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宋观唐 作品

分卷阅读366

永嘉

大约是抱着有生之年能够重回长安的念头, 延和帝生前并未在江南定下自己死后的埋骨之地。可无论他生前是何想法,既已驾崩,遗骸便不可能长留世间, 三省六部皆上书请求让大行皇帝早日入土为安, 燕皇后便定了伏龙山为延和帝的帝陵, 号“景陵”。

夫妻多年, 哪怕最后机关算尽, 二人在虚与委蛇之间数度交锋, 燕皇后也是最了解萧煊的人,他生前最想效仿的便是景和帝, 因此在定年号之时用了“和”。大业中道崩殂, 愿景虽不能成,但燕后在定陵号之时特意择了“景”字,凑成“景和”二字, 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灵。

国不可一日无君,在文武百官的三催四请下,太子萧季钧于先帝灵柩前继皇帝位,改元“永嘉”, 为先帝上谥号“平”, 尊皇后燕氏为太后, 太子妃宋氏为皇后,范阳长公主为范阳大长公主,晋宁公主为晋宁长公主。

永嘉元年的正旦,既无烟花也无红绸,凡大晋疆域所在, 白雪簌簌,白幡猎猎, 皆在为平帝戴孝。

延和一朝随着江南两大门阀的轰然倒塌走到了尽头,永嘉一朝在兵荒马乱中缓缓开启,比起哀伤,天下臣民更多地感到了迷茫与担忧。

朝堂空了大半,而边塞的烽烟随时都会燃起,这个偏安了二十四年的王朝,该何去何从,谁也说不清楚。

看不清楚前程,但天下依然需要尽力去维系其有条不紊的运转。

在燕太后的授意下,永嘉帝令各地文官武将继续各司其职,不必入京吊唁,同时加开恩科,以补赵氏与张氏覆灭后朝堂的空缺。

永嘉元年的正月,大晋君臣要面对的事情那样多,为大行皇帝送行似乎成了其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个。

平帝出殡是在雪后初霁的那一日,千里银白,雪净空澈,永嘉帝与晋宁长公主亲自为平帝扶棺,与燕太后一同将其送到了伏龙山景陵的主墓室。

主墓室是建宁三百名工匠紧急开凿出来的,修整得并不很完美,永嘉帝心中似觉对先皇有所亏欠,在主墓室的石门阖上的那一刻,他抚着石门轻声道,“此处只是阿耶暂居之所。”

身后的百官听见的,听不见的,都默默垂着头。

送平帝入葬后,永嘉帝又带着一行人去拜谒了附葬在此的怀悼太子、怀殇王及长平思公主。

长平思公主的牌位如新制的一般,安安静静地置于两位兄长的牌位侧后方,安安静静地守着萧氏皇族的秘密。

自平帝驾崩后,萧季绾一直都显得异常冷静,在兄长阿娘数度悲痛过度时,主动挑起了治丧的重任。她分明也是第一次经历这等大事,行事章程却挑不出一丝一毫的差错,令文武百官心悦诚服,就连她自己都觉得自己平静得过了头。

而此时此刻,看见长平思公主的牌位,她的冷静与自持终究还是出现了裂纹,情不自禁地后退了半步,余下的半步,被及时上前的慕容念给撑住了。

平帝驾崩以后,慕容念一直寸步不离地跟在萧季绾身侧,长平思公主这个身份下的秘密,萧季绾曾告诉过她,因而在入祀观之时,她就密切关注萧季绾的情形。

“阿绾。”

慕容念很知晓该如何安慰人,倘若她用心的话。

萧季绾搭上慕容念的手背,轻声道,“无事。”

慕容念不信,她分明看见萧季绾的眸中已经起了波澜,当着群臣却也没再说什么,做什么。

好不容易回了长乐殿,萧季绾借口连日操劳累得慌想要休息,屏退了寝殿中所有的宫人,也包括慕容念。

“阿念,你陪了我这许多日,想必也累了,去歇着吧。”

慕容念站在殿中央,平白地生出了一种固执。

萧季绾强撑着挺直腰背,“阿念,去休息吧。”

算我求你。

固执并未消退,心却跟着一点一点软下去,慕容念移动了脚步,并非朝着殿外,而是朝着床榻的方向。

她走到萧季绾这几日都未曾躺过的榻边,脱下了步履,抬腿上了榻,而后屈膝坐在榻内一侧,她的手边,是一只布老虎。

布老虎的一只耳朵上有深深的牙印,慕容念环抱起布老虎,低头拨动那只耳朵。

一下,两下,三下,四下……

她在等,等萧季绾过来,给萧季绾选择。

若数到十下,萧季绾还是没有过来,那便是她当真不想要她的陪伴与安慰,十下过后,她自会离开,将这方天地还给萧季绾。

萧季绾的答案是,在她数到第五下时,同曾经无数次一样,轻轻将头枕在了她的膝上。

她一只手垫在萧季绾脑后,一只手遮着萧季绾的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