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剑至天涯 作品

第1178章 大浪潮(5)

湖南治下发生地震,造成较为严重的死伤与损失,这对于正常的人而言,是该感到难受的,毕竟人在天灾面前太脆弱,太渺小了,可是这样的事,在朝野间传开以后,有司抽调人手急赴湖南主导赈灾,以尽可能的减少伤亡,避免灾情下出现骚乱或时疫,可是一些群体却陷入狂喜之下。

湖南治下出现了地震,对于帐篷、药材、食物等赈灾所需都是急缺的,而且处在七月的湖南,气温正是热的时候,对于各种有针对性的药材还有用料,那都是更为紧迫的,这势必会导致价格出现涨幅。

自朱由校御极登基以来,对于赈灾救灾是极其看重的,尽可能的减少人员的伤亡,哪怕花再多的钱粮这都是值得的,当然了,等灾情结束了,受灾的群体要以工代赈,他们要通过劳作换取吃的,其中表现优异的群体会优先分流安置。

在过去的这十几年间,朱由校通过这一方式在大明不少地方,筹建起了集约型手工制造业,逐步改善驰道、水利等各项基础建设,真要论及开支的话,这反倒是耗损最小的一种方式。

毕竟在皇权专制的大明,人力是最为廉价的存在,不过朱由校做的已经很好了,至少让很多人都有了活命的机会与希望。

只是在这过程中,也衍生出了一批眼里只有利益的群体,在中枢的赈灾队伍以最快速度赶去湖南时,就有一批群体跟着朝湖南去了,与此同时,在京城还有一批群体在翘首以盼,他们等待的就是赈灾债券的颁售!!

这些人都已经算计好了,一旦中枢有司颁售这类债券,就尽可能多的收集这类债券,等到湖南受灾地赈灾结束,他们就能参与到灾后重建了。

等到那个时候啊,不管是参与营建原材料供应,亦或是参与水利、驰道等营建,再或是建筑重建等……他们皆能从中谋取到对应利益,而且等到这批债券到期了,他们还能获得一批利息,这买卖简直是太值了。

可是左等右等下,十几天就这样过去了,但关于赈灾债券的毛都没有见到,这也使得一些人坐不住了。

“直娘贼的!!真真是太可恶了!!”

西苑,玉熙宫偏殿。

朱慈烟难掩怒意,眼神凌厉道:“湖南受灾的舆情,好不容易在京城一带,在顺天府治下平息了下来,现在居然有人敢恶意散布谣言,拐弯抹角的抨击朝廷不作为,不打算积极在湖南赈灾了。”

“甚至有些流言蜚语,还攀扯到了地方改制上,说什么当初湖广析出拆为湖北、湖南两省时,一些人的做法让陛下不满动怒了,才导致这次湖南出现地震,陛下对此是毫不关心的!!”

“这种人太可恶了。”

朱由栋紧随其后道:“为了一己私利,居然颠倒黑白是非,真真是该死,当初得知湖南出现地震,受灾地很多时,陛下是在想方设法的解决赈灾所需。”

“现在倒好,整的这一切都好似是陛下的错一样,不行,这件事必须要叫有司来出面解决才行。”

“出面了就能解决了?”

一直沉默的朱由检,此刻却似笑非笑道。

“信王,你这是何意?”

朱慈烟皱眉看向朱由检道。

其他王大臣也都不解的看向朱由检。

依着他们对朱由检的了解,遇到这样的事情,那早就坐不住了,甚至是喊打喊杀最厉害的那位。

可现在呢?

朱由检却一点反应都没有。

“这是廉政院查到的一些情况。”

在道道注视下,朱由检拿起一份公函,眼神冷冷道:“在京城一带,在顺天府治下出现的这股反常势头,是有一些人有意在推波助澜的,而在这些人的背后,查到了一些官员参与其中了。”

“有中枢的,有地方的。”

“他们觉得自己藏得足够深,明面上跟这些人没有任何联系,有司就查不到什么了,可实际上,这帮贪官污吏做的事情,根本就逃不出有司的暗查!!”

“你的意思是说,在这股风潮之中,有一帮官吏以权谋私?”朱由栋听到这里,皱眉上前道。

“是的。”

朱由检声音低沉道:“自推动吏治整饬以来,这前前后后被查,被抓,被杀的贪官污吏数不胜数,中枢也好,地方也罢,不知被换了多少人上来了,可总是有一些人抱有侥幸心理,觉得他们干的事情是查不到的。”

“好啊!!既然是这样的话,那本王就叫他们知道什么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叫他们知道什么叫大明律法!!”

这才对嘛。

见朱由检如此,朱慈烟他们这才在心里暗暗道,这才是他们熟悉的大明信王,只不过现在的大明信王,比之先前沉稳了不少,但是那嫉恶如仇的脾性还在。

“诸位王爷,陛下召见。”

而在此等态势下,刘若愚低首走了进来。

朱由检一行闻言,无不是起身朝玉熙宫走去。

为了方便做事,朱由检他们的公事房,就设在玉熙宫的偏殿,这样遇到一些事情时,能最快的碰头商榷。

走进正殿,朱由检他们就看到了不少人,内阁首辅毕自严,次辅刘鸿训,钱法署长董应举……看到这些人,朱由检他们就猜到这次御前廷议不简单。

“既然人都到齐了,那就开始吧。”

朱由校的声音响起,让殿内诸臣收敛心神。

对于朝野间发生的一些事,朱由校是知晓的,但他并没有太过在意,一帮跳梁小丑罢了,自然会有人去处置他们的。

朱由校的时间与精力是宝贵的,他需要将这些都投到更重要的事情上来。

“自币制改革推行以来,这年限也不算短了。”

