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56章 决战预演,死守徐州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清军的弃城,让刘享很不满意,更是想起了皇帝曾经对他说过的话。
不过,走在高大的城墙上,抚摸着历史沧桑,瞭望着远处的茫茫大海,刘享还是生出很多的感慨。
登州城的激战,应该是在孔有德叛明的登州之乱。历史所载,就是因为一只鸡而引起的。
那一场大战,持续数月之久,祸乱数州之地。最后的结果,孔有德率叛军跨海投靠后金,给后金带去了红夷大炮,使得后金攻坚能力大增。
这是历史的转折点,登州这座海防重镇,辽东的总后勤基地,算是被打废。孙元化的被杀,也宣告着中西科技文化的交流中断。
“那里应该是水寨,要尽快重建。”刘享伸手指点着,“我已经传令青岛,水师很快便会赶来。”
登州兵势最盛时,是帝师袁可立节镇抚登莱。虽然声名不是很显,但其才能却远胜孙承宗,为满清所打压,对袁可立等抗清名人一概削去不立传。
袁可立抚登三载,坐临登莱,开创东江,厉兵秣马,积有战船四千艘,组成了一支五万余人的水师陆战军队。
所谓“一方豪杰皆在老公祖幕下,士气自倍,人心自归。”而兵戎之盛堪称规模:“划城一面,出纳战舰,黄龙青雀,首尾相接,万橹千帆,簇簇其中。”
可惜,因为党争,袁可立无奈辞职。形势逐渐恶化,辽东明军几乎再无亮眼的战绩。
王屏藩耸了耸肩膀,对于此番胶东作战,稍有些不满。主要是对于他的骑兵团,刘享并没有放开使用,担心伤亡过大,影响辽东的军事行动。
如果不是这样,在图喇弃守胶州城之后,他便能率骑兵团一路北上,直抵登州城下。
不敢说攻破登州,但登州守军想撤到青州,也必然会损失惨重。
当然,现在也不错,登州不战而取,骑兵团在追杀中也得到了不少战功,但这并不够。
但没办法,明军的骑兵太少,能够正面冲锋作战的也就几个骑兵团,连王屏藩也不敢肆意使用。
如果东路军打过来,合兵一处,并且能够支援辽东作战的话,倒是能凑出三个骑兵团。可加在一起,也不到两万。
刘享还沉浸在自己指点江山的豪情之中,伸手指向了远方,慨声道:“那边就是旅顺,顺风顺水的话,一日可达。”
“昔日,登州为辽东之后盾。现在,也同样如此。进取辽东,断鞑虏之退路,一战而决胜败的时候到了。”
王屏藩笑了笑,说道:“山东光复,后盾便不只登莱,而是整个山东。万岁不欲急取京师,应该是不想让鞑虏太快地下定出关的决心。”
刘享点了点头,说道:“鞑虏收缩兵力,显然是要坚守京畿,这倒是正合我军的战略。”
北伐的胜利,肯定是以光复京师为标志。但黄立确实想缓一缓,尽量在辽东攻力准备完成前,使鞑虏滞留在北方。
但这也只是设想,鞑虏未必会按此行事。可不管怎样,辽东攻略也会如期展开,这是不会动摇的目标。
走在城墙上,刘享等将领的心绪逐渐放松下来,言语中有了更多的说笑。
清军似乎改变了战略,不知是图喇的紧急布置,还是清廷的事后弥补。弃守胶东,连登州重镇都放弃,兵力向青州集结。
刘享认为,这是收缩战线,在青州抵挡住胶东明军的进攻。另一路清军,则在运河重镇防御,阻止东路明军的推进。
这是两个方向的作战,但又是相辅相成,应对的是明军两路取山东的战略战术。
而不管是两军摆开阵势,在广阔的原野排兵布阵,交战厮杀;还是坚守城池,攻守交锋,残酷血战。
明军都有相应的作战策略,也都有获胜的信心。火力,则是最大的倚仗。
如果用在武功上的术语来形容,那便是一力降十会。不管你千变万化,我只用大力破之。
火炮、火枪,能够在远距离,或者说是安全距离大量杀伤敌人,打乱敌人战阵,削弱敌人实力,震慑敌人胆魂。
骑兵冲锋是很猛,但明军又有车炮、楯车等阻挡。而且,明军已经掌握了小队散布迎敌的战术。
