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725章 驻明使节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25章 驻明使节

不管是复兴,还是强盛,军力的强大是基本的保障,黄立也一直致力于此。

武器装备不断提升,不断的征伐则给军队带来实战经验,开疆扩土的加官晋爵,更是激励着将士们建功立业之心。

国战结束,可兵工厂却照旧生产,还进行了扩建。

火帽制造工艺的熟练,加工机械的改进,使得产量大增,为全军换装火帽枪创造了条件。

为了保密,雷汞的生产制造只集中于金陵兵工厂和刚刚建起的天津兵工厂。

制造出来的火帽再运至广州、西安、昆明、东宁、湄公和缅甸等二级兵工厂,再组装成触发引信,应用于炮弹和火箭弹。

除了炮弹火箭弹的触发引信,大量的火帽则被用于火帽枪,使得明军的火枪又提高了性能。

由于火帽枪与燧发枪的整体结构非常类似,均为前装枪,改造成火帽枪也并不复杂。

只需要更换击锤,封堵或更换火帽嘴即可。甚至更老式的火绳枪,在更换击发枪机的组件后,也能改造成火帽枪。

所以,明军的换装也很快。当然,火枪还是分成了三种,分别装备精锐部队和一般部队,以及附庸军。

线膛火帽枪主要是装备海军陆战队和北方的部队,滑膛火帽枪是一般军队的装备,燧发滑膛枪则主要装备征战海外的土兵和附庸军。

只不过,随着线膛枪的不断生产制造,装备的比例也在不断变化。在两至三年内,黄立希望全军都装备上线膛火帽枪。

至于滑膛火帽枪和燧发滑膛枪,黄立也不准备全部淘汰。要说和西夷比,这也算是先进武器,更不用说南洋土著了。

所以,这两种火枪将发给移民西北和东北的百姓,还有南洋的华人,继续推进他的全民皆兵的长远计划。

线膛,火帽。这已经是领先了西夷两代火器的差距。

除了火帽,在线膛枪上,西夷要追赶,也用不了太长时间,毕竟科技含量不是很高。

就凭现在的化学水平,黄立认为西夷要搞清楚雷汞的成分和制造工序,至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到那个时候,大明的科研机构,可能已经造出了后膛枪。

金属弹壳定装弹能够解决后膛枪的闭气问题,构造和原理,黄立也知道。设计出来,交给科研机构去搞就行了。

这是发展后膛枪的关键步骤,机械式的枪机、撞针、抛壳等构造,其实倒不是特别困难。

没错,黄立已经有跳过纸壳针刺后膛枪的想法和思路。只不过,他也不知道会不会顺利。

只是有了火帽,再发展纸壳针刺枪,似乎有些多此一举,有浪费火帽的性能之嫌。

其实,黄立对现在的明军的武器装备已经相当满意。

而随着冶炼水平的提高,机械的改进,生产工艺的熟练。

枪管的材质,以及枪膛加工的愈发精密,目前的火枪性能和威力,还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如果是正面交战,明军已经不惧于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在海军发展上,也将很快迎头赶上。”

黄立对此很有信心,即便在舰船的数量和型体上还落后于西夷,但装备的火炮火箭弹,却还占据着很大的优势。

“吕宋,孟加拉,这两脚踢开,就会让西夷刮目相看。大明也能跻身于列强,加入到争夺海外殖民地的行列当中。”

