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627章 科技改变生活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627章 科技改变生活

中午小憩了一会儿,张煌言洗了把脸,恢复了头脑的清醒,又坐下来,处理起公务。

比刚到北方时,现在的工作已经不是那么繁重。按照既定的模式运作,各项工作都在有序地铺开。

北方的重建恢复看似千头万绪,但只要抓住其中的重点,社会安定便是轻而易举。

这个重点便是粮食,“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在此时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只要吃饱肚皮,老百姓就不会闹事。只要与鞑虏的残苛有区别,老百姓还会感恩戴德。

朝廷动员了几乎全部力量,通过内河和海运,向北方运输了大批的粮食,使得北方百姓能够不饿肚子,甚至还有余粮囤积起来。

“各地最好能够囤积两三个月的存粮,运河封冻,台风季的影响,也就不必再担心了。”

张煌言阅看着各地的上报数据,稍放宽心。尽管还没达到目标,但也颇见成效。

粮食是不缺的,只是运力的考验。陆路运输耗费太大,从南向北运粮,全部是水运。

等到冬季,内河航运必然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是停航停运,比如运河。

海运当然能够持续,可从沿海再到内地,也难以避免地要进行陆运,耗费增大也是必然的。

所以,朝廷才会利用这数月时间,全力地向北方抢运粮食物资,争取存粮能支撑到明年内河航运恢复。

一边在抢运物资,一边也在减少北方人口,以达到节省粮食的目的。

甘陕豫晋四省百姓,在分流迁入四川;辽东战事结束,也将有大量军队南返就粮。

“可惜,边患还是存在,需要驻防大批的军队,至少要二十万吧!”张煌言不是很清楚,军方那边也没有确定,在等着辽东的结果。

张煌言将文件放下,又拿过顺天府的报告。

各地都在实施以工代赈的政策,修建各种官用和民用的基础设施,张煌言眼见的则是京城的日新月异。

从长远看,以工代赈节省了大量资金,是官府得利。因为,如果是正常年景,招募百姓可就不是现在这么低的工价。

花小钱,办大事,老百姓还感恩戴德,实在是两全齐美的好事。

但从短期看,却是朝廷的大笔投入。毕竟,基础设施的建设,见到成效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

“看来,明年迁都恐怕实现不了。”张煌言微皱起眉头,虽然与原来的计划差不多,但他却有股挫败感。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可能是大明的传统,张煌言也深表赞同。

所以,他希望自己能尽快治理好北方,迎圣驾来京师。但现实却不允许,令他觉得是自己的无能。

“或许万岁并不愿意迁都到北方,相比于南京的舒适。”张煌言想到这里,更感觉要加倍努力,别让皇帝在金粉之地呆得太长。

皇帝年轻,这本来是好事,能让新兴的大明在政策上有相当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但年轻也有一个坏处,那就是可能会耽于享乐,丧失原来开拓进取的精神。

张煌言有这样的担心,其他大臣可能也是如此。前明后昏的皇帝,历史上不少,明朝就有好几个。

正在此时,房门被敲响,得到张煌言的允许后,房门打开,风尘仆仆的张公诲走了进来。

“辛苦了,张大人。”张煌言赶忙起身,伸手示意张公诲坐下,又命门外的仆役上茶。

张公诲是出外巡视周边县镇的,毕竟,京师是一座城市,很多物资还是要从外得到供应。

比如煤炭,比如蔬菜,比如食盐等等。

而天津的长芦汉沽盐场,又名“芦台场”,已经恢复生产,解决了京畿地区的食盐供应。

张公诲坐下来喝了碗茶,才开始汇报巡视的情况。

“各县的以工代赈都已开展起来,市面上的粮食也足够吃用,价格也维持在预期的水平。”

“田地基本上没有荒芜的,不管是蔬菜,还是作物,都种上了。今年不收赋税,对老百姓很有激励作用。一小块一小块的地,他们也舍不得撂荒。”

