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套则是将领所穿的鱼鳞甲,其设计更为精细,甲片呈鱼鳞状排列,不仅美观,而且防护性能更胜一筹。
李渊还特意在鱼鳞甲的胸口处放置了一块护心镜,使得整套铠甲看起来更加威武雄壮,与后世的明光铠颇为相似。
李渊对这两套铠甲非常满意,他直接将那套鱼鳞甲命名为“明光铠”。
这两套甲胄,扎甲的造价高达一万五千钱,重量约为六十斤;而明光铠的造价,因为增加的皮革之类的,更是惊人,达到了三万钱,重量也有八十斤之多。
如此高昂的造价,让李渊不禁咋舌,但他深知这两套铠甲的重要性,即便再贵,他也决心要打造出来。
不过,这里所说的造价是以市场价格来衡量的。
实际上,如果李渊的匠作坊自己制造这两套铠甲,所需的成本主要就是原材料和时间,其他基本上都是免费的,因此可以极大地压缩制造成本。
而且,在并州境内,铁矿资源相当丰富,甚至晋阳旁边就有一座铁矿。
虽然开采铁矿也需要一定的成本,但相比之下,还是要比从市场上购买原材料划算得多。
目前并州地区从事挖矿工作的矿奴数量相当稀少。
其中,隶属于州牧府的矿奴仅有六千名左右。
这样的数量对于满足农具所需的铁料或许还勉强够用,但若是要满足制造甲胄和兵器所需的铁料,那就远远不够了。
因此,李渊若想成功打造甲胄,首要任务便是扩大矿奴的规模。
在大汉,矿奴通常来自于罪犯以及家奴。
然而,李渊并不打算让自己麾下的百姓去从事挖矿这一艰苦的工作。
毕竟,他好不容易才在底层民众中积累起了一些良好的声誉,如果真的让百姓去挖矿,恐怕这些声誉会在一夜之间崩塌。
如此一来,李渊就只剩下一个选择——从外部掠夺矿奴。
这也引出了他接下来的计划。
目前,并州共有九个郡,但实际上他真正能够控制的仅有四个郡,分别是河西郡、太原郡、上党郡和雁门郡,再加上一个河东郡。
而其余的五个郡则并不在他的掌控范围之内。
具体来说,定襄郡、云中郡、五原郡、朔方郡和上郡虽然名义上仍归属于大汉,但实际上已经落入了匈奴人、乌桓人和鲜卑人,羌人等外族之手。
有些地方虽然名义上还隶属于大汉,但实际上大汉派来的官员已经形同虚设,对当地的控制力微乎其微。
而这些地方的民众,也早已不再以汉人为主,大量的汉人都选择了南下,以逃避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
就拿云中郡来说,这里的汉人数量已经所剩无几,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张扬。
由于云中郡内鲜卑人数量众多,他们不断挤压汉人的生存空间,导致像张扬这样的汉人根本无法在这里继续生活下去,最终只能无奈地选择南下。
不仅是云中郡,未来的五原郡九原人吕布,同样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他所在的地区周围胡人横行,汉人在这种环境下举步维艰,为了保命,吕布也不得不跟随大流南下。
李渊深知这一情况,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在夏收之后对定襄郡、云中郡和五原郡这三个地方采取行动。
而且,这三个郡并不需要他亲自率领大军前往征讨,只需派遣将领,带领一万名兵卒,就足以轻松拿下。
经过详细的情报收集和分析,李渊对这三郡的情况了如指掌。
定襄郡内乌桓人相对较多,但这些乌桓人如今汉化程度非常高,他们在定襄郡内并没有制造过混乱,而是老老实实地耕田放牧,过着平静的生活。
这些乌桓人以一个个小部落的形式存在,每个部落大约有数百人左右,就像普通的村落一样,缺乏统一的组织和领导,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力量。
据估算,定襄郡内的乌桓人总数大约在三四千户上下。
而定襄郡境内的汉人数量则相对较少,仅有三千户左右。
如此悬殊的人数对比,要想抵挡住一万大军的进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而云中郡内的鲜卑人数量较多。
自从檀石槐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和连继承了单于之位。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和连仅仅当了几个月的单于,就突然病逝了。
由于和连的儿子骞曼年纪尚小,无法胜任单于之位,于是和连兄长的儿子魁头便顺理成章地继任了单于。
然而,这一决定却引发了鲜卑内部的动荡。
和连一脉的部落对魁头的继任表示不服,他们认为单于之位应该由和连的儿子骞曼来继承。
于是,在骞曼长大成人后,和连一脉的鲜卑部落便推举骞曼与魁头争夺单于之位。
这场权力之争使得鲜卑内部陷入了一片混乱,双方争斗得异常激烈,简直就像两只凶猛的野兽在互相撕咬,都快把对方的脑子打出来了。
而这场内乱不仅让双方都损失惨重,也让许多原本无辜的小部落遭受了池鱼之殃,被卷入了这场残酷的争斗之中。
有许多部落被击溃,如惊弓之鸟般四散逃窜,其中一些小部落为了逃避双方激烈的争斗,毅然决然地选择南下,最终进驻到了云中、五原,朔方郡等地。
如今,云中郡和五原郡的鲜卑人总数大约在九千户上下,此外还有一小部分匈奴人,但数量极少。
相比之下,这两个郡的汉人数量加起来也不过区区四千户左右。
而更偏远的朔方地区,则完全被匈奴人和鲜卑人所瓜分,汉人在那里仅仅只是被奴役的对象。
李渊计划在夏收结束后发动军事行动。
先收复这三郡,然后迁移百姓成军户,移民实边。
至于更远的朔方以及匈奴人的大本营上郡,恐怕要等到明年才有机会出兵征讨了。
毕竟,对于李渊来说,河套平原才是他真正的战略目标,也是他整个战略布局中的核心要点。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其中一个关键问题便是粮草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