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吃草莓蛋糕 作品

第174章 引起轰动的论文和新的研究成果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第174章 引起轰动的论文和新的研究成果

第174章 引起轰动的论文和新的研究成果

除夕的年夜饭上。

易婶子因为受了刺激,突发胸痹症状。

幸好隔壁王梦德及时赶过来,喂她吃了十粒速效救心丸。

吃完还没一会儿,易婶子就缓过来了,易中海才把提到嗓子眼的心,放下了一大半。

刚才易婶子的状态,差点没把他吓死。

其他人,也都长出了一口气。

这要是在大年三十里出事,几家人这个年,绝对过不好。

倒是王梦德,面上不动声色,对于胸痹这个症状,他这两年见的非常多。

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再说了,就算没有速效救心丸,凭借着他的针灸和推拿技术,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想死在他跟前,可不太容易。

等秦淮茹和何雨水把易婶子扶到对面她家卧室里的床上躺好,王梦德才小声的说道:

“易叔,婶子是得了胸痹,不过暂时问题不大,她现在症状还算是轻的,只要不受刺激,情绪别波动太大,一般情况下,都没啥问题。”

他记得原剧里,易婶子就是心脏病去世的,不过那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

没想到现在居然就发作了,估计最近是受了一些刺激。

易中海神情有些复杂的看了一眼王梦德,又转头看了正假装不经意间往这边撇,同时竖着耳朵偷听的贾张氏一眼。

心里叹了一口气。

他当然知道自己媳妇为什么会得了胸痹。

自从两个人结婚后,一直都没有要上孩子。

时间一长,院里以及胡同里的街坊邻居们,在背后都议论纷纷,说他们是绝户。

就算没当着他们的面说,偶尔传来的风言风语,就够易婶子伤心的了。

她在外边,别人的面前,表现的还算正常,当夜深人静,两口子躺在床上的时候,经常想起来就哭。

这一二十年下来,由于常年心情阴郁,导致从面相看,就是带有一股病态。

这些都是导致她患有胸痹的原因。

今天年夜饭的时候,贾张氏说出再多两个孙子的话,触动了她心头原本就有的伤痛。

“孟德,谢谢你了。”

易中海强挤出一丝笑容,然后感谢道:“对了,孟德,你刚才给你婶子服下去的是什么药?在哪里能买到?”

别人可能庆幸易婶子没事了,但他心里考虑的就多了。

这胸痹症,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发作。

万一下次发作的时候,王孟德不在家,到时候送医院,可就晚了。

要是有这种神奇的药物在家里备着,以后也能救命。

“易叔,这药名叫‘速效救心丸’,现在医院和药店里,应该能买到。

对了,易婶子暂时没事了,但我还是建议,这两天您们就赶紧把这种药买回来,先服用几天,等好了再停。

对了,这种药,以后让易婶子以后随身携带,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就按说明服用几天。

要是像今天这样急性发作,就取出十粒,放在舌下含服,如果效果不是很明显,就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

王孟德轻声的解释道。

说着把手中剩下的半瓶递给了易中海手里。

速效救心丸的功效,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像易婶子这种情况,还算是初期,发现的也早,基本上都能控制的住。

后期只要别有大喜大悲这种剧烈的情绪波动,多了不敢说,十年八年肯定是没问题。

“孟德,你婶子这个病,就没有彻底治愈的希望了么?”

易中海有些不死心的问道。

他心里确实明白,但还是抱着一点点的希望。

“易叔,胸痹这个病,和其他的病不一样,想要治愈,太难了。”

王孟德没有说的太满,话里的意思很明显,这种病,没希望的。

“那就是以后要长期服药了,我明天就去医院买回来。”

易中海眼中流露出黯然的神色,咬着牙说道。

只要人在,长期服药就长期服药,花点钱的事情罢了。

反正他们家就两个人,他的工资,就算是每个月都帮衬着老贾家,依然能存好几十块钱,家里的存款有几千块呢。

只要不是特别贵的药,完全吃得起。

“孟德,你的医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第174章 引起轰动的论文和新的研究成果

术就是高,易婶子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刚才我问她,胸口不疼了。”

