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如何治理?

李渊稳稳地骑坐在高大的马背之上,迎面吹来的寒风如刀割般凌厉,但这并未影响他坚定前行的决心。

随着马蹄声不断响起,他的思绪却早已飘向远方的晋阳。

那座城市不仅是他的治所,更是他事业的根基所在。

一路上,尽管路途艰辛,但全体将士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

经过整整四天艰苦的行军之后,李渊率领的大军终于抵达了雄伟壮观的雁门关。

在这里,雁门关守将刘振早早便带领着众多部下等候多时,一见到李渊等人到来,立即迎上前去。

“参见大将军!”

只听见一声高呼,响彻整个雁门关。

只见城门之下,文臣武将以及当地德高望重的老者共计上百人,纷纷恭敬地向李渊行礼问好。

李渊目光缓缓扫过全场,眼中流露出一丝欣慰之色。

“诸位辛苦了!”

李渊高声回应道,声音洪亮而沉稳,让人听后倍感安心。

随后,他翻身下马,与众人一一寒暄起来。

接见了当地守将以及各个千户所的千户。

李渊如今的治下很奇怪。

没有县令也没有官吏。

甚至明面上最大的主事者,就是雁门关守将刘振。

各县都是处于无政府状态。

而在城外,则都是由各大分散在各地的千户所官吏。

由千户管理周围乡村。

这其中的原因其实就是李渊不信任官吏的表现。

宁愿用武人,也不愿意用文人。

甚至这还出现了,县内由几个有名望的家乡父老在管理,维护县内安稳。

那些被李渊剥夺了土地的豪强等人居然成了各县明面上的管理者。

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完全不正常的。

隐患会很大。

李渊了解了这些情况后,面色有些担忧。

他的心中正在盘算着是否选拔真正的官吏来治理各地。

这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李渊接见了当地的守将以及各个千户所的千户之后,发现自己如今的治下呈现出一种极为奇特的状况。

这里竟然既没有县令,也不存在任何常规意义上的官吏。

表面上看起来权力最大、能够主持事务的人物,仅仅只是雁门关的守将刘振而已。

至于下辖的各个县份,全都处于一种无政府主义的混乱状态之中。

在城市之外,实际负责管理地方事务的则是那些分散于各地的千户所官吏们。

每个千户都肩负起了管辖周边乡村地区的重任。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正是李渊对于传统官吏群体深深的不信任感所致。

他宁可任用那些武人,也不愿让文臣参与到地方政务的管理当中。

更为离谱的是,由于李渊对官吏体系的摒弃和忽视,一些县内的管理工作竟然落到了几位德高望重的本地乡绅父老手中。

他们勉力维持着县内的基本秩序与稳定。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些曾经被李渊强行剥夺了土地的豪强地主之流,此刻却摇身一变成为了各县名义上的管理者。

这样的情形简直匪夷所思,可以说完全脱离了正常社会运行的轨道。

其背后潜藏的巨大隐患不言而喻,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解决,后果必将不堪设想。

当李渊全面了解清楚这些错综复杂的情况之后,他原本平静的面容渐渐浮现出一丝忧虑之色。

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深处正急速地盘算着一个至关重要的决策:究竟是否应该立即着手选拔一批真正具备才能和品行的官吏,派遣到各个地方去妥善治理政务呢?

毕竟,这个问题已经严峻到刻不容缓的地步,稍有迟疑便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连锁反应。

然而,那些被认为具有卓越才能和良好品行的官吏,其出身却大多来自于世家豪强或者寒门子弟。

李渊不禁心生疑虑:“他们果真值得信任吗?”

这个问题如同一团迷雾,突然间笼罩住了他的思绪,令他感到一阵茫然无措。

那种深深的不信任感在李渊的胸膛里弥漫开来,仿佛要将他吞噬一般。

他不由自主地左顾右盼,试图从周围的环境中寻找到一丝可以依靠的线索,但一切似乎都变得模糊不清起来。

“我的心腹究竟在何处呢?”

李渊暗自思忖着。

此时,他的目光扫过周围那些恭敬地低垂着头、分列在道路两旁的将领和士卒。

这些将领和士卒心里非常明白,每当大将军陷入沉思的时候,任何人均不可上前打扰,哪怕只是发出一丁点轻微的声响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因为一旦有人胆敢出声打断大将军的思考,后果将会不堪设想——轻者会遭受军棍的惩罚,重者则可能被贬为辅兵。

这种严厉的规定,使得每一个有幸攀爬到大将军身边的将领以及亲兵们都不敢轻易触犯。

毕竟,他们历经无数次生死搏杀才获得了如今的地位和荣耀,谁也不想因为一时的不慎而让之前所付出的全部努力都化为泡影。

这无形之中又树立起了李渊的威严。

李渊凝视着那些依然恭顺地垂首站立在道路两侧的士卒们,心中渐渐升起一股希望。

没错,他的真正心腹其实就在这里!

这些士卒们一直以来对他忠心耿耿,从未有过半分背叛之意。

只要有他们在,就算是整个并州的官吏想要兴风作浪,恐怕也难以得逞!

想到此处,李渊原本彷徨不安的心境终于稍稍安定下来。

“在尚未成功培育出属于自己的官员之前,目前也只能暂且委任一部分来自世家豪强家族的子弟来充任职务了。毕竟当务之急是要首先稳定住这片地域,必须得有一个清晰明了且具备权威性的官府存在才行啊,绝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对其听之任之、放纵不管了!”

李渊一边低声呢喃着,一边眉头紧蹙地思索着当前所面临的棘手状况。

尽管李渊并没有在雁门过多地逗留,但仅仅只是在雁门郡内进行为期五天的视察工作而已。

然而就在这短短五日之间,他麾下的大军却始终未曾停止前进的步伐,依然马不停蹄地继续向着太原郡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