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579章 全盘崩溃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79章 全盘崩溃

祖泽清所部驻防于东面,抵挡锦州之敌;蔡寅、杨宁两镇在西面,防御宁远和关内的鞑虏。

是否要进攻宁远,李岳暂时没有做出决定。刘享率部还将从登州赶来,等到大军齐集,再看清廷的反应,以定下一步的行动。

金州有一万多北洋海军陆战队防守,两大骑兵团前出三岔河,可攻可守,只看辽沈清军如何动作。

觉华岛还有一万多南洋海军陆战队,牵制着宁远鞑虏,为塔山布防赢得时间。

从目前来看,在锦西,明军已经占据绝对优势。不仅宁远可攻,锦州也是一样虚弱。

只不过,李岳以稳为主,不想分兵攻城,再分兵守城。集结于塔山,切断关内鞑虏退路,便是最大的胜利。

布置完毕,各将领令分头行动,李岳拿出纸笔,给朝廷写了军报。

可以说,辽东攻略正在按计划进行。从时间上看,与各路友军的配合也很完美。

关内的鞑虏正是将败未败,将撤未撤之时,明军在辽东的突然行动,将使他们原本的计划面临失败的结局。

后果可想而知,几十万人从京畿地区撤退,要不拼死打开通路,要么出边墙,绕道遥远的蒙古草原。无论哪种选择,都是鞑虏所意想不到的。

这是心理上的沉重打击,鞑虏不管如何应对,损失惨重都是必然的。回到辽东苟延残喘,也将是不可能的幻想。

李岳写完军报,仔细收起,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说是轻松,还有些早,但辽东行动顺利展开,还是让焦虑的心情得到了舒缓。

……………..