从外边走了进来,傻柱竖起大拇指夸赞道:“对了,一大爷,明天一早,我去医院里,给一大妈开药回来,您留在家里照顾一大妈。”

“好,柱子,辛苦你了,等下我给你拿一百块钱。”

易中海这时候也不客气。

他也不知道买药需要多少钱,于是就直接准备给傻柱一百块钱。

反正依照傻柱的人品,也不会黑他的钱。

“嗨,一大爷,您还跟我客气。”

傻柱摇摇头笑着说道。

倒是旁边的贾张氏,心里很不是滋味,老易家的钱,可都是被她看做是儿子的。

现在易婶子长期服药,花的钱还不知道多少呢,以后儿子能继承的钱可就要少很多了。

但她也不傻,这种时候,自然是不能开口。

等回到家里。

饭桌上的菜都已经撤了,重新摆放了几个盘子,里边装着花生、瓜子、糖果、饼干等。

“孟德,你易婶子怎么样了?”

冉小梅麻利的照顾孙女喝牛奶,抬头看到他回来了,便好奇的问道。

“妈,易婶子是胸痹急性发作,我给她吃了药,已经好多了。”

王孟德看了一眼闺女正在大口大口的喝着奶,面带微笑的回答道。

丫丫已经快一周岁了,长得是白白胖胖的,非常招人喜欢,嘴里下意识的都能发出声音了。

前两天,还喊了两声‘粑粑’,让王孟德高兴的直咧嘴。

“胸痹啊,这病可麻烦的很。”

冉小梅皱着眉头,嘀咕了一句。

她虽然没学过医,但在丈夫的耳濡目染之下,对于一些常见的疾病,了解的并不少。

自然是知道胸痹这种病。

“是啊,幸好我研制出来的‘速效救心丸’,功效非常不错,只要她随身携带,病情发作的时候及时服药,一般都不会有问题。”

伸手接过喝完奶的闺女,王孟德随口说道。

“可惜呀,你易婶子命挺苦的,也没有个一男半女,现在又得了这种病,以后老了,贾东旭肯定不会管她。”冉小梅多愁善感的说道。

同为女人,她挺为易婶子感觉到不值的。

“哼,我早就劝过老易,让他趁着年轻,去偏远一点的地方,收养一个岁数小的男孩,以后老了也是个依靠。

有了孩子,你易婶子也就不会天天寡寡欲欢、愁眉苦脸的。也就不会得这种病了。

但他却思前想后,各种算计,现在好了,就算是想收养孩子,你易婶子的身体也不允许了,以后有他后悔的时候。”

王浩在一旁不屑的说道。

对于易中海的心思,他摸的清清楚楚。

所以才有些看不起这种人。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过年时候做的那条鱼,每天都被端上饭桌,然后又原封不动的端下去。

这叫年年有余。

有的人家,要放到正月十五这天呢。

王家讲究就没那么多了。

一直等到正月初八这天,都快要放坏了,这条‘老演员’才被吃掉。

中医研究院。

一间会议室里。

此时,王孟德坐在几个头发花白的老年人旁边,显得鹤立鸡群。

今天,是每个星期召开一次的院里领导会议。

本来他是内科副主任,是没资格参加的,却被鲁院长派人给叫来了。

主位上,鲁院长一脸的开心模样,他手里拿着几本杂志,看到大家都坐好了,便开口说道:“今天,开会之前,我先给大家说一件喜事。”

说着,他朝着王孟德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后挥了挥手中的杂志:

“咱们研究院的内科副主任,王孟德同志,在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带领疫苗研究小组的团队,研制出了全球首剂乙肝疫苗。

这个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好多国家的报纸和期刊杂志,都刊登了他的这一发现。”

顿了顿,看到大家都在认真的听着,他接着道:

