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查验无误后,寻一无底篮筐,装住彩芹适才相中的墨菊,接着,讲解墨菊养护技巧。搜索本文首发: 看书猴 kanshuhou.com
“墨菊喜欢蓬松、排水好、肥沃的土壤,换盆时,选底部带孔的花盆,盆底放小石子、陶片,中部放腐殖土、泥炭土,上部放普通泥土。
每天避风晒够4-6小时的太阳,每隔10-15天浇一次水,切记,水不要浇到叶子上,浇水量...抓一些土壤使劲攥,松开后,掌心有水渍,还沾有泥土为佳。
果皮、菜叶、木炭、水,沤制液体肥料,每隔一周,1:1000稀释肥料,浇灌在墨菊根部周遭土壤中。
气温骤降时,花盆外壁包一层褥子,盆土之上,撒一些干草,预防花根被冻伤。”
彩芹默默记下要点,“成,摊主,我会按照你说的,好好养护墨菊的。”
玉霞蹙着眉头,“啊,摊主说得我...脑袋晕乎乎的,原来,菊花这么难养啊。”
彩芹:“不是,菊花很好养活的,土壤不板结,偶尔施点肥、浇点水、修个枝,便能开出鲜艳的花儿。”
闻言,玉霞眉头皱得更紧了,“彩芹,你说的和摊主说的,完全不一样啊。”
彩芹:“那是因为...菊花品种很多,我说的养护方法,只适用于普通品种,如雏菊、平菊、红菊、白菊等,墨菊,是菊花中的贵族,十分娇嫩,养护自然要精细些。”
“原来如此。”玉霞了然点了点头,“北边有一花摊,其摊子上的梅花,比任何一家花摊开得都要好,你想买梅花不?想的话,我领你过去看一看。”
彩芹看向好友手中的梅花,梅枝,是红褐色的,梅花,花瓣粉红,一层叠着一层,若不是闻到了淡雅的花香,真的会以为...它是百货商场橱窗里的假花。
彩芹:“真好看,我也想买几枝梅花,插进花瓶,摆在床头,既能赏花,还能闻着花香入眠,多好啊。”
玉霞:“巧了,咱俩想到一块了,走,我带你买梅花去。”
随即,二人肩并着肩,往北边走去。
沈青从背篓里,抱出一盆春兰,填补晒布上的空位后,便坐在马扎上静待下一位顾客。
微风轻拂,太阳南移,鸟儿略过低空,飞进了杨树林。
土路上人来人往,时不时会有人,被绚丽的花儿吸引,在花摊前驻足。
他们欣赏完花儿,瞥见木板上的‘白字’后,绝大部分转身就走,沈青也不挽留,他耐心地向留下来的人介绍...品种、花期、养护技巧等。
良久,太阳移到了正南方,花摊自摆摊到现在,拢共卖出15盆花,1盆普通春兰、2盆异种春兰、2盆墨菊、4盆小莲、6盆异色并蒂莲,销售额为361块钱。
换做往常,沈青这会子该收摊了,然而,今天情况特殊,是年前最后一次摆摊了,他决定多摆一会。
不过,‘守摊’和‘吃午饭’并不冲突,蔬菜摊的南边,是一家牛肉饼摊,沈青买了三个牛肉饼,配上从家里带的苹果,迅速填饱了肚子。
咕噜---
林凡没买牛肉饼,而是端着大茶缸,跑北边买了一份烩菜,配着两个大馒头,吃得喷香。
“嚯~”林凡放下茶缸,抹了抹额头上的汗,再解开扣子,脱掉了棉衣,“真热啊,手里若是有一把蒲扇,能扇扇风就好了。”
“扇风?”
一位穿着太极服棉衣的老者,领着四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走向林凡的三轮车。
“刚吃饱饭,身体大部分气血,会涌向肠胃来消化食物,致使其它部位抵抗力变弱。
出汗,能将体内毒素、寒邪逼出去,脱掉棉衣,冷空气侵入皮肤,令毛孔皱缩,阻挡毒素、寒邪外泄。
这些物质停留在皮肤表层,会令人感觉皮肤发烫、浑身有劲,实际上...空气中的寒湿,一直在入侵身体。
当热意散去,身体便会寒凉、发抖,体质不强者,还会得...肠胃着凉病。”
肠胃着凉病,具体表现为胃痛、剑突下方不舒服、食欲不振、腹泻、头疼等。
林凡撇了撇嘴,“吃完饭太热了,脱个衣服而已,后果...有你说得那么严重吗?”
