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548章 科举秋闱,淮安决战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48章 科举秋闱,淮安决战

自鸣钟“当当当……”地敲响,黄立只是瞟了一眼,便继续审阅着文件,并不时提笔在上面作出批示。

没有官宣的北伐已经开始,虽然还没有捷报传来,却也不出黄立的预料,他也能耐下心来等待。

这就象拳击比赛,开始看着还势均力敌,但越往后打,双方的实力差距才会越发明显地体现出来。

上来就两拳干倒,正常的比赛中,很少见到这样的场面。明军对清军,也没有达到这样悬殊的差距。

但优势明显是勿庸置疑的,黄立在战前也反复提醒众将,要稳扎稳打,绝不给清军机会。

开始的抵抗应该是比较强烈的,但只要取得一两场关键性的胜利,清军兵败如山倒的局面,就很有可能会发生。

黄立与大都督府制定的作战计划,正在被前线部队所逐步实现。他也不想遥控指挥,只管做好后勤保障,使明军能够粮弹充足,便是胜利可期。

“半年左右的时间,应该能够在七八月份的台风季到来前,驱除鞑虏、光复中原。”黄立放下文件,摸着下巴上的胡茬,比较乐观地估量着。

台风季对于海运有影响,但光复中原后便能够利用运河来运输。

至于辽东明军的补给,以山东的登莱为后盾,海路很短,又有岛屿作为中继点,倒是不太担心台风断航。

另外,从天津到觉华,或是到旅顺,沿着近海航行的话,危险性也不是很大。

“如果不能在春季开始的大反攻中,彻底解决辽东问题。等到过了台风季,再来一场冬季攻势,也未尝不可。”

黄立沉吟着,抬起头,向侍卫吩咐道:“召刘玄初和洪元其来见朕,带上他们拟定的科举办法。”

对于读书人来说,今年秋季的科举应该是最重要的事情。

新朝开科取士,都以为在去年便会开始。但皇帝加了新的条件,对科举进行了改革,使科举不得不延后了一年多。

虽然有政务学校,也从社会上大量招聘了官吏。但黄立知道,科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不能够取消的。

而且,黄立越来越觉得科举制度很有保留的必要。与后世的高考一样,按分数和成绩来定高下,恐怕是对所有人最为公平的考较了。

寒门出贵子,可能也只有科举这一个机会。在后世,高考可能也是唯一不拼爹、不拼背景、不拼门路、不拼钱的竞争。

“秋天哪,还是要在南京举行,南方士子也会占尽优势。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北方凋弊,今年的春节还要在南京过,明年才会考虑迁都之事。”

黄立嘴角微翘,露出几分开心的笑意。

贵妃李云容的产期在即,想到在明朝竟然会有子嗣,黄立就禁不住的心中欢喜。

时间不大,刘玄初和洪元其联袂而来,施礼拜见后,便呈上科举的相关章程。

这是新朝的盛事,去年没开,已经是延误了许多,让很多士子失望。

今年开科取士,又是皇帝亲自作出的调整和改革,相关的规章和流程,谁也不敢怠慢。

而黄立所定的限制条件,比如数学、地理、自然常识等科目的考试,全在地方进行,也就相当于一个资格考试。

但从院试、乡试到会试,还要考什么内容,才能一步一步地选拔出来,到京城进行最后一搏。

虽然黄立定下了会试要考策论,取消八股文的大方向,但在实际上看来,改革并不是那么容易。

要知道,八股文虽然迂腐,限制住了考生的发挥,但却不失为一个标准,来衡量考生的文化素质。

策论虽然自由,能够阐述个人对朝廷的政策法规,政治军事上的见解,但却不好评判优劣,难以有一个相对准确的标准。

黄立深入了解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改革有多么想当然。科举一直延后到今年秋季,也是在不断地研究调整。

现在,终于确定下来。尽管不是尽善尽美,但也算是可以通知地方进行正常考试了。

“宋代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弊病很大。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

