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小憨憨 作品

第372章:彩虹鱼越狱

“爸,看,彩虹鱼。”

小美晃了晃手中的玻璃瓶,看鱼受了惊,在水中乱蹿,偶尔向上一跃,试图跳出瓶口。

小美见状,连忙用掌心捂住瓶口,捂紧后,暗舒一口气。

张临:“好看,跟孔雀羽毛一样,闪闪发光,怪不得叫彩虹鱼。”

小美用布帕包裹住玻璃瓶,既然,看鱼胆小,那就把瓶子包起来,让它少受一些外界的干扰。

沈青:“来,分鱼吧。

两筐鱼呢,我和小花吃不完,黑鱼,刺少、滑嫩、紧实,熬汤、红烧、清蒸,都挺好吃的。

要不是你们,我和张林等人,真有可能‘淋雨起鱼’,分你们一些鱼,不是应该的嘛。

黑鱼,归脾、胃经,有补脾利水、去淤生新作用。

拿回家,切成块,炖成鱼汤补一补,省得明天起来,腰酸背痛。”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几人便不再拒绝了。

李广田:“黑鱼,太滑了,我们手头也没有能装黑鱼的东西,要不...先回村子,我们再拎着水桶去你家拿去。”

沈青:“我挨家去送吧,天,阴得厉害,我们回吧。”

沈小花抬头望天,天空一片灰蒙蒙的,风一吹,一股猛烈冷意,直往人骨子里钻。

“这天气...要下大雨啊,哥,村长,我们快回吧。”

李广田:“走,清早,我见太阳出得不错,便把蛋白肉挂在晾衣绳上晒了晒,我得赶紧回去收蛋白肉。”

随即,沈青用麻绳将两筐黑鱼,绑在车后座上,他推着二八大杠,和众人一同离开了陶洼。

中途,大黄跑到小花左手旁,鼻子去拱小桶提手,表示...想帮忙拎水桶。

“不用,很轻的。”

沈小花揉了揉狗头,继续往北走。

不一会儿,一行人拐过了杨树林。

沈青回到家,停留不到一分钟,便卸下一筐黑鱼,推着二八大杠,一家送五条鱼,除了来帮忙的人外,李响、豆子、安桃、李狗子家等。

安桃家里没人,沈青将鱼放到压水井旁的水盆内,安桃知道菱角田内养了黑鱼,她看到鱼,应该能猜到是谁送的。

待篮筐见了底,沈青推车路过看桃树时,啪嗒,一滴绿豆大的雨珠,落到了他的手背上,晕出一小滩水渍。

他扫视院子,看到很多类圆形的水印,而且,水印越来越多。

沈青忙解开麻绳,卸下篮筐,将二八大杠推进了仓库。

“哥~”沈小花扒着堂屋门框,“要下大雨了,那筐黑鱼放哪?”

此刻,沈小花之前所拎的水桶,已灌满了水,鱼儿绕着桶壁游动着,应是淘洗过几遍了,概因...水很清澈。

那筐黑鱼,放在了屋檐下,小狸正肚子贴地,奋力将爪钩伸进缝隙,去抓筐里的黑鱼。

抓不到,它也不气,两眼向鼻将方向挤,腮帮子鼓鼓的,啧,妥妥的越挫越勇。

黑鱼,生命力顽强。

它在离水情况下,仍能存活3-5天。

不过,篮筐内黑鱼密度太大,离水+缺氧+无活动空间,令黑鱼戾气加重,互相撕咬、斗个不停,可就...只能吃烂鱼了。

沈青回忆一番家里的容器,搪瓷盆、水桶、陶缸。

水缸,里头装着日常用水,不能动。

陶缸,有两个,一个能装10来条鱼。

搪瓷盆,有三个,两个,用来洗漱,一个,用来洗菜、和面,也没法占用。

呃,不对,家里还有一个大铝盆,应该能装十来条鱼。

适才,沈青送鱼时,清点了一下篮筐内黑鱼的个数,共有41条,陶缸、大铝盆,三个容器应该装得下它们了。

啪嗒---

雨点密集起来了,打在仓库的竹墙上,啪嗒作响。

“哥,你想好怎么安置黑鱼了吗?”

“想好了,把家里的大铝盆和两个陶缸,搬到屋檐下,并倒满水。

压一盆清水,打开篮筐,每条鱼在清水中走一遭,洗掉枯叶、淤泥和部分粘液,再放进铝盆和陶缸中。

等天晴了,我挑几条黑鱼,给舅送过去。”

“哥,陶缸...太重了。”

昨天炸馓子时,沈小花出于好奇,曾试着搬运陶缸。

然而,陶缸太重了,跟大石头一样重,她累得气喘吁吁,也只是让陶缸往右挪了0.5厘米。

忽的,沈小花灵光一闪,“哥,薄膜套进背篓内,不

就是一个简易的养鱼容器了吗?”

