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咱们是不是发财了没想全大队的水田还真能培育出定型稻种,这可真是意外之喜。”
这一季,大队的3800亩水田全都种植了【南光二号】稻种,收割之后经过脱粒和晾晒,基本上都达到了定型稻种的标准。
这可把郑虎乐坏了,本来经过了一番波折,大家都以为这一季队里会遭受一些损失。没想到因祸得福,【南光二号】定型稻种在全大队培育成功。
稻种和稻谷一字之差,价格相差至少10倍。
这件事惟一心里有数的是方唯,他这次甘愿承担风险赌一把,结果赌赢了。
“咱们大队一直都从事育种工作,能有所突破也在情理之中。不要纠结这些细节问题,你赶紧联系粮食收购部门,让他们来检验定级,然后把稻种拉走。”
下塘大队是【南光二号】稻种的源头,有了这种定型稻种才能生产出次一级稻种。
按照这个产量,大概可以供应80万亩水田生产次一级稻种,已经大大超过了全县的水田面积。也就是说,全县所有的生产队接下来都可以培育次一级稻种。
方唯把出售稻种的事情交给了郑虎,他马上去了县里,向武耀阳做了汇报。
“方支书,你这不是开玩笑吗如果政策不做调整,你是不是打算把部分良种当做口粮吃掉还是说你们下塘大队的农田突然有了灵性”
武耀阳感到很无语,他之前就一直告诉自己不能小瞧方唯这个大队支书,结果却发现对方远比自己想象的要深沉。
县里早就做好了分配方案,一大堆公社主任还为稻种争来争去的,没想到方唯突然放了个卫星。
“武主任,咱们不扯这些,扯不清楚的。我就说一句,别人想把我们往死里整,我当然需要自保!眼下就这么个情况,对你来说可是一个好消息啊。”
方唯不上当,不管对方是谁都没有资格探寻自己的秘密。
然后他话锋一转,提醒武耀阳,不要纠结那些细节,还是好好想想怎么利用这件事吧。
“也对哦,我得好好想想。方支书,谢谢你为全县育种工作做出的贡献,我代表全县人民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
武耀阳见对方不上当,马上收起了那一点点的小心思,笑得那叫一个灿烂。
随后他召开了会议,商议重新分配份额的事情。
现在有了粮食部门的保障,即便是全县所有的生产队都从事育种工作,大家的口粮也不成问题。
翌日。
收购站几乎倾巢而出,来到了下塘大队。
他们仔细检验了谷仓里的【南光二号】稻种,查阅了生产记录,忙活了半天,才得出评定意见。所有的稻种都被评为了(杂交籼稻稻种)一级,按照每斤1.28元的价格进行收购。
同时,按照1比10的比例折算成4000万斤稻谷,其中的10%也就是400万斤稻谷会返还给下塘大队。
“方支书,这个返还不是实物返还,而是给你们的定量购买稻谷的指标。你们需要多少可以到粮食部门购买,份额之内可以多次购买,直到份额指标用完。”
粮食收购部门的负责人还专门给方唯解释了一下,方唯点点头表示自己懂了。
队里没有用稻种抵扣公粮,全部收取了现金,一共是512万元。谷仓里有库存稻谷300万斤,直接上交了64万斤稻谷充作公粮。
库存还剩下236万斤稻谷,便直接给大家分了口粮。
这一次分口粮是按照平均每人600斤稻谷的标准进行分配,一共分出了120万斤稻谷,剩下的116万斤稻谷重新归入了库存。
粮食部门定量供应的400万斤稻谷,队里暂时没去购买。这个定量指标在今年内都有效,但翻过年头就会作废。
【采收农作物,点数+30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4180000】
【总点数:14079880点。】
县城。
武耀阳召开了会议,所有人都被下塘大队的事情给震惊了。
现在有一个问题摆在大家的面前,接下来的稻种生产许可证该怎么发是一哄而上全县都搞育种呢,还是进行总量控制
“从短期内看,大家都搞育种取得的经济效率最大。但是,如果遇到灾年,那咱们的粮食供应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别相信定量供应那一套,之前下发了禁令,仅仅半年就反转,谁能保证今后就一直不变呢
我的意思,全县最多拿出拿出一半的农田进行育种,剩下的一半农田还是要生产粮食。”
齐向阳首先提出了反对意见,他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不少人都附和了他的意见,认为不能急功近利,还是看长远一些。
“齐主任的想法不能说不对,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给谁许可证不给谁许可证,按照什么标准对于迫切想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公社来说,是不是不公平”