“王安石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在于通经致用。”

“年前,万岁已下旨,定《礼记》、《大学》、《诗经》为大经,《论语》、《孟子》、《墨子》为兼经……”

终于确定下来考试内容了,把宋朝的和王安石改革的,都拿出来借鉴参考。不算完美,但也不能求全责备。

黄立听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48章 科举秋闱,淮安决战

着刘玄初和洪元其的讲解,也并没有提出自己的意见,反倒是连连点头,频频称赞。

这已经是按照他的意思,所做出的最大限度的修改。废除了八股文,就让他心中敞亮。

况且,科举只是一途,从基层干起的官吏制度,依然会给那些举子以入仕的机会。

进士科考三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论。殿试考策,千字以上。

除此之外,还有明法和明算两科,主要是选拔法律和算学方面的专业人才。

“拟旨颁布吧!”黄立笑着放下了章程,称赞道:“你们着实辛苦了。”

刘玄初和洪元其如释重负,暗自松了口气,躬身谦谢。

终于完成了一件大事,从时间上看,还不算晚。为国选才的大事,彰显新朝气象,他们可谓是殚精竭虑。

北伐成功,科举选才,这将是两喜临门,希望两者都能顺利,都能成功。

黄立看到二人还拿来了大都督府送来的统计文件,便挥手命二人退下,他又阅看起兵工厂的生产情况。

生产进度在不断提升,供应北伐大军已经不成问题。只要运输环节能够保障,前线军队就不用担心弹药的供给。

“看起来,诸事顺遂,只等清军崩溃,前线不断传来捷报了。”黄立放下统计报告,轻轻地吐出了一口长气。

战略主动权已经握在明军手中,时隔一年,清军面对装备精良、士气旺盛的明军,应该会大吃一惊,手足无措吧?

虽然清军的状态比满清末期要好一些,但明军却比八国联军时还要强大。甚至于,在武器装备上,陆军堪称世界第一。

这样巨大的优势,胜利几乎没有悬念。黄立对此充满信心,但不到最后的结局,他还是力持谨慎的乐观。

……………

淮安。

明清大军集结于此,从兵力上看是旗鼓相当。但明军倚仗火力优势,坚定而稳健地向前推进,已经突破了淮安外围的数道防线,行将兵临城下。

天空晴朗,空气中弥漫着春天的气息,野地里已经冒出了绿色的草尖。

但出奇的是竟然没有风,没有树枝的摆动,烟雾也飘飘袅袅,景物如同静止了一般。

安亲王岳乐勒住战马,瞭望着远处明军的阵地,脸色阴沉不定。

这已经是淮安以南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被明军突破,清军就只能退守淮安城。

但这不是岳乐所希望的结果,对于明军的攻城战术,他心存凛惧,并没有多少坚守的信心。

绵延的壕沟,鹿砦拒马密布,清军也采取了与明军相似的防御手段。

明军的进攻势头很猛,准备也极为充分,几次交锋后,清军虽然处于守势,但伤亡却要远高于明军。

现在,岳乐已经不存战胜明军的希望,只期待着给明军带来伤亡,使明军承受不住代价而停滞,或是退走。

轰,轰!阵地上腾起了两道烟柱,那是明军在进行炮轰。虽然不是那种百炮齐发的震撼,但零星的轰击,依然使清军绷紧了神经。

“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贼寇已经占据优势。关键是火器太犀利,我军难以抵挡。”

护军统领喇门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沉声说道:“没想到,不过一年,贼寇的实力已经增长到如此令人心惊的程度。”

岳乐说不出“时代变了”的名言,但他心里所想,却是相同的意思。对于明军压倒性的火力优势,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自从去年在江淮对峙,明军便很少展开行动。这期间,除了青岛和辽东两场战事外,并没有了解明军实际情况的机会。

