞大的官僚群体迁到京城,又要给北运粮食物资,增加很大的压力。

如果能在光复中原之后,重创鞑虏,使其在辽东不复为患,或是辽东形势非常乐观,甚至是基本安定,黄立便不急于迁都之事。

让北方缓上一两年,再议迁都之事,是黄立比较理想的计划。

“一两年最好,时间长点,关系也不大。”黄立猜测北方的恢复重建,在速度上肯定不比南方。

首先是气候影响,农业种植的产量不能太过乐观,还要看土豆、玉米,或者是地瓜的推广种植情况。

其次是黄河水患,就是进行治理,恐怕凭当时的技术水平,没有数年工夫,难以见到切实的成效。

连黄立想到治河,想到投入之大,时间之长,都觉得头痛。

“治大国于烹小鲜,也只能耐下性子,一步一步慢慢来啦!”黄立甩开烦心之事,和应盈又闲聊起来。

另三位妃子都有孕在身,内宫便多由应盈操持。幸好有几位能干的女官,已经熟习了规矩,并从礼部学到了很多东西,已经不用再劳烦几位妃子。

但决定权还在妃子们手中,比如除夕的晚宴上什么菜式,有哪些歌舞娱乐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43章 皇家过年——讲究

的表演等等,都要应盈来拍板。

当然,她也不是自己就作主,还是要和皇爷商量,和其他三妃沟通,以达到大家都满意。

“菜式可以多一些,菜量可以少点。”黄立听着应盈在报着菜式,不太在意地说道:“拣你们爱吃的,朕没有什么忌口。”

在吃喝上,黄立确实没那么多挑剔。或许,也是享受的时间太短,还没养成嘴刁的毛病。

去年的这个时候,他还领着军队在打仗,和将士们一起吃大锅饭呢!虽然对他有所照顾,也远不象现在这般精细。

如今,一顿饭最少四个菜,六个菜、八个菜也平常,黄立已经觉得甚是满意。他倒是不理解,慈禧每顿几十个菜,甚至上百个,图的是个什么?

只是看一眼,尝都不尝,纯属摆排场,有那个必要吗?真要那么奢侈,估计离亡国也不远了。

应盈知道皇爷的禀性,很随和,对她们,还有宫人,都是和蔼可亲,很少发脾气,责罚更是几乎没有。

但该请示还是要请示,不为别的,和皇爷多说说话,也是好的。

“团聚宴席,就你们自己定,朕在的话,你们反倒不自在。”黄立想到一事,便提醒道:“家人爱吃什么,想吃什么,你也可以派人去问一下。”

“云容那边,你也一样的通知。”黄立又补充了一句,说道:“那天,朕有云舒和语茉陪着一起用膳。”

应盈点头答应,见皇爷的目光又投到桌案上的奏疏,赶忙知机起身,退到一旁。

黄立整理了一下思路,又拿起奏疏,继续处理公务。

伐缅第二波作战的顺利程度,并不出他的意料之外。

武器装备占据很大优势,又有暹罗出兵相助,封建主林立的下缅甸形同一盘散沙,根本难以抵挡联军的凶猛进攻。

仰光已经攻下,此次作战的主要目的便已经达到。打通到印度洋的陆上通路,对接下来的扩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要想稳固地控制占领区,特别是靠近原来本土的,比如缅甸和安南,黄立已经有了更细致的计划。

比如缅人,同化和归化在进行,还有另一个手段,便是迁出。等到向天竺扩张的时候,大批缅人便会前往天竺,以减少缅甸原住民的数量。

大明子民则会不断迁入填充,经过一代人,或者是两代三代的努力,使汉人的数量在缅甸占据多数。

之所以留着缅王,并没有在缅甸建省,也是出于稳定的考虑。

只要条件成熟,以缅王的名义拿出一份内附的文书,缅甸也就成了大明的直辖疆土,简单得很。

对于内附,在以前的大明是非常谨慎,轻易不予接纳的。比如现在占领的马来半岛地区,就曾有苏丹王向大明请求内附,却未得准许。

大明国力有限,接受内附,就要尽到责任,否则就要丢脸。与其如此,反倒不如不接纳,麻烦还少一些。

别说海外诸地,就是曾经的羁縻地区,在大明仁、宣二宗时期,也或弃或废,大范围的战略收缩。

放弃安南、内迁奴儿干、解散下西洋人员,以及对兀良哈三卫的放纵等等。

鉴于成祖时期的极限扩张对财政造成了一定负担,边疆事务也让政府颇感繁杂,仁、宣二宗对此常常用最简单的方式处理。

也正是仁、宣二宗对蒙古军事上的不作为政策,为蒙古统一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有力的外部环境,为土木堡之变埋下了伏笔。

