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宋观唐 作品

分卷阅读306

许久,皇后殿下又过了目,不必太过紧张,不会出岔子。”

慕容念垂眸,视线落在手中的木匣上,里头放着的是她反复修改了十余次的草诏,每回只要事涉郁林,她总是会这般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生怕自己一个字一个词用得不妥当,给萧季绾留下后患。

“我知你担忧什么,你是怕在大晋引入甘蔗种植,推广蔗糖制法后,坏了其他人的利益。”秋知礼并未点明“其他人”是什么人,但略一想也知,是那些掌控着大晋传统制糖之法的牟利者。

在大晋,盐、铁这两样东西属于官营,糖却不是,大晋官方准许民间制糖,同享此利,而推行蔗糖制糖之法,必会打破如今已经稳定的糖产利益格局,因为任何一种农作物都需要因地制宜地种植,甘蔗从比于施更加遥远的西南国邦而来,在何地生长,如何种植,这些都需要司农寺去尝试,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预想的,那便是它不可能在大晋的任何一处都能够生长成活,这也就意味着,此项利益并非大晋全境都能享有。再则,大晋如今制糖之法主要是甜菜制糖之法,若甜菜的产地并不适宜甘蔗的生长,那么对种植甜菜的州县而言,他们延续了千百年的利益就会受到打击。

慕容念想得越多,下笔时就格外犹豫,虽然此诏之时下给司农寺,让司农寺研究在大晋种植甘蔗之法,但此诏会带来的后续发展,她却不能不考虑,因为她的官位是燕皇后给的,可将她带回来的人却是萧季绾,她虽是凤台掌诏,但在她自己的心目中,她不止是凤台掌诏。

转眼,二人就到了中书外省。坐落于皇城之中的中书外省比中书内省要气派宽敞许多,皇城之中来往的各部各司官员也比宫城中多得多。

二人的出现并未引起众人的注目,这倒是令秋知礼松了口气,她领着慕容念一前一后地踏入中书外省的庭院,前来迎接的是中书舍人裴敏。中书舍人与慕容念这个凤台掌诏平级,比凤台令还低一级,因而裴敏见了秋知礼还需向她行礼,裴敏似乎为此感到羞愤,只略叉手,并未躬身,秋知礼笑而不语,慕容念开口道,“我二人初来乍到,对中书外省并不熟悉,有劳裴舍人为我二人介绍一番。”

裴敏张了张口,廊下忽然响起一道咳嗽声,三人转身,只见右散骑常侍韦录行走了进来,右散骑常侍乃从三品【1】,三人见了韦录行皆要行礼,韦录行抚须点头,“裴舍人方才是腰不好?”

裴敏听懂了韦录行的话,脸上一阵红一阵白,韦录行点到为止,开口道,“不是要看一看中书省吗?你们忙你们的,不用管我。”

韦录行说完就往理事堂去了,慕容念将目光从韦录行的背影上收回,心下思忖,今日不是韦录行当值,他为何要来?

正想着,中书侍郎刘粲也从门下走了进了,见了二人,含笑着微微颔首,二人见礼。

刘粲也朝理事堂去,慕容念心中有了猜测。

难道,黔中的事定下了?

“你在瞧什么?”谢咏絮大摇大摆地走进萧季绾的书房,往地毯上盘膝一坐,捡了食案上的一枚酥饼啃了一口,皱眉道,“甜的?”

萧季绾抬眼,“咽下去,一点都不许浪费。”

谢咏絮若有所思地盯着手中缺了一个口的酥饼问道,“慕容掌诏亲手做的?”

不出意外的,一本书册砸了过来,极为准确地落在了谢咏絮怀中,谢咏絮将余下的酥饼整个塞进口中,拍了拍手,拎起书册一角走到萧季绾身边,将书册还给她,低头时发现萧季绾在看堪舆图。

“你看堪舆图做什么?”谢咏絮好奇地问。

萧季绾并不回答,将手中的一枚石子放在了“泸州”上方,想了想,又将它挪到了泸州东面的丰州。

“丰州?丰州不是荆王的封地吗?你折腾丰州干什么?”谢咏絮问个不停,萧季绾忍无可忍,“今日不用给王上上课,你是不是闲得慌,闲得慌就去将我上回交给你的几册典籍同译官一道译了。”

谢咏絮终于安静了下来,却仍杵在萧季绾身侧不动。

萧季绾将第二枚石子放在剑州上方,侧头打量了谢咏絮半晌,直到谢咏絮露出了心虚之色,方才开口问,“你来寻我,是不是有事相求?”

“没有。”谢咏絮回答得斩钉截铁。

估量了两下,萧季绾又问,“那就是有话问我?”

谢咏絮嗫嚅了两句,萧季绾离得近却听不清,按耐住性子要求,“你有话能不能直说?声音大些,说得清楚些?含含糊糊的,谁能听得明白?”

“好吧,”谢咏絮也不含糊了,直问道,“韩党没了,前朝还平静吗?”

萧季绾疑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