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732章 东北新攻略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32章 东北新攻略

沈阳。

节日已经过去,但辽东的冬季还是使大部分的生产活动陷于停滞。只有春暖河开,才会恢复生气。

军队的训练过了正月十五,便又重新开始。暂时没有战事,可军队的士气却还要保持。

李岳的奏疏还未送出,皇帝的秘信便已经送到。全凤翔和李岳都有,对彻底解决宁古塔的鞑虏,作出了明确的指示。

“还是要招降鞑虏啊!”李岳稍有不甘,但也不觉得太过意外。

对于东北三省的开拓,皇帝早就有了计划,并表现出了相当急切的心理。

如果宁古塔的鞑虏投降,明军便可一步推进到黑龙江流域,然后就是慢慢经营的过程。

李岳阅看着厚厚的秘信,并不用猜测皇帝的心中所想,内容很多,已经讲述得清楚明白。

尽快到达黑龙江,尽快扫荡消灭黑龙江流域的沙俄侵略者,并继续向北推进,与沙俄展开争夺。

如果能招降鞑虏,可组织两三千人的部队,作为向导或前锋,辅助明军向北拓展。

其余的满人,分散安排耕种,就在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能够为继续北进提供粮草物资。

如果鞑虏不识时务,那就击而灭之。

一边在吉林船厂造船,作出北攻宁古塔的假象。一边秘调军队,运输粮弹,做好进入朝鲜,借道会宁,突击宁古塔的准备。

会宁到宁古塔的距离是五六百里,这已经缩短了一半之多。突袭的困难大大减少,胜率大增。

“万岁果然睿智,这个突击计划更加的高明。”李岳走到地图前,仔细地观察着,估算着。

五六百里的路程,已经不需要太多的骑兵。步兵急行军,对于道路的适应性更强,也会减少很多的辎重。

“两营步兵,两千精骑配三千匹马,携带二十门火炮,每门炮配弹三十发,应该是足够消灭鞑虏。”

多出来的一千匹马,能够换乘骑行,也能够驮带粮弹物资,拖拉炮车。

而步兵行军,只携带武器和干粮的话,常行军能够保持每小时八到十里,日行程能够达到六十到八十里。

按照明军现在的训练标准,不考虑自然条件和山川险阻的话,是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

关键是明军现在已经抛弃了盔甲,这既是与世界军队接轨,也是火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

在李岳的估算中,就算日行程保持在五十里,也是前几天的行军。在接近到一二百里后,可以视情况进行急行军或强行军。

急行军的速度是时速十五至二十里,一昼夜要连续行军十二个小时以上;强行军则要达到日行百里以上。

其实,这还不是历史上步兵行军的极限速度。在后世,志愿军就把步兵夜行军一百三十里的速度硬生生提升到了一百八十里。

当然,从古代到近现代,各个时期的部队急行军的速度各有不同,这和当时的士兵素质,以及战争方式和战场形势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

“要渡过图们江,道路也不会好走,应该是步兵更加合适。而且,比骑兵的消耗要少,准备的时间也能大大缩短。”

李岳反复思索,愈发坚定了自己的分析判断。

现在开始布置准备,李岳认为在五六月份便能发动突击。这已经比原来计划的,从吉林船厂出发,要早上一两个月。

主要是粮食物资的运输和囤积,由朝鲜来解决,比这边要方便快捷很多。

毕竟,有鸭绿江和图们江水运,会宁又不是荒无人烟,筹集和运输粮草的成本会大大降低。

“正好,招降鞑虏残余,来往谈判的时间也要一两个月。如果招降失败,便马上布署准备,五六月份展开突击,入冬前怎么也能解决战事。”

李岳的谋划更加深入细致,突袭成功,只要占领宁古塔,便可通知吉林船厂的军队,向宁古塔运输粮草物资。

如果冬季前不能彻底解决鞑虏,宁古塔留五六千精兵,粮草物资也足以支撑到来年雪融路通。

而且,依靠着犀利的火器,明军的防御将变得坚不可摧。一两千人的坚固据点,就能抵挡数倍鞑虏的进攻。

“虽然从吉林船厂到宁古塔的距离很远,但建立起驿站,整修大路后,千里运粮的代价虽大,却也不是不能承受。”