一两个百人队,或十几个百人队被骑兵击溃,也不会影响到整个战场,不过是死伤多一些而已。
大的战阵也有,但碍于地形地势,以及布置起来的时间,明军轻易不会采用。
当然,这也要看具体的战场形势。只能说,如果是战阵对战阵,明军获胜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56章 决战预演,死守徐州
的把握也很大。
至于坚守城池,明军倒真的希望清军采取这种战术。一城攻下来,基本上就是歼灭战;几场打下来,清军的有生力量就会折损大半。
在历史的军事征战史上,不乏围绕某个重城坚池而展开的大决战。胜者占据绝对优势,把握战争主动;败者损兵折将、战心全无,再也难挽败局。
清军通过几场战败,想必也知道了与明军的差距,以及自身的弱点。
弱点不只一两处,一是武器装备上的,其次就是军心不齐,八旗与绿营的复杂关系上。
八旗将士既是中坚力量,也是监军和督战队。没有他们督促威逼,绿营别说拼命作战,不触之即溃,或是望风而降,就很令鞑虏欣慰了。
所以,在野地结阵而战,对绿营的控制力比较低,溃败或投降,更容易导致战场形势的急转直下。
而坚守城池,显然能够很大程度上杜绝此类弊端的发生。堵死城门,想跑也跑不出去,只要监视够严密,绿营只能倚城死战。
应该看过战报,并且仔细研究权衡过。
清廷,或者说是几位辅政大臣,终于下令给前线清军,改变了战术,要利用坚城挫折明军锐气,并且伺机反攻。
“城坚固粮多,要攻,则士卒疲伤,要守,则迁延日久;顿兵于坚城之下,强攻死守之兵,非良计。”
《三国演义》中有曹操攻壶关之战,当时的曹仁还提出了劝谏,并为曹操所接受。
可能,鞑虏也知道这个故事,知道这段话。尽管知道明军在攻城上有一套,但还是寄希望于守城坚守。
况且,《孙子兵法》亦有云:顿兵于坚城之下,此自败之道也。
也就在刘享率部横扫胶东诸地时,安亲王岳乐接到了朝廷的圣旨,要他坚守不退,将功折罪。
徐州乃运河重镇,又是苏鲁豫皖四省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清廷指定的死守之地,便在于此城。
再次看着圣旨上的严责之辞,岳乐苦笑一声,沉默不语。
朝廷不仅严辞切责,还指定了坚守徐州的兵力,总数不少于四万,八旗官兵不少于一万。
显然,清廷希望利用这四万人马,彻底阻挡住明军的北进之势。即便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也要使明军疲惫不堪,或是伤亡惨重。
喇门看了一眼安亲王岳乐,犹豫了半晌,躬身道:“王爷。请让末将守徐州,定能挫敌于城下,振我大清军威。”
岳乐自然不会身陷徐州,虽然严旨切责,可他依然是东路军的主帅,岂能困于孤城?
但他也知道,若要死守徐州,势必要将其视为孤城,视为死地。只有如此,才能军心统一,唯有死战。
“朝廷的意思,你可清楚?”岳乐看着喇门,既有欣慰和赞赏,又有几分审视和考验。
按照兵法所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以四万人马守坚城,清廷希望能消耗同等数量的明军。如果万众一心,战志坚强,这看起来并不是不能达到的目标。
退一步说,能拼掉两万明军,也挫折了明军的锐气,耽误了其北进的时间。
如果舍不得付出代价,比如这至少一万的八旗将士,光靠绿营守城,恐怕除了白送城池,什么作用也起不到。
以一个监视弹压三个的比例,清廷相信绿营不敢造次。困于坚城之中,也只能死力搏杀。
“唉,什么时候,我军竟然要靠拼人,才能与明军抗衡了?”岳乐对于朝廷的旨意,其实更深层次的反感和无奈就在于此。
如果拼人能够胜利,子民亿兆的明朝,又怎能奈何不了兵不过十万、割据一隅的后金?
