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剑书生 作品

第四百零一章 鞑靼,最后的希望

洪武二十七年,十月下旬,和林。

秋风萧瑟,和林已经成为了如今明军的中枢,明军大营中,李景隆正在与诸将商议新一轮的出兵事宜。

李景隆率领大军回防后,鞑靼便没有办法在正面战场上占据任何优势,先后三次败于明军手中。

鞑靼原本的三万精锐,如今已经折损了三分之一,就剩下两万人,这也是鞑靼最后的家底。

李景隆被鞑靼背刺,怒火中烧,决心彻底解决鞑靼,让鞑靼彻底消失于历史长河中。

嘭!

汤昱猛地拍击沙盘,在鄂尔浑河与色楞格河的汇聚处点了点道:“大将军,鞑靼军目前盘踞在鄂尔浑河上游,还有部分盘踞在乌兰乌德,末将认为可兵分两路,一路往鄂尔浑河上游去,一路往乌兰乌德,两路并进,杀鞑靼个片甲不留!”

汤昱对鞑靼胆敢背刺明军,断明军粮道的事情亦是十分愤慨,恨不得即刻出兵。

耿瓛的目光在沙盘上流转,轻声说道:“分兵固然可行,不过,鞑靼能偷袭我军,瓦剌自然也行,我等需小心提防瓦剌从后方偷袭,我军的时间可不多了。”

耿瓛经过两次出征的磨炼,性子沉稳了不少。

从李景隆出征到如今,时间已经到了十月下旬,马上就要进入十一月。

今年天气比往年要暖和一些,但漠北的冬天可是说来就来,若再被瓦剌偷袭,延缓了明军的攻势。

明军北征的战略意图,将被彻底粉碎,错失了击垮瓦剌、剿灭鞑靼的良机。

大明征虏大将军李景隆摩挲着木棒,听着二人的话,却久久没有开口。

李芳轻声说道:“大将军,我军将大批兵力全都放在鞑靼这边,是否要将郭镇将军调回来?”

郭镇当前还在乌里雅苏台驻扎,若明军对鞑靼用兵,郭镇那边就成了一支孤军。

李景隆伸出木棒,在沙盘上指了指,道:“传令,命郭镇军开拔,从乌里雅苏台到塔密儿河。”

塔密儿河在和林西南,乃是进入杭爱山的一处要地,郭镇至塔密儿河,可防备瓦剌。

郭镇为人谨慎,善于防守,让郭镇守住塔密儿河区域,至少明军有一个缓冲区,不至于敌人到了背后,还不知晓,有了缓冲时间,李景隆便可以从容应对。

徐辉祖闻言微微颔首,道:“大将军,末将认为进攻鞑靼,分兵不如只出一路兵。”徐辉祖的话不多,但每当徐辉祖进言,全都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说说理由。”李景隆道。

徐辉祖往前探身,在沙盘上指了指鄂尔浑河上游,道:“鞑靼势弱,如今可用之兵满打满算也就两万余人,分布在两个地方,若我军分兵,在我军要确保粮道与防备瓦剌的同时,本身我军的兵力就已经分散,分兵后会更分散。”

“我军之强在于训练有素,兵力远胜于瓦剌、鞑靼,瓦剌与鞑靼之优势,在于熟悉地理,机动灵活。”

明军若分兵进攻,岂不是拿着自己的劣势,来碰敌军的优势?这不是自讨苦吃么?

徐辉祖的话,赢得了李景隆的认可,李景隆本人也倾向于不分兵,合兵一处。

于是他当即拍板:由他亲自率领大军六万,从和林出发,经忽兰忽失温,前往鄂尔浑河,与鞑靼打最后一场战役!

李景隆环视众人,说道:“诸位,我大明自攻克大都以来,数年一直与前元余孽激战,如今,终于到了能灭鞑靼的时刻,望诸位同心协力,灭鞑靼,为我大明北境安宁建功,搏一个青史留名!”

徐辉祖、耿瓛、汤昱、李芳等文武官员,皆露出兴奋之色,青史留名谁不想?

