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佐,既如此,殿下所行,必不会于我大晋不利!”
慕容念终于等到了她想要听到的话,她急忙步下高台,亲手将谢宜扶起,“尚书令言重了,诸位也都起来吧,大家能够明白长公主殿下为大晋之心,为天下之心就好。”
事已至此,明眼人该看出来,迁都之事,已不容更改。
无论这是不是萧季绾的意思,经过慕容念一番说辞,这都成了萧季绾的意思。
但,总会有不甘心的人。
“中书令,你代长公主殿下行事,所行所为我等本该照从,可迁都乃是动摇国本的大事,便是长公主殿下在此,也要问一问陛下的意思吧?”
说着话的人加重了“陛下”二字,慷慨激昂地质问慕容念,“难道我朝没有天子吗?”
慕容念平静地看过去,“我朝,自有天子。”
“那就等陛下醒来……”
“陛下同意迁都之举。”
百官侧目,循声望去,只见从未在紫宸殿上出现过的宋皇后,身着隆重的朝服,缓缓踏上了高台。
“臣参见皇后殿下,殿下千岁。”
慕容念最先拜倒行礼,群臣反应过来,也跟着行礼,“臣等参见皇后殿下,殿下千岁。”
宋皇后与慕容念对视一眼,微微颔首,而后面朝众臣抬手,“平身。”
雨水浇灭了烽火,湿漉漉的气息在夜色中弥漫,包裹着灯火通明的长安,它亮如白昼,却仍在沉睡,还未苏醒,至少,繁华未醒。
曾经的帝国繁华被遗留在时过境迁之中,再次相见,仍旧是因为硝烟与战火,萧季绾放开照衣的缰绳,任它在朱雀大道上踱步。
她眼前的这条宽广笔直,直同天家宫阙的道路,才是四海之内真正的朱雀大道,它比建宁那条朱雀大道宽了五成不止,两侧白墙相对,五步一灯,烛火之下,她看清了大晋昔日都城的创痕。
一切都与她想得不一样,在她曾经的幻想中,北伐的最后一战,回归长安的定鼎之战,该是千般琢磨万般筹谋之后顺势而为,不费吹灰之力的,而非是以大晋两名良将,一支精锐的骨血为代价铺就着回归之路,可事实就是如此,在最后关头,战争显露出它最本真最实际的残酷面目,告诉她也告诉大晋所有的执政之人,胜者为王,王道偏孤。
“殿下,殿下!”黑夜中传来急促的呼唤,不远处的火把连成一线,井然有序地向着这边移动,待到近处,萧季绾才看清来人,是宋蓝田。
宋蓝田在他们攻城的紧要关头,率领十余玄甲军自守城的兕伏营背后杀出,将一面姜氏玄甲军的军旗插在了长安城头上,北齐军心如山崩塌,而大晋一鼓作气。
高涣被关押在长安县狱中,只等大局落定,血祭在叠谷关,在这场南北一统的战争中阵亡死伤的所有军民,看守的事被萧季绾交给了宋蓝田,宋蓝田不在县狱,忽然来到这里做什么?
萧季绾皱着眉往前走了两步,问道,“何事?”
火光映照下,宋蓝田脸上的焦急之色清晰可见,他说,“齐帝声称有证据,要见长公主殿下。”
“证据?”萧季绾冷笑,“伪证吗?姜大将军父子为国捐躯,这难道不是他们忠心耿耿的最好证据?构陷我大晋忠臣良将,孤看高涣是不想再活下去了!”
高涣在长安被攻破之时,当着北齐与大晋数万将士历数姜原遂与姜尚川背信弃义之过,萧季绾一怒之下本想杀了高涣,可又思及若是当众杀了高涣,姜家父子身后名便再也说不清,这才留下了他,谁知高涣贼心不死,如今竟口称有伪证。
对于高涣赤裸裸的构陷,宋蓝田自是愤怒,他向萧季绾请示道,“可要臣杀了他?”
萧季绾不置可否,只道,“孤要叠谷关的真相。”
“是,臣明白。”
“明日孤会前往蜀中,调蜀中驻军南征于施,长安这里就暂且交由你与李将军,建宁传书,陛下不日就要过江迁都,三宫破败已久,先将太极宫清理出来供陛下下榻,安抚好长安百姓,待中书令抵京,一切事由可向她请示。”
萧季绾细细吩咐完,拍了拍手唤照衣,“照衣,我们该走了。”
照衣“哒哒”地跑过来,萧季绾摸了摸它的脖子,“辛苦你了,今夜好好休息一下吧。”
夜空中,乌云散去,宸星光芒大盛。
第241章 追究
迁都可不是将人全部迁到长安这么简单, 更重要的是将权力中枢给迁过去,所涉及到的事务十分浩大复杂,千头万绪之中, 慕容念决定先将永嘉帝送过去。
皇帝一迁走, 便是朝臣再后悔想要生事, 也来不及了。
由钦天监择定的最近的黄道吉日一出, 慕容念就开始着手安排永嘉帝离开建宁一事, 禁卫是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