朱由校双手按着御案,扫视殿内诸臣,语气平静道:“经过这些年的改制,钱法方面的钱局皆已被废除掉,取而代之的是币制方面所设钱局,且一应钱局皆归属中枢直辖,地方不得参与铸币事宜。”

这是要有大动作啊。

仅是这一番话讲出,殿内不少人都生出各异思绪。

而最为感慨的,那绝对非董应举莫属。

在过去这些年,他一直在积极解决此事,期间承受的压力与担子,唯有他自己最为清楚,而到今下啊,牵扯到铸币权,铸币税这一块儿啊,皆已收归到中枢直辖了,这跟地方再没有任何关系。

而跟董应举差不多的,则是侦缉队蒋臣,跟先前比起来,蒋臣老了很多,为了打击假币,蒋臣在过去这些年一直奔波各地,也是靠着铁血杀伐的方式,使得大明治下对待私铸这一块收敛很多了。

“鉴于今下这等态势,朕有意改组华汇银号为大明中枢银行,以作为该领域的根本所在,而该行直属于内阁所辖,原隶属于少府的造币清吏司,整建制转隶到大明中枢银行。”

在各种思绪下,朱由校语气铿锵道:“与此同时,还有几家银号,改组为工商,建设,农业,航海,邮储银行,级别在大明中枢银行之下,原属理藩院的银号,从理藩院抽离出来,组成草原银行,宗人府所辖银号,划归到大明皇家银行之下!”

“除了大明皇家银行外,上述提及的这些银行,要向大明中枢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

随着朱由校将一项项事宜讲明,殿内的一众大臣,包括毕自严在内,无不是流露出震惊的表情。

在币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下,牵扯到铸币权、铸币税皆收归中枢所有的,在这样的态势下,这权力是极大的,特别是铸币税这一块儿,每年都能为大明获取到不少实际利益。

但是现在呢。

天子这是要将这部分权力,全都移交给内阁这边管辖了,对于毕自严而言,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真要是把这部分交由内阁直辖了,那他能够从中解决不少问题呢。

而且大明皇家银行,是不归大明中枢银行管辖不假,但是铸币这一块,大明皇家银行也不具备了。

这代表着什么?

铸币这一块,没有分割,这是毕自严最在意的,如果说在中枢层面,有两大有司分管着铸币,天知道后续是否会出现什么状况。

朱由校呢,直接从源头上给堵住了。

“还有,在十月初,大明中枢银行要对外颁布一项决意,即全面废除掉旧币,限期一年内,将持有的各类旧币实兑了,不然到期不再对付,国朝一应有司不准再接受旧币!!”

看着表情各异的众人,朱由校语气铿锵道:“币制改革推行到今下,新币发行与流通的规模已经足够多了,自旧币全面废除后,这对国朝而言是一次大的改变。”

“毕卿,接下来这段时日,牵扯到银行,币制这一块儿,你要多费些心思,全面抓起来才行。”

“臣遵旨!!”

毕自严难掩激动,上前作揖拜道。

在朱由校讲这些的时候,毕自严的内心深处,已经在思考着该怎样改进与完善了,甚至有哪些事宜能够顺势推动下促改。

‘这副千斤重担终于交出去了。’

而相较于毕自严的激动,在一旁站着的王升,却暗暗松了口气,随着时间的推移,华汇银号在他手里时不断变大,经手的钱财是一笔天文数字,但也恰恰是这样,使得华汇银号内部的贪腐情况是比较严重的。

每年被查,被抓的人少则数百,多则数千,这叫王升在这个位置上是战战兢兢的,每次一到御前见天子,他都是惧怕的。

现在好了,这一切都不归他管了,压在王升身上的大山被移开,这种感受根本就没有谁能够理解。

不过在王升的心底,却没有想到天子居然会把铸币税,如此轻松的就移交给内阁了,仅仅是这一项,每年所获取的财源都是很庞大的。

在过去,通过铸币税,内帑的非常殷实的,这也使得朱由校能够解决不少实际问题,但是王升哪里知道,这一切都是朱由校有意在安排的。

‘铸币税该移交到内阁了,这样才能补齐短板,叫毕自严的压力相对减轻些。’看着眼前诸臣的反应,朱由校心底生出感慨。

‘今后内帑这边,宗人府这边,一项重要财源就交到了大明皇家银行这边了,这是直属于皇家的,虽说不像铸币税那样暴利吧,但是每年想获取不少财源,这还是可以的。’

天启十一年已经过去一多半了,在这个关键时期下,朱由校需要将一些摊子,逐步移交到内阁这边,减轻自己的压力倒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叫内阁的职能彻底补齐,这样的话,内阁才是一个完整的内阁。

但是这些摊子移交过去了,不能还攥着铸币税不放,不然的话,毕自严他们根本就没办法玩转这一切。

尽管朱由校的内心深处也不舍得吧,毕竟这可是铸币税啊,今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大明的影响力不断向外扩张,那么这对外流通的新币也会不断增多,由此也会使铸币税不断增多。

可即便再怎样不舍得,朱由校也必须要移交给内阁才行,铸币税这一块,绝对不能让私人掌控,必须要归属国朝所有才行,不然这会造成一个严重的问题。

朱由校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就是要明确国朝的归国朝,皇家的归皇家,只有这两个明确了,那么享有一些特权的群体,他们的界限才能明确下来,不这样做的话,那大明迟早是要完蛋的。

改革到今下的大明,跟朱由校记忆里的都不太一样,所以能供他借鉴的越来越少了,但是他又必须要蹚出一条路才行,好在中枢层面,地方层面,有着一帮值得信赖的大臣在,朱由校相信大家集思广益之下,一定能把大明带上一条新路,但是在那之前啊,在意识形态方面,朱由校必须要好好改好才行,这个不有翻天覆地的改变,那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