“黑鱼,生性凶猛,鱼嘴上下皆长了一排利齿,鱼尾甩起来时,还贼拉有劲。

普通薄膜,会被黑鱼搞破的,厚薄膜...倒是可行,但...咱家没有厚薄膜啊。”

厚薄膜,就是昨日装馓子的塑料袋。

厚实、防油、防水,它本身就是直筒状的,底部用麻绳捆紧,顶端敞开套在背篓内,确实可以当做临时养鱼的容器。

沈小花望了望黑沉沉的天空,和越来越密集的雨珠,“哥,要下大雨了,风也很大,还是不出去为好,那就...我来搬铝盆。”

说完,她兴奋地跑进堂屋,再出来时,双手端着一个大铝盆。

咚---

沈小花把铝盆放到小木屋旁,揉了揉狗耳,“大黄,看守黑鱼的任务,可就交给你了。”

大黄尾巴轻摇,昂起下巴,嘴角咧起,双眼炯炯有神,沈小花读懂了他的意思:交给我,放一百个心吧。

沈青:“再加一个看守者---小狸。”

“啊?”沈小花看向仍执着于掏篮筐的狸花猫,“哥,猫爱吃鱼,你确定小狸会...蹲在檐下看守黑鱼?”

沈青玩味一笑,“确定,借用你的话,猫爱吃鱼,自然乐意待在屋檐下,自己辛苦良久,都没有吃到,旁人或者旁猫想不劳而获,它当然会想法提醒我们外头有贼。”

沈小花歪头皱眉,“哥,我觉得亲哥说的很对,但又感觉哪里不太对劲。”

沈青挑了挑眉,可不就是不对劲嘛,守在屋檐下+警惕偷鱼贼,是大黄和小鱼都会干的事,然而,出发点却不同。

大黄,出发点为...刻在骨子里的看家本能,以及主人的叮嘱。

小狸,出发点为...爱吃鱼、霸道、领地意识强。

甭管出发点如何,二者过程和结果,是一样的就行了。

另一边,小美越看掏篮筐的小狸,眉头皱得越紧。

“想不通,就甭想了,眼下,把黑鱼挪进水里咬紧。”

“也对。”沈小花放弃思索蹊跷之处,“哥,待会儿,我来打伞,你来压水吧。”

“没问题。”

说完,沈青在‘屋檐-厨房’间走了两趟,将两个陶缸,搬到了铝盆旁。

接着,兄妹俩拎着水桶,打着黑雨伞,来到了压水井旁。

水桶,放在了出水管的正下方,黑伞,一把放在地上,一把由沈青打着。

沈小花抬压长柄,胶皮活塞,前几天刚换的,是以,没压几下,出水口便流出了水。

待水桶被灌满,沈小花弯腰右移,躲进放在地上的那把黑伞内。

沈青右手打伞,左手拎水桶,走到屋檐下,清洗下陶缸和铝盆,再将剩下的水,倒进陶缸内,然后,返回压水井旁,重复之前的操作。

沈青不是没有想过...小花打伞、自己压水。

然而,沈青弯腰压水、沈小花高举雨伞,在高度上是可行的。

但是,风太大了,黑伞的伞面又很大,让沈小花高举黑伞,不仅举不稳,当伞杆倾斜、伞的里侧迎风时,她可能会被...雨伞拽倒。

沈青拎的水桶,是家里最大号的桶了,一桶能装25l水,没过多久,陶缸、铝盆,水的体积,达到它们自身容积的3/4。

沈青将半盆清水、一桶水,放到屋檐下后,便着手接篮盖。

左手抵住筐沿,向内一戳,右手握住筐盖,向上一提,接着,左手边挪动边挤按筐沿,右手不松开,只是慢慢往上提。

须臾,整个筐盖,都脱离了篮筐,黑鱼们嗅到自由气息,一个劲往上蹿,还真有几条跃出筐沿,咚,掉到了地上。

“啊?”沈小花被惊得后退了一步。

黏液,除了滑之外,还很黏,这不,黑鱼才滚了几下,身上就沾了很多的土。

小狸凑上前,抬爪虚挥几下后,梆,猫爪真真实实呼到了鱼身上。

接着,它仿佛上了瘾,不停地挥爪子拍鱼。

沈青:“小狸,晚上熬鱼汤,好不好?”

