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剑至天涯 作品

第1179章 大浪潮(6)

毕自严有种强烈的感受,今上在有意识,有计划的增强内阁职权,尤其是在他接替孙承宗成为内阁首辅后,这种趋势就愈发明显了。

毕自严至今还能想起今上初登大宝时,内阁是怎样的存在,在东林党与齐楚浙等党相互争斗,相互博弈下,内阁就像处在旋涡之下,而时任内阁首辅的方从哲,更是遇到众多的弹劾与抨击。

如果在那个时候啊,不是今上在有意做些什么,方从哲的首辅之位,只怕会更快的被拉下来。

而在方从哲离开此位时,当时的中枢及地方引起不小的轰动,甚至连一些人也赶到了京城,可让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接替方从哲的,居然会是朱国祚。

尽管朱国祚的声威在朝野间并不低吧,可朱国祚不是党人,这也使得很多人对于其接任内阁首辅,其实是有着很多排斥与不满的。

那个时候,毕自严就在内阁,对于这位曾经的前辈,毕自严现在仔细想想,其很多时候并不亮眼,更像是透明一般的存在,而那时的内阁次辅是钱谦益,此前有些想不明白的事儿,现在却全都想明白了。

内阁,是在今上的一步步引导下,在变动着。

这一重要标志,即呼声最高的钱谦益,没有当上内阁首辅,反倒是被信王给抓起来了,反倒是孙承宗,这位顶着内阁大臣的身份,但却有较长一段时日,没有待在中枢,反倒是待在朝鲜,最终却成为了内阁首辅。

而在那几年下来,内阁所辖职权在有序增强,而五年一届的内阁任期,也在大明中枢及地方被很多人开始接受,这由此带来的是一些事情的改变。

直到现在,他毕自严做了内阁首辅,而被今上分拨到内阁的职权,特别是所辖有司几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所改变。

铸币权,铸币税的移交,这对毕自严带来的震动,可远比官产寺、官税寺等事,要大的太多了。

因为这带来的改变太大了。

大明一统的标志是什么?

是律法,是军队,是币制,是政体,是……

而在这些标志之中,币制的占比是很重的,因为大明治下的诸户万民,谁都离不来钱,这是他们活在世上的根,而也恰恰是这样,朝廷需要通过征税,来进一步维系币制,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继而增强统治根基。

大明中枢银行的筹设,且隶属于内阁所辖,这标志着在币制这一块儿,中枢掌握着绝对话语权,而负责具体执行的是大明中枢银行,而拥有决策的则是大明内阁,这样一来一切都有迹可循了。

自那次御前廷议结束后,毕自严就知天子肯定会召见他的,但是毕自严等了十几日,依旧是没有任何消息,当然在这段时日下,毕自严可没有闲着,因为大明中枢银行的筹设,还有一系列的变动与调整,这给中枢有司产生极大的震动,所以有太多的事儿,需要毕自严去斡旋,去统筹,去推动……

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得中枢有司的很多人,目光不再聚焦在对外战事,对内平叛,甚至是出现的一些灾情上,而是聚焦于内阁变动下产生的种种影响,因为他们之中已经有人砸吧出不一样的味儿了。

天子在放权?

放权给内阁?

可天子这样做,这到底是想干什么?

在很多人的心思在这上面时,在毕自严稳定住了中枢局势,一道口谕就到了内阁,而毕自严就这样去了西苑。

“臣,毕自严,拜见陛下!”

西苑,玉熙宫。

坐在宝座上的朱由校,看着眼前的毕自严,脸上露出淡淡笑意,他知道,他选中的大明财相,肯定是不会叫他失望的。

事实上也是这样。

“免礼吧。”

朱由校站起身,朝毕自严走去,“这些时日,卿在内阁累坏了吧?”

“……”

天子的话,让毕自严生出复杂思绪,对于累,他似乎已经习惯了,很多时候他是很心累,但那股子斗志却愈发高涨。

因为大明的改变,毕自严是看在眼里的。

尽管在这前后,大明遇到了各种问题,但是对于一个王朝而言,只要统治一日,问题就会一直都有的。

跟泰昌朝,跟万历朝,跟隆庆朝,甚至是嘉靖朝比较起来,天启朝的改变,可谓是翻天覆地的。

别的不说,单单是中枢税收这一块,呈现的是累年递增的趋势,尽管与之相对的,是累年递增的开支,但是这些开支,很多都用到了实处上,民生,驰道,水利……这都是有着对应改变的。

其次就是吏治了,面对累年收紧的整顿,一批批贪官污吏被查到,被抓到,被杀了,虽说每年都有不少吧,可毕自严却能明显感受到吏治方面的改变。

也正是这样,毕自严对待王大臣的态度,是积极的。

有些事,中枢的大臣,其实是不适合的,但是王大臣就不一样了,因为他们的身份特殊,地位超然,反倒是做一些事时,顾虑没有那么多了。

“看起来,卿是颇有感触啊。”

见毕自严不言,朱由校笑笑,朝一处走去时,对毕自严说道:“卿家可知困扰我朝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吗?”

跟在天子的身后,在听到这话的毕自严,几次想要开口说话,但话到了嘴边却都没有讲出来。

因为毕自严想讲的太多了。

“朕觉得啊,困扰我朝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中枢与地方的体制。”朱由校停下脚步,抬头看着眼前的舆图,言语间带着些许感触道。

“其实对于我朝而言,很多事情是能够避免的,但是就因为体制方面的问题,导致有些事变得愈发复杂,而这也给我朝埋下了祸根。”

此刻,毕自严的注意,全被眼前这副舆图给吸引到。

因为他发现了很多不一样的标注。

南直隶怎么没有了?