辽东离得太远,青岛作战,岳乐倒是指挥过。但当时明军利用完备的防御工事,给予清军以打击,火力还远不如现在强大。

正因为差距不是太过明显,给岳乐也产生了错觉。

在他看来,青岛的明军肯定是精锐中的精锐,装备犀利火器很正常。

但在江淮大兵团交锋后,他才惊愕地发现,明军已经全部换装,全都是他以为的精锐中的精锐。

上百门青铜火炮的集火轰炸,威势惊天动地,令人心惊胆战;燧发火枪的射速、射程,以及洞穿重甲的威力,更使清军手中的弓箭、鸟铳相形见绌。

而直到现在,清军所使用的火药还没有全部实现颗粒化,更不用说往里面加糖粉,来增加威力了。

全面的落后,导致了全面的压制和被动,这是清军所无法摆脱的困境。

岳乐轻摇着马鞭,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48章 科举秋闱,淮安决战

心情沉重地说道:“如此打下去,我军恐怕难以长久坚持。军心士气已经低落,如之奈何?”

喇门有些忿忿地说道:“当初就应该兴举国之兵,南下与贼寇死战到底。江南刚刚失陷,人心不稳,未尝不能再失而复得。”

岳东苦笑了一声,摇头道:“有长江阻隔,贼寇水师又强大,轻易难以突破。何况,当时朝廷也有种种困难。”

当时清军已经损失惨重,北方的兵力并不多,南下的甘陕、河南、山东绿营,能安然撤到江北的,只是一小部分。

现在的几十万大军,至少十数万绿营,差不多都是在这一年内招募组建起来的。

所以,喇门的话就是马后屁,完全是胡说八道。

当时,明清两军都有自身的困难,各自坚守喘息,再正常不过。只不过,江南的恢复重建,明军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

在同样的时间时,清军只不过多铸造了些红夷大炮,多打造了鸟铳而已。

当然,这与南北的人口,以及技术工匠的数量多少有关。南方在这些方面,确实占据着很大的优势。

即便如此,明军的超速发展,依然是用真金白银堆起来的。若论经营和赚钱的手段,清廷拍马也不是黄立的对手。

“现在也不晚哪!”喇门对于岳乐的说辞并不赞同,开口说道:“京畿地区还有数万人马,南下参战必定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岳乐白了喇门一眼,斥道:“京师至关重要,岂能空虚?难道贼寇就没有后备人马,若以水师运兵在塘沽登陆,天下震恐,全盘崩溃也不意外。”

明清双方的总兵力相差不大,都因为钱粮和装备的原因,不能维持太多的军队。

京畿地区的清军满打满算还有三万人马,能够调动的顶多两万,并不算是能够决定胜负的力量。

而南洋和北洋两大水师的陆战队,就接近三万,确实是一股能够威胁到京师的奇兵。

明军也确实有这样的计划和准备,也不向清廷隐瞒。在塘沽和北直隶沿海打卡亮相儿,其意义就在于此。

喇门被斥责,立时收声,意识到自己有些失言。

皇帝是最大的,安危最重要,京畿地区的防御必须要足以保证皇帝安全,不管敌人会不会登陆攻袭。

这是个原则问题,在封建社会,如果被政敌告讦,也足以成为很大的罪名。

喇门垂头丧气,跟在岳乐身旁,继续巡视着防御阵地。

突然,岳乐和喇门不约而同地停下了战马,狐疑的目光张望着。

阵地上,越来越多的清兵抬头望着天空,伸手指指点点,议论的声音也越来越响。

“那是什么?”岳乐眯起了眼睛,望着远处天空中的小黑点越来越近,也越来越大。

风筝?孔明灯?不是一个,而是两三个,缓缓地飘过清军阵地。

精心制作的热心球,以提炼的石油作燃料,能飞到距地面两百余米的高度。而且,还有螺旋桨,用链条传动,两个士兵轮流蹬踏,就能徐徐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