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一转眼,她就又变回了原样。
确实有长进,就是不多。
却让他心里软软的,这个样子的胡秀儿,才是他熟悉的那个人。
宋瑜心里不堵了,也不藏着掖着了,直接道:
“我看不如这样,先由我出面透露小侯爷来到沁水的事,然后再由你放出风声,说小侯爷忧心受灾的百姓,寝食难安。
我想办法让沁水知县出面,搞个募捐,等募捐的差不多了,你让小侯爷露个面,见一见捐钱多的人。
最好还能夸他们几句什么的,这样他们面上有光,咱们得了实惠,沁水知县得了政绩。
互惠互利,大家都满意,事情自然就能办的圆满。”
胡秀儿听得连连点头,但是想不明白一点,
“为何一定要沁水知县出面?”
宋瑜竖起两根手指,
“原因有二,其一,咱们都是外地人,本地富商不一定信得过咱们,但是沁水知县是他们的父母官,他说的话,他们自然更容易相信。
其二,筹集银两只是帮扶灾民的第一步,后续购买农具,购置或者租借牲口,安排耕种,都得沁水知县去做。
咱们不能只让人家做事,不让人家得到应有的好处吧。”
胡秀儿琢磨了下,了然道:
“这就跟做生意一样,不能什么钱都一个人赚了,只有大家都有得赚,生意才能做得长久。”
宋瑜笑了起来,“你这么说也对。”
胡秀儿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如果,我是说如果那些富商富户迟迟不肯捐钱怎么办?
或者他们捐的太少,离咱们需要的银钱差得太远了怎么办?
咱们时间紧任务重,不能在这儿逗留太久,此事需得尽快完成。”
宋瑜心里已经有了盘算,他琢磨募捐这事儿不是一天两天了,但他想先听听胡秀儿的答案。
他发现胡秀儿考虑问题跟一般人不大一样,他也很想看看她跟在顾清晏身边这么些天,到底有多少长进。
胡秀儿见宋瑜反过来问她,仔细想了想道:
“要不,我带头先捐一笔?
按你预估的,如果把重建家园的费用也算上,咱们大概需要募捐到三万两银子。
我先带头捐个三千两,城中有头有脸的富商总不好比我少太多,怎么也得个五百到一千两。
有个一二十个富商,就能凑个七七八八,剩下的富户每人再捐个百八十两什么的,应该就差不多了。”
说着说着,胡秀儿忽然觉得这个操作有点熟悉,不由一拍桌子激动道:
“我知道怎么让他们心甘情愿掏银子了!”
宋瑜被胡秀儿这一惊一乍弄的心突突直跳,忍不住问她,
“你手都伤成这样了,拍桌子不疼的吗?”
胡秀儿这才觉得手疼,不过不要紧,比这更疼的时候她经历的多了,这种程度的疼,忍一会儿就过去了。
还是说正事要紧,胡秀儿忙对宋瑜道:
“你去庙里见过那种碑吗?
就是那种捐钱修庙立的功德碑,把捐钱的大善人名字都写上,让进庙里烧香的人都能看得见,给大善人积攒功德。
你说,咱们要是也给捐钱的富商们立个碑,让全县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功德,都夸他们,行不行?
我再挑几个捐的多名声好的,在给皇上的奏折中提一提,告诉他们,皇上也会知道他们的善举。
那他们不得抢着捐银子?”
宋瑜忍不住鼓掌,连连夸赞胡秀儿。
她真是变聪明了,这么一整套弄下来,哪个富商能不迷糊?
别说富商们,他要是有银子都想捐一笔,在皇上跟前留个好名声,这是多少人花钱都买不到的运气。
只要这些富商家中有子嗣,只要他们还想让子嗣走科考这条路,他们就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商户不缺钱,缺地位,缺权力。
能在皇上跟前留个好名声,对于家中子嗣在科考上会有多大的助益,谁也说不准。
但肯定只会有好处,不会有坏处。
花钱买个运气,很值。
胡秀儿没想到会获得宋瑜这般认可,一时竟有点受宠若惊。
虽说重生后她已经摆脱了宋瑜,但上辈子跟宋瑜在一起时,被他一直打压,一直贬低,而形成的习惯性自我怀疑,她还没有彻底清除。
突然得到宋瑜的认可,胡秀儿很不争气的开心了。
但只是一瞬,她就提醒自己这没什么,她已经不是上辈子的她了,宋瑜的认可对她也没那么重要。
就算是陌生人,这么认可她的提议,她也会开心。
这只是人本就应该有的反应,她要是因为认可她的是宋瑜,就故意抑制开心的情绪,反倒是对自己的不自信。
这么想着,胡秀儿的心境就越发坦然,面对宋瑜时也就越发放松。
第三百六十三章 明白的太晚了
宋瑜没察觉到胡秀儿这细微的变化,只觉得今晚两人聊的很投机,是他们这么长时间相处的最融洽的一回。
他想继续保持这种氛围,便主动道:
“那我明天一早就去找沁水知县,我估计他也很想来找我。
今天你们进城的动静挺大,他肯定很想知道那辆马车里坐的是谁。”
胡秀儿对这个安排没有异议,不过眼下还有件事要办,
“我应承了武胜关守将宋元忠将军,给他那儿送一万石粮食。
辛苦你尽快清点出来,等明日前往武胜关的官道完全疏通好了,就派人送上去。
还有就是咱们启程的安排——”
“你先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