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宋观唐 作品

分卷阅读480

终是开口询问,“阿进,你执意入军,是不是在建宁听到了什么流言蜚语。”

姜原进三番五次向姜原遂请求入军,被姜原遂拒绝后,他便不再提,谁知八月的时候,他忽然就寻上了华夫人,不惜拖着残躯向长嫂下跪,只为求得一个机会。华夫人六神无主,思来想去,就这事儿问了赵惊玥,又听赵惊玥言此事可征求帝后的意见,华夫人就趁着入宫的机会向宋皇后提了提,永嘉帝知道后,加急往汉川送了书信,姜原遂这才点头同意。

“哪有什么流言蜚语,”姜原进将酒馕放在一侧,伸手靠近了篝火,篝火将他的双手映照成暖黄色,他在光中动了动手指,回答道,“是我觉得怎么能够靠着阿兄的战功过一辈子呢,那样不就成了整个翼国公府的拖累了吗,这才想着入军。”

“也是陛下海乃百川,不拘一格,”姜原进继续道,“不嫌我双腿残疾,这才给我得了机会。”

姜原遂的眉间早就染上了北地风霜,霜雪在他的脸上留下了刀砍斧凿般的纹路,不笑的时候格外严肃。

永嘉帝同意姜原进入军的原因,他大约能够猜得到。

因为姜原进身有残疾,且曾任北齐伪官。

永隆之前,按照律令,身有残疾之人不能够入朝为官,可时移世易,乱世当前,取贤取才为重,大晋能用一位独眼的东都刺史,也能用一位双腿残疾的营中军师,再则姜原进以北齐伪官之身弃暗投明,倒戈向晋,而如今北齐官场之内任不乏大晋遗民在任,任用姜原进也是间接给了这些人一个友好的暗号,让这些人多了一条退路,多了一条退路,对高涣也就少了一些死心塌地。

正是由于看穿了这两点,在接到永嘉帝探询的私信之后,姜原遂才会同意让姜原进入玄甲军,在其帐下效力。

姜原遂也曾为这个决定而感到担忧,但姜原进半年来的所行所为渐渐地打消了他的忧虑,是他狭隘,也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囊中酒已无,姜原遂起身进了营帐,再出来时手中多了只茶壶。他有夜里饮茶的习惯,尤其是在大战之前,为了不破军中酒禁,他会以浓茶代替,作为提神之用,只是思量到姜原进身子弱,夜里不好饮茶,就将壶中的茶尽数泼去,灌了一壶清水放在篝火上吊着。

小小一壶,很快就沸腾起来,姜原遂倒了两大碗,给了姜原进一碗,“来,以茶代酒,为兄向你道歉。”

姜原进面上带了浅浅的笑,“阿兄,此乃清水,何来茶。”

姜原遂愣在当场,姜原进的笑意深邃了几分,“阿兄,同你说笑,你可别认真,我的意思是,阿兄为一军主将,肩负国之重任,自然应当谨慎为先,何来错处。”

原来他都明白,也都看得出来。

姜原遂心中愧疚更重,将碗与姜原进手中的一碰,水微微洒出几滴,没入篝火,篝火发出“滋滋”声,姜原进无奈地拍了拍姜原遂的肩,“阿兄,今日是除夕,辞旧迎新,你我一同饮了这碗清水,往昔就不再放在心上,且看来日,如何?”

“好!”姜原遂干脆利落地将水一饮而尽。

二人同时将碗翻转过来,果真一滴不剩。

姜原进弯腰捡起一根干柴扔进火堆,火势立刻旺了些,“方才阿兄问我,这些年在北齐怎么过的,其实也不全然是艰难困苦,也有许多有趣之时……”

姜原遂侧着脸,认真地倾听,时不时插上两句。

二人的经历都十分丰富,这天儿聊至东方既明也不觉困倦。

姜原进看着远处冉冉升起的朝阳,对姜原遂道,“阿兄,永嘉三年了,新岁安康。”

“永嘉三年,旭日东升,”姜原遂神清气爽道,“是个好兆头,希望阿进得偿所愿。”

姜原进淡淡道,“好。”

得偿所愿,失之东隅,收之桑榆【1】。

本来说一同守岁的,可守着守着,慕容念就失去了意识,等到再次醒来,她发觉自己靠在萧季绾的肩上,而萧季绾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她的侧脸,好似在打量她什么时候会苏醒过来。

按了按眉心,慕容念看了眼熄灭的蜡烛,问道,“我何时睡着的?”

“我说到那年在沂东山,我随老师在田间农忙,而你坐在田埂上看着我与老师劳作的时候,你就倒在了我身上。”萧季绾如实道,“看你疲倦得很,便没有唤醒你,守岁吗,也不是醒着才能守。”

“什么歪理,既是守岁,自然该是醒着的,”慕容念直起身子,发觉萧季绾看她时的姿势有些不对劲,狐疑地按了下她方才靠着的肩,果不其然,她听到了一声抽气身。

“你该将我送去榻上。”慕容念轻轻地按着萧季绾半边麻木的肩,叹了口气,“倒也不必如此实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