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望着‘浅水洼蝌蚪群’般的黑鱼群,哪怕四周充满鱼腥味和淤泥腐臭味,他的嘴角也止不住地往上扬。
啧,喂了大半年,可算能得到回报了,能不高兴嘛。
“起鱼喽,起鱼喽,起---”王亮挥臂高呼。
那声音洪亮、悠长,仿佛要冲破天际,让人的心脏不由得随之跳动,巨鼓舞人心。
“一、二、三,一...”
工人一边喊着口号,一边合力向东拖拽大网。
拽不动了,便双手伸入水底,扯一扯大网,再继续拽。
不一会儿,大网被拽上了岸。
五名工人攥住网沿,防止黑鱼逃跑,另外五名工人抄起一个个竹筐,利索地往里头装黑鱼。
黑鱼,体表布有粘液,摸起来滑溜溜的。
工人们每装完一筐鱼,便寻一篮盖,用来盖住篮筐。
篮筐,呈长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半圆形的鼻。
篮盖,是特制的,向下一按,其便能扣紧篮筐,令黑鱼逃脱不了。
揭筐盖时,把篮筐边缘向内一挤就成。
当大网被清空了时,东边传来呼喊声。
“哥,我来啦。”
沈小花兴奋地往坡下跑,其身后还跟着大黄、小美、张林、李广田、李大福、安浩。
“哥,鱼,好多鱼。”
沈小花走向一个篮筐,透过竹片间的缝隙,瞧见很多会动、布有粘液的鱼皮。
她想伸手摸,又怕手沾上粘液后,摸啥都滑溜溜的。
汪---
大黄冲至洼水旁,朝一只螃蟹狂吠。
那只蟹,有砂糖橘般大,行动迟缓。
估计它未挖洞穴,直接缩进几个土块形成的缝隙内冬眠了。
适才,铅垂拖地而行时,撞开了土块,小家伙随着泥沙、黑鱼,被拽上了岸。
大黄,前爪往前伸,上半身往下压,绕着螃蟹蹦来蹦去,却迟迟不下嘴,概因...它被螃蟹的大螯夹过,还不止一次。
“大黄,甭转了,再转,我的头都要被你转晕了。”
沈小花离开篮筐后,来到了螃蟹旁边,大黄绕螃蟹转,等同于绕着她转。
大黄听懂指令,不再转圈,而是蹲在主人脚边,望向在水中趟行的10个工人。
这时,村长等人,也走到了洼水旁。
李广田:“大青,起鱼这么重要的事,怎么不知会一声,大家好过来一起帮忙啊!”
“就是!”
安浩灿烂一笑,尽小少年义气。
“要不是撞见小花和小美,各拎一个水桶,商量着要去陶洼捡小鱼,我还不知道你今天起鱼呢。
我通知了村长,还喊张哥、李叔过来帮忙。
我还去了李响家,啧,不晓得他干啥事情去了,堂屋门紧锁着。”
李响,沈青夜间巡逻那晚,在麦垛旁救了一只狗,狗的主人便是他。
安浩和李响,打小就不对付,是以,安浩谈及李响时,语调不自觉加重。
不过,他俩没啥过节,纯粹是...互相看不上眼。
李响嫌安浩嬉皮笑脸,过于圆滑,干活不靠谱。
安浩嫌李响老爱板着脸,干什么都一板一眼的,不懂得变通不说,还勒令别人要跟他一样死板,遵守一切规定。
“嗐~”沈青咂嘴轻笑,“起鱼的活,收购商全包了。若是不包,我提前三四天,就会上门央大家帮忙起鱼了。”
李广田挑了挑眉,“全包?”
“是啊!”张林插话道:“我叫张林,兴平村人,是个鱼贩子,我收鱼...一向全包。瞧,6个工人在水里拉网,4个工人在用铁棍,往拖拉机处运鱼。”
运法:铁棍穿过篮筐的鼻,一棍穿三个,两人分别抓住长棍的首和尾,合力将其抬到垂柳旁。
小美爸咧嘴一笑,“你是哪个‘林’?”