“有啥不公平的除了下塘大队,其余的各个大队可以轮流育种嘛,咱们一年一换,谁也说不出话来。”
面对质疑,齐海洋早有准备。
他提来的这个意见还不错,起码具有可操作性而且相对比较公平。
有赞同的有反对的,意见很难达成一致,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武耀阳的身上。
“齐主任的想法是好的,但思路还是有问题。你们好好想想下塘大队是怎么做的我正在里说一句玩笑话,真到了灾年,次一级稻种就不能当粮食吃吗
这事儿就不展开讨论了,大家心里有数就行。还有,咱们要和粮食收购部门确定好供应渠道,稻种首先要满足本地区的县,多余的部分可以卖到外省去嘛。”
武耀阳想得更多,甚至已经考虑了育种基地的利益。
育种基地还要继续搞下去,那么就不能和下塘大队形成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所以,他会为【yx-32】稻种留下发展的空间,让【南光二号】去外省攻城略地。
等他说完,会议室里顿时炸了锅。
还能这样操作大家觉得开了眼界,纷纷表示支持武耀阳的意见。
这要是按照计划发展下去,新林县就厉害了,绝对能坐上全地区甚至全省“第一县”的宝座。
接下来,县里给各个大队都核发了稻种生产许可证,新林县一下子变成了稻种育种专业县,开创了历史先河。
夏收后,方唯也召开了会议,商议夏种的生产计划。
按照原计划,下塘大队这一季将全面培育【农优58】稻种。但这个稻种有个问题,就是产量较低,而且次一级稻种的抗逆性不好,不能用于农业生产。
说白了这个稻种只能种植一季,暂时还不具备大面积推广的条件。
方唯还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后来发现主要是由于育种材料有缺陷,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队里的70亩试验田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但需要时间。
“我觉得咱们还是继续种植【南光二号】比较稳妥,现在县里的生产计划还没出来,但我觉得县里会强制要求我们培育这种稻种,原因我想大家都很清楚。”
郑虎率先发言,他虽然觉得【农优58】很有前途,但从现实出发,他认为还是继续生产【南光二号】比较稳妥。
而且也能符合县里的要求。
赵金生等人纷纷赞同,因为大家觉得生产【南光二号】的收益大、技术更纯熟。
“可以,那我们就继续生产【南光二号】稻种。具体安排这样吧,农田分配和上一季一样,3800亩水田用于培育稻种、400亩水田用于培育育种材料,70亩水田试验田保持不动。”
方唯总结了大家的意见,然后做出了决定。
接下来的事情由郑虎负责,具体生产他就不参与了。
第二天。
方唯去了瑶寨。
瑶寨这一季全部种植了【农优58】稻种,当时王松林的想法有点野,绝不会老老实实把种子当做口粮吃掉。
寨子有自己的稻种销售渠道,而且都在外地,他才不拍什么禁令呢。
只不过这事儿他没有和方唯这个头人商量,心里早就有了决断,真要是出了啥事,他就一个人扛起来。只要有头人在,寨子就有奔头。
结果形势急转直下,瑶寨也一样大赚一笔。
790亩梯田一共产出了67.15万斤稻种,按照评级,收购站以每斤1.38元的价格收购了这些稻种。寨里一共获得了926670元现金,以及100.73万斤稻谷的定量指标。
之前寨里还剩下一些库存,交了公粮之后,整个库存在120万斤左右。
“三哥,咱们今年的口粮怎么分”
“按照平均每人500斤的标准进行分配,不是还有秋收嘛,到时候还会分一些,足够大家吃一年的。”
方唯确定了标准,瑶寨随即开始分发口粮。
一共分出了36万斤稻谷,库存还剩下84万斤稻谷。
【采收农作物,点数+671500,总点数:14751380点。】
“三哥,寨子里不通电就很麻烦,大家都要求出钱出力,无论如何也要把电送上来。你如果同意,我就去找公社和县里,我们都从山下把线路拉上来了,钱也是我们自己出的,没道理让我们一直等着呀。”
下一季,瑶寨还是全部种植【农优58】稻种,这也是方唯所希望的。
这个稻种还有一些瑕疵,需要在不断地培育过程中加以改进,从而实现次一级稻种的彻底稳定。
商量完生产上的事情,王松林提到了拉电的问题。
“这个事应该和县里交涉一下,松林,你先去问问,要是不行我再出面,争取在明年春节之前搞定这件事。”
方唯申请了一部电话,打算安装到大队,到现在都没有回应。
郑虎等人都不知道去问过多少次了,可每一次对方都推脱,他也一样无可奈何。
