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658章 制度约束,新法
所谓术业有专攻,有些工作并不需要满腹经纶。比如水利,比如制造,还有新设的外语科。
既然是开放的大明,与世界各国打交道就不可避免。而且,还需要大量的翻译人才。
海关的专业人才,还有翻译西书,将中文译成西文,进行文化输出,也相当重要。
如陈万通所说,外语科报名者少,但录取的却多。即便达不到熟练翻译的水平,让他们继续学习也就是了。
外语学院就挂在礼部下面,已经开设了拉丁文、英、法、葡萄牙、荷兰、西班牙六大语种,基本上涵盖了西夷语言。
虽然象老师和教材,以及教学方法都有待完善。但体系建立起来,剩下的就只是时间问题。
正因为外语人才缺乏,借着此次科举,也招进一批。这可是全国性的招生,比官府招聘要更有影响。
象杨智程和陈万通,还有其他考外语科的举子,多数都是冲着金榜题名的进士来的。
这就是传统观念,视科举入仕为正途,把蟾宫折桂当作光宗耀祖的人生大事。
陈万通显然少了很多担心,笑着说道:“就算不能登榜,咱们去外语学院,过个两三年,也是个官儿。海关就很好,海商都得点头哈腰地敬着。”
新兴的大明,随着海外开疆拓土,以及海贸的兴盛,到处都是机会。哪怕没有一技之长,只要会种地,也能吃饱穿暖,甚至渐有积蓄。
杨智程点着头,这是早有的计划,算是科举落第的托底。有后路,这心情也就放松下来。
此时,有几个年轻的男女走了进来,看服装就知道是官吏。
伙计热情地迎上去,应该是经常来的顾客。几个男女的态度也很随和,随便找了座位,点了菜,便随便说着话等着。
有靠背,杨智程看不清那几个人的相貌和表情,但还能听到他们的谈话。
陈万通凑近过来,低声道:“看吧,帝都这里最开放。这是万岁希望看到的,程朱理学——嘿嘿。”
摇着头,陈万通不知道是惋惜,还是别的什么意思。
杨智程笑了笑,说道:“当初,很多人以为是暂时的。现在,他们应该明白,这将是长期的。”
女人能够抛头露面,不管是去工坊打工,还是去官府应聘官吏,还有去学校当老师,社会氛围在逐渐改变,人们的接受度也在提升。
从光复重庆之后,官府便开始招聘女性官吏,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
正如杨智程所说,人们开始都认为是临时举措,因为读书人不够,只能男女都用。
但随着光复的地方越来越大,聘用女性官吏的政策却是逐渐固定下来。到现在,甚至有了硬性规定,官府中女官吏的比例不得低于五分之一。
大中小城市也陆续建起小学,老师优先招聘妇女,又大大地增加了妇女就业的数量。
皇家作坊就不用说了,民间的织造作坊也有大量的女工。随着朝廷的倡导,女子出门工作,越来越是平常。
从此及彼,很多人都看出皇帝不喜程朱理学。毕竟,男尊女卑可是封建理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家即便不被清算,恐怕也没了当初的地位和影响。”旁边桌上,说话声传了过来,只是闲聊天,声音不算大。
“孔圣是孔圣,孔家是孔家,朝廷分得很清楚。孔家受到惩处也是罪有应得,谁让他们做了汉奸。”
“元朝时,他们不就做过一回。这应该是孔家的传统,没有气节和风骨,对国家和民族根本没有忠诚可言。”
“最可恨的是拿着大明的俸禄和赏赐,却无一人为国死节以殉,转身就屈膝投靠,真是寡廉鲜耻。”
几个年轻官吏说完了下午的工作分派,不知怎么又议论起孔家的事情来,越说越是义愤填膺。
有不少举子都听见了议论,哪怕有想为孔家申辩的,却面露苦色,找不到开脱的借口。
如果新王朝不是打着大明中兴的旗号,不是由三太子登基称帝,孔家在改朝换代中可能依然屹立不倒。
