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连阎忠都开始怀疑李渊是否身患隐疾,这让李渊感到既无奈又好笑。
然而,不仅仅是阎忠,还有其他几个官吏也都纷纷劝谏李渊,希望他能早日诞下子嗣。
当李渊巡视军营时,那些将领们更是毫不掩饰地规劝他尽快生育后代。
这让李渊逐渐明白了这些人的真实想法:他们跟随李渊起兵造反,如今已经打下了如此庞大的基业。
将领们纷纷购置了大量的土地,其中不少人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子嗣。
然而,作为他们的统帅,李渊却至今仍未有子嗣。
这使得许多将领和士兵都感到心神不宁。
毕竟,如果李渊遭遇不测,他们将失去一个可以效忠的对象。
这种不确定性让他们心生恐惧,不知道未来该何去何从。
面对这种情况,李渊虽然明白众人的担忧,但也只能尽力而为。
他并非没有尝试过,毕竟府中上百位千娇百媚的女子。
李渊又不是柳下惠,自然不可能干看着。
也临幸了一些女子。
但要想一举得子并非易事,更何况李渊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女色之上。
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提高军队战斗力和处理政务上,对于繁衍后代这件事,实在是无暇顾及。
像自己这种一门心思扑在事业上的主公,实在是凤毛麟角。
这既让麾下的文臣武将们感到欣喜,又让他们有些无可奈何。
李渊的行为举止无疑给了他的部下们极大的鼓舞,他的勤奋和专注仿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带动着整个州牧府都变得热火朝天起来。
无论是在州牧府内,还是在校场之上,都能看到人们忙碌的身影,听到阵阵的厮杀声。
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着。
在这片土地上,并州宛如一颗新生的朝阳,散发着勃勃生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变得日新月异,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和进步。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间便来到了八月中旬。
在这三个多月里,李渊大部分的时间都泡在了工坊里。
他不仅亲自监督甲胄和兵器的制造,还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明。
在打造甲胄方面,李渊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流水线模式。
这种模式使得生产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和有序。
一名工匠只需要专注于打造一个特定的零件,而不需要像传统方式那样从头到尾完成一整套甲胄的制作。
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对工匠技能要求的门槛。
一套甲胄所需的甲片数量通常在一千片到三千片之间,而制造甲片最复杂的环节便是塑形和打孔。
不过,由于每个工匠只需要制造相同的甲片,他们很快就能熟悉并掌握这一过程。
随着经验的积累,生产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在流水线的生产模式下,工匠们负责打造甲片,而妇人们则负责将这些甲片连接起来,形成扎甲的模样。
这种分工协作的方式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优势,使得整个生产过程更加顺畅和高效。
在这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两万多名铁匠夜以继日地全力生产,终于成功打造出了三千套甲胄。
这些甲胄设计精巧,全身覆盖,几乎将身体遮得严严实实,没有丝毫破绽。
普通士卒所穿戴的甲胄重量大约在六十斤左右,而将领们的甲胄则更重一些,达到了八十斤左右。
尽管甲胄较重,但它们的防护力却比两铛甲要强得多,可以有效地抵御敌人的攻击。
转眼间就要迎来秋收季节。
经过大半年的休整,将士们早已养精蓄锐,跃跃欲试。
李渊的秋季攻势即将拉开帷幕,而这三千套精心打造的甲胄也将在战场上接受实战的检验。
不仅如此,李渊的成果还有。
那就是清弓。
这种弓一亮相,便让军中的弓箭手们瞠目结舌,惊叹不已。
它的威力极其惊人,一箭射出,竟然能够将一头羊牢牢地钉死在地上!
如此强大的攻击力,使得军中不少将领都不禁感到后背发凉。
李渊对这种弓非常满意,特意将其命名为重弓,并决定为每支队伍配备两名手持重弓的弓箭手,以增强军队的远程攻击力。
此外,李渊还对这个时代的手弩进行了改良。
经过他的精心设计,改良后的手弩变得更加轻便,易于携带,而且射击精度也有所提高。
不过,这种改良后的手弩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的,只有军中的将官才有资格佩戴。
不仅如此,李渊还将精力集中于长枪的打造之上,并逐步淘汰长戟。
这种三米长的长枪,曾在颖阴城下发挥过巨大威力,给予皇甫嵩的三河骑士以重创。
当时,五千长枪兵奋勇作战,但最终仅有一千余人幸存下来。
这一千余人被李渊视为珍宝,特意保留下来,成为他的亲兵。
李渊决心以这一千余人为蓝本,精心打造出一支威震天下的军队。
他连军队的名字都已想好,就叫“银枪效节军”。
按照他的规划,这支军队的编制将达到八千人之多。
然而,目前这支军队的实际人数仅有两千人,距离成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尽管如此,李渊并未将他们简单地编入其他军队,而是暂时放置在神武军中,等待合适的时机。
随着兵器和甲胄的制造工作逐渐完成,李渊意识到是时候对军队进行重新整编了。
他目前的构想是,首先组建长枪军,也就是那支令人瞩目的“银枪军”。
其次,他计划打造一支身披重甲、手持斩马刀的劲旅,这支军队能够在战场上硬扛骑兵的猛烈冲锋,他将其命名为“金刀军”。
不过,由于兵器和甲胄尚未完全齐备,李渊不得不暂时搁置“金刀军”的组建计划。
他决定先集中精力发展“银枪军”,待攻下定襄、云中以及五原等地后,再从军中挑选精锐之士,正式组建“金刀军”。
除此之外,李渊自然不会忘记并州的特产——煤炭。
自从他发现百姓们缺少可供燃烧的物品之后,就立刻想到了煤炭这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