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宋观唐 作品

分卷阅读285

人师表,给我警醒着点。”

谢咏絮挥了挥手,“知道了知道了,东西都带好了吧?赶紧走吧!”

萧季绾拉起缰绳, 捋了捋照衣的鬃毛,下令启程。

因着东境方定, 郁林内部战乱方歇,为防不死心之人卷土重来,萧季绾决定将姜原遂留在郁林镇守四境,茂国公宋百药已经先一步在泸州折冲府军的护送下离开了郁林,思量到此行无法带走过多兵力,萧季绾一个月前就传虎符给罗昆山,命他先一步送茂国公宋百药回建宁,算算日子,茂国公差不多该到建宁了,而她这边才刚刚启程。

此行萧季绾原只命宋蓝田带五十长水军随行,可从泸州借道时,罗昆山亲自率军来接。

萧季绾看了看罗昆山身后的数千府军,觉得太过兴师动众,虽然阿耶阿娘将能调动泸州折冲府的虎符留给了她,还给了她随时调军的特权,可是她除了在安定郁林时调用过,还从未将折冲府军充作私用。

罗昆山看出了萧季绾的心思,解释道,“是皇后殿下下了诏,命三千折冲府军护送大都护回京。”

“是阿娘?”萧季绾离开建宁近乎一年,一开始还会往建宁送去家书,后来随着郁林局势变化多端,她便无暇再写家书,除非是需要奏呈帝后,请求定夺之事,再也没往建宁送过什么信笺,因而对燕皇后下诏命折冲府军护送之事颇为意外,“阿娘怎知我何时启程?”

“臣前些日子奉命回京述职时接到的皇后殿下的诏令,想来是殿下与大都护母女连心。”罗昆山拍马走在萧季绾身侧,打算一直护送她到泸州东面的边界,便同她多说了几句,权当聊天。

“刺史见到我阿娘了?阿娘可好?”萧季绾问。

“不,臣并未见到皇后殿下,”罗昆山身为边将,本不该对京师局势过多置喙,但若是萧季绾的话,他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二,“今岁魏国夫人冥诞,皇后殿下亲自前往太徽观祈福,至今尚未回宫。”

萧季绾立刻觉察到一丝不同寻常的意味,她若有所思地看向罗昆山,“京中发生了何事?”

“韩党倒台。”其余的,罗昆山也无法多说。

韩党倒台之事萧季绾是有所耳闻的,只是她没想到这事儿会令她的阿娘离宫前往太徽观,罗昆山的弦外之音,她已经听懂了。

听懂了,她才更加担心。

“多谢罗刺史,就送到此处吧!”说完,萧季绾拍马加快了脚步。

上次从郁林回建宁,是个下雪天,这次从郁林回建宁,也是个下雪天,萧季绾骑着照衣,在建宁城门关闭的前一刻穿过了城门。

照衣是第一次来建宁,却一点也没有身在异乡的惶惑,四只马蹄踩在薄薄的积雪上,在朱雀大道上留下一串马蹄印。

这一次的雪,只下了一小会儿,等萧季绾双脚站在太徽观的墙根下时,雪已经停了。

雪停了,天也黑了,月亮爬上来了。

慕容念在九华院中发现了一把琴,琴上积了厚厚的一层灰。她将琴从犄角旮旯出抱出来,轻轻拂去灰尘,七弦琴露出了原本的模样。

是一把上好的桐木制成的伏羲琴,琴身上篆刻着“晋宁”二字,见到这两个字,慕容念就知道谁是这把琴的主人了。

在沂东山时,戚晏清什么都教,诗书礼教,君子六艺除了射,也教,乐就是其中之一。戚晏清会弹奏七弦琴,还会吹埙,他将这两种乐器传给萧季绾,也教给了慕容念。

慕容念能够认得出这般琴,并不仅仅是因为其上有“晋宁”而知,还因为萧季绾告诉过她自己曾经有过一把琴,琴上还刻着她的封号,只是忽然有一天就寻不着了。

原来是在九华院。

慕容念将“晋宁”抱到院中,放在梅树下的石桌上,一挑,一勾,试了试音色,平和沉稳,委婉幽远,音色未改,是把好琴。

皓月当空,梅香浸心,莫名被随意勾挑出的琴音翻拨出了千头万绪,思绪的这头没入前尘,思绪的那头连着今生。

许是雪后的月色太好,梅香太过清冽,慕容念鬼使神差地在石桌前落座,双手搭上琴弦,成曲的调子自然而然地倾斜而出。

前世她会弹筝,筝的音色似乎更亮一些,更脆一些,同筝相较,琴要敛得多,同前世相较,她也要敛得多。

是敛,而不是忍。

忍,是因为有所图,而敛,则是因为有所惧。

琴声幽幽绕过九华院的院墙,落在另一侧马的耳中,人的心上。

照衣在琴声中晃了晃脑袋,萧季绾在琴声中蹙起了眉心。

弹琴的人有心事,萧季绾笃定地想,她有心事。

“嘘!”萧季绾摸了摸照衣的脖子,让她安静些,照衣似乎听懂了暗示,立刻如石雕一般站到了墙角。

萧季绾翻到照衣背上,而后借着照衣的高度,踩着马背爬上了院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