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724章 新一年,新征程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24章 新一年,新征程

“过年了嘛?”康小三看着挂起的红灯笼,神情有些恍惚。

从打记事起,似乎都没有这样简薄孤独的春节。简陋得连京城中等人家院落都不如的“皇宫”,更没有一个亲人的陪伴。

如果说远远不如御膳的年夜饭还能忍受,可这孤独,却是没法排解。

逃到宁古塔的宗室也有一些,但都是远宗的,跟皇宫内的没法比,也不是康小三所熟悉的。

康小三撇了撇嘴,脸上浮起不屑的神情,“都成了惊弓之鸟,也一个个养尊处优成了废物。”

现在的情形就是如此不堪,要真想靠着苦寒的环境锻炼出精兵强将,不说资源从哪里寻找,就是时间,怕不也得一两代人的时间。

要知道,女真人在东北的崛起,可是花费了几百年的时间。这还是大明宽容,没有用强硬手段阻止他们南下的结果。

否则,在穷乡僻壤的苦寒之地,没有与外界的物资交易,靠着渔猎,女真人根本发展不起来。

康小三知道满人的发展史,也明白想要在明军的虎视眈眈下再发展起来,几乎是没有希望的。

不光是他心里清楚,逃到宁古塔的满人也是意气消沉,没有了振作之气。

明军肯定不会善罢干休,罗刹人也不断侵扰。前狼后虎,环境恶劣,生存都困难,还怎么发展壮大?

“万岁,巴海大人在外候见。”平头正脸的宫女入内禀告,这容貌举止,让康小三又是无奈叹息。

“传吧!”康小三坐回椅中,知道也没什么大事,但也能让大年守夜少些寂寞。

巴海也知道宫中既简陋又冷清,今夜便自请了巡宫护卫的工作。也是没事找点事儿,让皇帝分分心,不会太过忧思。

巴海跪倒施礼后,便开口奏道:“万岁,城中军民组织了火把游行,祝万岁龙体康健、吉祥如意。”

康小三勉强笑了笑,说道:“那朕在宫门观赏,与民同乐。”

这也能叫皇宫,康小三都觉得寒碜。可要鼓舞民心士气,还得硬着头皮出场露下面儿。

如今的城中,居住的全是满人,流人都驱赶出去,安全应该是无虞的。

康小三知道自己不能表现得颓废,总要让军民们有个念想,存个希望。哪怕只是生存,也得有心气不是。

巴海略微松了口气,说道:“过年没有鞭炮,也显不出热闹,不如让宫中侍卫拿些三眼铳放放。”

三眼铳已经是淘汰的火器,可这玩艺儿却没有消亡。在民间的一些庆祝活动中,也有拿这个空放听响的。

康小三想了一下,说道:“听个响动也好,不用多了,火药还是要尽量节省的。”

各种资源都是匮乏的,东北又不产硝石、硫磺,现在都只是存货而已,用一些少一些,得不到补充。

所谓的骑射得天下,不过是满人的吹嘘。连他们也知道,火器的犀利,特别是大炮。

只不过为了防范汉人,压制着火器的装备范围,尽可能地将大炮掌握在自己手中。

可惜,现在差不多是山穷水尽的境地。宁古塔有那么几十门老旧火炮,可弹药用完,就是废铁废铜。

巴海还不太清楚明军的实力,没跟明军较量过。康小三却是从战报中看到不少,知道明军火器的犀利,已经远超己军。

即便是曾经倚为重器的红夷大炮,对上明军,也只有吃亏的份儿。宁古塔这些老旧火炮,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康小三现在也有些绝望,不过是活一天算一天,硬挺着罢了。用不好听的话,那就是苟延残喘。

…………….

