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628章 动员鞑虏的弱鸡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628章 动员鞑虏的弱鸡

整个大明都在改变,只是有大有小,每个人的感受不同罢了。

而辽东战事,也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和发展,走向了最后的终结。

经过在北方的抵抗,以及辽东的惨败,鞑虏的兵力已经减少到了危机四伏的程度。

其实,打到现在,什么也改变不了鞑虏的结局。只不过,一个是干脆利落地死去,一个是在以后的慢慢煎熬中败落。

虽然老奴起家时,号称是十三副遗甲,也就几十人的样子。但形势已经完全不同,鞑虏再也无法复制。

时也运也,老天也变了脸色,不再照顾穷途末日的鞑虏。所谓:人倒霉的时候,喝口凉水都塞牙。

康亲王杰书率领一万八旗,以及三万动员起来的族人,扑奔沈阳。

他本来以为,加上辽东的人马,再怎么,也能跟明军打上一两下,就算守不住沈阳,也能再退回草原。

可他万万没想到,突然出现的三个骑兵团,打乱了鳌拜的布署,只是一天时间便近乎全军覆没。

而明军骑兵马不停蹄,只休整了一夜,便全军出动,携带着干粮,踏上了追杀的路。

五大骑兵团,经过了枪骑兵的补充,每团八千余骑,几乎带上了辽东明军所有的战马。

就在都尔鼻城东南数十里,也就是后世的彰武县,明军骑兵与鞑虏迎头遭遇。而这里,离沈阳已经不到一天的路程。

杰书没想到就差这么一天,辽东的己军已经败了。或者是鳌拜放弃了沈阳,已经向北撤退。

但想到想不到已经不重要,明军骑兵已经冲杀上来,与前锋展开了激战。

作为前锋的八旗兵,已经是满清最后的精锐。留守清廷在养息牧场的人马,只是一万动员起来的鞑虏,战斗力堪忧。

从这样的布置来看,康小三确实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要在沈阳与明军硬干一仗。并且,把胜败看成是否向海西迁徙的判断依据。

