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周漕运使
"禀大人,周漕运使的账册到了。"督察院的差役抬着几口大箱子进来。
林焱示意放在地上,打开一看,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数十本账册,每本都用红绸包裹,显然是被精心保管过的。
"这周漕运使倒是有心。"李光远在一旁说道,"这些账册保管得如此完好,想必早有准备。"
林焱翻开其中一本,仔细查看:"这是实账,与户部的账册对不上。"他又翻开另一本,"这个才是上报户部的明账。两相对比,差额立见。"
正说着,外面又传来通报:"范侍郎带来了官员调动名册。"
"请进。"林焱头也不抬地说。
范世卿走进来,呈上一份厚厚的名册:"大人,这是近五年来所有重要官员的调动记录。具体原因、时间、去向都已注明。"
林焱接过翻看,忽然停在一页:"这个叫赵敬的知府,为何突然从江南调到西北?"
范世卿额头沁出冷汗:"这...是陈尚书的意思。说是那边缺人..."
"缺人?"林焱冷笑,"本官记得,赵敬当时正在查一桩盐商案,案子眼看要水落石出,他就被调走了。这么巧?"
范世卿低下头不敢说话。
林焱又翻了几页:"孙明,张道,王远...这些人的调动,都是在办案关键时刻。范侍郎,你不觉得太巧了吗?"
范世卿扑通跪下:"大人明鉴!这些调动都是陈尚书授意,小的不过是奉命行事..."
"行了。"林焱摆摆手,"你先回去吧。记住,这两天别走动。"
等范世卿走后,李光远问道:"大人,为何不直接拿下他?"
"不急。"林焱道,"他不过是个传话的。真正该拿的是他背后的人。"
正说着,老太师派来的心腹赵全进来禀报:"大人,查出几个关键线索。一是盐铁司去年少报了三成收入,这些银子都进了私囊。二是军需采买有重大舞弊,价格翻了几倍不说,物资还层层克扣。三是漕运和盐铁两系统互相勾结,做假账瞒天过海。"
林焱点点头:"可有具体证据?"
赵全呈上几份文书:"这是经手人的口供,还有账目往来的记录。有几个经手人已经被控制住了,随时可以指认主使。"
"好。"林焱沉吟道,"你去告诉太师,是时候收网了。"
赵全领命而去。林焱转向李光远:"你带人去户部,就说要查账。不管他们如何阻拦,都要进去。"
李光远领命而去。没过多久,外面传来通报:"杨威求见。"
"请进。"林焱淡淡道。
杨威走进来,脸色很不好看:"林大人,下官有要事禀报。"
"说。"
"方才听说督察院要查户部的账..."杨威吞吞吐吐道。
"不错。"林焱看着他,"杨大人这是来通风报信?"
杨威连忙摆手:"不敢!只是...只是这件事牵涉甚广,还请大人三思。"
林焱冷笑:"杨大人是在威胁本官?"
"不敢!"杨威额头冒汗,"下官只是觉得,朝廷新政伊始,若闹得太过,恐怕..."
"多谢提醒。"林焱打断他,"本官自有分寸。杨大人请回吧。"
等杨威走后,林焱立刻派人去盯着他的动向。果然,没过多久就传来回报:杨威径直去了陈明远的府邸。
"看来他们坐不住了。"林焱自语道。
正想着,萧瑾的信使来了:"陛下宣大人立刻入宫。"
林焱整理了一下衣冠,带上几本关键的账册,快步往宫里走。到了御书房,发现陈明远、杨威、赵德全都在。
"林爱卿。"萧瑾开口道,"这几位大人说你借督察院之名,四处生事。朕特意宣你来问个明白。"
林焱拱手道:"回陛下,臣不过是依律查账。若几位大人觉得这也算生事,想必是心中有愧。"
"你!"陈明远大怒,"林焱,你少在这血口喷人!"
林焱不慌不忙,取出账册:"陛下请看,这是漕运司的实账。再看这本,是上报户部的明账。两相对比,短少银两二十余万两。"
陈明远脸色大变:"这...这些账册是伪造的!"
"伪造?"林焱冷笑,"那杨大人可敢说,军需物资是否层层克扣?那些消失的粮草和军械,又去了何处?"
杨威顿时说不出话来。
林焱又转向赵德全:"赵大人,那些被草草结案的大案,可否解释一下?江南盐商案、漕运大案,为何主审官员都在关键时刻调走?"
赵德全强辩道:"这是正常人事调动!"
"是吗?"林焱取出名册,"那请赵大人解释一下,为何这些调动都发生在案情即将明朗之际?而且,新任官员上任后,立刻结案销案?"
三人哑口无言。萧瑾冷声道:"诸位爱卿,这些可都是实证,你们还有何话说?"
就在这时,老太师让人送来一份急报。萧瑾展开一看,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好哇!"萧瑾把奏报摔在案几上,"你们居然暗中勾结北方诸侯,把军需物资转卖给他们!"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陈明远三人更是面如土色。
"陛下!"陈明远扑通跪下,"冤枉啊!"
林焱取出一封密信:"那这封信怎么解释?这可是北方曹家送来的账单。上面清清楚楚记着价格、数量,甚至连经手人都写得明明白白。"
萧瑾看完密信,勃然大怒:"来人!把这三个乱臣贼子拿下!"
御林军涌入,将三人制住。萧瑾又道:"即刻查封他们的府邸,冻结所有资产。传旨武英殿,让太师即刻开始清理六部官员。另外..."
他顿了顿,看向林焱:"即日起,由林焱代理户部尚书,全面接管六部清理工作。"
林焱躬身领命。等御林军押着三人离开,萧瑾问道:"可还有其他发现?"
"回陛下,还有不少朝臣牵涉其中。"林焱道,"臣建议分批处理,以免朝局动荡太大。"
萧瑾点头:"准。不过要记住,该严的严,该宽的宽。朝廷新政伊始,既要整肃吏治,也要安定人心。"
"臣明白。"林焱道,"臣以为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先拿主犯,以儆效尤。第二步清理六部管理制度,重订规章。第三步整顿吏治,建立新的监管体系。"
萧瑾露出赞许之色:"好一个三步走。此事就交给你全权处理。"
"臣遵旨。"林焱正要告退,忽然想起一事,"对了陛下,臣以为可趁此机会推行新政第二步。"
"哦?"萧瑾来了兴趣,"说说看。"
"六部积弊已久,若只是换人而不改制,恐怕还会重蹈覆辙。"林焱解释道,"臣建议,干脆重定六部职权,划分清楚责任范围。同时,建立互相监督制约的机制。"
萧瑾点头:"有道理。你拟个章程上来。"
"臣已经准备好了。"林焱取出一份奏折,"这是臣拟定的六部权责划分方案,请陛下过目。"
萧瑾接过仔细看了,不时点头:"思虑周全,可行。"他顿了顿,"不过这样一来,怕是又要掀起一番波澜。"
林焱胸有成竹:"陛下不必忧心。有了这次的案子,那些人短时间内不敢轻举妄动。正好趁此机会,把根子理顺了。"
萧瑾深以为然:"那就这么定了。你去准备吧,明日早朝公布处置结果和新政方案。"
"臣告退。"林焱转身离去。
走在回府的路上,林焱心中已经在盘算下一步。清除了六部蛀虫,接下来就是重建制度。这才是最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