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质 作品

第155章 阳关三叠

《国潮惊鸿秀》首播第一期圆满成功,完成了一份较好的答卷,尤其它的播放形式采用的是直播,且还不是晚上黄金时间档。但它无论是从各大平台的播放量来看,还是网上的讨论热度,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一个数据。

虽然还不及《飞奔吧兄弟》这类综艺,可黎斌已经十分满意了,毕竟他这档节目跟全年龄层受众《飞奔吧兄弟》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黎斌这两天忙的不可开交,一方面要筹备节目的第二期内容策划,一方面又要安排节目的宣传,同时还要接受采访,自从《国潮惊鸿秀》播出后,他都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

“呼——”

他倒在办公室的沙发上,长出一口气,忙碌了这么久,终于有空缓口气。

“回首依然望见故乡月亮。”

“黑夜......”

铃声刚响,黎斌便抓过一旁的手机下意识地接通了,抬眼瞥了一下屏幕,先是一怔,而后立刻坐直了身体,“峰哥,这么晚了怎么突然给我打电话。”

“来恭喜你。”

电话里传来一道声音,“你这节目这两天在网上挺热闹啊,我儿子那天抱着个平板在那里看。”

“哈哈,谢谢峰哥。”

黎斌笑了笑,“节目播出后,效果的确超出了我的预期。”

对面是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的,平时一般少有联系,此刻打电话过来,自然不是来给他道贺的,而且再联系对方的身份,他心中迅速思量着对方打电话的来意。

“《国潮惊鸿秀》这档节目办得很好,关联我们的传统文化,以娱乐综艺为载体,以我们国家的文化底蕴为基础,赋予传统文化新潮流,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带头作用,做得非常不错。”

对面的“峰哥”开口对黎斌就是一阵夸奖,紧接着又道:“里面也产生了几个不错的作品,像古典舞《惊鸿》、歌曲《万疆》,尤其是《万疆》这首歌,正值国庆期间,又巧妙的结合了我国的国粹,在网上的宣传效果也不错......”

说到这里,黎斌就明白了。

只是这首歌的版权,并不在他这儿。

简单地跟对方解释了下后,黎斌把沈歌的联系方式给对面发了过去。

挂断电话后,黎斌重新躺回沙发上,自言自语道:“一开始的时候他就把版权捏在自己手里,是知道会被上面看中,还是只是单纯的对自己有信心,知道这首歌必火,奇货可居?”

他心中思索着。

“回首依然望见故乡月亮。”

“黑夜——”

黎斌再次接通了电话,这次打来的是一个陌生号码,“喂?”

“你好,请问是《国潮惊鸿秀》节目组的黎斌导演吗?”

“我是。”

黎斌应道。

“黎导你好,我是燕京京剧院的,听了您节目中播出的那首歌曲《万疆》后,我们院长对演唱者很感兴趣,不知道您这边是否可以提供下对方的联系方式......”

黎斌心头一跳。

又来?!

刚才是宣传部的,现在又来个燕京京剧院,他这档节目何德何能,能得到上头这么多部门的关注。

《万疆》。

都是冲着这首歌来的。

老爹啊老爹,你这哪里是找了个走后门的,这是推荐了个大神呐。

黎斌心中暗道。

不过虽说对方打着燕京京剧院骗人的概率不大,但也肯定不能就直接把沈歌的联系方式给对方,这点他还是清楚的,“这样吧,你先加我威信。”

“行。”

对方似乎明白他的顾虑,直接答应下来。

“沈歌......”

黎斌眯了眯眼睛。

......

第二天一大早,沈歌在公园里跟“勇往直前的爷爷”男团碰头见面,昨天进行了音乐大赛的第三轮比赛,他因为一直在学校里观看比赛,没能去看大爷们的第三次表演。不过比赛结束后他就收到了李大爷打来的电话,他们过了!

“勇往直前的爷爷”再度闯过了第三轮,晋级第四轮。

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事。

“恭喜恭喜啊。”

沈歌拱手,“成功闯过第三轮!”