显然,清廷高层也没有料到,辽东的明军会如此强大,一下子多出的三个骑兵团成为了致胜的关键。

枪声如爆豆般响着,康亲王杰书稍微放下心。他没有听到令人心惊胆战的炮声,便认为遭遇到的敌人并不算强大。

“敌人有多少兵力?”杰书急切地想知道当面之敌的数量,尽管在他看来,明军没有太多的骑兵。

派出的哨探刚刚赶回报告,说是敌人只有一万多人马。而在远方的两侧,却突然冒出了成千上万的明军骑兵,向着鞑虏包抄冲来。

赵云和王屏藩的两个骑兵团缠住了鞑虏的前锋部队,马宝、祁三升、王辅臣则利用草原的广阔,率部绕过战场,直扑杰书所部。

虽然在兵力上还稍占上风,但动员起来的鞑虏老幼都有,盔甲都不齐全,面对明军凶猛的进攻,一时间竟有些慌乱。

飞骑撞入敌群,稍战即退,为枪骑兵冲到近前,下马步战,赢得了时间。

一队队的明军火枪兵,下马之后便以百人为阵,分布在宽广的正面,一边射击,一边向鞑虏逼近。

从两百米到一百米,明军火枪射击不断,越来越多的枪骑兵跳下战马,只留下少数的士兵充当“马桩”,便列队加入战团。

一杆杆红旗高高举起,为士兵们提供着指引,聚集在旗下的明军士兵,如同波浪,涌动着向敌阵推进。

祁三升收拢人马,留下枪骑兵,率领飞骑掉头又杀了回去,与友军一起夹击鞑虏的前锋部队。

甫一交战,马宝等人便发现,面对的鞑虏虽然数量众多,但盔甲不全,战力也甚是低下。

仓促动员起来的鞑虏,哪里与明军交过手。面对着犀利又密集的火枪射击,人仰马翻,越来越乱。

显然,包括杰书在内的奴酋们,把战争想得过于简单了。

动员的鞑虏缺乏对现在明军的了解,也不熟悉现在明军的战术打法。

确实,他们能骑马,能射箭,还能抡刀子砍人。但在战场上,个人武勇已经退居其次,他们根本没有发挥的余地。

线膛枪远和狠,燧发枪的快,严格训练并有实战经验的百战之兵,绝不是已经荒废了很久的鞑虏,所能抵挡的。

百米之内,火枪的精准度又有提升,超远的射程,重叠的鞑虏,使得每一颗子弹差不多都能击中人或战马。

“冲,冲上去。”杰书大声嚎叫着,指挥部队发起冲锋。

两翼的明军飞骑突然又斜着冲杀而出,牵制鞑虏的行动,有力地配合位于中央战线的火枪兵。

杰书不得不又派出人马分头抵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628章 动员鞑虏的弱鸡

挡,一阵交锋之后,明军飞骑又退了回去。

而明军的火枪兵又扩大了攻击面,虽然兵力厚度有所减小,但更接近线列战术,火力投射密度更是大大增加。

一排排的火枪喷吐着火焰,白烟阵阵升腾,无数的子弹如狂风暴雨般向鞑虏激射而去。

鞑虏用弓箭进行还击,但在线膛火枪的射击中,却显得无力又软弱。

代差太大了,明军的火枪可是就差火帽,就达到了前膛火枪的巅峰。而鞑虏的动员兵,在作战技能上,就更显出差距。

如果鞑虏不顾伤亡,全部人马发动人海攻势,确实会对火枪兵造成威胁。但明军有飞骑在两翼押阵,会展开侧击,牵制住敌人。

杰书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更震惊于明军骑兵的数量和战力。

骑马的火枪兵姑且不算,骑马砍杀的交锋中,己军并没有占到便宜,反倒是吃亏不小。

尽管己军是动员的人马组成的,可也不能算是老弱不堪。竟然被打得好象没有还手之力,死伤数量在飞快地增加。

而正面的敌人已经有近万火枪兵,还在向外扩展,无数错落的小战阵毫不畏惧地向前推进包抄。

火枪不断喷吐着火焰,升腾着白烟,如同一只只小怪兽,正突击杀入己军的阵列之中。

马蹄声轰鸣,两翼的明军飞骑再次发动,斜向侧击,与冲出来迎战的鞑虏又是一场厮杀。

整个战场非常宽大,也显得很乱。但明军在坚决贯彻着自己的战术打法,鞑虏却因为缺乏实战经验,而是在疲于应付。

远方的枪声似乎稀疏下来,杰书有了不祥的预感。

前锋部队可能在优势敌人的夹击下,已经伤亡惨重。敌人很快就会抽调出多余的人马,赶到这里加入战团。

虽然已经有己军与敌人的火枪兵纠缠在了一起,但远射近刺,明军火枪兵的英勇作战,使得鞑虏并未占到便宜。

杰书不想再打下去了,他已经看到了远处奔驰而来的明军骑兵。显然,先锋部队已经凶多吉少,自己这边也是万分危险。

“撤退!”杰书当机立断,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号角声呜咽,鞑虏们开始撤退,甚至不去管前面正在与敌人交战厮杀的战友。动员兵的战力低下,暴露得越来越是明显。