黄立微笑着,扫视着下面的文臣武将,还有外国使节。

外国常驻使节有朝鲜、安南、琉球、暹罗和法国,虽然与法国的建交还没有正式达成,但两国已经互派了联络使。

黄立与路易十四也有了书信来往,并且互赠了礼物。

路易十四送的是精美的金银器物,黄立回的则是两面大型的试衣镜和几串珍珠。而碾压法制造的平板玻璃,这么大的尺寸已经是极限。

法国联络使巴卢也在赐宴之列,身边跟着兼作翻译的传教士。他喝着美酒,吃着菜肴,不时饶有兴致地观察着御座上年轻的皇帝。

在亚洲,大明可能很快将成为与法国建交的第二个国家。

而对新兴的东方大帝国,路易十四有着浓厚的兴趣。巴卢也认为对法国来说,与大明帝国建交,对未来的发展极为有利。

第一个与法国建交的亚洲国家是暹罗,暹罗那莱王的目的是遏制日益猖狂的荷兰和英国殖民势力。

暹罗不仅与法国建交,还将控制暹罗湾和孟加拉湾的贸易要地曼谷、墨吉二港交由法国军队管辖。

但这离法国想要控制暹罗的目的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25章 驻明使节

,还相差甚远。而且,法国在亚洲的势力也比较薄弱,远不如荷兰人。比英国佬,也是大大不如。

“大明帝国的皇帝雄心勃勃,不可等闲视之。在亚洲,如果能够借助大明帝国的力量,就不必再担心荷兰人和英国人了。”

巴卢和暹罗使臣肖蒙有着书信联系,自然知道明军在湄公省和马来亚半岛的侵略扩张。

可以说,大明帝国的势力范围,从四面限制住了暹罗的发展。云南、缅甸、湄公省、登嘉府,几乎没有给暹罗留下扩张的空间。

当然,法国势力刚刚进入暹罗,军队也只有三五百。先控制暹罗的目的还没有达到,也没有对外扩张的实力。

至于控制大明,巴卢暂时没有这个奢望,也认为不太现实。

对于明军的实力,巴卢还是有所了解的。这是一个能动员百万军队的泱泱大国,武器装备也不差,实力可能还要超过法兰西。

只不过,双方的建交蹉商并不太顺利,这似乎也和大明的皇帝有关。一是拖拉,其次则是要价很高。

如果算上海外殖民地,法国的面积还要超过大明。可要让大明的舰船进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并在港口得到补给,法国却还有着足够的警惕。

“在海军方面,法兰西还是要强过大明帝国。而进入亚洲,也不是我国急迫的任务。”

巴卢想到这里,觉得两国要正式建交,还有很多条件要谈判,也要互相妥协才能取得一致。

就比如大明所掌握的玻璃镜子的制造方法,品质远胜于威尼斯,已经成为欧洲市场的稀罕商品。

要说法国也挺倒霉,花费重金,又是偷人又是窃秘,好不容易偷学了威尼斯人的汞锡齐制镜法,却被大明的水银镜挤得没有了市场。

威尼斯人也是一样,原本敝帚自珍的汞锡齐法制镜,在欧洲是垄断和暴利。可现在,只能降价销售,沦为二等或三等商品。

黄立看到了巴卢,微笑颌首,举了举酒杯。

巴卢赶忙躬身致意,向着皇帝举杯恭敬。

“法国,能不能成为大明冲向世界的跳板,还要看大明的实力和表现。即便不能成为助力,也不过是延缓了大明开拓进取的脚步罢了。”

黄立抿了一口酒,对于外交的成果如何,也就不是太过在意。能成更好,不成再想别的办法。

只是在他的研究分析中,法国应该是最合适的。如果结盟不成,倒是有些可惜。

“水银镜子是长久的财源,制造方法确实不宜外露。但也不是绝对的,还要看法国人能拿出怎样的利益来交换。”

黄立分得清轻重,水银镜子可以,可雷汞和火帽确实国家机密,绝对不能够进行交易。

“火帽成品倒是可以售卖,权当是当军火商,既能大赚一笔,还能借着提升法国人的实力,削弱其他列强。”

在黄立的记忆中,法国为了称霸欧洲,可是没少打仗。就看现在的欧洲各国版图,就知道跟后世的变化有多大。

特别是英国,与法国有过长期持久的战争,也是将来反法同盟的坚定一员。

而英国,是黄立最为警惕和防备的强敌。尽管现在的英国势力还没有渗入亚洲,但也不妨碍黄立提前对其布局。

其实,如果只是建立外交关系,那英国、荷兰、奥地利等国家,也不是黄立要强硬拒绝的。

因为这与是否战争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外交关系也并不是两国友好的保证。但与法国,黄立希望的是结盟。

