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不知从何时起,已然成为大明的主旋律之一,对外镇压建虏之叛,征伐蒙鞑,攻略东倭,对内镇压白莲谋反,奢安之乱,东南奴变,北地各处叛乱……而在上述对外对内战争下,还衍生出了众多规模不一的骚乱,这对大明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只是这影响究竟是好是坏,是谁都无法说准的事情。
“有什么话就讲出来,别憋在心里。”
西苑,玉熙宫。
伏案忙碌的朱由校,盯着眼前的一封密奏,而在旁坐着的朱由检,听到自家皇兄所讲,脸上露出很复杂的表情。
“皇兄,您真打算在东倭之战尚未结束下,就紧密围绕东番,围绕海关税,要在南洋掀起一场大战吗?”
犹豫了刹那后,朱由检眼神坚定起来,讲出了心中所想,“就今下的国情与态势而言,国朝一旦涉足到南洋旋涡之下,可能形势不会像先前那样对国朝,对社稷有利啊……”
讲到这里时,朱由检停了下来。
过去一年奔波大明北方诸省治下,朱由检这一路的所见所闻,使得其内心深处有着深深的忧愁!!
很多事情似不像中枢了解与掌控的那样,甚至在这其中有很多的事情,恰是中枢推动的各项改革与政策,才导致一些地方存有一些特殊境遇,这在过去,朱由检是想都没有想过的,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了。
“不然呢?”
朱由校放下御笔,抬头看向朱由检道:“如果不打这一仗的话,那朕为何要将皇明宗军调离东倭?”
“固然说今下的东倭战况,整体局势是对我朝有利的,但皇明宗军这一撤离,东倭就少了七八万精锐机动。”
“即便是从别处进行调遣,但对东倭战局而言,这依旧是不小的影响,这可能会使东倭被彻底征服要延缓些时日。”
在过去这一年下,随着东倭战局的不断变化,皇明宗军的规模也在增扩,不止是这样,皇明宗学也抽调一批批表现优异者,被派遣到了藩属朝鲜,派遣到了东倭治下,参与到了地方治理与维稳下。
在朱由校看来,藩属朝鲜也好,东倭也罢,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日内,将成为皇明宗学的主要历练所在。
其中表现优异的,有潜力的底层宗室子弟,他们将会被派到上述之地为官,在其中脱颖而出的,会进行对应的晋升与调遣。
既然决意在大明政坛格局下,增加王大臣这一特殊群体,那么不管是在中枢层面,亦或是在地方层面,都必须要有对应的群体增加进来,王大臣这一称谓,只能在中枢体现出来,所以想要得到这一称谓,拥有这一殊荣,就必须要有对应的表现才行,否则这辈子注定是无法出头的。
在朱由校看来,一些层面的主掌,王大臣要比别的群体要好,但也恰恰是这样,对于他们的筛选与考验,注定是极其严苛的。
朱由校可不希望到了最后,搞出了一帮极致的精致利己派,如果真是这样,那王大臣的特殊身份,可要比文官出身的群体所造成的危害大太多了。
“既然皇兄想到了这些。”
朱由检停顿了刹那,随即开口道:“那为什么不能等东倭的仗结束了,国朝在一些方面安稳了,再对东番,对海关税,乃至是对南洋展开对应的部署呢?”
“毕竟就今下的情况来看,这只是一些西夷海商的联名请愿罢了,即便是西夷诸海上势力想跟我朝打,那也是需要时间的。”
“因为朕在这其中看到了很深的阴谋。”
迎着朱由检的注视,朱由校眼神凌厉道:“你不会真的以为,今下在东番这一带,仅是牵扯到西夷海商吧?”
“这点臣弟倒没有这样认为。”
朱由检正色道:“臣弟知道,在这帮西夷海商的背后,那必然是牵扯到很多群体的,甚至在我朝都牵扯到不少。”
“所以朕才是这个态度。”
朱由校接着话茬道:“好,按着你所说的,在这件事上缓一缓,那你想过没有,牵扯到东番的海关税,最终国朝让步了,这会引发什么?”
