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不理解,为啥要把《最后一课》投给《收获》。嘶~~~~!”马伯慵一边说话,一边夹起一片毛肚,塞进嘴里,结果被烫得龇牙咧嘴。
这时候已经是3月下旬,燕京的天气渐渐暖起来了,夜里的温度也在零度以上。没有刮风的话,倒也不会太冷。
尤其是围着铜炉火锅涮羊肉片!
在燕京朝阳区的一处四合院内,「潮汐文化」的“元老”们,今天早早就放了员工下班,只留下了《青春派·非虚构》的编辑兰婷。
然后又是搬搬桌子、搬椅子,又是倒腾木炭、铜锅,在院子里支起了这么一个“大场面”。
接着切羊肉的切羊肉、调酱料的调酱料、买木炭的买木炭……晚上6点来钟,院里的人就吃上了热腾腾的铜锅涮肉。
说起来「潮汐文化」都搬到这个四合院两个多月了,这才算正儿八经地吃上一回“暖房酒”。
之前虽然有聚餐,但张潮都不在。他不在的话,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
这几天难得他回了燕京,大家自然要好好吃一顿——马伯慵提议既然是“暖房酒”,那就别去外面吃了,干脆把食材买回来,直接在院子里吃得了。
这个提议得到了其他人的一致赞同。
这个四合院原来就是会所,卖给张潮以后,还留下了一些餐厨用具在储藏室里,刚好有个涮羊肉的大铜锅,于是方便快捷的涮羊肉就成了首选。
虽然大家都不专业,肉切得厚薄不均,酱料也没有饭馆里那么够滋味,但好友相聚,热热闹闹、自己下厨带来的心理满足感,是任何豪华饭店都不能取代的。
直到桌上的羊肉清空了一轮,酒酣耳热之际,马伯慵才问出了刚刚的问题。
话音刚落,所有人都停下了筷子,竖起耳朵倾听。
张潮的稿子没有给自家的《青春派》,却给了《收获》——虽然那是全国顶级的纯文学杂志,但实在有些蹊跷。
如果不是张潮主动和《青春派》的编辑讲了这件事,还给他们看了《最后一课》的稿子,恐怕连他们自己都怀疑张潮是不是对杂志近期的工作感到不满意,要用这种方式敲打他们。
「潮汐文化」内部都这么想,就更不要说《最后一课》要真在《收获》上发表出来,外界对此的猜疑了。
张潮笑道:“没你们想的那么复杂,我就想试试看,自己在单篇投稿的市场上,还能不能不靠名气就发表作品。要给《青春派》,那还有什么悬念?”
许蕊雅仍然有些疑惑,道:“真的吗?我不信……”
张潮这几句话完全解释了个寂寞。像他这么有名气的作家,写约稿都写不过来了,哪还有玩这种“微服私访”的时间。
马伯慵也道:“《大医》完结以后,你就没在《青春派·大观》上连载新小说了。大佬,你知不知道我们很缺稿子啊!”
张潮道:“大家别停啊,赶紧吃——你不是开新连载了吗?另外不是还有大刘的《三体》第二部吗?现在他这个小说都成现象级作品了。
我最近上网,没少看到什么「黑暗森林」「水滴战舰」「智子」之类的讨论。”
双学涛这时候开口了:“好作品哪个杂志都嫌少?不行,这就得罚酒三杯!”
张潮惊奇地看着双学涛:“你最近变化怎么这么大?都会劝酒了!”
一句话倒把双学涛说得满脸通红,又变回那个有些腼腆的东北大男孩。
这时候李万东悄悄在张潮耳边说了句话,张潮哈哈大笑起来,过了一阵才道:“原来是谈恋爱了!难怪……”
双学涛不好意思地道:“她让我活跃点……别老闷头干饭。”
张潮道:“那这酒我得喝。”说着,把眼前略带乳白的米酒给一饮而尽。他原本是坚决不喝酒的,但是从什雷村回来以后,开始喝一点低度数的米酒,但也仅限于和最好的亲友之间。
说是米酒,其实比醪糟强不到哪里去,几乎不太醉人。
看张潮喝完三杯,马伯慵才继续道:“我真觉得《最后一课》给《收获》太可惜了。你这个短篇写得真好,也真大胆。”
连饮三杯的张潮,脸上略微浮现出一点红色,笑问道:“哦?你不要拍我马屁,所以好在哪就别说了。说说为什么觉得大胆?”
