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还在继续,冯正明心里还是更加关注自己大师兄。
第二道菜葱烧海参,大师兄的得分最高。
第一道菜的时候,大师兄的得分也排在前几名。
如果第三道菜可以拿到一个前三名的分数,那么这次大师兄应该是可以成为得分第一。
冯正明觉得,这是大师兄多年来兢兢业业的努力应该收获的一份荣誉。
而且如果大师兄获得这个十佳名厨称号。
还是以得分第一获得十佳鲁菜名厨称号的话。
冯正明觉得之后自己可以把汇泉楼完全交给大师兄。
自己可以把重心放在沪城。
冯正明是想要在沪城开始筹备高档餐厅了。
等沪城那边高档餐厅打出了名气后。
他自己的品牌“正鲁兴”也将再上一个台阶。
到了那个时候,他应该就能回到泉城来,把燕喜楼的老招牌请出来,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把燕喜楼重新开起来。
当然,除了大师兄之外,其他几个师兄,冯正明也同样很关注。
甚至冯正明还真的在心里想过,是不是六个师兄都能成为十佳名厨?
但想起第二道菜的得分,似乎只有大师兄、三师兄和六师兄有机会。
这一次,受邀直接进入百强的四十位大师傅里。
冯正明自己师兄六人,其他大师兄是其他几位老师傅门下名徒。
光是从聚丰德出来的大师傅,就有十人。
泰丰楼出来的大师傅也有八人。
聚宾园王老师傅徒弟受邀的只有程国胜和林国富。
这倒不是王老师傅徒弟只有他们两人。
只是聚宾园关张后,王老师傅的不少徒弟名声也不是那么响亮。
剩下的十几位受邀进入百强的鲁菜大师傅,都是来自京城。
不得不说,虽然这些年京城八大楼的名气大不如前。
但京城依旧汇聚着不少有实力的鲁菜大师傅。
第二道的葱烧海参,就体现出京城的鲁菜大师傅们的水准。
冯正明心里还是忍不住感叹。
“果然葱烧海参这道菜一比较,从三个分赛区晋级的厨师们,跟直接邀请进入百强的大师傅们差距就体现出来了。”
所以实际上,今天第三道菜分赛区晋级的厨师们多少有些像是陪跑。
不过他们的那份努力,冯正明还是看在眼里。
无论是孙海、夏蕙、朱旭、管伟、夏明烨、顾志成他们。
还有其他年轻厨师,和那些从分赛区晋级的厨师们。
每个人都是很认真对待第三道菜。
也都拿出他们各自所掌握的最好手艺来。
大家只想要把最好的手艺在这场比赛上最后展示一次。
看到了他们的这份努力,冯正明觉得他们也都是值得获得百强名厨殊荣,值得被更多人知道,也值得成为被宣传的鲁菜厨师。
所以冯正明趁机跟五位第三道菜的评委们聊了一下。
“我想这次比赛之后,可不可以做一个鲁菜百强名厨的介绍书册,把这一次百强名厨都收录其中,对外进行一些宣传。
当然,之后如果可以的话,等其中一些年轻厨师收获更多成绩,也可以加入书册中。”
听冯正明这样说,两位国宴大师点头赞同他的做法。
“正明你这个想法很好,我们厨师的手艺应该获得足够尊重,怎么获得足够的尊重?那就是要给他们足够的名气和地位。”
“这次你举办的这个国际鲁菜大师名厨挑战赛,真是一个很好的比赛,让所有鲁菜厨师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展示了过后,要怎么让更多人知道和了解他们?电视报纸的报导,确实不如有书来的长久。”
“不错,编纂一本书,可以更详细的介绍他们。”
两位大亨纷纷表示他们愿意再给一些投资,好让冯正明更好做鲁菜名厨书册。
“我们肯定是要多多支持,让鲁菜可以被更多人知道,也让鲁菜厨师获得更多人的关注。”
“哈哈哈,再给正明你一笔投资,兴许以后我们也可以投资扶持一些厨师开店。”
冯正明微笑向两位国宴大师和两位大亨感谢。
“谢谢各位,等我们最后确定了,会先给几位看一看。”
比赛中,每位厨师做的菜不一样,所以完成的时间也会不一样。
首先完成的是一些年轻的厨师。
他们做的菜也都算是有着各自的一些创意和想象。
冯正明没有参与品尝和打分,甚至为了避嫌他给科夫曼翻译后,都没有在评委席待着,而是先离开评委席让评委们品尝和打分。
上菜一共被分为十组,每一组也是十道菜分别进行展示和品尝。
给评委们打分的列表上并没有标注做菜厨师的名字,只是标注了每道菜的编号。
而且每道菜的编号,都是一组十道菜前后顺序的编号。
所以评委们几乎是不知道,每道菜究竟出自哪一位厨师的手?