“东南沿海的海关税,是不是也要让步?”
“不让步,行,那东南势必会出乱子的。”
“紧随其后的,就是北方沿海的海关税。”
“你想过没有,除了海关税以外,牵扯到隶属内阁的诸总署,与之对应的税目税类,就不会被人动心思鼓捣一下吗?”
朱由检的手微颤起来。
他还真没有想到这些。
“你的担忧,朕知道。”
朱由校眉头微蹙道:“经年累月的对内对外战争,是使我朝治下存有一批期许战争能长久保持的,毕竟只有这样,他们的利益,他们的地位,特别是爵位,才能通过战争不断向上攀升。”
“这也是你所担心的一点吧?”
“而与之相对的呢,在我朝治下也有厌恶战争的群体了,因为战争,使得不知在什么时期下,就会出现一次接一次的震荡,继而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特别是在近些年来,我朝治下的自然灾害频生,就使这种不确定因素增强了。”
“但朕知道归知道,可牵扯到核心利益的战争,朕是不会有丝毫让步的,哪怕是会给大明带来一些隐患与危机,可该打的时候必须要坚决打,因为不打,造成的隐患与危机会变得更大!!”
朱由检在担心什么,朱由校太清楚了。
他怎么能不清楚呢。
因为这一切都是他掀起的。
可是如今的大明,跟过去早就不一样了。
过去的大明,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一切的根本都来自于土地种植,这也使得大明在一些事上,势必是需要做出让步于妥协的。
可现在的大明呢,是一个复杂的模式了。
关键是在这一模式下,还出现了很多新兴产业,与之相对的就是新兴群体,这些利益都是要兼顾到的。
不能说,你把他们给孵化培育起来了,到最后干脆就撂挑子不管了,那这世上可没有这一道理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围绕东番而展开的一系列风波,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来讲,是大明持续推动改革下衍生出来的。
之所以在外体现出来了,而不是在内部体现出来,这还是得益于过去掀起的战争,这让不少牵扯其中的利益群体,惧怕他们做了什么举止,在京城的天子及中枢,手起刀落就给镇压下来了。
故而这才有了拐弯抹角的试探。
但不管是哪种试探吧,该表明态度时,就必须要表明态度才行!!
改革从不是请客吃饭,这是注定要伴随着流血的,而在此等态势下,必然会有很多人死在这场改革下。
也正是因为这样,这才有了随着改革的深入,势必会有越来越大的反对声,还有越来越深的掣肘,没办法,越到中后期,牵扯到的就越多,谁都不希望自己的核心利益,就这样被拱手让掉。
“还有什么对朕说的吗?”
看着沉默不言的朱由检,倚着软垫的朱由校开口道。
“没,没了。”
朱由检起身道:“臣弟先告退了。”
看着表情复杂的朱由检就这样走了,朱由校脸上没有变化,可心里却生出了些许的失望,他一直在等,等朱由检对他说一些话。
可是朱由检并没有这样做。
但在朱由检即将离开大殿之际,朱由检突然停了下来,随即便转过身来,快步朝御前走来。
“皇兄,臣弟适才讲的那些,其实并非是因为东倭战况怎样!”在朱由校的注视下,朱由检表情严肃道。
“这一切都是因为臣弟在过去这一年,前去北方诸省治下巡察,发现了一个对我朝社稷很是致命的隐患!!”
“什么隐患?”
朱由校表情自若道,可心里却生出欣慰之意。
这才是他想要的王大臣。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别管心里有着怎样的顾虑,那总是会在一些特殊时期下,敢于讲出真话。
倘若连王大臣都不敢讲真话,继而叫大明天子知晓底下的情况,那这样的大明,还是好的吗?
“战时机制!!”
朱由检语气铿锵道:“臣弟知道这样讲,可能会让皇兄不高兴,但臣弟还是要讲的,立足于监察这一块儿,其实在过去被弹劾,被逮捕,被审讯,被处决的那些群体之中,有至少三成的,是不该走错路的。”
“但是他们却走错了。”
“臣弟最开始没有在意这些,认为错了就是错了,既是错了,又何必去再说别的?”