而长期威胁明朝的河套之患中的北虏套寇,也是在土木堡之变后所出现的。

在黄立看来,扩张是没问题的,但成祖的方式却值得商榷。

现在,扩张已经确定的国策,策略也要进行改变,不给国家财政增加负担,反倒能增强国力、增加收入。

黄立不敢说自己能创造太平盛世,但却有信心胜过什么康熙乾隆。所以,人口爆炸式增长是肯定的,这也是他敢于对外大幅扩张的底气所在。

虽然因为他而历史改变,掀起了这场汉人对异族的复仇之战,光复大明的过程中会增加很多的死伤。

但相较于历史上发生的三藩之乱,死亡人数却是极大的减少。也就是说,人口大幅增长会提前展开。

更不用说,对于丁税的减免,摊丁入亩的实施,对于人口增加的促进作用了。

“生擒土王,以内附名义纳入大明疆域,省力省时,对于稳定和经营颇有益处。但也不可拘泥,能成则成,不能成则以既定战略行事……”

黄立在杨生芳的奏疏上批示,也没忘记对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43章 皇家过年——讲究

他,以及将士们的嘉奖和鼓励。

登嘉府的建立,只是马来亚半岛的开始。至于扩张的速度,黄立完全放权给杨生芳,还有征战的将士们。

只要他们觉得合适,时机自己掌握。虽然是燧发枪加刺刀,在武力上却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甚至比目前在亚洲的西夷国家都要强大。

与西夷的冲突要尽量避免,但也只限于明年或后年。等到击败鞑虏,光复中华,就能够腾出手来,集中力量对外发展。

而且,占领下缅甸,特别是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意义非凡。

同样,占据丁加奴,继续向霹雳、槟城进军,便能打穿马来半岛,一样能通往印度洋。

用一两年,或是三五年的时间,在两大印度洋基地打造水师,也就是黄立将要建立并命名的印度洋舰队,就又是一幅海阔天空的景象。

当然,环南海战略圈的计划也不会耽误,只不过将由当地华人华侨,或者是另外的军队来完成。

南洋诸国孱弱,西夷国家的主要精力,也没转到亚洲。明军不必兴师动众,就能依靠同在亚洲的优势,顺利地进行扩张。

成本很低,收益很大,这是黄立在国战未完时便开始向海外进军的理论依据。

而国战结束后,明军的主要力量还是要防范北方,财政投入也不是小数,甚至有可能是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北方的游牧民族,西域的准葛尔汗国,以及日益强大起来的北极熊,在实力上可是比南洋诸国强大得多的敌人。

“有些战争能获得直接利益,有些战争表面看起来是赔本买卖,但为了国家安危,为了长远发展,却也不得不打。”

黄立又给缅甸总督陈进才批完奏疏,思绪却又转到了国内,飞到了遥远的北方边境。

其实,赔本也是短期的表现。如果能占领或收复面积更大的国土,那却将是持续的收益,总有收回投资的时候。

“北方啊,看来迁都京师,是势在必行,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情。少则数年,多则十来年,总要赶在北方大敌之前,坐镇京师才是。”

黄立回忆着电影电视剧,以及小说中的情节和时间,估算着再有二十多年,好象就是与毛子开战,并签订尼布楚条约的时候了。

当然,历史已经不会重演,但毛子的南下侵略,与明军的北上扩张,相互碰撞,发生战争的时间,应该还是改变不大。

毕竟,黄立改变的是大明的历史,远在极北的沙皇俄国应该是影响不大,还是会向南扩张。

“二十来年,朕不是个短命鬼,也肯定会提前做好准备。那时就不上什么尼布楚,应该是更北的地方,囊括更广阔的东北土地啦!”

黄立眯了下眼睛,再次盘算了一下,基本上能够确认无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