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宋观唐 作品

分卷阅读433

手在萧季绾颈后交叠,“记住臣昨夜说的话,凡是大晋历代忠臣良相所有之哀荣,舒州慕容氏也都要有,日后再有这般恩及先祖的机会,殿下可不能想着旁人。”

萧季绾的心揪成一团,她低头看进慕容念的双眸,郑重地开口,“别怕,阿念,若有罪罚,有报应……”

“不会有,”慕容念打断萧季绾的话,斩钉截铁道,“不会有罪,有罚,有报应。”

萧季绾笑道,“是,不会有,舒州慕容氏诗书传家,傲骨铮铮,所行所为皆为天下黎庶,孤由衷感念,愿为天下计,慕容氏先祖在上,必会令孤,功过相抵。”

“嗯。”慕容念点点头,“阿绾同我想的一样。”

“那我们算是,心有灵犀了。”

永嘉二年的三月三上巳节,太宸宫中延续了二十多年的惯例终于在被打破,这一日,永嘉帝没有带领文武百官前往汤泉行宫,而是率领群臣来到了长江之畔,为镇国晋宁长公主送行。

三日前,永嘉帝下诏,允长公主所求,将长公主府迁往荥州。其实这作为的迁移,并非是将建宁的长公主府邸完完全全搬迁到荥州,而是在荥州再设一座长公主府。

荥州的长公主府建制同摄政王府,下设官署,同时永嘉帝将北方铸币权以及江北诸郡的辖制权全部交给了萧季绾,一旦北齐有异动,长公主府制诏便如同天子制诏,可调度一切所需,全力保证大晋北归之策的推进,为此,永嘉帝特令中书侍郎慕容念随行荥州,专司制诏之事。

“皇兄,送来送去,已是不得不分别之时,”萧季绾抬手躬身,“臣妹谢皇兄相送,也谢皇兄的信任,臣妹必不负皇兄所托,定令我朝归还长安,复我大晋全盛之域。”

“阿绾,一切当心,多多保重。”

在群臣的恭送下,萧季绾与慕容念一同登上了前往江北的船只,随着建宁在身后远离,对岸玄甲军的旗帜渐渐清晰,曾经被刻意埋在心底的记忆重新涌上心头。

她从长安仓皇而逃时,就说过,她一定会回来,如今,她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阿念,我们回去了。”

慕容念抬起萧季绾的手腕,贴上那只嵌着银块的手镯,手镯曾一度被萧季绾收在匣中,慕容念知道,那是她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不敢去触碰长安的记忆和对阿福许下的诺言,如今她重新戴上,并非是觉得自己能够面对死去的人,而是用它来提醒自己,从今日起直至北归成功,她都不能后退。

“嗯,”慕容念双手圈住手镯,也圈住了萧季绾的手腕,“我们回去了。”

一路过江,从皖北登岸,萧季绾扶着慕容念下了船,远远地就瞧见姜尚川打马过来,她偏头问慕容念,“当初你是如何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材的?”

“虎父无犬子,凭翼国公随你在郁林的作为推测,其子也差不到哪里去。”慕容念含糊地回答。

正说着,姜尚川已经到了近处,下马后兴冲冲地上前道,“殿下安,臣听闻殿下要从皖北登岸,一连几日都来此查看,总算等到殿下了。”

萧季绾目光如炬,笑着说,“姜将军这般急切,怕不是在等候孤,是在等候孤为你传信吧。”

被揭穿了心思,姜尚川不好意思地搓了搓脸,“那什么,江边风大,请殿下起驾往驿馆下榻。”

萧季绾不忍再打趣姜尚川,路过他身边时,指了指身后执素捧着的一方木匣,神秘地开口,“看见没,那一匣都是你的。”

姜尚川顿时眉开眼笑,“多谢殿下,谢殿下,麻烦殿下了,麻烦麻烦,”然后急忙走到执素身侧,笑眯眯地说,“这位阿姊一路捧着木匣,想必很是劳累,不如就由我代劳吧。”

执素还没说要将木匣交出去,姜尚川手下一转,木匣就稳稳当当到了他的手中。

“殿下,这……”

萧季绾回过头来正巧瞧见这一切,无奈道,“随他去吧。”而后忍不住重复了一遍方才的问题,“阿念,你究竟是怎么慧眼识珠的,这分明是个傻小子嘛。”

“哪里是我慧眼识珠,”慕容念压低了声音,“慧眼识珠的,是赵士全。”

萧季绾脚下一顿,“怎么说?”

“赵娘子是他的掌上珠,便是想为赵娘子寻一条后路,将她从赵氏的泥潭中摘出去,他也不会随意寻一个人,赵娘子与姜将军有交情在先这一点固然重要,可再深的交情都不比能保下赵娘子来得重要。”

萧季绾明白了,“赵士全肯将女儿许给他,是觉得他有那个能力能在赵氏大厦倾覆后保住赵惊玥,可是不对啊,”萧季绾可没被慕容念绕进去,“赵士全将赵娘子嫁与他,可是发生在你给他出子代父过的主意之后,如此说来,还是你慧眼识珠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