几百鞑虏分散开来,成扇形向远处的白台山推进。

这些都是挑选出来的箭术比较精湛的士兵,在黑夜里也能根据很小的火光而确定射击的目标。

绰特巴望着前方,神情严肃,等待着交战的开始。

鞑虏借助于黑夜和弓箭,曾经在萨尔浒之战时击败进明军。

当时是夜色和雾气帮助了鞑虏,明军视线不清,火枪射击发出的火光,成为鞑虏弓箭手的目标。

绰特巴希望也能重演祖辈的胜利,至少能够击败这三千左右的明军,他并没有太大的奢望。

轰!火光突然闪现,几乎耀花了绰特巴的眼睛,让他不由微眯起双目。

轰,轰,轰!接连的爆炸声响了起来,火光爆闪,一团接着一团,照亮了鞑虏的身影,以及被炸得东倒西歪狼狈倒地的模样。

绰特巴不明白,在夜色中,明军的火炮为何炸得这么准。他当然不知道,这不是火炮,而是明军埋设的地雷。

作为简单易造,而又廉价,被称为穷人的武器的地雷,在辽东就地制造,数量相当地多,并大量装备了部队。

进攻时用处不大,但在防御上,地雷却是威力不小。不仅能杀伤敌人,阻遏冲锋,还能够提供预警作用。

鞑虏踩响了地雷,也暴露了行动。借着爆炸的火光,阵地上的明军火枪兵,瞄准射击,将铅弹射向敌人。

而在距离上,刚刚达到鞑虏弓箭的射程。遭到打击的鞑虏,也顾不得什么强弩之末,纷纷开弓放箭,向着前方火光闪烁的地方射击。

可惜,明军火枪兵不是站立着毫无遮挡地射击,他们有战壕胸墙的掩护。鞑虏的弓箭大半都落空,剩下的也没有了多少穿透力。

轰,轰!两声轰鸣,佛朗机炮喷射出密集弹雨,笼罩了很大的区域。

惨叫哀嚎此起彼伏,鞑虏象狂风吹倒的麦子,在血花迸溅中,倒下一片。

绰特巴咬紧了牙齿,还未到阻挡的壕沟,伤亡已经令人痛苦,难以接受。

地雷在不断地被踩响,火光照亮了扑腾跳窜的鞑虏身影;火枪在有节奏地发射,明军不慌不忙地瞄准射击。

绰特巴终于下达了收兵的命令,这样的进攻,简直象是在送死。弓箭对火枪的结果,惨不忍睹。

当然,这其中还有地雷的威力,以及壕沟胸墙的作用。

只不过,绰特巴等鞑虏已经不必明白这些。

他们与明军交锋的次数不多,真正的认识已经是决战,再没有吸取教训,找到应对办法的机会了。

这对辽东驻防的鞑虏是不公平的,二十多年的承平,即便能够凭借射猎保持一定的骑术和武技,可对时代改变的感觉却是最为滞后的。

现在,轮到他们因为无知而付出代价了。

尽管在关内的鞑虏已经提前品尝到了落后的痛苦,但对绰特巴等鞑虏来说,才刚刚开始。

而这,还是明军火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79章 全盘崩溃

炮没有全部到位,工事没有完全修好。

死伤了两百多人,绰特巴算是老实了。半夜时分,满海派人传达了命令,让绰特巴率部返回宁远。

这个决定也不算意外,满海不能放弃宁远,倾巢来进攻明军。如果宁远失守,与明军占领塔山,又有什么区别?

绰特巴猜测满海已经派人急报京师,请求增派援军。或是绕道向辽沈告急,请辽沈清军出动,前后夹击锦西明军。

明军占据锦西,切断了宁远和锦州的联系,锦州守军不可能没有觉察。尽管兵力不足以主动出击,通风报信儿还是能够做到的。

“可惜,不管是关内调兵,还是辽沈出兵,都需要时间。等到军队赶到,面对的又是怎样的防线?”

绰特巴的骄悍被打掉了大半,对于明军构筑工事的速度和威力有了担忧和顾虑。

但形势比人强,他再怎么胡思乱想,也无济于事,只能黯然收兵。

在撤退之前,绰特巴还存着侥幸心理,派出士兵偷偷靠前,想把遗留的尸体背回来。

可收尸的行动,却遭到了明军的猛烈打击,又损失了几十人,绰特巴只能就此作罢,悻悻地连夜收兵撤退。

……………

形势的变化是非常突然的,或者说是接二连三,噩耗一个接着一个,不仅打蒙了清廷,也震动了京师。

先是“五省通衢”、、兵家必争之地的徐州突然失陷,数万守军全部覆灭,明军以迅猛的动作向北推进,兵临济宁城下。

清廷大为震惊,虽然也做了相应的准备,但明军突然发力,还是打乱了他们的节奏。

为了抵挡明军北上,清廷急调青州守军大部,赶往有“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之称的聊城,与聊城守军会合,全力抵御。

刚刚布署完应急措施,西北又传来噩耗,甘肃绿营叛乱,杀死孙思克,又击败监视他们的汉军,并向西安进逼。

随后,西北激变,甘陕两省都为之大乱,急报一个接着一个直达京师,形势也急转直下。

固原道、定边守军叛乱,巩昌(甘肃陇西)游击袁承梁以城叛;

副将江有仓、参将潘瑀策动阶州(甘肃武都)、文县、洮州(甘肃临潭东)、岷州(甘肃岷县)叛变;临洮守备鲁文耀叛;

甘肃省城兰州游击董正巳叛,千总杜士黄、马洪等巡抚所属游击、守备各军官积极响应,占领全城;