“洒洒水啦。”

李大爷眉梢一挑,得意地说道。

“说你胖你还喘上了,”王大爷不屑地说道,“要不是我昨天发挥得好,能不能过都是一回事。”

“你说个屁,还不是老秦的二胡关键。”

两人斗着嘴,秦大爷则看向沈歌,“你在你们学校里的比赛怎么样,里面的选手应该都比外面的强吧?”

“还行,”沈歌点点头,“现在难度不大,得了个九十三分。”

“九十三分,第一名了吧?”

秦大爷问道。

第三轮的排名今天公布,但是现在大早上的还没出来,并不知道具体排名,不过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他,“应该是吧,后面的比赛我没看,不知道还有没有高手。”

“你不就是高手?”

丁大爷反问道:“还能有比你高的高手?”

大爷们对他信心十足。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嘛。”

沈歌谦虚道。

“呵呵——”

丁大爷轻笑一声,“我又想起来第一次遇见你小子的时候,还装什么都不懂的样子在这里骗你大爷们玩,扮猪吃老虎,把我们几个老头子当猴耍。”

“那哪儿能啊,”沈歌急忙否认,“当时是真心向你们请教的。”

“说到高手,我们前几轮看到的那个小姑娘是真厉害哇,”秦大爷忍不住道,“沈歌你也见过,就是弹三弦的那个女孩,上次她还来搭讪要你威信的。昨天第三轮比赛的时候,火力全开,直接拿下了第一名的位置。”

沈歌想起那个戴墨镜弹三弦的女生,桂紫,确实很有实力,在网上最近也很火,她弹曲子的视频底下评论清一色的“礼崩乐坏”。

“对了,昨天比赛完她还跟我们打招呼了,说下一轮比赛的时候她去学校看你表演。”

秦大爷转告道。

“来看我表演?”

沈歌疑惑,两人都不是一个赛道,有什么好看的。

“下一轮要参赛的曲子你们定好了么?”

他开口问道。

“定好了,”秦大爷一边擦着怀中的二胡,一边说道,“下一轮用曲子《牧羊人》参赛,你有没有什么好提议?”

“《牧羊人》挺好的。”

沈歌竖起大拇指,“加油!”

回到学校上了两节课后,音乐大赛的新一轮排名公布了。

第一名,沈歌。

第二名,许棠音。

第三名,李泽谦、王宗耀。

第四名,李宏伟。

......

这是音乐学院近年来大大小小的比赛中,民乐系第一次包揽前三名的场面,以往都是西洋乐系霸榜,民乐系在下面的排名争斗,偶尔有像李泽谦这样的学霸上榜,也只是单打独斗,没有民乐系的其他成员作伴。

“西洋乐系的天塌了,前三名都是民乐系的?”

“二胡、古琴、洞箫,谁说指定曲目对民乐系不利的?”

“六百六十六,盐豆不盐了,这三人是桂!”

“绝对有黑幕,王宗耀怎么才拿了个第三名。”

“这个叫沈歌的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之前完全没听说过。”

学校账号下,关注比赛学生和民乐系、西洋乐系的学生讨论得不可开交,在众所周知民乐系明显处于劣势的这一轮,却逆版本而上,包揽前三,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惊讶。

尤其第一名的名字,前几轮从来没见过,突然出现,一出手就从王宗耀、李鹤鸣的手里抢了第一名,而且听说对方还不是音乐学院的学生,是其他专业的。

简直惊掉众人大牙。

“耀哥,我跟学生会的打听了,这个叫沈歌的,前两轮不是在学校里比的。”

闻言王宗耀微微皱眉,“不是在学校里比的,他不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吗?”

“是,”身边的乐队成员解释道,“但是比赛的前两轮是海选和预赛,并没有什么限制,信息都是实名的,在校外参加也行,只有到了第三轮才要求必须在学校里比赛,我估计也是这个原因,他才突然出现。”

“知不知道他前两轮表现怎么样?”

王宗耀问道。

“这个嘛......”