官道山,后世的长汀镇满城村南山,满城旧称蛮子城,以流人聚落得名。

站在山顶鸟瞰,可以看见大路从旧城屈曲而来,在山前甩出一个圆弧,转向西南,恰似臂弯,凸显“抱”字意蕴。

杨越紧了紧羊毛袍子,拖着一大捆柴禾,向家中走去。身后,是一条长长的痕迹绵延向山林。

宁古塔城中的流人全部被赶走,也包括他在内。幸好,这里有他早年修建的地窨子,还没有倒塌,修补了一下,也能够居住。

因为鞑虏败亡而振奋激动的流民,眼下也都安静下来。

这天寒地冻,大雪封路,明军肯定打不过来。最快也得是春暖花开的时候,那又要熬上几个月。

所以,继续生存下去还是排在第一位。冬天也不能做别的,刨冰打渔,进山打猎,便成了获取吃食的唯一渠道。

打猎也不往深山去,武器不合用,遇见猛兽不好对付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24章 新一年,新征程

。所以,更多是下套子设陷阱,打些山鸡野兔,偶尔能陷入大家伙。

刨冰捕渔倒是危险性小,江河也不少,只是比较耗费体力。好在,加上耕种的那点收获,还不至于饿死。

流人到宁古塔,最初的半年或一年是最艰难的,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等到安顿下来,也适应了气候环境和生活习惯,就要好上很多。

不管身体是否强壮,到了这里也要更多地靠自己。大家都很辛苦,都在为生存而忙碌,即便能够相助一二,也是力所能及。

杨越一路上走着,也与路过的流人打着招呼。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看起来,却多了几分精神。

不管明军什么时候打过来,大明已经光复,汉家江山不染腥膻,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值得高兴和激动的事情。

杨越回到了自家的地窨子前,将柴堆好,才开门进屋。

迎面有着热腾腾的蒸气,还夹杂着烟火气。里外两间,里面的睡觉吃饭,外面的便烧火做饭。

范氏在灶前忙活着,眼见丈夫回来,便笑着说道:“快进里面暖和暖和,歇一歇,妾身这就煮汤圆。”

作为南方人,还是习惯过年吃汤圆。不过,却是煮的肉汤圆。没有糯米面,用的是做糕饼的食材。

杨越笑着点了点头,在水盆里洗了下手,便进到里屋,坐在烧得热热的炕上,缓解着沁入身体的寒冷。

小炕桌上已经摆了一盘烤鱼和一盆炖野鸡,散发着香香的味道,还有一盘冻白菜和萝卜,可以蘸酱吃的。

这已经是最好的吃食,也就是过年能吃上。

冬季寒冷,肉食能够长期储存,两只野鸡应该存了不少时间。除了鱼,杨越记得有一两个月没有尝到荤腥了。

听到大明光复的兴奋劲儿已经过去,杨越等人心中也有了希望,剩下的就是苦熬着,等待王师打来的那一天。

“早晚会打过来的。”杨越心中很是笃定,这样的信念在鼓舞着他,也鼓舞着更多的流人在坚持。

说起来,杨越被流放到宁古塔的时间也不算长,五六年的时间。在他的印象中,当时的鞑虏已经坐稳了天下,很难再被撼动。

可谁想到,三太子横空出世,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击败了鞑虏,光复了大明,简直如同奇迹。

杨越摸着自己刚硬的胡须,想象着当今大明皇帝的风采。应该二十多岁的年纪,年少英武,功超太祖。

“还是一位胸怀宽广的仁君,否则,不能号令群雄,不能令敌将望风而降。”

杨越嘴角翘了起来,虽然对于光复大明的具体过程不是很清楚,但也知道些大概。

夔东明军在杨越眼中,是根本提不起个的杂牌军。一群反贼之后,僻处穷乡僻壤,不过是趁着满清没有重视,苟延残喘罢了。

没想到郑成功南京惨败,永历政权也土崩瓦解,三太子竟能率领夔东明军翻天覆地,创造了奇迹般的功绩。

正在沉思着,范氏端着煮好的鸡肉馅汤圆走了进来。

“累了半天,快坐下吃饭。”杨越收拾思绪,招呼着妻子。

范氏点了点头,把汤圆放下,给丈夫盛了一碗,自己也盛了,才坐在炕沿上,与丈夫相对。

杨越看着妻子,心中不免愧疚。这苦寒之地,妻子与他患难与共,着实是受苦了。

“夫君——”范氏见丈夫不动筷,有些疑惑地看着他。

杨越笑了笑,提起筷子,挟了块鸡肉吃进嘴里,点着头道:“嗯,好吃。”