这样做也是避免了人情世故对评分的影响。
五位评委都是按照自己直观感受去评分。
两位国宴大师和科夫曼从专业角度评分。
两位来自港城和澳城的大亨就是单纯从每道菜的“色香味器形”上评分。
每一组的评分结束,打分成绩单被送出来,冯正明也会让人专门比对。
确认分数对应的菜,保证绝对不会出错。
每一组结束评分,都会把最后分数封存,等着全部的品尝评分环节结束后,再统计最后的得分。
两位国宴大师和科夫曼从专业技法角度上,对厨师们基本功还是相当满意。
整体上来说,百位厨师的基本功都非常过硬。
无论是刀功还是火候把控,以及煎炸烹炒这些勺功上的功力。
确实无愧于百强鲁菜名厨的名声。
色香味器形方面,每道菜也都展现的很好。
很是让两位大亨有些难以取舍。
最后两位也只能是根据各自味觉上最直观的感受去打分。
一共十组菜,一组一组的分数被交出来。
之后就是这场比赛最后统计分数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大家也终于可以暂时休息。
所有参加比赛的厨师们,都和家人、亲朋好友们汇合。
大家也都是在聊着最后是不是能进入十佳?
本来林国富想叫上程国胜一起和师父聚聚。
结果没想到,程国胜比赛结束后就离开了现场。
林国富只能自己回到王老师傅的面前。
“师父,师兄他……”
王老师傅叹了口气打断徒弟的话。“没关系,他有他自己的选择,这次比赛他应该能获得想要得到的,最后的十位十佳名厨里应该会有他的。”
林国富有些惊讶:“师父,您怎么知道?分数已经出来了?”
王老师傅这才把第二道菜的分数告诉林国富。
听完师父的话,林国富更加惊讶。
“葱烧海参师兄他得分第二?”
更让林国富惊讶的是:“李辉东的葱烧海参得分第一?”
王老师傅点头:“对,李辉东葱烧海参做法很传统,但传统中又有着他自己的理解和创新,尤其是他葱烧汁的调口,是你们中最适口的。”
林国富沉默了一阵:“师父那我?”
王老师傅看了看林国富,这个徒弟王老师傅还是比较满意。
林国富算是最能耐得下性子的徒弟。
当初在聚宾园林国富能常年给程国胜打下手。
明明程国胜外出交流次数比较多,聚宾园后厨大部分时候都是林国富负责掌勺。
可林国富依旧愿意跟在自己的师兄手底下干。
后来聚宾园关张,林国富也没有能在全国大赛上获得多好成绩。
在冯正明和聚丰德一起向他抛出橄榄枝的时候。
林国富还是选择了去聚丰德。
其实当时林国富选择跟冯正明的话,可能如今的发展会更好。
但林国富终究还是选择了站在保守的聚丰德。
不能说林国富不努力,也不能说他的选择有什么不对?
因为不可能所有人都跟着冯正明去搞一些创新的东西。
还是需要有人坚守传统,要把传统的鲁菜继续传承。
所以对林国富这个徒弟,王老师傅的心情颇有些复杂。
林国富很努力,但他天分上欠缺了一点,也没有胆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王老师傅轻轻拍了拍林国富肩头。
“你有没有想过离开聚丰德?跟师父一起去京里?”