身边人挠了挠头,似在准备措辞,“他在外面参加比赛的时候不是一个人,而是跟人组成了一个乐队,叫什么‘勇往直前的爷爷’。他在前两轮的表现我翻了视频,中规中矩吧,看不出来实力怎么样。”

“勇往直前的爷爷?”

听完他的话,王宗耀一时间没理解这是什么意思,“不管怎么样,估计这个叫沈歌就是故意的,前两轮趁着规则钻空子混过去,然后在昨天第三轮的比赛上发挥实力,想一鸣惊人。想法不错,他也确实做到了。”

“这小子早有预谋!”

“藏了这么久,他肯定就为了这一天,不讲武德,偷袭啊。”

乐队成员附和道。

王宗耀一拳砸在墙壁上,“是我技不如人,发挥失常了。”

“肯定是耀哥你见到国外导师,太过激动,才一不小心失误了。不然正常发挥的话,凭你的实力,哪里还会有第一名那小子的份。”

“说实话耀哥,我觉得这轮比赛不怪你,实在是这一轮的规则太离谱了,评分规则里面是说简单的乐器打分低,难演奏的乐器评分高,这一看就不公平。我当时在台上用的是钢琴,弹的不比民乐系的那些人差吧,可评分反而没他们高......”

“还有李鹤鸣也太废物了,都掉到六七名去了,本来想表现自己的,没想到,呵呵,丢死人了,我听说比赛结束后李教授在办公室里大发雷霆,怒斥他这个不争气的儿子。”

身边的乐队成员都紧跟着附和。

“先让民乐系的人得意一会,李泽谦、许棠音,下一轮我势在必得!”

王宗耀咬着牙说道。

第三轮的排名公布后,下一轮原创曲目的主题赛事组已经给出来了——悲伤。

这个主题对参赛选手来说还是比较友好的,内容宽泛,古往今来有不少与之相关的乐曲诞生,虽说比赛规则要求选手原创,不得使用和抄袭近二十年间的曲子,但稍微借鉴一下还是可以的。

王宗耀的导师爱德华作为小提琴大师,一生创作了不少有名的曲子,有发表的也有未发表的,今天比赛主题一公布,爱德华便立刻联系了他,告诉他下一轮应该用哪一首曲子。

《manchester by the sea》。

这是爱德华未发表的一首原创小提琴曲。

正好第四轮参赛用!

世界级小提琴大师作的曲子给他用,起步就已经甩开了绝大多数人,有了导师的帮助,王宗耀更加的有信心了。

......

练琴房。

沈歌和许棠音两人正商量着下一轮的参赛曲目,规则要求原创,时间短任务重,要么从现在开始思考创作,要么就挑一首古曲来演奏,毕竟传承百年、千年的古曲不受规则限制。

“悲伤。”

“这个主题还是挺简单的,赛事官方仁慈了啊。”

沈歌笑道。

秦子君对他说:“对你来说轻松,对其他人来说可不简单,要是主题给的再窄一点,别说表演了,光是创作这一环节,不知道就要难倒多少人。”

“也是。”

沈歌点点头。

许棠音问道:“你已经想好了?”

“想都不用想。”

沈歌不在意地摆摆手,紧接着拿起二胡琴弓拉了两声。

许棠音闻声顿时了然,《二泉映月》。

这可是他的拿手好曲。

还能有比他这首曲子更悲的么?

“你呢?”

沈歌问她。

他还真不知道许棠音的想法是什么,虽说原创曲目困难,但她毕竟是许鹤青寄予厚望的学生,有她的帮助,就算创作曲子难度不低,对她来说也可迎刃而解吧。

“当然是用古曲。”

许棠音回道。

“古曲?”

“许教授不教你创作?”

沈歌疑惑。

“老师每天有很多工作要忙,我怎么好意思麻烦她,再说了,古琴曲不少,也用不着费劲去创作。”

许棠音说道:“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古人擅长写悲,自然有悲伤的曲子。”

“你有《二泉映月》。”

“我有《阳关三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