只要封建帝王还需要儒学来稳固统治,孔家吃里爬外的无耻嘴脸,就不会被公开揭破。
关键是朝廷已经把孔圣和孔家作了分割,至于儒学的定位,则没有明确。这就让那些所谓的儒生,蹦起来也不是,沉默还难受。
而且,朝廷正在褒奖倡导忠烈,追封赐谥不断,人们的观念也是如此。孔家那副谄媚异族的嘴脸,实在是太难看了。
阮实雄也听到了只言片语,并不好就确定自己的想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658章 制度约束,新法
法。但从皇帝的态度来看,至少独尊儒术是不可能了。
“复古嘛,倒也不全是。在海外开疆拓土,可不是周礼上说的。也是啊,都几百年了,哪还能照搬照抄,食古不化。”
阮实雄更相信皇帝是务实,哪个有益有利,就提倡哪个。
而且,马上皇帝就是不一样,那份自信就令人钦佩。
不依靠儒学来稳固统治,也不禁人们议论国事,手下骄兵悍将也照样该封封,该赏赏。
“名为中兴,实为开国。从千难万险中杀出血路,兴复大明,只这份魄力,就无人能及。”
阮实雄感慨着,见儿子吃饱喝足,便会账离去。
…………….
黄立真的自信爆棚,对于文臣武将有着绝对的掌控力?对社会舆论也不担心?
其实,这并不全面,黄立对于人性是向来警惕的。只不过,他除了对自己有自信,更相信制度的约束。
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只要达到这个要求,国家基本上就能够稳定。
说起来容易,历朝历代有几个能做到。准确地说,是能够长久保持的。
黄立也不奢望新的大明能够有多少年的国祚,毕竟这不是他能控制的。
但他希望能用相对完善的制度,使吏治不致腐败到明末的程度。对此,他还是有信心的。
只要吏治相对清明,社会就能基本稳定。从历史的教训来看,推翻王朝的动力,都是来自于底层百姓的挣扎求生。
“改朝换代是历史规律,国势起伏也是再正常不过,自己尽力做好,也不用操后代的心。”
黄立已经看得很开,直觉得心胸开阔,举止就显得更加自信威严。
“朕是不信什么‘水至清则无鱼’的说辞,倒是更相信制度约束。官员财产申报查核,以及收受礼物的数额限制和登记……”
大明新兴,如同孩童,立下什么规矩就是什么规矩。现在看起来需要繁复的工作,但利在长远。
官员可以有钱,可以有产业,但必须是正道来的。
当然,经商是不允许的,但购买田地,黄立已经不准备禁止土地兼间,自然不会限制。
财产申报,收礼限额,报备登记,这些都是后世行之有效的反腐手段,黄立拿来就用,倒是很方便。
制度确定,接下来就是持之以恒,不打折扣地执行下去。于成龙迂腐是不假,但清廉也是真,黄立只用其长处。
都察院左都御史于成龙坐在绣墩上,恭谨地听着。身上的朝服是新的,但内衣却是旧的,还有补丁,却不为外人所知。
“于卿辛苦,不到两年的时间,已经整理清楚,并能随时报备更新,实在令朕欣慰。”
于成龙赶忙谦辞道:“万岁谬赞了。都察院各道的御史齐备,皆是他们辛苦工作。”
黄立摆了摆手,说道:“不必谦辞,朕看得清楚。”
停顿了下,他又接着说道:“齐身修家治国平天下,于卿的俸禄先让家人衣食无忧,再谈捐俸兴义。”
于成龙的俸禄是足够养家的,可他手松,或捐俸兴建文庙,或捐建义学,使贫穷子弟能够免费入学。
“朝廷财政过上两年,就能摆脱紧张,免费入学也能开始。”黄立缓缓说道:“清廉是美德,朕深信者,于卿也。然清廉不是穷困,于卿当知之。”
朝廷俸禄是足额发放,就连小吏也能够养家糊口,何况于成龙这样级别的官员。
不贪不腐便可称清廉,黄立并不希望官员都象于成龙这般,弄得穷搜搜的,没有官员的体面。
当然,官员的体面已经与前朝不同。仆佣成群,高门深院,应该是不会有的,除非你想被都察院盯上。
