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着不妥是吧?巧了,我也这么觉得。”萧季绾适时露出一副忧国忧民之色,“若真以君子六艺取士,那也只比从前推举之制好上些许。”
慕容念像是走神似的,目不转睛地盯着桌上那短枝,萧季绾却知她已陷入沉思,知趣地静默在一旁。
过了许久,慕容念才开口,“安南的驻军人选,殿下可思量好了?”
“怎么忽然问起这个?”萧季绾摇了摇头,“还未曾想好,”说到此处,萧季绾坦然地向慕容念透露出自己迟迟拿不定主意的原因,“我想了想,如今能腾出手去安南的,只有十六卫中的几支,可派任何一支前去,我都不放心,他们曾受制于各大世家,终究不是与我一道走出去的长水军,而安南不同大晋的任何一处,郁林虽向大晋称臣,受大晋诏封,但毕竟不是大晋直属,且其把控西南马的商道,我不在郁林,姜大将军又南征北战,这一支若背地里有动作,后果不堪设想。”
“郁林若有战事,要靠的,其实还是泸州折冲府,”慕容念分析道,“如此一来,安南这一支驻军的首要作用便是震慑,或许,不必只择一支。”
“你是说?”萧季绾猜测,“分别从中央禁卫中选人?”
“从中央十六卫中最先试炼,挑选自愿且胜出的五千人马驻扎安南,为期五年。”慕容念问,“长公主殿下以为如何?”
“选拔的条件?”
“容臣先回答长公主殿下前一个问题,君子六艺。”慕容念垂眸。
萧季绾笑道,“我知你不会无缘无故岔开话题,如此,洗耳恭听。”
“如今大晋所需,乃文武兼备,不如只取文与武,将文举与武举分开,文择三科,武择三科,文三科为策论、典治、诗赋,武三科为兵法、骑射、对战。”
萧季绾原是笑着的,而她听着听着忽然正色起来,待慕容念说完,她才久久回不过神,“在文举之外,创立武举?”
“武举不必从明年开始,就从为安南都护府选军士开始。”
慕容念身上的树影开始偏移,良久,萧季绾道,“比起我,你才是阿娘的学生。”
“臣不敢忝功,皆是先人智慧。”慕容念说了一句莫名之语,抬起头,见月照千里,却不见故里。
萧季绾沉浸在文举与武举的思索中,未曾留意细想,也错过了窥见穆容念的机会。
“殿下,这一组的宫人已经全部询问完了。”邵殿正将名册奉给宋皇后,“请殿下过目。”
宋皇后接过名册瞧了瞧,“一半人愿离开,先记着吧,下一组。”
“甲组退,乙组进。”随着邵殿正的高声唱名,掖庭宫人井然有序地进入嘉应院。
待一百位宫人全部站定,宋皇后起身行至众人面前,“诸位想必都清楚吾唤你们来此的目的,陛下初登天极,思量诸位在掖庭侍奉多年的苦劳,意欲释放已到年岁的宫人出宫,你们都是在名册上的,符合离宫条件的宫人,吾因此来到这掖庭宫,想当面问一问你们自己的意见,你们放心,陛下与吾绝不强迫你们留下亦或是离开,对于吾的两个问题,你们可畅所欲言,第一问,你们是否想要离宫,第二问,你们对今后自己的日子,有何想法。”
宋皇后回到廊下落座,“邵殿正,开始吧。”
“是。”
邵殿正打开乙组的名册,排在第一个的名字,赫然是刘龄娘。
这个名字邵殿正不可能忘。
刘龄娘,正是她当年在掖庭欺侮慕容念,被萧季绾撞见,萧季绾才不顾宫规将慕容念强行带出掖庭,此后二人发生的种种,乃至大晋如今的朝局,从某种程度上都从刘龄娘起。
邵殿正盯着这个名字迟迟不开口,宋皇后发觉出不对,低声询问,“邵殿正,可是有不对之处?”
底下第一排首站着的宫人,也就是刘龄娘,此刻汗流浃背,低着头不知所措。
离不离宫她倒是已经不在乎了,她只希望上面的贵人前往别想起来她是谁。这么多年里,她一直在后悔当初招惹了慕容念,虽然后面长公主不曾与她为难,掖庭令也只小惩大诫一番,但是这些年她在掖庭的日子何尝好过,无人相帮,无人相交,在这掖庭便如暗夜行舟,随时会遇礁石,所以她一直战战兢兢,提心吊胆,生怕一不小心就在此惹祸上身。心上的折磨受了这么多年,偏又不敢死,好死不如赖活着,她只求能平安度过今日。
邵殿正将刘龄娘的惊恐看在眼中,暗叹一口气,凑近宋皇后,俯身回禀,“殿下,这刘龄娘,便是数年前将慕容舍人推下井的那一个。”
这么一说,宋皇后就明白了,她沉吟片刻,“让她上前回话。”
第191章 龄娘
“乙组第一位, 刘龄娘上前回话。”
刘龄娘哆嗦着上前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