种了就是自己的,不管能产出多少,只要是能吃的,哪怕是萝卜白菜,也能让家人少挨饿。

“各县统计户籍、丈量土地的工作也在紧张进行。如果要发放贷款,我看再有一个月,就能进行。”

恢复商贸和经济,使得南方商人愿意贩货来北方,老百姓手里就要有钱。发放贷款,就等于后世的提前消费。

同时,对于不依靠耕种为生的手工业者,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627章 科技改变生活

也能让他们尽快地重操旧业,活跃社会上的商品经济。

这些措施在南方的恢复重建中显示出了作用,现在照搬照抄,也是相当地熟练。

而且,有了纸钞,在原则上,朝廷是不缺钱的。毕竟,纸钞已经建立起信用,并不太需要金银等作为保证金。

当然,天津铸币厂已经开始运作,将收上来的银子铸成银币,与纸钞一起发行流通。

银钞通用,也增强了纸钞的信用,能够得到北方民众的认可,避免他们出于不信任,把纸钞尽快换成实物。比如粮食,从而加剧物资供应上的紧张。

“下官还去蓟镇,拜见了郡王,从他那里,得到了一千匹马的支援。等到马市贸易正常展开,再给他补上。”

一千匹马,就是几百辆马车,增加京畿地区的运力,加快物资运输的速度。

不仅是官府需要,民间也有相当多的百姓可以驾车搞运输,这也将纳入贷款扶持的范畴。

而张家口、大同等地的马市,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从蒙古诸部的反应来看,边贸繁荣是可以期待的。

张煌言一边听着,一边颌首称赞,不时还询问几句。

张公诲的巡视,获得了更为准确的资料,方便于政策的调整,并向朝廷提出更切合实际的请求。

“看来,形势比预期的要好很多啊!”听完张公诲的汇报,张煌言轻松下来,微笑着说道:“朝廷那边刚发来通知,今年秋闱,北方延后到明年……”

张公诲轻轻颌首,说道:“考试内容有变,北方举子确实需要适应的时间。这样也好,能培养出实干型官员。”

即便是科举的官员,现在也要在基层进行实习和锻炼。不再象以前,直接授官,就能走马上任。

这也是黄立强行落实并推进的用人任官之策,大明要在世界崛起,就需要具有开阔眼界和广博知识的官员。

而所谓的广博知识,不再是皓首穷经,不再是吟诗作赋,也不再是文采斐然。

历史、地理、数学,这些都在科举中有所体现,哪怕还比较粗浅。

张煌言笑了笑,说道:“入仕之阶并非科举一途,自视甚高,又吃不得苦的,即便在明年科举得中,想必也不会有太大的晋升空间。”

“但科举却不能废。”张公诲说道:“这一点,万岁也是很清楚明白的。”

张煌言和张公诲虽然都是科举入仕,但最多也就是个举人,还真称不上真正的入仕为官。

皇帝锐意进取,改革前朝积弊之心有目共睹。而经过神州陆沉的惨剧,张煌言等人也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没有废除科举,也就没有动摇根本,考试内容改变,历朝历代都有,其实也算不得什么。

皇帝所提倡的也不过是“学以致用”,多有中国古代先贤经典论述。

比如论语,就有“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万岁英明。”张煌言向南拱了拱手,说道:“我等竭忠以诚,只盼早日迎圣驾归京。”

张公诲笑着说道:“张兄勿要心急。万岁既是英明,在金陵亦不会消磨宏图壮志。”

张煌言苦笑了一声,被张公诲看穿心思,却也不甚恼怒。

“老了,不过在京师周边走了一遭,就腰酸背疼。”张公诲岔开话题,说道:“今日便告假,回去休息一下。”

“今天已过大半,能顶什么用?明天也在家休息,若有要事,本官再派人通报就是。”