“同时,王孟德同志,还把研制乙肝疫苗的过程中的一些发现,写成了论文,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邮寄给了国外几家知名的专业医学杂志。

其中,被命名为‘京城甲号抗原’的研究发现,被几家世界最顶级的医学杂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第174章 引起轰动的论文和新的研究成果

志评为五九年,医学界最伟大的发现。

他们还把王孟德同志的几篇论文,一字不改的发表在各自的杂志上,这一行为,也是华国人首次获得的荣誉。

还有,他写下的那篇《传染性肝炎:临床上、流行病学上和免疫学上********》文章,被誉为是乙肝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说完,他激动的率先鼓起了掌。

在座的几个副院长,以及十来个研究所负责人,也都跟着鼓起了掌。

蒲老一边鼓掌,一边得意的看向左右几个老友。

脸上炫耀的意图,毫不掩饰。

旁边的几个人,则是翻着白眼看他,当然,心里都充满了羡慕。

他们也想有个这么优秀出众的弟子。

半分钟后,鲁院长停下了鼓掌,也示意大家安静。

他看着对面一脸平静的年轻人,心里感慨不已。

这个小伙子,可是给国家带来了非常多的荣誉,让更多的外国人,认识了华国。

特别是给抗原起的名字,让京城市也跟着沾了光。

要知道,这年代的京城市,可不像后世那么出门。

国外只有少数的民众,知道这个名字。

现在好了,因为抗原的名字,让京城市也跟着被宣扬了一波,出了名。

据说市里非常高兴,领导们都齐声夸赞王孟德。

“王孟德同志,这些杂志期刊,里边都有你的论文或文章,是这些杂志社,通过相关部门,转交给你的,一会儿散会后,来找我拿。”

“是,院长。”

王孟德答应道。

他心头一喜。

本来他也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三竿的想法,试着把研究发现,写了几篇论文和文章,然后拿给蒲老和院长看。

同时也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等把他的论文和想法上报给上级部门后,没想到居然获得了大力的支持。

很快就投递到了几个世界顶级的杂志社里。

这个年代,对于乙肝这种病,全世界都了解的不多。

他的超前研究发现,自然是引起了医学界的轰动。

不仅是研究机构,就连很多知名的医学家、免疫学家等,都对此发表了看法。

他们一致认为,王孟德的研究成果和发现,绝对是医学世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对以后的疫苗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然,也有部分对华国有偏见的人,叫嚣着,这个发现,说不定是偷其他国家的。

但他们又无法拿出证据,都被当做小丑看待并被无视。

会议结束后。

王孟德手里拿着几本杂志,随手翻看了起来。

他现在的英语水平,经过这几年的学习,已经能看懂纯英文的期刊和杂志了。

这些医学期刊,分别是《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美丽国医学会期刊》、《柳叶刀》、《自然医学》等。

全部都是最顶级的期刊。

上边分别收录了他的几篇论文。

里边还有几个世界知名的医学者对论文的评论,全都充满了震撼的语气和惊叹。

说他这几项研究也为以后各个国家和研究机构制作乙肝疫苗,提供了理论基础。

甚至其他疫苗的研制,也能借鉴这些理论。

“王孟德同志,恭喜你了,现在,全世界的医学界知名人士,都听说了你的名字,他们也都希望能跟你交流。”

鲁院长看到王孟德快速的翻看着杂志,笑着说道。

“对了,不少国外一些机构,通过咱们国家的相关部门,表达了要给你颁奖的意思,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接着,他就介绍了这些机构的名字。

听到这些都是不知名的小机构,王孟德有些兴趣缺缺,如果是诺奖,他肯定有兴趣,至于其他的嘛,他懒得出国。

于是找了一个借口道:

“鲁院长,我目前不想出去,只想抓紧时间做研究。”

“好,你有这个想法就对了,那我就把你的意思给上级部门汇报,希望你再接再厉,争取早日研究出其他的成果出来。”

“院长,要说研究成果,我最近还真有一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