如果拼人能胜利,明朝又是怎么丢掉江山?大清铁骑又是如何从北到南,占领整个明土的?
这种要求,或者说要达到的目的,本身就是示弱的表现,是没有信心的无奈之举。
但岳乐也知道,朝廷也是无奈之举。与其一战一战地败下去,不如择地与明军进行一场提前预演的决战。
这不是逼到绝路的战斗,通过此战的胜败,以及持续的时间,朝廷才能做出最明智的决定。
是继续押上满人的未来,与明军在北方死战到底,还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此战是决策的依据,也是进退的分水岭。
圣旨上说得不少于,那就是希望留守的兵力越多越好。这要看岳乐最后的安排,要根据目前手中的兵力,以及徐州城的物资囤积。
当然,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56章 决战预演,死守徐州
越多越好也不是全部押上,以至于徐州一破,便能让明军长驱直入,直抵京畿。
岳乐现在还有五万人马,这不包括徐州以北,运河一线其它城镇的守军。虽然不算多,但加在一起,还能凑出近两万。
除了留守徐州一万八旗,岳乐手中还有两万多八旗,这就是他的全部兵力。但这里,不包括京畿地区的驻军。
明军主力会沿运河北伐,清廷也早已看出其意图,重兵布防,也以东路为最多最强。
阻遏其主力,只要能打成相持,或是坚持尽量长的时间,才可能稳定军心,才可能有所转机。
所谓的上天启示,已经造成了清军的人心涣散,若是徐州坚城不守,一退再退,重振军心又从何谈起?
连场象样的决战都没有,就被明军逼近京畿,就要面临出关或死守的两难之局,倒不如决死一战。
趁着还有兵力能够转圜,及早作出决定,也是明智之举。
岳乐已经收到了密信,知道了朝廷的最终意图,但还要考验喇门的见识。
“既是死守城池,当与城池共存亡。”喇门可能说不出其它的道理,但只要有绝死之心,便也足够。
这是九死一生的任务,除此明军伤亡惨重,自行撤军。否则,守军绝无幸理。
岳乐看着神色坚定的喇门,心中暗自叹了口气,语气和缓了一些,说道:“城中粮草物资,足够四万大军坚持两月有余。本王再给你三千八旗精锐作为亲军,以加强守城力量。”
“多谢王爷。”喇门躬身一礼,肃穆的脸上又露出笑容,说道:“此末将扬名之战,实为幸事。”
是啊,守住了扬名,守不住扬灰。嗯,哪怕守不住,只要坚持够久,杀敌够多,倒也是能够出名的。
比如张巡守睢阳,比如阎典史守江阴,还有影响世界格局的钓鱼城之战。
喇门或许是悍勇不畏死,或许是还不清楚明军攻城的能力。可不管是鲁莽,还是勇气,岳乐都十分赞赏。
他通过密信也更清楚朝堂上的复杂,以及争斗。如果不是皇家力保,他已经被问罪解职,失去了兵权。
而坚守徐州,则是观而后效,或者是戴罪立功的机会。
显然,机会不大,可能取决于能否守住,也可能是坚持时间的长短,以及杀伤敌人的多少。
只可惜,坚守徐州,可能也是明军所希望的。能够在攻城战中歼灭清军的有生力量,也是很大的胜利。
况且,突破并不只是在运河一线,在胶东,还有西北和中原。
江淮战局还不是全部,其他两路明军虽为牵制,但要形成突破,也会影响到这里。
比如中路战场,明军如果突破南阳,攻下开封,便可东进,与友军一起,夹击清军,从而取得决定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