这也是取巧之道,黄立也并不想明刀执杖地与各个列强开战争夺。而是要窥准时机,等着某个列强衰弱,就来个趁火打劫。

西班牙是一个,英荷战争后落败的荷兰也是一个。

还有法国,强的时候,大明敲敲边鼓,不管是哪个西夷国家,能削弱就削弱,都对大明有利。

等到法国衰弱的时候,大明作为盟友,或许能够接盘法国人已经力有未逮的殖民地。

或者,以帮助法国抵御其他列强的方式,从中分一杯羹。

黄立能预见到法国大革命,也差不多能预见到拿破仑执政后的法国对欧洲格局带来的剧变。

即便这些事件的发生时间,已经不是他所能活到的寿命。

可他却能提前布局,并留给后代一些关键性的指导和启示,定下大致的对外策略方针。

“只要坚持国策不动摇,机会就总是会抓住的。并不仅仅依靠自己的长远眼光,还有睁眼看世界后的分析和判断。”

黄立相信华夏能人辈出,一旦抛开那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25章 驻明使节

些思想上的桎棝,在新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兴许会比自己做得更出色。

在历史的长河中,他或许只是大明帝国这艘航船某段时间的舵手,使得大明能够以最佳的航线扬帆疾驰。

但早晚会更换舵手,一代新人换旧人,历史的必然。

黄立能做的,就是画出尽量详细准确的航线图,并交给下一个舵手,使得大明帝国能够继续乘风破浪。

“想得太多也没有用,儿孙自有儿孙福,灾祸也是自己招的。朕只管做好现在,既引领大明走向巅峰,也是渲泄心中的积怨和仇恨。”

积怨有多少,仇恨又是什么?自然是后世国家的积贫积弱,所带来的郁闷和不甘。

比如殖民者屠杀南洋华人,比如沙俄侵占了几百万的领土,比如八国联军的践踏和抢劫,比如小本子的烧杀淫掠。

如果有可能,自然是要加以制止,甚至要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狠狠地报复回去。

现在不仅是有可能,而是加把劲儿就能实现。黄立当然不会放过机会,以光复大明为满足。

黄立再次举杯,接受了琉球使臣的恭祝,脸上依旧是温熙的笑容。

明年秋季,便要伐倭。琉球将是重要的基地,现在就已经有了两千驻军,港口也在扩建。

一个闭关锁国的倭国,就是时间不长,相对于明军武力的提升,也已经大大落后。

“能够倚仗的也就是海岛的不便,以及他们所相信的“神风”保佑了。嗯,人口数量,与南洋诸国比,倒是多的。”

“但我军先集结于琉球,缩短了海上的距离,风浪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就凭幕府统治的松散,以及分化瓦解的策略,不相信倭人能够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黄立看着上前敬酒的朝鲜使臣,轻轻颌首,举起了酒杯。

琉球和朝鲜,都是大明最忠诚恭顺的藩属国。在伐倭的作战中,一个提供基地,一个提供兵员。

尽管和朝鲜的蹉商还要在年后开始,但黄立并不担心朝鲜拒绝。

两三万朝鲜兵由大明装备并训练,出战时还要大明供应粮饷,朝鲜并不吃亏。

自己国家的实力,想必朝鲜王室也心里有数。差点被鞑虏灭国,鞑虏又被明军打得狼狈败逃,明军的实力还不够震慑?

当然,大明历朝历代都有灭掉朝鲜的实力,却并没有这样去做,朝鲜王室应该也不会有这样的担心。

但作为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藩属国,朝鲜对大明的恭顺,也有着其它的必须的原因。

比如历代朝鲜国王都要经过大明的承认和册封,才具备正统性和合法性。否则,就是王位不正,大明甚至能声罪致讨。

有这一撒手锏,朝鲜怎么敢拒绝大明的要求?

要知道,从丙子胡乱向满清俯首称臣的朝鲜仁祖,后来又有孝宗、显宗,已经有两任国王未经大明承认和册封。

而向鞑虏屈膝投降,更被朝鲜视为奇耻大辱。重归大明藩属,已经是最为迫切的政治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