张煌言起身相送,又命人取来皇帝派人随船送来的茶叶、好酒,还有一些江南特产。

“皇恩浩荡。”张公诲向南拱了拱手,表示谢恩。

东西不多,但这是万岁赏赐,意义非凡。

张煌言特意指着两个带釉还用蜡封口的罐子,给张公诲介绍道:“这是皇家作坊新出的,名为罐头。一是鱼,一是鸭,极耐贮存,听说可数月不腐。”

蒸汽杀菌,隔绝空气,罐头的制造其实很简单。

带釉罐,玻璃瓶,是比较容易制造的。薄钖铁的铁皮罐头,却还需要研究,并提升工艺。

“这是玻璃罐。”张公诲咧了咧嘴,说道:“装的是油炸辣椒?造价未免高了。”

玻璃在当时的产量还不算太高,且技术掌握在皇家作坊。也难怪张公诲吃惊,光是这玻璃瓶,怕是就能卖个好价钱。

“万岁赐,臣不辞。”张煌言笑着说道:“要说这辣椒,本官还真是挺馋的。”

张公诲说道:“百姓们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627章 科技改变生活

已经种了很多,再有数月时间,也不用从江南运来了。”

叫过从人,带上皇帝赏赐的瓶瓶罐罐,张公诲心情大好,笑呵呵地回家去了。

其实,他和张煌言并不知道,皇家作坊已经再次扩大玻璃的生产,并对外出售制造技术。

再过上一个多月,南京皇宫就要全部更换玻璃窗。皇家带头,高官和富豪的府宅估计也将纷纷效仿。窗明几净,将成为一股潮流。

而皇家作坊已经派出工匠前往唐山,现属遵化州。那里有着丰富的石英砂资源,北方第一家玻璃厂就将建在那里。

科技改变生活,或许是民众最直观的感受。

尽管要普及到百姓之家,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推广开来,形成示范效应,并把价格逐渐压低,却是必须的阶段。

相比于玻璃的生产制造,黄立更关注的是水泥,以及蒸汽机的打造。

水泥已经能够制造出来,但要大规模生产,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蒸汽机呢,则正在加紧研究制造。

并不是很复杂的蒸汽机,先从最简单的开始,黄立觉得能造出简单的来复运动的蒸汽驱动的机械,就是走向成功的一大步。

其实,黄立在后世是见过网络上那种大神做的小型蒸汽机模型。

什么可乐瓶、注射器,再加点随手可得的材料,就能完美地显示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当然,模型是模型,要将其实用化,还需要相当高级的工艺制作。

比如镗出坚固耐用的汽缸,打磨出活塞,还要有较为高级的润滑油等等。

而制造出这样的蒸汽机,显然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比如更精密的镗床,更精密的镗孔加工技术,使气缸和活塞更加密合。

但黄立已经决定,抽出时间,和工匠们先把最简单的横梁式蒸汽机搞出来。

先不说什么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有了实物,围绕实物进行研究,逐步改造提高,终究是最为快捷的途径。

或者说,黄立在拔苗助长。这与他强力推进化学工业,制造出雷汞一样,并没有多少人能够掌握其中的精髓,有碍于持续性的发展。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能深悉原理,并有丰富想象力的人,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所以,黄立认为需要他打开一扇窗,让阳光透进来,使更多的人们看到光明,才会有所悟,并生出更多的想象。

虽然没有人理解皇帝为什么对奇技淫巧如此感兴趣,国战已经结束,这似乎有些不务正业。

但黄立已经坚信,搞出简单蒸汽机对于大明的发展,是里程碑式的作用。工业革命的序幕,将由他拉开,并在大明生根发芽,篷勃发展。

当然,这些都不是张煌言和张公诲所能了解的。他们只是看到皇家作坊又搞出了新奇玩艺,以及皇帝的恩典。

比如数月不腐的罐装食品,却不知道在工艺成熟后,对于将来的军事行动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