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几上,面色不怎么好看,“其他三个还不知她是怎么死的。”
颜君至听了一会儿,开口时说的却是另一件事,“殿下将南边交给了慕容念?”
“嗯,”说到这个,萧季绾忧虑更甚,“皇兄遇刺迟迟不醒,北边又异状突发,孤用阿娘留下的遗诏将阿念晋为中书令,让她持镇国公主印信替孤坐镇建宁,太傅觉得此事不妥?”
“并非不妥,”颜君至答道,“眼下这个安排是最好的,只是殿下是否给中书令留下了一支随时可以调动的军队?”
“军队?中央十六卫中仍有……”
颜君至打断萧季绾的话,“不一定是中央十六卫,但必须是一支能够随时出兵,且装备精良能堪大用的军队。”
萧季绾警觉起来,“太傅何意?”
“殿下以为,大晋与北齐的最后决战,战场只会局限于北方吗?”
萧季绾陷入了沉默,颜君至提到的这一点,是她从来没有想过的。
“细作在建宁将水搅浑,他们既有乱局之意,若能向这乱局之中更添一把柴,殿下以为他们会放过?”颜君至解释道,“北边乱了,是意料之中,南边乱了,才是意料之外,南边一乱就是我大晋后方动乱,届时我大晋腹背受敌,多少都会影响到前线的战局,他们既然费尽周折在建宁投入细作,除了刺杀陛下,截断玄甲军的信道,难道就不会再有其他动作?”
萧季绾神色一凛。
是啊,只要细作一有行动,必会露出蛛丝马迹,被查出来是迟早的事,因而只要细作一动,几乎等同于暴露,既然暴露,为何不在她们彻底揪出细作之前多用上几用,从而将大南的水彻底搅浑。
那么他们还会做什么?
对建宁的布防下手?直接挟天子以令诸侯?
不可能。
萧季绾迅速否决了自己的这个猜测,若是北齐向借细作之手破坏建宁布防,一开始就不会采取刺杀这一招。
不是对建宁的布防下手,又是什么呢?
萧季绾的脑海中浮现出慕容念从西市孩童口中听来的那首童谣,之前她们以为那首童谣是为了离间天子与姜氏,但在此之前他们又刺杀了天子,天子既昏迷不醒,离间之言四下传播又有何用?
倘若一开始她们想错了,童谣不是为了做离间之用,还能做什么?
传递情报!
童谣是为了传递情报!
这样一来就能说得通了,韩翎纾刺杀天子被下诏狱,细作出于隐藏的目的,又或者是因为韩翎纾这个重要的联络人不在,他们无法传递消息,所以才让散落在大街小巷的孩童替他们传递消息!
那首童谣怎么唱来着?
关中遂,功盖主,妹与兄,共天下。
阴胜阳,人主衰,坤倒悬,天地覆。
可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秘密?
第237章 末路
当太阳再度升起之时, 长安城易了主,或者说,是物归原主。
姜原遂率领玄甲军主军自北城门而入, 迅速从北齐军手中接管了其余三座城门。
太极宫在晨光中巍峨耸立, 与他多年前所见相比, 变得更加破败沧桑, 仿佛一位垂垂老矣的老者, 在风烛残年之际终于等到了故人远归。
荒芜残败吗?
没关系, 等到王朝北归,等到大晋还都长安, 昔日的长安三宫会重获新生的, 对此,姜原遂毫不怀疑,而在它重焕生机之前, 他需要去做最后一件事,就是给这场定鼎之战扫尾,将鸠占鹊巢的强盗彻底从这片土地上清扫出去。
然而事情有些出乎姜原遂的预料。
“大将军,万年县中并未发现齐帝踪影!”
“大将军, 长安县中也未曾发现齐帝踪影!”
听着属下的汇报, 姜原遂不禁陷入沉思, 高涣竟不在长安?还是他已经趁乱逃走了?
也并非没有这个可能,虽然一破城他就下令封城,可难保城中还有其他通道,毕竟长安离开大晋的怀抱已经太久,在离开的这几十年中, 它一直由高薛人管辖,高涣即位之后若是想要在城中建什么密道, 他们也不会知晓。
“继续搜,所有没来得及逃走的北齐官员一律押送至万年县寿光坊的琦王宅暂作看管,顺便问问他们,知不知道高涣去哪儿了,若是谁能供出高涣确切下落,本将可免他们一死,”姜原遂吩咐完之后,又命人取来一只信鸽,亲手给萧季绾写了一封传书,告诉她长安已收复,接下来他会率领玄甲军主军乘胜追击,向东进发收复关中其它失地,与右军在叠谷关合兵后,再向北追击,直至将高薛彻底赶出大晋。
时间仓促,姜原遂匆匆写完后就将信鸽放飞,待信鸽在天际失去了踪影,他又立马着手点兵,将长安交给副将王居一后,继续东进去了。
而远在叠谷关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