林凡嘴上虽然这样说,却默默穿上了棉衣,还将扣子从头扣到底。”
“大哥,别不信,我师父是保和堂的金牌医师,他说的话,都是有医术依据的。”
“对,上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在小饭馆聚餐,吃到肚子溜圆,感觉太热了,便脱掉外套,在外面散步消食,结果...上吐下泻一周。”
“体质强的人,自是不用担心外头寒邪会侵入体内,但是,临近年关,谁也不想...看见好吃的,一点胃口都没有吧。”
“是啊,美食摆在眼前,能看却不能吃,那滋味...可难受了。”
四个少年,你一言,我一语,讲述着‘吃饭,脱衣,扇风’的危害。
穿越之后,头一回进玉城那天,向售货员询问中药铺地址时,售票员曾经说过...城里有两家中药铺,一家,在人民医院斜对面,名叫广益堂,一家,在北郊,名叫保和堂。
沈青从四人的花语中,猜测老者是个中医,少年是学徒。
林凡站起身,“大夫,我体质尚可,这会子穿上棉衣,应当不会着凉吧。”
老者向身后扫了一眼,一位寸头少年,立刻递给林凡一块小号毛巾。
老者:“把身上的汗擦一擦,不然,热意退去,汗水变成凉水,沾在皮肤上,容易拉肚子。”
林凡接过毛巾,跑进杨树林,再次返回来时,毛巾潮乎乎的,“我啊,就胸口、后背、胳肢窝出汗最多,我刚在杨树林内,把毛巾伸到秋衣里面,擦掉那些汗液。你们...要买梅花枝?”
老者并未答话,目光落在水芙蓉上面。
老者:“小伙,并蒂莲不好找,异色的并蒂莲,珍惜程度可想而知,你从哪弄来这么多盆异色并蒂莲?”
沈青:“哦,之前逛街时,遇见一卖小莲苗的老头,跟他进了一批货,回家养了一个多月,小莲长出花杆,还开出了异色的并蒂莲,花瓣透亮鲜艳,我给它取名水芙蓉。”
老者:“水芙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名字起得好啊。小伙,摊位上一共有多少盆水芙蓉啊?”
沈青:“还剩12盆,花色以粉、白、红、紫为主。”
老者:“12盆...家里摆几盆,给好友送几盆,再给儿子、女儿分一分,差不多也得十来盆。小伙,12盆水芙蓉,全给我包起来吧。”
包圆?妥妥的大客户呐,为避免出现...对方像盘髻妇人那样,错估了花卉的价格,沈青提醒道:“水芙蓉,20块一盆,当真要包圆吗?”
老者:“木板上写的价格,我一早就看到了,小伙,装吧。”
“好嘞~”
沈青从背篓中,取出剩下的水芙蓉,又解下12个无底篮筐,装好一盆盆水芙蓉,接着,详细讲解水芙蓉养护技巧。
老者记下养护要点,付了240块钱,让四个徒弟,一人拎三盆花,随即,一行人继续往南边走去。
“小伙,厉害呐。”南边蔬菜摊的摊主,朝沈青竖了个大拇指,“运气真不赖,一单就清空了尾货,还赚了二百多,要不要...买点土豆、萝卜啥的。”
沈青:“不是尾货,这回卖不完,下一次摆摊,我可以接着卖,销售额不等同于纯利润,刨除进价、肥料、人工等,赚不了多少钱的。萝卜,我家种的有,土豆...倒可以来一些。”
沈青走向板车,车兜内的土豆,是黄皮的,淀粉含量高,适合炖、蒸、炸,当然,也能炒着吃。
“摊主,土豆怎么卖?”
“大的,两个能炒一盘菜,1毛2一斤,买得多的话,1毛1一斤,小的,或者表面有癞疤的,9分一斤,看你要哪一种了。”
“买多少算多?”
“10斤以上。”
沈青上手检查一下大个土豆质量,表面无裂口,也没有破皮,质地偏硬,掂起来很有分量。
“嗯,挺新鲜的,能自己挑吗?”