小狸猛地扭头,眼睛里充满了不可置信:不训,也不罚我?

“喝不喝?不喝不做你那份喽。”

喵---

小狸冲至沈青脚踝,一边用腮帮子蹭主人裤腿,一边发出软糯、讨好的喵叫声。

“想喝?待会儿挪鱼时,就不要捣乱。”

说完,把地上的黑鱼,抓到搪瓷盆中,洗净鱼身上的泥污后,再将它

们放入陶缸中。

“哥,我来帮你弄。”

沈小花走出堂屋说道,适才,她压完水,感觉口渴,跑进屋子喝热茶了。

“黑鱼太滑了,你握不住的。”

“握不住...我可以帮忙洗黑鱼啊,洗完,再由你把它们捞出来。”

“不行。”沈青摇了摇头,“黑鱼,在水里也滑,一只手抓鱼,一只手清理鱼身,需要很大力气的。”

“好吧~”

沈小花神情蔫蔫的,似在为自己帮不上忙,而感到失落。

沈青:“小花最棒了,瞧瞧,陶缸和铝盆内的水,全是小花压的。

今天降温了,刚才,虽没有淋雨,但是吹风了啊。

小花,你去切点姜片、挖点红糖,煮一些姜茶。咱俩喝了,驱散一下体内寒气,省得感冒了。”

“好,我这去熬姜茶。”

有事可做,令沈小花脸上又有了笑意,她打着雨伞,走进了厨房,很快,烟囱上方就冒起了炊烟。

沈青则不停地重复着‘抓黑鱼-洗黑鱼-放黑鱼’的操作,中途,若搪瓷盆内的水,黑的没眼看了,他便端起搪瓷盆泼空污水,舀一点清水,涮一涮盆底,将水桶里的水,倒入搪瓷盆,再继续洗鱼。

小狸的前爪,放在铝盆的盆沿上,它探着脑袋,睁大眼睛,紧盯水中游动的黑鱼。

估计是念及喝鱼汤一事,才没伸爪去抓。

不一会儿,篮筐见了底,烟囱也不再往外冒炊烟了。

“哥~”沈小花扒着厨房门框,“姜茶熬好了,歇一会,喝点热茶,再弄吧。”

“黑鱼,全洗过一遍了,我把搪瓷盆涮干净了,就进屋喝茶。”

“啊,已经洗完了,这么快?”沈小花目露震惊。

“篮筐内装了四十来条鱼,我一回洗五条鱼,当然快。”

哗---

沈青端盆泼出污水,檐下地势略高,瞬间,污水混合着雨水,朝北边流淌了。

沈青用清水涮净盆底后,便打伞走进了厨房,灶台上,放了两碗热气腾腾的姜茶,锅内还剩了一些。

沈青端起一碗姜茶,茶色红亮,辣中带甜,喝完,全身冒汗,神清气爽的。

“又辣又甜,熬的不错。”

另一边,站在灶台旁,捧着瓷碗喝水的沈小花,听到夸奖抬起了头。

“嘿,我怕姜茶药效不够,特意多切了两个姜片。哥,下大雨了,就别...杀鱼了吧。”

沈青望向门口。

雨,如天幕漏下的珠帘般,将屋外景色,如院子、仓库、棚架等,分割成模糊的竖条状片段。

沈小花那样说,是害怕亲哥杀鱼时,会淋到雨。

“鱼,肯定是要杀的,都答应过小狸,今晚要喝鱼汤了。没事,我在屋檐下杀鱼,是淋不到雨的。中午吃汤面,怎么样?”

沈小花看向屋檐,檐下的地,是干的,“好啊,冷天气,最适合吃汤面了。”

这会子,已经1点半了,早就过了饭点,沈青忙撸起袖子,着手做午饭。

挖两碗面,揉成面团,再擀成超大号的圆饼,将圆饼卷在擀面杖上,边转动擀面杖,边前后摆动它,使得圆饼一层摞一层,摞出一个长方体,再持菜刀切成宽面条。

削五个土豆,切成1立方厘米大的小丁,割一斤五花肉,切成与土豆同等大的小丁。

起锅烧油,油热,下葱、姜、蒜煸香,放入五花肉,炒至肉丁析出油脂,表面变得金黄,再倒入土豆丁。

加入盐、味精、酱油、五香粉,翻拌均匀,再添一碗水,盖上锅盖焖煮。

接着,用大锅烧水,待水沸腾后,下入面条,煮个两三分钟,再下一小把青菜。

面条熟了,土豆肉丁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