江苏、安徽是什么?

黑吉两都司,怎么变成两个省了?

宁夏、甘肃……

看着眼前的舆图,毕自严的心跳加快起来,直到此刻,他才知道今上,为什么到现在才召见自己。

毕自严才明白,为什么在此之前,今上会有意识的,有计划的,将一些有司和权柄,转隶到内阁这边了。

因为地方要迎来一场大变动啊!!

这场大变动一旦功成,这对大明而言将是次脱胎换骨的改变,而这个改变,会将一些顽疾直接消散掉!!

“早在朕御极登基之初,朕就在想一件事,我朝真的是两京制吗?”朱由校转过身,看向毕自严说道。

“如果真的是,那为什么会有中都、兴都呢?所以更为准确的,其实我朝是两京两都制,可恰恰是这个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却给大明带来了极为沉重的负担。”

“因为在一些定义上存在混淆,这就使得大明真正的中枢,每年要背负极重的负担,而长此以往下来,这个负担快把大明压的喘不上来气了。”

毕自严垂着的手微颤。

天子讲的这些话,如果传出去的话,是会引起轩然大波的,尽管在毕自严的内心深处,是极为认可天子所讲的,但是他却不敢讲一句话,哪怕是一句。

“为此朕在此前,借着一些事情与风波,把南京的留守中枢逐步废除掉了。”知道毕自严的想法,朱由校也没有为难毕自严,而是自顾自的说着。

“这个废除,所带来的绝非是裁撤掉一批冗官冗兵,为中枢减轻一笔财政开支那样简单。”

“朕真正想要实现的,其实是将本属于京城中枢的权柄,分出去的那部分,给再度凝聚到一起,这点,卿应该有直观的感受吧?”

“是的陛下。”

毕自严没有犹豫,作揖拜道:“在中枢先后所设诸总署,在过去这些年的整饬下,特别是中枢派遣到地方的直属厅,这无疑是加强了中枢对地方的统治。”

“而今在南京治下所设一应直属厅,发挥出的作用与成效,已远远超过了此前所设的留守中枢。”

朱由校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想法,毕自严是能感受到的,这点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朱由校要将一些事移交到内阁来做,且这些事要叫毕自严挂名主抓,当然了,这些具体的事,会有具体的人协助毕自严去做,这其中就包括一些王大臣,不这样的话,毕自严会变得更累。

朱由校可不希望他选的大明财相累死在这个位置上。

“朕这些年,一直在做一件事,即重新定义大明京、都、中枢直隶府、诸承宣布政使司,以此为大明减去不该背负的负担,使大明以全新面貌来面世,在朕看来,大明应是一京五都,四直隶府……”

当这些话,从朱由校嘴里讲出时,毕自严的内心震惊无比,他的目光,在眼前这副舆图上快速而动。

一京即京城,五都即承德,西安,成都,武昌,南京,四直隶府即天津,松江,新安,汉城……

而当这些地方,被毕自严快速扫过后,他便知天子到底是何意了,这是在增强中枢对地方的掌控力度啊!!

如京城以北的承德,这所控制的就是漠南一带,而在这里,大明在过去数载,一直在推动盟旗制,而在天子适才所讲诸承宣布政使司,却没有将这块地方囊括其中。

“而朕所提到的这些,并不代表就是今后的格局了。”朱由校负手而立,笑着看向毕自严道。

“就像这个北都,现在是定在了承德,可当有朝一日,大明在漠南一带推动改制,明确承宣布政使司的话,那承德就不具备北都的作用了,那北都就要北迁,北都可以在乌兰巴托,也可以在唐努乌梁海。”

“当然,作为曾经的北都,为确保其起到的历史使命,那可成为中枢直隶府,以此在巩固原有使命下,继而解锁全新的使命嘛。”

“而像西都,今下定的是西安,那以后随着西北局势出现变局,西都可迁至敦煌,迁至……”

毕自严睁大了眼睛,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如果真按天子这样讲,那五都的作用就是对外扩张的,而当现有的五都,无法满足今后的扩张,那么与之相对的,就是五都的迁移与重定,在这个过程中,大明对于边陲一带的掌控会增强,而当这些地方成为大明实际控辖之地后,那么新的五都也就成为了新的汇聚地,继而发挥出应该肩负起的职责与使命,与此同时,失去五都的地方,为了确保它们的核心利益,则将变成中枢直辖所在,或许这会造成一些震荡,但是只要中枢能够统筹好,那么这些地方的底蕴就不会流失太多,而这随之形成的就是一批新承宣布政使司的出现。

“陛下~”

联想到这些的毕自严,言语间透着惊意的看向朱由校,他有太多的话,想要对天子说了。

“这件事,朕是一定要做的。”

可毕自严的话还没讲出,就被朱由校摆手打断了,“过去的那么怎样,朕不多言,卿家心中也应该清楚。”

“今下的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如果大明不能顺应时代潮流的话,而是将自己封锁起来的话,那只会身陷在内斗内耗之下,卿家想过没有,如果朕没有御极登基的话,那今下的大明,将会是怎样的呢?”

持续衰败,直至倾覆!

毕自严的心里响起一道声音。

“这个答案,只怕是在卿家的心里出现了。”朱由校笑着说道:“朕恰恰是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所以要给大明探索一条新路,朕知道这条新路不容易走,甚至在这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挑战与坎坷,但是如果连想都不敢想的话,那大明问鼎天下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朱由校的话,就像是洪钟一样,在毕自严的耳畔炸裂响起,毕自严的内心很不平静,他以为他了解了天子,可细想下来,他发现自己根本就不了解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