“况且,在黑龙江流域也能够耕种自收。有土豆、荞麦等耐寒作物,军屯的话,一年就能解决大半粮食问题。”

“吉林船厂造出船只后,便能浮江而下,进入松花江干流,再在同江转入黑龙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32章 东北新攻略

江,这才是长远的发展策略。”

水运在古代是到关重要的,关系到东北的话,不仅是运兵输粮,对于民生经济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黑龙江流域的自然资源和特产,将使来往船只都不空载,这从经济上的考量,才是可以长久维持的关键。

明朝为什么最终放弃了奴儿干都司,就是因为耗费太大。驻防的兵力数量既难以镇压叛乱,还需要长途运输粮草物资。

如果开发和经营东北,变得有利可图,或者说是耗费不大,新兴的大明也就不会重蹈覆辙。

即便李岳是军事长官,对于经济和民生考虑得不多,可也不得不想到在东北开拓进取的困难。

李岳回到桌案,再次仔细认真地重读了万岁的秘信,思索了半晌,铺纸提笔,写着奏疏。

皇帝制定了大略方针,具体的实施,就要由李岳来制定计划。

在李岳的设想中,开春之后便要将军队陆续调往镇江,等待招降的结果。

而朝鲜还将调集两万兵丁,在隔江的义州接受明军教官的训练,以及武器装备和新编制,这也是辽东驻军的任务。

如果招降失败,集结于镇江的明军,便要借助于朝鲜水师,沿鸭绿江北上,再进入朝鲜境内,走陆路前往会宁。

同时,请辽东巡抚在吉林船厂周边安置移民,或者是劳务输出的朝鲜人。一边开垦耕种,一边向吉林船厂运输粮草物资。

造船的工作也要在开春后展开,调用旅顺造船厂的工匠,争取在一年时间内打造出一支能沿松花江航行的船队。

毕竟是内河航运,所需的船只并不会很大。

比如亦失哈北巡的船只,最多的时候有二十五艘船,每船除载货及军粮谷物外,只有四十余人。

显然,史籍上所说的“巨舟”,应该只有十几吨或几十吨的载重量,相对于海船是不值一提的。

而且,东北的水运最多只有半年可行。等到冬季冰封,江河都不能行船。

不仅水运有季节限制,陆路也是一样。大雪封路,在没有现代化除雪机械的情况下,就相当于隔绝。

“不管有多少困难,总会有解决的办法,哪怕是需要投入大量的钱粮,也不过是两三年的时间。”

李岳对于东北的气候环境,以及在苦寒环境生存之道,都有着较深的了解和研究。

既然宁古塔能够居住百姓,能够驻防士兵,明军肯定会做得更好。只看万岁的研究和指点,便能明白准备会比较充分。

从修路的材料,到适合东北耕种的农作物,还有以东北特产进行商贸的规划,从民生到经济,可谓是思虑周详细致。

“一万马步精兵,足以取胜;七八千人马,胜利也有把握。末将以为,既要消灭鞑虏,又要扫荡歼灭沙俄侵略者,以万人为最佳。”

相对于满清所称的罗刹人,黄立已经准确地定义为沙俄。并且,对沙俄的情况作了搜集整理,以供军民知晓。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沙俄侵略者,李岳是并不看在眼里的。

他认为,有一两千装备精良的军队,就足以将黑龙江流域的沙俄侵略者全部消灭。

而且,对于皇帝所下达的全部杀死,不留俘虏的令旨,李岳也会全部遵照执行,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

“吃人恶魔吗,不过是群茹毛饮血的畜生,丝毫没有得到宽恕的权利。也只有赶尽杀绝,才能阻止他们成群结队的不断南下。”

