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78章 西北乱,占塔山
真相淹没在一番混乱的厮杀之中,叛清已成定局,谁还会管张勇到底是谁杀死的?
孙思克和亲兵们已经被砍杀得不成人型,血肉模糊地倒在地上。
或蓄谋或冲动或怨恨的将士们渐渐冷静下来,面面相觑,有害怕,有后悔,有茫然,在沉默中等待着最后的结局。
巴五带着几个人混在人群中,看着事态按照设计而发展,露出了冷笑。
随后,他大声叫道:“张大人被杀,朱龙将军,为了弟兄们,请您来主持大局,千万不要让弟兄们失望啊!”
“是啊,咱们得有个带头人,得有个章程。”
“朱大人是张提督最信任的,他来主事,俺们服气。”
吴承印心有余悸地看了巴五一眼,张勇被杀,这是他所不知道的安排。没想到巴五和带的几个家伙看起来和善,行事却是如此狠辣。
不管心里怎么想,也到了他表现的时候。
他上前举起处于惊骇愣怔的朱龙的胳臂,大声提醒道:“朱将军,大家如此拥戴,你就不要推辞,为了弟兄们的身家性命,请号令指挥,大家一定听从。”
朱龙眼珠一轮,看了看簇拥过来的巴五等人,还有他的亲兵,以及他暗中联络的几个军官,心中稍定。
切,鞑虏的干儿子都给弄死了,还有什么怕的。就差一个领头的,带着大家伙继续干,往死里干。
朱龙心中安定,举起手臂,待周围稍静,大声说道:“给鞑虏卖命,那是死路一条。狗鞑子根本不把咱们当人看,咱们更别忘了是汉人。”
“张提督早有归明之意,不幸被孙思克——”
朱龙看了眼倒地的尸体,已经有手快的军官把孙思克的人头砍下,正高高挑起在枪头,却是那个大胡子军官,也是自己人。
“这个王八蛋杀害了张提督,咱们不仅要继承张提督的遗志,更要杀光鞑虏,为他报仇雪恨。”
朱龙是义愤填膺、咬牙切齿,表情管理十分到位。
“从今天起,某家带着弟兄们反正叛清,重归大明。明军那边已经保证,绝不杀人,不夺个人资财。作战有功者,还能晋升奖赏。”
“反正归明,跟着朱大人干。”
“当今圣上仁厚,对反正绿营从不滥杀。”
“鞑虏难逃灭亡,归明正当其时。”
巴五等人连声附和,再次掀动了绿营官兵的情绪。
已经没有了选择,孙思克和张勇一死,让绿营官兵统一了思想,只能走唯一的生路。
随后,他看向吴承印和另一个军官,大声命令道:“吴将军,陈将军,请马上整顿人马,先把营外的王八蛋消灭。”
吴承印和陈姓参将躬身领命,大声招呼着,各自集合本部人马。
军营内的骚动,已经引起了营外汉军的注意。但营门已关,守门的都是朱龙和吴承印安排的亲信,把前来问询的汉军给打发了回去。
就在汉军心情焦虑,满腹狐疑的时候,吴承印和陈姓参将已经集合了所部人马,突然从营中杀出,向汉军猛攻猛打。
千骑汉军猝不及防,被数倍兵力的绿营官兵打得落花流水,仓惶败逃。
解决掉营外的汉军,吴承印等军官收兵回营,马上就参加了朱龙主持的军议。而巴五等人已经在座,并向绿营军官坦承了身份。
既然有明军那边的联络人,绿营军官也得到了可信的保证,心中大定,群情激愤之下,争相要再立新功。
“巴大人,您看下一步我军该如何行动?”朱龙态度很谦恭,征询着巴五的意见,“或者,等待王师赶到,再配合行动?”
