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条可以作为取货的凭证,但店家不会无缘无故给这么张纸条给他。
走到角落处,打开一看,上头有三个数。
三,三,一九九
“啥意思?”宋蓝田问。
“找地方。”
广云县保留了大晋坊市的格局,三,三,一九九,便是横三竖三那个坊的第一九九家。
“你确定?”宋蓝田怀疑地问,“你怎么知道是这个意思?”
“刚才寄货的时候,店主说的。”
宋蓝田百思不得其解,姜原遂也没空多加解释。
宋蓝田回忆了一路才回忆起店主说过什么话,店主说,“你们外地来的吧,咱广云县位于南北交界,城中南北风物混杂,别有一番趣味,你们若有空可去各坊走一走,保准不会失望。不认得路也没关系,咱广云沿用了大晋的坊市制,哎,就像这一行行一列列的货物,譬如东市就在北二东二那个坊,以此类推嘛……”
好个以此类推。
宋蓝田暗道,原来是这个意思。
第152章 夜行
北齐来势汹汹, 兵临蓬莱,在荥阳、皖北两郡陈兵,首当其冲的, 便是被半包围的博州城。
博州城紧邻北齐辖境的城墙, 是蓬莱郡最为坚固的一面墙, 夯土铸外墙, 青砖铸内墙, 徐方还嫌不够, 还在城墙上与城墙内铸就了一道人墙。
博州大营的将士分成了十二拨,每隔一个时辰换一拨, 十二拨将士彻夜不停, 在城上,城中巡逻,一有风吹草动, 斥候便会以最快的速度上报大营,由徐方亲自定夺。
博州首当其冲,其它几州的防卫也不可掉以轻心,五州戒严, 右卫军的建制哪怕已经扩充至原先的八倍, 在此危急关头也显得捉襟见肘, 所以徐方要将广营县的两百右卫军调走之时,陈青吾没有任何理由挽留。
没了两百右卫军,束水的工程的节奏顿时慢了下来,每日的进程犹如蚂蚁搬家,看得陈青吾心急如焚。
雨季说来就来, 天要下雨时是半点不会让人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的,按照陈青吾原先的计划, 三百多人同时上工,怎么着都提前半个月完工,可人骤然少了一大半,这工期恐怕就要拖到九月去了。
九月已是深秋,夏汛早就过去,正要拖延到那时,黄花菜都凉了。
为了不耽误工期,陈青吾不仅在广营县进行第二次招工,还将目光放到了周围几个县,好在徐方调走右卫军时已经料到了他的难处,提前同郡守通了气,郡守下了令让广营上下游几个县通力配合,招工的文书颁布出去,勉强招收到一百多号人。
比陈青吾预想的结果要好得多。不怪大家不积极,实在是蓬莱夏汛往往是在夏收前后,换而言之,过不了多久就是夏收时节,百姓家中定是要以夏收为首要大事的,哪能全部出动同他一道去修河。
一共两百七十多号人同时开工,勉勉强强能在夏汛之前完成束水、固堤工程。陈青吾每日天不亮就往河边跑,查看当日河水的状况,顺便监察工程的进展,此后一直到天完全黑透,工人们早就休息了,他还要在河边坐一会才会回去,就差住在了河堤上。
可即便日日查验,严格把控工程的进度,他还是急得嘴上撩起好几个泡,整日祈祷今岁的夏汛能来的晚些,再晚些。
“郎君,我们该回去了。”常福第十八次提醒在河边望土兴叹的陈青吾,“今日您又比昨日在河边多待了半个时辰。”
“哎。”陈青吾白日里当着大伙儿的面不敢叹息,此刻河边只余他和常福两个,他便狠狠叹了个够。
眼前这条支流已经填了一半,水行比先前缓了不少,陈青吾在河边坐下,望着天边遥远的月,问常福,“常福,你说有没有可能,耿老他料错了,今岁夏雨不会那么厉害。”
常福不忍心直白地打破陈青吾的幻想,只好委婉地说,“耿老他在广营待了几十年……”
陈青吾不说话了,须臾,又是一声沉重的叹息。
月光洒落在平缓的河道上,河道上露出深浅不一的黑。
“其实,”常福绞尽脑汁想要安慰陈青吾,忽然陈青吾从河岸上跳了起来,三步并作两步往填了一半的河道上冲。
“哎,郎君!”常福拦不住,只得跟着冲下去,“郎君,您要做什么?”
“嘘!闭嘴!”陈青吾低声喝道。
陈青吾少有对底下人这般严厉的时候,因而常福被呵斥得愣在了原地,他怔愣的片刻,陈青吾已经从河道处兜了半袍泥沙回来。
“常福,愣着做什么,赶紧将风灯凑近些。”陈青吾将下袍里的泥沙倒在一旁,想自个儿去拿风灯,一看手脏得不成样子,只得呼唤常福靠近些,再靠近些。
风灯的光在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