马伯慵一边吃着涮肉,一边道:“那还用说,哪有写未来的幻想小说和现实贴得这么紧密的?大家都把时间线往远了去写,你的小说时间还离得现实这么近。
过几年现实世界的时间就追到小说的时间线了,到时候读者觉得你的‘预言’不准确,可能要笑话你。”
李万东接话道:“你那篇小说我也看了,真有点太夸张。我不太懂文学,不知道这是不是你们作家的什么手法。但是我们程式设计师怎么可能40岁就被企业裁员呢?
你知道现在招一个合格的程式设计师有多难!就连那些速成班里培训个半年、一年,连网页程式码都写不明白的生瓜蛋子,企业都抢着要。”
张潮有些不满地道:“万东老师,你看完除了这个,就没有什么别的感受?”
李万东一愣,道:“还有……还有就是你里面给咱们「微博」打了好几次广告,不过「微博传信」什么的……感觉有点玄啊……”
张潮问道:“怎么就玄了?”
李万东想了一下才道:“「微博传信」是一个即时通讯软体,我倒是能理解。但是问题是即时通讯软体是qq的天下,市场上虽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挑战者,但是希望都不大。
像msn,都快退出中国市场了;还有个新浪uc,已经搞了五六年了,但没有什么起色。
我们的「微博」虽然使用者基数挺大的,但是和新浪、微软相比,实在想不到他们这种巨头都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微博」怎么做到。”
张潮叹了口气,颇有点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他向马伯慵招招手,道:“把你的手机给我。”
马伯慵一脸懵地把自己的iphone递给了张潮,张潮拿着iphone对李万东道:“机会在这里!”
见李万东还是无法理解,张潮问道:“iphone系统被破解以后,涌现出了多少越狱应用?”
李万东想了想道:“大概……上千个?不过这些漏洞很快就会被苹果封禁。我们还需要”
张潮道:“那如果苹果自己推出一个「应用市场」,这些越狱应用都有合法化的机会呢?”张潮的话像一个响雷一样劈中了李万东的脑袋。
作为一个老it男,他虽然技术上过硬,但是有些「思想钢印」已经深深烙在脑子里,一时半会无法抹除。
在iphone之前,市面不是没有所谓的“智慧手机”——无论是诺基亚的「塞班系统」,还是摩托罗拉搭载了java技术「linux系统」,甚至是黑莓、奔迈,都可以说自己的系统是“智慧”的。
但这些“智慧手机”除了出厂搭载的软体、游戏以外,几乎都不允许使用者轻易地安装第三方应用。
这时候热衷于破解系统限制的“民间大神”就出现了。他们为这些“智慧手机”制作各种刷机包,提供各种java游戏、软体,才让这些手机有那么一点“可玩性”。
而厂家也会在推出新手机的时候,不断修补、封禁漏洞。
iphone第一代,苹果和破解者之间,也在玩这种“猫鼠游戏”,苹果公司甚至起诉过其中一个骇客,将对方送进了监狱。
作为从刷机时代过来的张潮,当然知道李万东此刻的思维还停留在「iphone就是个大萤幕、可触控的塞班」阶段,没有意识到手机市场将会迎来怎样的巨变。
不过这也正常,毕竟别说李万东这样的技术人员了,恐怕就算是诺基亚,也没有想到自己如日中天的手机霸主地位,会在短短5年内就滑落谷底。
接着被微软植入代号为“史蒂芬·埃洛普”的木马,然后就被windo phone系统连坑三次,最终不得不接受被微软收购的命运……
当然这都是后话,张潮先得让眼前的李万东开窍。
如果说是什么奠定了iphone日后的地位,既不是那大至3.5英寸的“巨屏”,也不是那丝滑的多指触控,更不是被吹得天上有地上无的拍照,而是在二代iphone3gs上推出的appstore。
正是appstore的上线,让给手机开发应用软体不再是用爱发电的个人行为,或者只能由企业对接手机厂商的b2b闭环,成为从个人或者小工作室都能参与分润的商业大蛋糕。