范氏也笑了,提筷吃了起来。

好几年了,和刚到宁古塔时比,已经好了很多。当然是辛苦劳累换来的,也适应了苦寒的环境,有了生存下去的办法。

杨越停下了筷子,缓缓而又坚定地说道:“咱们要好好的活着,肯定能回归故乡,奉孝母亲。”

最惦记的是年纪老迈的母亲,还有年幼的儿女。杨越平常不说,也是怕给妻子增添忧愁。

范氏停下筷子,用力点了点头,说道:“母亲身体康健,定能等到咱们回家。孩子们也孝顺,奉孝膝前,也不用担心。”

大明光复,没有了鞑虏的残苛统治,老百姓肯定过得更好。对这一点,杨越和范氏都是比较肯定的。

而且,他们既是鞑虏的罪人,那就是大明的忠臣义士。哪怕是为了收买人心,朝廷也会照顾一二。

“万岁是仁君。”杨越压低了声音,说道:“也是英武皇帝,对于鞑虏肯定会犁庭扫穴,除恶务尽。辽东距此虽千里之遥,却也不是天堑难过。”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24章 新一年,新征程

氏“嗯”了一声,就赶忙提醒道:“夫君慎言,也须慎行。越是穷途末路,就越可能疯狂,不可不防。”

杨越点了点头,不再说这些敏感且招惹祸灾的话题,提起筷子,给妻子挟了个鸡腿。

范氏笑着吃了,又给丈夫挟了个鸡翅膀。夫妻二人相对而笑,虽被赶出了城,回到了地窨子,却更加的安心。

无他,心中有了希望,眼中也有了光。

……………..

历代皇室对于礼仪与祭祀天地的活动都十分重视,这不仅关乎到皇室尊严,更是借此定加强王朝正统性的重要方式。

明王朝与历代汉人王朝一样,对于最为重要的春节,自然也是“特别对待”。

据《酌中志》记载,明朝宫廷在正月的庆祝节日多达六个。

分别为“正旦节(即大年初一)”、“立春日”、“人日(正月初七)”、“上元节(即正月十五)”、“燕九节”、“填仓节”。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正月初一与正月十五这两天的节日,而无论是皇室,还是民间,都差不多到正月末,才算把年正式过完。

一年一度的初一大朝会,也叫正旦朝会,无疑是规模宏大壮观的皇室盛典。

正旦朝会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朝贺仪”,文武百官与外国使者要向皇帝拜贺新年;

有诰命夫人,或是宗室贵妇,则要向太皇太后、太后与皇后进行朝贺;

第二部分则是“大宴仪”,在官员拜贺结束之后,皇家会在宫中大摆宴席,官员、皇室成员与外国使臣均可参加,各位贵妇则要在后宫与太后等人一起吃饭。

即便是黄立不耐烦这种乱哄哄的大场面,也不用他招待应酬,可也尽量删减了正旦朝会的内容,以及朝会官员的数量。

但赐宴却是必须的,今年可是光复大明后的第一个春节,普天同庆的气氛要有,文官武将们也盼着赐宴,跟皇帝能近距离的接触。

不管饭菜是否可口,是否高档,那都是一种荣耀的象征。就象后世的国宴,能有多少人有这个机会和待遇?

“出了正月,征伐吕宋便要开始行动了。嗯,还有进攻孟加拉,进军印度。”黄立脸上是和熙的笑容,看着下面的文臣武将,思绪有些飘飞。

这是除征讨缅甸外的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既有复仇,又有扩张。

这也是向列强彰显大明国威实力,伤我中华子民者,虽远必诛。

黄立想到了历史上海外华人所遭受的苦难,西班牙人、英国佬、荷兰人,手上都沾满了华人的鲜血。

“用西班牙人的鲜血和狗命,应该能够震慑西夷,谁还敢伤害大明子民,血债血偿就是大明的报复。”

毛寿登、洪育鳌等内阁官员上前敬酒,打断了黄立的思绪。

黄立笑着举杯,接受了他们的善祈善祷,他也希望自己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武将们又联袂上前,黄立微翘起嘴角,举起酒杯,向着上前敬酒的李来亨、王光兴等人示意,缓缓说道:“为大明复兴贺,为大明强盛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