朱元璋自从定都应天,于紫金山祭天登基后,常遇春、徐达北伐攻克大都,又攻克山西。

傅友德、蓝玉、沐英等将领激战云南,收复云南,这与蒙元的仗打了不知多少。

蓝玉捕鱼儿海大战,彻底粉碎了残元皇廷,使得残元化为瓦剌与鞑靼。

两三代人的努力,终于在李景隆这里开花结果,为大明与前元的纠葛,画上一个暂时的句点。

鄂尔浑河,上游某处。

鞑靼大汗鬼力赤脸色阴沉,目光在地图上扫过,一言不发,鞑靼太尉阿鲁台语气凝重地说道:“明军主力回撤,齐聚和林,恐会对我鞑靼出兵,为今之计,唯有向瓦剌送书信,请瓦剌速速出兵。”

鞑靼背刺明军,固然牵扯了明军的精力,解开了瓦剌的困局,但也引得李景隆震怒。

明军调转矛头,将兵锋直指鞑靼,鞑靼已经在与三千营交战之中损失惨重。

见明军袭来,鞑靼上下全都慌了手脚,有人想要与明军死战,也有人生出了别样的心思。

太傅左丞相也孙台眉头紧锁,说道:“书信已经送出去三封,佛家奴肯定收到了消息,可他们就是不出兵,我们有什么办法?”

瓦剌真的没有出兵么?实际上,瓦剌出兵了,多次袭扰驻扎在乌里雅苏台的郭镇,亦对李景隆所部展开数次袭击,但是瓦

剌没有讨得什么好处,便没有继续出动更多的兵将。

太傅左丞相也孙台露出气愤之色,道:“当初瓦剌被明军穷追猛打,我们鞑靼出手为他们解围,如今明军冲我们来了,瓦剌却不动?佛家奴小儿背信弃义,阿木尔更是无耻之徒,依我看是指望不上他们的。”

亦失里咬了咬牙,说道:“瓦剌背信弃义,我鞑靼却不能怕了他们明军,大汗,末将愿意与明军决一死战!”

亦失里一带头,其他的将官也纷纷请命,要与明军决一死战,鬼力赤却犯了难。

鬼力赤轻声说道:“敌强我弱,李景隆还有辽东骑兵相助,我鞑靼如今哪里还有与他们争锋的底气?难道,就没有第三条路?我鞑靼,真的走到了绝境?”

鬼力赤这话说得很微妙,鞑靼要么就是与明军死拼到底,要么就是溃逃往北。

问题是再往北就要过捕鱼儿海了,那边的气候更加恶劣,鞑靼去了那边现有的人口估计要死上不知多少。

鞑靼太傅左丞相也孙台眼珠一转,鞑靼现有的三位重臣里面,太尉阿鲁台精于军事,右丞相马儿哈咱精于政务,唯有左丞相也孙台善于揣摩人心,通晓鬼力赤的心意。

也孙台咳嗽一声,叹息道:“我鞑靼抗击明廷,付出了多少勇士的性命?为了帮助瓦剌,又付出了多少代价?可最终我们得到了什么?瓦剌自己脱险了,便不管我们,将我们弃之如敝履,既然瓦剌不仁,别怪我们不义!”

鞑靼太尉阿鲁台闻言,眉头一皱,问道:“左丞相,你这话什么意思?”

也孙台道:“瓦剌将我们当枪使,我们为何还要为瓦剌抵抗明军?不如,投诚!”

什么?太尉阿鲁台、太师右丞相马儿哈咱,以及亦失里等人都吃了一惊。

亦失里压抑着怒气,道:“左丞相这话什么意思?我们难道要向明贼低头?你这话,对得起那些死去的勇士么?”

也孙台叹了口气,说道:“亦失里将军,你以为我想要投诚明军么?可是你看看我们现在还有多少人?我只是想要给剩余的勇士,剩余的妇孺们寻一条出路罢了,就算我们都被灭了,佛家奴小儿也不会管我们的!”

鞑靼太尉阿鲁台冷着脸,说道:“我鞑靼与明廷势不两立,血海深仇岂能轻易化解?我阿鲁台就算是死,也不会与明廷苟且!”

阿鲁台的态度,代表了不少人,当即就有更多的将官等纷纷表态。

“太尉大人说得没错,我等可以战死,但是我等不能与明贼苟且,更不会当明廷的鹰犬!”

“大汗,这些年明贼杀了我们多少人?蓝玉在捕鱼儿海,还侮辱了皇后!您都忘了么?”

“明贼狡诈反复无常,他们是不会放过我们的,我等已经没有退路了!”