张林:“双木‘林。”
小美爸:“巧了,我也叫张临,‘临近’的临。村长,咱没橡胶背带裤,下不了水,地上还有几根铁棍,咱们...帮忙抬货吧。”
张林:“抬货,看似纯拼体力,实际很讲究技巧。我雇来的员工,都是老手了,他们抬货,又快,又不累胳膊和肩膀。不懂技巧的人,抬个两三趟,肩膀处会有撕裂痛感的。”
安浩乐天派一笑,“你们一棍穿三个,我们一棍穿两个,甚至是一个,这样...既轻松,还不伤肩膀。”
李广田:“
你小子,就是聪明。”
说完,他拿起一根铁棍,欲穿过一个篮筐的鼻,沈青拦住了他。
“李叔,和上回收菱角一样,你到磅秤旁,帮忙另记一份账吧。
张林,今天,阳光虽好,可拂面而过的风,暖湿暖湿的,不排除下午会降雨的可能性。
村长,和你一同记账,我、张临、安浩、李叔,帮忙抬下货,怎么样?”
张林看向王亮,王亮则抬头望天,还高举右手,仿佛在...感受风。
须臾,王亮放下右手,“张林,今天的风,湿度和温度,都要比以往高一些,让他们搭把手吧,省得大家伙淋雨起鱼。”
张林:“行,听你的。”
沈青:“村长,喏,本子和笔。”
随即,张林、李广田、王亮折回了垂柳旁。
前两个人,皆拿着本子和笔,双眼紧盯磅秤的游标,王亮则爬上车兜,让工人把竹排递上来。
接着,他将一块块竹排,斜靠在车框上,并用铁丝固定,从而增加车兜的容积。
值得一提的是,铁丝的‘首’和‘尾’,皆朝向车外,省得有鱼儿被铁丝划伤。
王亮喊两名工人上车装货,篮筐,是长方体形的,摆放时,只需一个挨一个,或者一个摞一个就行。
空竹筐,他们多得是。
沈青、张临、安浩、李大福,加入搬货队伍,一棍穿两筐黑鱼,倒也不是很吃力。
小花、小美、大黄,在岸边转悠。
“哇~”沈小花大声惊呼,“看鱼,好漂亮的看鱼。”
小美闻声赶了过来,在梭子草的枯叶上,看到一条倍漂亮、欢实蹦跶的看鱼。
看鱼,学名叫鳑鲏(pangpi),别名可多了,彩虹鱼、火片子,口角无须,鱼身扁薄呈卵状,鳞片有着鎏金赤蓝的光泽,喜食水藻,爱在蚌壳内产卵。
“好漂亮。”小美目露希冀,“真想把它养在玻璃瓶中,,每天放学戳一戳瓶子逗它玩。”
“简单。”
沈小花从挎包中掏出一个小号的罐头瓶,装一些水,捡起那条鳑鲏丢了进去。
“小美,喏,送给你。”
小美:“这条鱼...是你先发现的,你不想养它吗?”
“不想。”
沈小花摇了摇头。
“我之前养过一条看鱼,还把田螺肉切碎了,喂给它吃。
后来...它翻鱼肚了,变成了甲鱼的口粮。
小美,看鱼生性胆小,还会跳缸,也就是越狱。
罐头瓶内还要加一些水草、小鹅卵石、河蚌壳,这样,它才会有安全感。”
“行,我记下了。”
此刻,皆装了十几条鱼,草鱼、鲢鱼、鲶鱼等都有,不过,个头太小,卖不上架,也没人乐意吃它。
小美将玻璃罐,藏到一簇蒲苇旁,然后,继续欢乐的拾小鱼。
大黄在一旁凑热闹,它相中一条鲫鱼,前爪并在一块,按住鱼身,鼻子凑近鱼头,轻轻嗅了数下。
末了,打个喷嚏,去寻下一条小鱼了。
那些被大网裹上岸,却不在收购之列的小鱼,大部分被丢在了岸边,小部分随黑鱼混进了车兜。
小花和小美,拾鱼拾得很欢乐,发现个头偏大或长相奇特的鱼,心里就会升起一种寻宝寻到特殊宝藏的成就感。
哗---
身穿背带裤的工人,在洼水里淌行着,将一条条黑鱼,网进大网内。
几人分工合作,效率就是快,中午12点多时,一个车兜被装满了,一个车兜...容积还剩1/2。
眼下,地上还剩两筐黑鱼。
沈青:“张林,这两筐鱼不称了,我留着给大伙分一分。”
张林:“没问题,王叔,让工人收拾东西吧。”
“好~”王亮大声呼喊,“喂,收拾东西了,把背带裤脱了,竹竿拔了,长网卷起来。”
工人下入洼水,解开捆绑‘竹竿和长网’的麻绳,一波人在前面收网,一波人在后面抜竹竿。
竹竿,用麻绳绑成水桶粗的小捆,长网,一张绑成一束。
接着,扛起竹竿、长网,走到垂柳旁,将东西放进了车兜。
这时,阳光的光线,渐渐变暗了,风却大了不少,张林领着沈青、李广田,往北走了百来米。
张林:“天阴了,我得赶在下雨之前,把黑鱼拉到自家鱼池里。去掉篮筐重量,黑鱼总重量为2153斤,3毛一斤,
也就是645块9毛,凑个整,付你646块,怎么样?”