兰州一失,西北震动,许多城镇或叛或陷,还有一些城镇与乡村,被当地武装所把持。

甘肃叛乱直接影响到了陕西,各郡邑随之骚动,叛乱纷起。

同州(大荔)游击李师膺据神道岭起兵,连陷洛川、宜川、鄜州(富县)等城。

延绥镇所属鬻水、鱼河、波罗各营、葭州、吴堡、清涧、米脂等县先后易帜,起兵响应。

紧接着,绥德、延安、花马池、靖边等相继失陷。陕西一省只剩下西安一府及邠、乾二州。

虽然陕西清军的主力在西安,各地守军不多,要平叛的话,也不是太过困难。

但西安的清军还要抵挡明军的压力,哪里还能腾出手来去各地平定叛乱,只能急奏朝廷,言说形势危急,请求东撤河南,或是北入山西。

显然,西安已是岌岌可危,继续坚守的话,清军集团有被包围歼灭的可能。

甘陕绿营本来被清廷看成救命稻草,但现在却成了催命符。或者说,是大崩盘的最后筹码。

战局至此,北方已经难以保住,剩下的唯一出路,就是撤退出关,重回辽东以苟延残喘。

清廷一边给西安将军急令,要他率部走山西,急速返回京畿。又给河南清军下令,要他们且战且退,在石家庄驻防。

至此,清廷作出了收缩兵力于北直隶,为大撤退争取时间的布署。

但更致命的消息传到京师,明军占领锦西,切断了由辽西走廊回返辽东的通路,这才是当头一棒,再次打乱了清廷的计划。

朝堂上,大臣们争论激烈,吵吵嚷嚷,面红耳赤,形同菜市场一般,个个如市井之徒。

鳌拜阴沉着脸,垂着眼帘,既不压制,也不发言,不知在想着什么。

康小三紧皱眉头,看着下面吵闹的大臣,脸上闪过怒色。

平常沉稳镇静,事到临头,已经完全失了方寸,只想着尽快逃离京城,完全不管如何布署,如何避免损失。

“祖辈打下的江山,就这么丢掉啦?”康小三难以置信,形势几乎在数日之间,便急转直下,简直太快了。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79章 全盘崩溃

当然,这肯定不是他的错,他才登基几年,也是刚刚亲政,甚至还没有完全掌握权力。

他的目光看向了鳌拜,又从苏克萨哈、遏必隆身上扫过,心中升起怨恨,比以前更加浓烈。

辅政大臣呢,看你们把大清搞成了什么样子?短短几年时间,竟然落到了亡国灭种的凄惨境地。

“贼寇海路运兵,还要供应粮草物资,袭占锦西能有多少人马?”康亲王杰书神情激愤,大声说道:“辽东与关内八旗奋力夹击,此正歼敌之良机,岂能闻风丧胆,竟要绕道边外?”

遏必隆胆小,是不太想孤注一掷,把希望都寄托在打开通路上。

他看了一眼义愤填膺的杰书,淡淡地说道:“康亲王不必激动,现在正在商议,也没最后确定出关路线和方案吗?”

“贼寇在锦西有多少人马,现在还没有确定。据满海所奏,当有两三万之多。如果算上金州和胶东的贼寇,倒也不算夸大其词。”

“到现在为止,贼寇有多少船只,能运输多少粮草物资,情报并不清晰。但至少,贼寇窃踞金州,便能保证两三万人马的粮秣。”

“况且,谁知道贼寇还会不会从海路运兵增援。现在是两三万,等我军赶到时,说不定会是五六万。”

“如果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地打开通路,撤退出关的计划岂不要耽搁?现下的形势如何,也不用我多说,时间可是极为宝贵。”

杰书眨巴眨巴眼睛,冷笑道:“前后夹击,倾力而战,就算贼寇有四五万,我军在兵力上还占优势。况且,敌人要守卫十几里的防线,要两面作战,困难更大。”

选择确实很难,如果万一失败,出关的人马和平民便窝在辽西走廊,再回头绕道,很可能难以全身而退。

而现在就绕道出关,不说远路跋涉的艰难,单是心里,也会甚是不甘。说不定,明军只是虚晃一枪,并没有死战阻击的打算呢!

兵部尚书噶禇哈作为鳌拜的亲信,开口说道:“京畿兵力只有三四万,不能全部调往宁远。若待中原和西北的八旗人马返回,恐缓不济急。”

顾东顾不了西,清廷已经没有多少机动兵力。京畿驻军勉强算,但还不敢全部出动。

户部尚书马尔赛也上前说道:“数万大军出关作战,钱粮难以支应,主要是运输困难。如果战事久拖不决,恐怕有断粮之虞。”

鳌拜的党羽确实是遍布朝堂,如兵部尚书噶禇哈、户部尚书马尔赛、吏部尚书阿思哈、吏部侍郎泰图等等,都是要害部门,把持着大权。

这些亲信早已经与鳌拜商议过对策,认为要打开通路,不仅兴师动众,且并无十足的把握。

如果明军没有占领金州和胶东,没有登州作为后盾,从南方运兵运粮到辽东,当然是费时费力,难以支撑长久。

可明军占据金州已有小半年,肯定是囤积了充足的粮弹物资。胶东的明军也能跨海支援,锦西明军的实力已经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