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宋观唐 作品

分卷阅读324

至今六年有余,积攒下的东西却不多,或者说,她没有积攒的习惯,从前萧季绾送她什么,除了无法送出的,她都赠予了执素她们,后来她差事办得好,燕皇后也会时不时赏赐一些,她也不会留着,同样会变着法儿分给同僚,因而六年下来,除了四季衣裳之外,竟少有富余之物。

少有,并不意味着没有。

四季的衣裳下,压着些别的,只是她放在那儿就再不去看它们。

许久不整理了,是得好好收整收整。

将衣裳搬开,托出藏在下头的几只木匣,只粗粗看了一眼,慕容念就笃定少了。

剩余的匣子打开,有萧季绾寄来的信,有萧季绾亲手做的木雕坠子,有萧季绾亲自制的糖……唯独没有韩再思送的那些物件。

她留下那些物件,是因为韩再思有用,而今,那些物件不翼而飞,慕容念记得自己并未扔过。

心中隐约有了猜测,放下匣子,将堆在榻上的衣物一件一件抖开,抖到第六件时,一张纸条飘落而下。

拾起一看,上头写着,“来日还你。”

萧季绾的飞白书,她怎会不认得。

还,怎么还?

只怕还回来的,也不会是韩再思送的那些。

不过,不用再追究这些了,因为这个“来日”,慕容念根本不确定自己还有没有机会等到。

她是凤台掌诏,调兵矫诏之罪,还有人比她更合适认下吗?

第153章 剑川

褚见微任蓬莱郡守的那一年, 刚好是蓬莱惊变的前一年,那一年,负责镇守蓬莱的右卫军大将军还是燕拓。

褚见微是个江南人, 祖籍在湘宁郡的湘州, 褚家原是湘州富商, 家族之中并无人入仕, 士农工商, 商位于最末, 因而哪怕再富裕,也只是富而无贵。

褚家的一线转机, 在于褚家当年的家主在前朝乱世之中跟对了人, 乱世豪杰并举,后来建立大晋的晋高祖在当时只是一州刺史,在众英云集的前朝末年, 并不起眼。褚氏家主北上送货之际,偶然结识了微服的高祖皇帝,他见高祖皇帝气度不凡,隐有王气, 便决定举家投效, 大晋立国过, 褚氏家主知湘州,受封延国公,从此褚氏由商入贵。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褚氏在大晋南渡之前就已败落,褚见微之父是这一代褚氏家主, 可他在褚见微八岁之时就已亡故,褚见微之父一死, 家中再无男丁有能力扛起家族兴复的责任,这是褚见微的母亲站了出来,以一己之力支撑起风雨飘摇的褚家。

褚见微幼年失祜,养成了发奋自醒又时时居安思危的性子,延和五年,延和帝御驾亲征北齐,当时还是湘州官府一名普通文书小吏的褚见微闻讯赶到建宁,于皇城外击鼓进谏,以“时机不当”为由请求延和帝断绝御驾亲征的想法。

延和帝虽未听从褚见微的谏言,去也没对他的“犯上”之举进行降罪,后来延和帝受伤而归,病榻之上想起了褚见微的谏言,将他传到榻前,问他是否愿意留在建宁。再后来,燕拓攻下宋州,继而又下莱州、海州、博州、秉州,收复了整个蓬莱郡,那时褚见微已经在御史台任职,听闻蓬莱全境收复的消息,向延和帝自告奋勇去蓬莱任职。

褚见微比燕拓小了十岁,二人却难得投缘,眼见蓬莱日益稳固,燕拓提出重设蓬莱郡守,并推举褚见微出任。褚见微以为他与燕拓,一文一武,能够通力合作,将收复之地从蓬莱扩大至荥阳、皖北,乃至长安,可是他上任不到一年,燕拓就在蓬莱惊变之中马革裹尸了。

燕拓之后,还有徐方。徐方与褚见微年岁相仿,一个是燕拓的半个弟子,一个是燕拓的忘年之交,二人脾性相投,合作无间,文武相谐镇守蓬莱十余年无恙,但无论是褚见微,还是徐方,他们都清楚蓬莱不可能一直这么安宁无恙下去,终有一日,大晋的军队会走出蓬莱,走向中原,走回长安,只是他们都没想到,风波再起的这一日,会来得这么突然。

军事不在褚见微的职责范围内,但身为蓬莱郡守,他可以没有领兵作战的本事,却不能不清楚蓬莱军防的动向。北齐兵临博州城下的这段日子,他甚至比徐方更加忧心焦虑,这大概是由于他自小经历所导致的居安思危的本能。

燕拓的惨死是褚见微绷在心头的一根弦,稍有风吹草动,这根弦便会被扯动,因而当他在一堆事关蓬莱民生的文书中看到陈青吾的那一封时,心头的弦差一点就要扯断。

“郡守,您怎么了?”一旁的文吏见褚见微脸色不好,关切地开口,“郡守这段时日太过操劳,您要多注意身子。”

褚见微口中说着“无事,无事”,脊背上却被冷汗浸透,他将陈青吾发来的文书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又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