几乎就在鞑虏撤退的同时,马宝和王辅臣率领飞骑发动了进攻。敌人军心已乱,狂猛追杀,就能打得敌人落花流水。

两支飞骑部队如同锋利的剪刀,从两翼斜向冲击,快速而又凶狠。

鞑虏陷入了两难境地,只能派出两支人马迎战,以阻碍敌人的追杀和牵制。

明军骑兵要的就是这个结果,火枪兵面对的阻力骤降,他们加快了推进的步伐,甚至是小跑起来,紧紧咬住鞑虏的后队。

飞骑一击即退,把鞑虏尽量留给火枪兵解决。当鞑虏被火枪兵缠住的时候,又再次猛扑上去。

此时,鞑虏的阻击部队想要脱身就比较困难。冲上去与明军骑兵作战,又要遭到火枪兵从中央向两侧的火力射击。

随着鞑虏的撤退,明军火枪兵展开的作战面更加宽广,有效地防护住飞骑的侧翼,并能提供火力支援。

飞骑再次出击,这次是马宝所部先动,扑向撤退的鞑虏。

祁三升率部赶到了战场,鞑虏前锋已经损失惨重,正在被赵云和王屏藩的部队围攻,很快就将被消灭。

开战不久,马宝和祁三升等将领,便发现这支数万人的鞑虏,是拼凑出来的,很可能已经是满清动员的最后的一批男丁。

这就意味着消灭掉这批鞑虏,满清只剩下妇孺老幼,再不复为患。

甚至,可能都不用明军动手,他们就将在恶劣的环境中死亡殆尽,或是被北方的什么族给消灭。

而且,消灭这支拼凑的部队,那满清的皇帝和高官,差不多也就没有了多少保护的力量。

所以,这个时候已经不用保存实力,不用再担心伤亡。所谓除恶务尽,所谓犁庭扫穴,不外如是。

消灭这些拼凑的弱鸡鞑虏,追上去抓住鞑子皇帝。还有成千上万的鞑虏,一个也跑不了。

必胜的信念,鼓舞着明军将士。谁都知道,鞑虏已经是垂死挣扎,这确确实实将是最后一战。

进攻,追杀;追杀,进攻。

明军骑兵有条不紊地行动着,一批一批的火枪兵也重新上马,跟在了飞骑之后,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这样的打法是杰书所没有经历过的,尽管他率领部队在锦西与明军交过手。但却是攻坚作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628章 动员鞑虏的弱鸡

战,在火炮火枪和壕沟胸墙前撞得头破血流。

他想到的办法就是边打边撤,不断地派出部队阻挡敌人的追击,又不断地被敌人所追上,又要派出人马阻击。

枪声始终不断,一支支阻击部队只是稍稍拖延了飞骑的追击,但随后便被枪骑兵所缠住,在火枪的凶猛射击下,死伤累累。

明军骑兵分成了三部,轮流牵制阻挡的鞑虏,轮流继续追杀败退的鞑虏。

没错,从撤退已经演变成了败退。鞑虏已经被追得停不下脚步,军心士气低颓,人马也是越打越少。

杰书知道,除非全军停下,返身与敌人决一死战。否则,这样追逃下去,人马很快就会所剩无几。

但这不是他所想要的战斗,来时兴冲冲,败时心惶惶,他已经意识到了手下的动员兵,根本不是明军的对手。

无论是纵马砍杀,还是下马步战,明军都胜出一筹。因为要保家回家而情绪高涨的动员兵,已经被杀得士气低落,仓惶恐慌。

侍卫队长也知道这样下去,早晚会全军覆没,赶忙奔到杰书旁边。

他喘息着建议道:“王爷,数千数千地反击,已经无济于事,至少要一万人马,才能阻挡敌人。”

阻挡多长时间,侍卫队长没说,但应该够杰书带少量人马成功逃脱了。

前锋已经不用指望了,在不断的交战中,又损失了一万多鞑虏。再留下一万阻击,可能就只剩下五六千。

“命甲喇额真孙扎钦率队阻击敌人。”杰书没有什么犹豫,很快就做出了决定。

现在的杰书,已经是后悔万分。如果早知道明军有如此强大的骑兵,怎么会自投罗网。

什么沈阳,什么建州,鳌拜的决定看来是正确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现在倒好,人都快打光了。

希望鳌拜那边还能有些人马,正在绕道前往圣驾所在地。这样,大清在海西也有武力作保障。

命令下达,孙扎钦带着一万多鞑虏返身迎战,杰书则率领剩下的五六千人头也不回地逃窜而去。

“冲,杀呀!”孙扎钦知道结局已定,但也容不得他更多的情绪,唯死而已。

一万多鞑虏分成三队,分别抵挡左、中、右三路明军的进攻。孙扎钦知道下马步战就是白白挨打,纵马冲杀,倒还能多拉些敌人垫背。

在辽阔的草原上,战马奔腾如飞,砍杀声惊天动地,甚至压住了火枪的轰鸣。

再怎么拼命顽抗,战力的差距也早就决定了最后的结果。何况,明军还占据着兵力的优势。

一排一排的骑兵如狂风般刮过,即便要死战到底的鞑虏,面对砍过来的两三把兵器,也不由自主地招架。

瞬间决定的生死,就在这一念之间。两马交错之间,无数鞑虏就因为没有同归于尽的勇气和决心,被砍落马下。

枪骑兵再次下马,勇敢地向前冲,再用持续不断的射击,将鞑虏打得人仰马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