朝廷已经规定:郡王公侯等级仆佣不得超过十六人;一品官员仆佣不得超过十人;二品官员仆佣不得超过八人;三品不得超过六人。
禁止官员坐轿,代之以两轮或四轮马车,或是骑马。除非病重,或请旨之后。
这一方面节省了人力,也减轻了财政负担。毕竟,官员除了俸禄,还按级别发放补贴。
另一方面,也倒逼了官员进行分家。要知道,古代不提倡分家,什么大房二房,几代同堂,可能幸福,也可能烦得不行。
唐宋明朝鼓励累代同居,朝廷还要大力旌表。这是为维护宗法社会,而大力提倡不分家。
《明律集解附例》就规定:“若父母丧,而兄弟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杖八十。”
这比唐宋时又更加严苛,不仅父母在不准
我真不是朱三太子第658章 制度约束,新法
分家,父母去世了兄弟们也不准分家,这就实在有点过分了。
要是兄弟妯娌之间关系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那这一大家子不就成天打架割孽?还要不要劳动生产,要不要过日子了?
所以,朝廷新法规定:“祖父母、父母在,子孙不许分财异居;其父母许令分析者,听。”
这就是听从民意的表现,并充分考虑了百姓的实际情况。
虽然父母长辈健在,但已成年成家的子孙们,哪里会有不闹矛盾的。
这时,只要父母长辈同意,那就可以分家。
这样规定的好处,一方面维护了宗法社会中长辈的权威性;
另一方面也有效解决了民间家庭中的矛盾冲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
先从官员开始着手,以便推行,也是黄立的行事特点。
你不分家,仆佣和随行人员很容易满额。不是自己掏钱的问题,而是违法违制。
而对于富豪商贾,那就不管了。愿意雇多少人就雇多少人,既取消了奴婢制,有钱就花呗!
而且,刚颁布的新法还有女儿也有继承权,分家也有同等的份额。还有夫妻和离的规定,也更加细化,尽量做到保护妇女的权益。
比如古代的离婚,有时候全凭丈夫一人决下,所谓的一张休书,就能结束一段婚姻。
黄立又进行了复古,所就是西周时期的“七出三不去”,限制男人随意离婚。
所谓“七出”,就是丈夫要求离婚的七项合法理由: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恶疾,去;口多言,去;盗窃,去
虽然这也可能成为丈夫休妻的借口,但照比后世笼统的“感情不合”,还是要具体很多。
“三不去”则是指有所娶无所归(女子出嫁时还有家可依,被休弃时已无家可归的不能休);
更三年丧(为公婆守过三年孝期,尽了子女道义的不能休);
前贫贱后富贵(妻子陪着丈夫从贫穷到富裕的不能休,休妻即背德)。
朝廷的法律越来越是完善,官府的职能也越来越多。象什么财产公证、婚姻登记等等,越来越接近黄立所熟悉的后世。
于成龙听着万岁的言语,还是关心者居多,便躬身奏道:“万岁关怀,微臣感念于心。然勤俭并非穷困,微臣的家人衣食无忧,也不想他们养成奢糜恶习。”
如此固执,倒是不出黄立所料。话说到了就好,他也不再啰嗦。粗茶淡饭,能够满足的话,也不必非得奢侈浪费。
“国法最大,所谓的宗法族法,皆是非法私刑。都察院要监督地方官吏,对违法犯罪者,按律惩处,不得遮掩姑息。”
黄立既要向宗法族法开战,便要以雷霆手段抓几个典型。
正好军队南调,将他们分派到地方,特别是宗族势大之地,既是震慑,也能防范生变。
即便是退役的官兵,黄立也给他们多一个选择。除了耕种田地,还能担任官吏,或是成为地方警备队,继续发挥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