……

太傅右丞相马儿哈咱眉头紧锁,说道:“也孙台丞相的心思吾懂,都是为了鞑靼的存续,但是明廷与我们的仇怨太深了,万一明廷翻脸,继续进攻我们,到时候也孙台丞相怎么办?到时候可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也孙台闻言沉思片刻,说道:“老夫,愿意去和林一趟,与李景隆交涉,促成和谈,就算谈崩了,也不过是老夫一人去死而已。”

亦失里本来对也孙台心怀怨气,觉得也孙台骨头软,贪生怕死,可是当也孙台这么说,将生死置之度外,亦失里便无话可说。

为了鞑靼的存续,也孙台连自己的命都不要了,说明也孙台的确没有任何的私心。

随即也孙台向大汗鬼力赤行礼,说道:“大汗,老臣愿意去见李景隆,只求能为我鞑靼争取一条生路,还请大汗您,恩准!”

也孙台说得情真意切,众人纷纷看向鬼力赤,想看鬼力赤会做出什么决断来。

鬼力赤眉头紧锁,道:“瓦剌无情无义,置吾鞑靼于不顾,然让鞑靼臣服于明廷,本汗万难接受,你可去见李景隆,就说,我鞑靼愿意从此成为大明的兄弟之邦,年年岁贡以表示诚意。”

鬼力赤这话说得有趣,名义上是兄弟之邦交,却要年年岁贡,实际上就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亦失里闻言露出屈辱的神色,道:“大汗!三思啊!我们鞑靼难道真的要低头?”

亦失里“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道:“大汗,我亦失里愿意为大汗,为鞑靼死战,只求大汗不要委曲求全!”

亦失里哭得声泪俱下,鬼力赤见状,扶住了亦失里的胳膊,将他扶了起来,说道:“亦失里将军觉得,本汗是一个贪生怕死,贪图享受之人么?”

亦失里摇了摇头,红着眼睛说道:“不!在我亦失里的眼中,大汗您是当世一等一的英雄!”

鬼力赤微微颔首,然后环视众人,道:“本汗知道,你们无论文臣武将,全都是为了我鞑靼而战,可如今,我鞑靼已经陷入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鬼力赤指着南边,道:“明军即将对我们发动总攻,瓦剌却迟迟没有动作,我们还能指望谁?我们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

鬼力赤说

着,眼眶一红眼泪倏然落下,道:“李景隆与大明恨我鞑靼,我鞑靼要想活下去,只能委曲求全,未来才有希望,大明的皇帝志在天下,取高丽、攻安南,未来还要进攻更多的地方,我们只有存活下去,才能有希望复仇!”

鬼力赤也有探子在大明境内,作为一个雄主,鬼力赤清楚大明的胃口可不止于漠北。

鬼力赤说着,向众人行礼,道:“故向大明求和,是我鬼力赤一人的责任,与你们都无关,后人要骂,就骂我鬼力赤!”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鬼力赤一番话,将所有的人都说得失声痛哭。

就连态度最为坚决的太尉阿鲁台,与鬼力赤麾下大将亦失里,都痛哭流涕。

阿鲁台哭道:“大汗言重了,鞑靼到如今的地步,我等做臣子的才有罪,大汗何罪之有?”

亦失里哭地趴在地上,道:“末将糊涂!末将糊涂!末将不懂大汗您的苦心!末将全听大汗的!”

鬼力赤一番真情流露,直接说服了所有人,鬼力赤遂派使团前往和林。

使团的使者领头的,自然是鞑靼太傅左丞相也孙台,也是鞑靼的最后一位左丞相。

也孙台在鄂尔浑河河畔,遥遥地向鞑靼大汗鬼力赤行礼,高声道:“臣受大汗重托,必定尽心竭力,若和谈不成功,臣定会与鞑靼同生共死!绝不独活!”

鬼力赤望着老迈的也孙台,心底忽然泛起一抹悲凉,他将腰间佩刀解开,快步朝着也孙台走去。

到了也孙台面前,鬼力赤将佩刀放在也孙台的手中,道:“丞相保重,本汗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若是和谈不成,丞相也要平安回来!”

也孙台接过鬼力赤的佩刀,佩刀在他手中,仿佛有千钧重量,也孙台深吸口气,道:“老臣,定不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