沈青拢共投了1800尾鱼苗,存货率在九成左右,病死的占少数,同类相残致死者占多数。
哗啦---
李广田翻动小本子,有七八页纸,上面写满了数字,每页纸的右下角,有一组数字,被圈了出来。
他一边翻页,一边紧盯圆圈内的数字,末了,啪,合上本子,“嗯,斤数对着呢。”
张林掏出钱包,数了646块,向前一递,“喏,给。”
沈青接过,查验无误后,把钱揣进了衣兜。
张林拿出纸和笔,隔着拓蓝纸,唰唰写了收据。
“来,看一下内容,没异议的话,在上面签个字。”
“好。”沈青接过字据细瞅。
【12月23号,张林于安宁村陶洼收购2153斤黑鱼,收购价3毛一斤,已向沈青支付646块。】
“没问题,把笔给我吧。”
“喏,给。”
沈青接过笔,签下了名字,张林接过票据本,撕下拓蓝纸印出的票据,递给了沈青。
“票据,一式两份,咱俩一人一份。”
倏地,一阵风刮过,裸露在外的肌肤,感受到浓浓的湿意,“时间紧急,沈青,我先带工人们走喽。”
“行,路上注意点。”
随即,三人返回垂柳旁。
工人们脱掉背带裤,像拧毛巾一般,拧干衣服上的水,背带裤是防水的,然而,扛竹竿、搬长网时,水珠啪啪往下流,某一部分水珠,会顺着‘上衣-背带’间的缝隙,慢慢往下流。
工人们爬进车兜,张林和王亮,分别走向一辆拖拉机的车头。
挂上空档、加油,抄起钥匙(弯折的铁棍),插进车头的圆孔内,再按一下减压器。
接着,一只手扶住车头,一只手疯狂转动钥匙。
很快,车头冒起阵阵黑烟,还发出突突的响声,意味着...启动成功了。
抬起减压器,拔出钥匙,并将其放回原位,张林坐上拖拉机,挂一档,拉离合,喊道:
“王哥,不调头了,先直走,在前边路口处往西拐,开一段距离,再往北拐。”
王亮握紧车把,“行,你先走,我在后面跟着。”
突---
张林朝沈青挥了挥手后,拖拉机便拽着车兜,突突的向前行驶着。
待拖拉机驶远,沈青看向...研究甘蔗的几人,他走上前问道:“怎么了?”
安浩皱着眉头,眼神充满困惑,“靠近洼水的甘蔗,与靠近麦地的甘蔗相比,茎杆青里透黄,像是营养不良,可...”
张林接过话吧,“可...它更粗啊。”
沈青:“茎杆青里透黄,是因为它是黄皮甘蔗。硬度比紫皮甘蔗低,口感脆甜,蔗渣还不碎。”
“蔗渣不碎?”安浩眼睛一亮,“那感情好,我喜欢啃甘蔗,但巨讨厌蔗渣卡嗓子时的感觉,又噎又痒,使劲咳出来后,嗓子火辣辣的疼,可难受了。”
沈青:“放心,等甘蔗熟了,委屈不了你的嘴的。来,我把鱼分一分。”
眼下,垂柳树旁,还有两筐黑鱼。
“别分了。”李广田摆了摆手,“过两天,村里大塘就要起鱼了。”
李大福:“没下水,抬个货而已,分啥鱼啊。”
安浩:“我小时候被鱼刺扎过,对鱼...有阴影了。”
张临:“即便要分,也不用算我那份了,喏,小美已经拾了一桶鱼了。”
“鱼,好多鱼。”
沈小花斜着肩膀,拎着一个水桶,走了过来,其身后还跟着小美和大黄。
大黄爪子湿湿的,还沾有淤泥,吐舌、咧嘴、摇尾,神情很是亢奋。
沈青暗自庆幸...大黄没在淤泥里打滚,不然,今晚就要烧一大锅热水,来给大黄洗澡了。
沈青扫了一眼水桶,里面装了半桶鱼,鲫鱼、窜跳居多,其次是鲤鱼和白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