即使在张潮重生前的2024年,iphone手机的app质量,仍然远超安卓手机。
而在此前,几乎没人想到苹果公司会放弃手机厂商一贯的封闭做法,像开放电脑系统一样开放自己的手机系统,给全世界上百万程式设计师找了条新路。
张潮道:“你想想看,如果苹果公司自己做一个「应用商店」,开放应用开发介面,这样大家开发的应用就可以像商品一样在商店里上架。
有些应用是免费的,像qq这种肯定是免费;有些应用是收费的,比如一些游戏……”
张潮说了一会儿就停了下来,然后把手机还给了马伯慵。他知道李万东还需要消化一阵子,毕竟他现在讲的这些对他的冲击力就够大的了。
这还好是这一代iphone还没有陀螺仪和gps晶片,不然自己把“摇一摇”什么说出来,李万东的脑子估计要宕机。
但这些都是后话,张潮也不指望李万东现在就能转过弯来。趁着iphone3gs还有几个月才会上市,「潮汐文化」先把「微博传信」做一下预研发也是好的。
当然这个名字有点太长了,到时候需要浓缩一下。
这也是他藏在心底的一个小心思——《收获》是双月刊,每逢单月的15号才发刊。
他传送稿件的时间恰好是15号以后,故意错开了3月号的《收获》,同时作品又是短篇小说,《收获》肯定不至于为了这不到两万字的作品在四月份做增刊。
那只要刊登,肯定是在5月号的《收获》上——而早期iphone新机型的释出,都是在六月份。
而他的新作品,是发在《青春派》上有话题性呢,还是发在《收获》或者其他哪个文学杂志上有话题性呢?答案不言而喻。
何况还加上了投稿给公共邮箱而没有运用影响力直接联络编辑的噱头,到时候恐怕又要话题性拉满。
在《最后一课》中反复出现,能影片聊天、能当钱包使、能刷地铁卡……的「微博传信」,将在1个月后,出现在iphone的应用商店里。
虽然2008年初,iphone还没有在国内正式上市,但是根据《商业周刊》的调查,至少有40万部iphone在中国的运营商网路里执行。
2009年,国内就正式引入了iphone3gs。
更关键的是,今年下半年,第一代安卓手机也将释出——手机和网际网路的玩法,都将被彻底颠覆。
即使是企鹅这样的庞然大物,在这两年也是很迷茫的,qq在这种环境中有点水土不服,无论是口碑还是使用体验都糟糕极了。
几年后它才适应了新环境,并且推出了革了自家qq命的新产品,有惊无险地走到了「移动网际网路」时代。
而不少网际网路巨头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纷纷倒在了门槛上,还是颇让人唏嘘不已的。
既然机会就在眼前,张潮当然不介意让小伙伴们试一试,看看他提供的这根撬棍,能不能扳动这块时代的巨石。
至于说这会不会刺激得企鹅提前做出反应,凭借行业无敌的「写轮眼」,“后来居上”,那就不是他能控制得了的了。
但有两件事能确定:
第一,「微博传信」的推出以后,只要反响不是太差,「潮汐文化」的商业价值将会跃升一个数量级,可能走到一个他原先从来没有想过的高度。
第二,企鹅就算反应过来,做出来的产品,也不可能叫「微信」这个名字了。
晚上8点多钟,众人酒足饭饱,气温也开始下降了。张潮放下筷子,站起身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
说罢,他轻轻一拂衣袖,和小龙女、神雕……自己一个人离开了四合院。
看着张潮的背影消失在大门口,马伯慵忍不住问李万东道:“他刚刚说的那些我不太懂,你觉得靠谱吗?”
李万东道:“我一开始也觉得不靠谱。但是却越想越觉得有机会……不行,我要回去再好好琢磨琢磨。”
这时候双学涛站到两人身边道:“他实在太拼了!”
马伯慵、李万东:“嗯?”
双学涛一脸懵地道:“难道不是吗?他让咱们搞这个「微博传信」,不是为了让小说里的预言不落空吗?为了文学这么拼,甚至主动要干预未来,他也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