林国富听师父这么问自己,他明白这次自己葱烧海参的得分应该是不高。
而且师父这么问,已经表明他进入前十的希望不大了。
要说心里没有失落,那属于自己骗自己。
林国富也是很希望自己能成为十佳。
但事实已经这样,林国富倒也是慢慢接受了。
“师父您在京里的馆子需要人吗?”
王老师傅点头:“我在京里准备要扩大一下经营,想要专门做一家稍微高端一些的鲁菜馆子,你如果愿意跟我去,后厨肯定有你一席之地。”
林国富听到这不再迟疑:“好师父,我愿意跟您去京里。”
王老师傅:“好,你愿意跟我去京里,那比赛过后跟你苏师伯说一声。”
林国富答应:“我知道师父。”
犹豫了一下,林国富还是问了句。
“师父,您觉得这次十佳名厨,最后会是哪些人?”
王老师傅笑了笑:“分数上可能会出现平分的情况,到时候可能需要我们商量一下,应该是会几家大酒楼都会有一位进入十佳。”
听到师父这么说,林国富有些惊讶。
“这样的话,冯正明能同意吗?”
王老师傅:“这个要先看最后分数,分数相同了,我们才能商量。”
林国富点点头,他明白师父的意思。
能不能进十佳名厨之列,首先要看厨师们的个人能力。
尤其是第二道菜葱烧海参上拉开差距摆在那。
年轻的厨师们确实已经比较难进入十佳。
剩下的大师傅们,也是需要先比较各自的得分情况。
分数够进入前十了,才有资格让老师傅们去为他们争取。
王老师傅让林国富先去休息,他要准备去看一看最后的分数统计。
跟师父告别,林国富准备去吃饭的时候,刚好碰上了朱旭。
朱旭相当尊重,主动和林国富问好。
“师叔好,师叔你也已经完成了?”
林国富笑着点头:“对,准备去吃点东西休息一下,你们这是?”
朱旭是和管伟走在一起的。
“我们也准备去吃点东西,忙活了一个上午,确实很累。”
林国富:“那走吧,一起去吃点东西。”
朱旭和管伟就和林国富走在一起。
一开始三人都有那么点尴尬,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聊天?
还是朱旭犹豫了一阵先开口。
“师叔您这次比赛怎么样?”
林国富淡然笑了笑:“反正我是发挥出全部的实力,可能比我在后厨里做的要好些,但可能跟你师父他们比,还是有差距的。”
朱旭:“师叔的手艺也不差,应该也有机会。”
管伟则忍不住嘀咕:“我们第二道菜应该差的有点多,肯定没机会了。”
林国富笑着鼓励:“别气馁,你们的优势是年轻,说不定下次比赛上,你们就会成为十佳鲁菜名厨。”
鼓励了朱旭和管伟过后,林国富又是无奈苦笑。
“我是应该没机会了,年龄摆在这,不能比你们年轻人。”
朱旭赶紧说:“师叔你也有机会的。”
林国富也重新笑起来保持乐观。
“对,我们都有机会,至少这次我们也已经成为鲁菜百强名厨,这已经是非常高的殊荣,被你们冯师叔这么一搞,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这点朱旭和管伟也都同意。
“对,冯师叔拉来了那么多的赞助,连两位国宴大师都请来了,真是让比赛的名气很大。”
“能成为鲁菜百强名厨,我其实很满意了。”
林国富:“可不是嘛,我也很满意。”
这样一聊,林国富和朱旭、管伟倒是拉近了距离。
接下来三个人也就聊了不少关于手艺上的东西。
林国富多少有些好奇,朱旭和管伟在冯正明那边都学到了什么?
朱旭和管伟被问了相视一眼过后。
两个人几乎异口同声回答。
“要坚持练好基本功。”
林国富一愣,但仔细想想也只能点头认同。
“还真是,要把基本功练好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