巴五等人早有计划,开口说道:“王师赶到需要时间,既然已经反正,便要加紧行动,先击败汉军,将他们消灭,或赶出甘肃。”
“甘肃各地驻军闻听消息,定然能够群起响应,大部地区可传檄而定。我军不必守卫地方,可直接东进西安,与王师形成夹击之势,西安必克。”
甘肃和陕西虽属两省,但一直以来界限并不分明,也是被称为甘陕的原因所在。
甘肃绿营反正,肯定会影响到陕西的局势。再加上国安部对陕西绿营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引起连锁反应,是很可能发生的。
甘陕激变,使清廷最后想利用甘陕绿营的计划也完全破灭,却让明军平添了数万人马。
可以说,尽快地掀起风潮,让清廷彻底失望,或者说绝望,并开始大崩溃,是相当正确的策略。
朱龙点了点头,说道:“击败汉军并不困难,或许,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78章 西北乱,占塔山
他们会不战而逃。”
转头扫视着众将,朱龙沉声说道:“如果没有别的意见,那就按此计划行动。北伐已是必胜之局,我等建功立业的机会已是不多。”
光是树起反正大旗,还不足以戴罪立功。或者说,到现在为止,只能保住自家性命而已。
只有抓住机会,多立战功,才能从中得到晋升和奖赏,让明军高看一眼,这是谁都心里清楚的事情。
何况,既然反正,那就是明军一部,与清军作战,岂不是天经地义?
众将都没有异议,纷纷开口赞同,甚至还表现出非常振奋的作战欲望。
巴五露出欣慰之色,微笑着说道:“告诉将士们,从反正之日起,大家便已是明军,诸般待遇也从此算起,日后都会一一补上。”
要让马儿跑,就得多吃草。当兵吃粮,这是很难改变的事实。要他们奋勇作战,自然要给甜枣吃。
停顿了一下,巴五又严肃起来,告诫道:“既然是明军,那就要严守我军的纪律,不能丢王师的脸,败坏王师的名声。若有违犯,严惩不贷,请诸将严格监督。”
朱龙赶忙保证道:“巴大人放心。王师秋毫无犯,仁义待民,我等早有耳闻,绝不敢违犯军纪。散会之后,便会晓谕官兵,严格遵守无误。”
明军的规矩,绿营官兵并不陌生,有很多军官在被俘后被砍了脑袋,都是因为所部有伤民害民的恶行。
巴五重点强调,绿营众将都凛然而惧,躬身领命。
反清已成定局,没有了后路,谁还敢因为军纪的问题而自寻死路,那可真是愚不可及。
不仅不敢违犯,还要严厉监督部下,以免受到牵连。
……………..
辽东,塔山。
三千明军登陆急进七八里,赶在绰特巴所部赶来前,抢先占领了白台山,这可是塔山周边唯一的制高点。尽管只有二百米。
急进部队还有二十来匹马,驮载了四门野战炮、六门轻型佛朗机炮,以及部分弹药,拥有了重火器的火力支援。
赶到白台山,明军便分成两部,一部休息警戒,一部挖掘壕沟。等到绰特巴率军抵达时,简陋的防御阵地已经成型。
紧急行进了七八十里路,鞑虏骑兵看到明军前出的阵地时,已经是人困马乏,且是日近黄昏。
绰特巴再是焦急,如此状态下也难以马上进攻。
而且,有这支明军存在,他们连海边都看不到,也根本不知道登陆明军有多少,具体情况如何。
望着远处的山地,绰特巴紧皱起眉头,意识到战局已经非常不利。
在看不到的海滩,他似乎能看到明军在源源不断地登陆,兵力不断雄厚,很快将成为横亘于宁远和锦州之间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或许这就是明军最大的杀招,切断关内关外的联系。
不是从山海关,也不是从宁远,而是在锦西,效果却是一样,且有很大的隐蔽性和突然性。
“明军北伐不徐不急,应该只是障眼法,使朝廷产生错觉,不急于全部撤退出关。等到想走的时候,已经没有了退路。”
绰特巴思索着,热血冷却下来,开始考虑局势的严重性。
可以说,在辽东的整体布署已经出现了重大失误。明军占据金州,在辽南稳固根基,但却并没有出击辽沈的作战意图。
辽东鞑虏的主力尽在辽沈,还准备向辽南进攻呢!可明军虚晃一枪,借水师之利,进占锦西,实在是出乎鞑虏的意料之外。
“不知道是趁辽南空虚而进攻,还是调兵西来救援,击败登陆明军,重新打开通路?”