“等到我军在黑龙江流域站稳脚跟,并有了粮弹物资的囤积,沿着黑龙江向北拓展,就能彻底消除祸患,并在新的占领地与沙俄展开争夺。”

李岳相信皇帝的判断,沙俄不会调动太多的力量争夺远东。

而此消彼涨,明军就要不断地抢占地盘,不断地压迫沙俄,并争取漠北蒙古诸部的归附。

这就是穿越者的优势所在,对于敌人知道一清二楚,绝不会象满清那样,被沙俄的虚张声势唬住。

当时的形势明明能继续北进,却签了什么尼布楚条约,困住了自己的手脚。说到底,还是没有进取之心,更对国际状况两眼一抹黑。

更重要的还是异族统治中原的心虚,如果不是对东北限制开发,阻挡百姓进入,可能也不会造成东北将来的恶果。

李岳写完了奏疏,认真检查一遍,确认无误后,封好加蜡封,盖上印鉴,派人送出。

接下来,可能还有一个月才会开春雪融。那时候,招降的人员应该能够上路,明军的准备也会开始。

李岳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732章 东北新攻略

微翘起嘴角,露出淡淡的笑容,又拿起笔,给远在南京的双亲写起了家书。

年前便有过一封,现在这一封除了关心问候,还要告诉父母一件终事大事,这也是父母一直关心着急的。

想着高小妹的音容笑貌,想着她的开朗大方,李岳一直含着笑,但还克制着,没有把太多的溢美之辞付诸于字词。

“希望今年能解决鞑虏残余,不管是招降,还是歼灭。那时候或许能带着高小妹入京述职,并在父母的主持下,娶亲完婚。”

李岳停下了笔,憧憬着,欢喜着,将信封好。

这是恋爱的感觉,想到她,就觉得天是蓝的,空气是清新的,什么事物看起来都那么地美好。

…………

辽阳。

巡抚全凤翔也收到了皇帝的书信,对于接下来的辽东的经营和治理,以及东北的开拓,也有了新的安排和布署。

招降能否成功,对于全凤翔来说,影响不大。只要在钱粮上尽力供应军队,使其能展开行动,便是他的功劳。

当然,是全力和尽力,钱粮基本上要靠朝廷来调拔,他主要是安排人力物力,进行一些重点的倾向性的建设。

“万岁已经谋划得相当细致,辽东兴盛起来的时间越短越好,那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才干。”

全凤翔并没有急于写回奏,而是喝着茶水,仔细地思索着今年要进行的大事。

开春就要在大连建起水泥厂,那里有储量惊人且易开采的石灰石矿,曾经号称是亚洲第一。后世经过采矿,形成了巨大的天池。

浑河、太子河、辽河水运也将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促进辽东的物流商贸,也为将来东北反哺中原,打下坚实的基础。

肥沃的黑土地,特产之一就是大豆。而反向中原输出粮豆,历史上是在康熙年代后期。

但现在,随着辽沈地区耕地的迅速扩大,粮豆产量大幅增长已成定局。

特别是大豆,东北黑土地的出产,长势好、营养高,历史上不仅供应国内,近代还是出口大宗商品,远销到欧洲。

大豆可以加工为油脂产品,豆饼既是牲畜的精饲料,还是非常好的肥料。

黄立是准备把大豆和豆产品打造成出口创汇的另一大名牌,东北出产的大豆品质非常好,能够受到欧洲国家的欢迎。

欧洲人已经发现与落花生、棉籽、亚麻仁、棕榈核、椰子实等油料植物相比,大豆的蛋白质与矿物质含量都是领先的。

但由于气候与地理原因,大豆一直没有在欧洲移植成功,尽管欧洲不少国家都进行过尝试。

至于美丽国的大豆,现在根本没有影儿。如果大明踏足北美,种植大豆倒也是有利可图。

全凤翔摸着下巴,觉得人口还是东北发展振兴的关键。但从全国范围来看,缺人的好象又不仅仅是辽东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