“能啊。”摊主寻一空麻袋,递了过去。
沈青接过,挑拣个头、质硬的土豆,丢进袋中。
丢了半袋子后,他将麻袋递给摊主,“称一称吧。”
“好~”
摊主用麻绳束紧袋口,又拿出一根大号的杆秤,铁钩勾住麻袋,左手拎起杆秤的系绳,令杆秤、麻袋悬空,右手拨动系有秤砣的绳子,直到秤杆与地面平行。
“35斤4两,算你35斤吧,给3块8毛5分就行。”
“好。”
沈青付了4块钱,让摊主将‘找零’换成‘小土豆’,于是,摊主解开袋口,往里丢了两把土豆。
“我家土豆可好吃了,煮熟后,捣碎撒点盐巴,怎么吃都吃不腻。”
沈青买完土豆,便着手收摊。
剩下的几盆花,放进背篓内,抖掉晒布上的泥土,叠起来,与木板、马扎,一同收进背篓内,有竹箅隔着,不用担心它们会压到花卉,置于那半袋子土豆,被放进另一个背篓内了。
收拾完,沈青和林凡打了一声招呼,便推车往北走。
他一边走,一边看土路两侧的小摊在卖什么,看到实用的、价钱尚可的、合心意的,他就停下来买了。
离季雪摊位还有百来米远时,沈青瞧见一堆人围在梅花摊位前,大步走上前后,听到里头的争论声。
“我揣着攒了一个月的零花钱,高高兴兴来野集买花,没成想,碰到了黑心肠的摊贩,卖给我一盆有问题的花。
买的时候,花朵开得又茂又艳,叶子也很油绿。
付完钱,在野集转悠几圈,正欲离开时,发现花瓣有点打蔫。
我误以为是太阳晒的,想买一个布袋,把它给罩住。
岂料,一个熊孩子,和同伴玩耍时不看路,撞了我一下。
当时,我被撞得向后踉跄好几下,花盆也跟着我一块晃动,然后,我看到花儿一朵接一朵往下落,才明白我被摊主坑了。
我返回花摊理论,摊主却不认账,反倒诬陷我是来讹钱的。”
嗓音清澈洪亮,应当是个年纪不怎么大的少年。
“我卖了这么多年的花,从来没有人说我黑心肠,我何时诬陷你是来讹钱的?我只是说...你是不是记错摊位了,你怀中的花,不是在我这里买的?”
嗓音清脆,暗夹一丝无语意味,沈青听出是季雪的声音。
沈青把车停在路边,拜托一旁的水果摊摊主,帮忙照看一下,接着,肩膀前后摆动,挤进人群中央。
季雪站在木桌后面,她秀眉微蹙,秀发也由胸前拨到了背后。
她的对面,站着一位约摸十六七岁的少年。
那少年,刘海三七分分,身高1米7,瓜子脸,浓眉大眼,长得还行,就是眼珠转动间,透着一股子戾气。
少年怀中抱着...一盆杜鹃,叶子还行,花朵...枝上只剩下六朵花了,盆中和少年左手的网兜中,倒是装了不少的杜鹃花。
簌---
少年晃了晃花盆,枝叶便簌簌作响,一朵略微发蔫的杜鹃花,脱离枝子,落到了地上。
少年捡起那朵花,高举着向围观群众展示,“看,我没有撒谎,她家卖的花,真的...轻轻一晃就会掉。”
季雪:“我再说一遍,你怀中的花,不是从我家摊子上出去的。”
“怎么不是?”少年昂起下巴,“整个野集,有几家花摊在卖杜鹃花?再者,这盆花的花盆,跟你摊上杜鹃花的花盆,长得一模一样。”
众人看了看少年手中的花盆,又看了看桌边晒布上的花盆,二者...都是粗陶材质、下窄上宽、高25厘米、底部刻有花鸟图案。
质地、形状、大小、图案,皆一模一样,明显是同一批货。
少年扫视一圈,目光落在一光头青年身上,“大哥,你还记得我吗?
我在她家买完杜鹃后,感觉口感,跑你摊位上称了两斤橘子,结果,钱不够,只买了半斤橘子,让你把网兜内的橘子倒出去3/4时,我连说了好几句对不起。
大哥,你的水果摊,和她家花摊是紧挨着的,你应该能够作证,我怀里的杜鹃花,就是在她这儿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