“但随着臣弟巡察的地方增多,类似的现象不断被汇总,臣弟才猛然发觉到事情似不像臣弟最初想的那样简单!”
“所以你的意思,错的是朕?”
朱由校笑笑,探身看向朱由检道。
朱由检闻言大惊,立时就跪倒在地上。
“皇兄!臣弟绝无此念,更无此意啊!”
“站起来。”
朱由校的声音响起,但朱由检却没有起身。
“朕叫你站起来!!”
当听到这厉声呵斥,朱由检紧张起身。
“王大臣的膝盖,还没有软到这种地步!!”
朱由校坐直身体,看着朱由检喝道:“你说的没错,战时机制短期内推行,的确是没有错的,其错就错在时间长了。”
“任何人在这种紧绷状态下,难免会出于这样或那样的考虑,从而去做一些违心的事情,毕竟不这样做的话,那就会把火烧在自己身上。”
嗯?
朱由检一愣,这显然跟他想的不太一样。
皇兄知道?
“朕怎么会不知道呢。”
朱由检的心思,被朱由校一眼看出,殿内响起朱由校的轻叹,“但是朕知道归知道,可朕却要选择不知道,你可知为什么吗?”
“臣弟不清楚。”
朱由检下意识摇头道。
“因为矫枉必须要过正才行!!不过正就不能称之为矫枉。”
朱由校冷着脸道:“朕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大明的问题到底是出在何处,但也恰恰是知道,所以朕需要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
“因为大明的问题,不是三五载,十余载,二十几载积攒出来的,而是国祚传承了两百余载下,在一个接一个的时期下才积攒出来的。”
“等到朕克继大统时,接管这个放眼望去皆是烂摊子的大明,你可知朕当时是什么想法吗?”
朱由检摇摇头。
“这个满是污秽,尽是算计的大明,索性叫他倾覆了算了!!”朱由校拍案怒道:“这个大明,君不是君,臣不是臣的,可以说是纲常彻底乱套了,这样的大明,有什么资格去问鼎天下?”
朱由检垂着的手微颤起来,心跳更是加快不少。
此等言论,除了今上能讲之外,余下的谁敢讲,那都是株连九族的死罪!!
“但朕在心里这样想,却不能真这样做。”
朱由校双眼微眯道:“因为朕更清楚亡国之君的下场,到底是何等的惨,朕是一个骄傲的人,朕绝不希望这种事,发生在朕的身上,所以朕想尽一切办法,以此来稳住这个烂摊子,使得其不至于再继续烂下去了。”
“再烂下去的话,大明就彻底没救了。”
“你能对朕讲这些,朕很欣慰,也很高兴,因为你是真的把心思放在大明身上了,而不似一些人,这心思啊,自始至终都放在算计上,放在自己的那些私利上。”
“所以皇兄直到现在,都没觉得大明的烂摊子都被解决干净?”朱由检听到这里,抬头看向朱由校道:“也是这样,在东番那边出这样的事,皇兄才是如此的态度?”
“是的。”
朱由校点头道:“有些事啊,不是能用政治手段解决的,如此以来的话,那就需要战争来解决。”
“也恰恰是有了战争,才能使战时机制长效运转起来,朕当然知道该机制有弊端,但这些弊端,跟先前积攒的那些比起来,根本就不值一提。”
“因为朕会在必要的时候,将战时机制叫停,而由此滋生的那些弊端,也会有对应的人去解决,你是其中之一。”
朱由检在听到这里时,内心变得无比复杂,直到这一刻,他才突然知道,原来自己所担忧的种种,自家皇兄很早之前都已经想到了,甚至也想好了到底要怎样解决。
可也是这样,朱由检就生出更多的疑惑了,他不知道自家皇兄到底要用怎样的方式,才能把这些事情给妥善解决好,毕竟这要是不解决好的话,这可能会给大明带来万劫不复的境遇,他不希望大明走向这样的道路,因为他的心里是热爱大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