绰特巴突然意识到宁远已经是势单力孤,能够尽快增援的部队,除了山海关的守军,其他友军都有些鞭长莫及。
想到这里,绰特巴更不敢仓促进攻,哪怕对面的敌人兵力并不多。
“禀报满海大人,敌人已进占塔山,兵力至少上万,已有切断至锦州通路之势。请大人定夺。”
绰特巴派人飞速回报宁远的满海,以得到最终的指示。
宁远不可放弃,能动用的兵力便捉襟见肘。只是数千人马的话,恐怕难以捍动明军。
白台山上闪现着火光,明军应该是在埋锅造饭。而夕阳也只剩下了一抹余晖,绰特巴极不甘心,但也不会傻到贸然进攻。
隐约还能听到锹镐刨土的声音,明军还在加强防御工事。夜色或许对鞑虏有利,但轻装而来的精骑,在攻坚上也没有什么优势。
弓箭对火枪,如果是在黑夜中交锋,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578章 西北乱,占塔山
弓箭无光无亮,火枪则有火光闪射,容易暴露目标。
但明军利用战壕胸墙,却弥补了这个缺陷。反过来,弓箭手则要暴露身体,这是射姿所决定的。
绰特巴命令所部吃些干粮,休息体力。准备在夜里发起一次进攻,不管能不能取得成功,总要有所行动。
清军进抵塔山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回报给李岳。听说只有两千多骑兵,李岳有些鄙夷,但还是派出了支援部队,赶往白台山支援。
“这可能是宁远能派出的最多兵力,不敢倾巢出动的话,可能还会再增加一两千。”李岳指点着地图,给众将分派着任务。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对于大路的依靠都是差不多的。这主要是针对大部队,或是大量的民众和物资。
所以,往往占据一座城池,切断主要通行的道路,就足以阻遏千军万马的前进或后退。
同样,在塔山布防的重点也是大路,或者叫官道。还有一条路,虽不属官道,可也能通行人马,也是重点的目标。
事前的侦察情报,使得作战计划已经确定,只是在继续重申布置。
而阻击阵地集中于山与海之间最狭窄的地段,纵深达到五至六里,可以抵挡鞑虏的东西夹攻。
辽沈的鞑虏最多能出动三万,如果达到四万的话,辽沈守卫虚弱,金州的两大骑兵团就能直捣辽沈。
关内鞑虏能够迅速赶来的,也是和辽东清军差不多的兵力。再多的话,就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调来的。
这样算下来,明军在兵力上还占有一些优势。加上众多的火炮,以及倚坚防御的有利,抵挡十万鞑虏,也是较有把握。
“时间在我军手中。”李岳信心十足地抬起头,扫视着众将,微笑着说道:“关内鞑虏赶来,且达到大举进攻的兵力,我估计在半月左右。”
“半月的时间,足够掘出数道深壕,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以及布置数量众多的火炮,运来足够的粮弹物资。”
“我们要把这里当成常驻的营地,牢牢地钉在塔山,切断关内关外的联系,使鞑虏即便不彻底败亡,也无力盘踞辽东。”
辽东地方不大,差不多只是后世的辽宁省。
当年鞑虏能够僻处一隅,与大明帝国抗衡周旋,主要是倚仗地利和气候环境。但有一支十万左右的强悍军队,则是根本原因。
而此次鞑虏若是惨败,却绝不可能保留如此多的人马。在大都督府的推演中,辽东攻略成功,鞑虏顶多能剩下四五万的军队。
四五万的军队,连维持辽东地区的占领都很困难,也难以抵挡明军接下来的大举进攻。
还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鞑虏要撤到关外的人口,或者说是平民数量,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没有足够的人口耕种劳作,鞑虏在辽东怎么生存,怎么供养数万的脱产军队?
黄立可不会给鞑虏喘息稳定的时间,不光复辽东,北伐就不算全功,这已经成为明军上下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