至于瑶寨的用电问题也是如此,根本原因还是当地的电力供应不足,而他也不可能为了这些小事一次次去找武耀阳。
所以他让王松林先去办,实在不行他才出面。
“好的,三哥,你莫急着走,晚上咱们好好喝几杯。”
王松林点头答应,然后邀请方唯晚上一起喝酒。
方唯摆了摆手,表示自己还有事,便起身返回了队里。
下塘大队的夏种工作随之开启,没有在农村呆过的人压根体会不到在地里刨食的艰辛。
也就是大队这些年添置不少农用机械,这才减轻了大家的劳动强度,否则的话大家还会更累。
这天。
方涛领着一个女孩出现在了村里,一路上不停的有人在和他打招呼,大家都很好奇,这个女孩会不会是涛涛未来的婆娘
此时,方平还在竹器厂上班,田桂也在幼儿园忙碌,家里根本没人。
“方涛,你们的村子可以啊,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你看,村里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草树木都整整齐齐,道路两边居然还有路灯,真是不可思议。”
女孩叫文小雅,和方涛是大学同学,长得很文静,倒是和方涛很般配。
文小雅原本以为大瑶山下的村子会很落后,但平时和方涛在一起又觉得对方并不穷,在这种矛盾的反差之下,她很早就对方涛出生的地方充满了好奇。
等她到了这里一看,完全颠覆了她的固有印象。
方涛从隐蔽处摸出来钥匙,打开房门带着文小雅进了屋,先把行李放下。然后他就拉着女孩去了大队部,来到了方唯的办公室。
“涛涛你这是毕业了分配了没有”
侄子这几年一直在外地上学,不知不觉已经长成了大小伙子了。
方唯之前还给对方写了信,询问毕业分配的事情,还没接到回信就看见了本人。
“已经分了,分到了省农科院,下个月就去报到,满满,我这次回来把小雅带回来了,她家里人已经同意了我俩的事情,所以就看你们是啥意见了。”
方涛还有点不好意思,他一个人走进了办公室,让小雅在外面等着。
“人呢你怎么不让人家进来真不懂事。”
方唯一听,忍不住站了起来。
方涛嘿嘿的傻笑,然后喊了一嗓子,文小雅就从外面走进了屋里。
“小雅,这是我小叔。满满,她就是文小雅。”
方涛给两人做了介绍,文小雅大大方方的喊了一声“满满”,这让方唯感到很满意。
他不动声色的观察了一下这个姑娘,第一印象还是不错的。
“涛涛、小雅,走,去屋里坐着聊。”
方唯随后带着二人去了家里,正好盘莲也回来了,于是文小雅就有了聊天对象。
他让涛涛去把方平和田桂喊回来,中午就在这边吃饭。
阿姐那边知道了情况,方唯侄子的未婚妻第一次上门,杀鸡杀鸭那是必须的。
方唯随后去了一趟禽舍那边,按照特殊情况购买了两只鸡、两只鸭。鸡蛋倒不用买了,家里还有,然后他就急匆匆的提着东西回到了家里。
不一会,田桂和方平就赶了过来。
田桂那个激动啊,拉着姑娘的手问个不停,搞得文小雅都有点无所适从。
“行了,别问来问去的,准备吃饭。”
方平看到人家姑娘坐在那里有些不自然,赶紧打断了婆娘。
方唯和盘莲相视而笑,通过刚才的对话他们也基本上了解了文小雅的家庭情况,大家还是很满意的。
文小雅是城里人,父母是普通的职工,家庭条件还可以。
方涛是农村人,小伙子继承了老方家的优良基因,长得很帅气,而且学习成绩好、有希望留在省城。
所以文小雅家里也不反对二人交往,可眼看着要毕业了方涛却喊着要回家乡,这让两人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后来还是因为方唯的劝说,方涛才改变了主意。
这下子横亘在两人之间的阻碍没了,方涛和文小雅的关系快速的升温,打算等工作之后就结婚。
这不,方涛带着准儿媳回来见父母,算是最后一关了。
“小雅分在了什么单位”
趁着吃饭前的空挡,盘莲问了一句。
“我和涛涛分在了同一个单位。”
小雅冲盘莲笑了笑,然后回答道。
这时,阿姐喊开饭,盘莲便站起来去端菜。
小雅也紧随其后去拿碗筷,很有眼色。
不一会,桌子上就摆满了各色的菜肴,有【炒血鸭】、【炖鸡汤】、【炒腊肉】等等,显得很丰盛。
文小雅嘴上不说,心里还是很开心的。起码涛涛家里很重视她这个人,开局不错。
吃过饭,方平、田桂以及方涛和文小雅就回家去了,估计他们还有不少话要说,方唯和盘莲就没有跟过去。
“三哥,我感觉小姑娘挺懂事,大哥大嫂应该不会反对吧”
“不会!大哥大嫂都是实在人,只要涛涛乐意他们就不会反对。而且我觉得两人很般配,希望他们结婚以后能过得幸福吧。”
对于侄子的婚姻大事,方唯自然是乐见其成。
到目前为止,一家人对文小雅的印象都不错,也没有反对的理由。最终两个合不合适,还得看他们自己,家里没什么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