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宋观唐 作品

分卷阅读299

戚晏清今日不饮酒,换成饮茶,小火炉上茶寮里的水滚开,戚晏清用棉布裹着壶柄,拎起茶寮向茶壶中煮水,滚水注入,茶香四溢。

做完这些,他才开口问萧季绾,“怎么,不想让任何一方沾手黔中郡?想从国子监那群一点主政经验都没有的学生中选?我可提醒你,黔中郡新纳入大晋版图,它怎么来的你比任何人清楚,你放心将它交给一点经验都没有之人?”

“这正是学生犹豫之处,学生既不希望黔中郡成为各大世家门阀分割的肥肉,但也知那里情形复杂,若派去的主政之人毫无经验,只怕镇不住。”

“你不想用世家门阀的人,可国子监里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同他们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戚晏清问,“如何能杜绝?即便皇后殿下已经下令在科考中实行糊名誊录,又命我立石经统一科考范本,但这些在短期之内,只能稍稍抑制世家累进之势,想要根除,绝无可能。”

戚晏清想了想,补充道,“水至清则无鱼【1】,想要根除,从古至今,都没可能。”

“那像谢氏一般的学生呢?”萧季绾又问,“哪怕与世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愿意做个纯臣也好。”

“谢家可不是纯臣。”戚晏清道,“谢宜清高,两眼一睁谁也瞧不上。”

“依老师之言,黔中郡主政之人,只能出自世家了?”萧季绾问。

戚晏清闻言从袖中掏出一张字条,扣在石桌上,萧季绾拿起看了,上头一共八个人名,为首之人叫做文崇礼。

“鸿胪寺卿?”萧季绾对这个人选倍感意外,但稍一细想又觉在情理之中,“文寺卿身后与谢、赵及其他门阀都有干系,选他,也省得各家争,至于余下的几位,学生从未听过。”

“都是国子监的学生,且都出自寒门。”戚晏清回答。

“郡守用文崇礼,余下几人分到郡中各州。”

“如此一来,黔中郡是一点地方主政经验的官员都没有了。”萧季绾还是忍不住担忧,而且她不止担心这一点,她还担心,“赵党恐难以说服。”

“此事水到渠成,不必担心,黔中郡与大晋各郡情形不同,地方主政经验也未必用得上,不如择新人而任,此八人,我可都观察许久了。”

萧季绾将字条收入袖中,“既是老师推荐之人,学生自当相信。”

“还有一事。”

萧季绾疑惑,“何事?”

戚晏清将凉了的茶倒去,重新斟上热茶,“你在郁林之时,莫忘记留意汉川。”

第141章 暗潮

左夫人长在草原王都, 但是她的家乡却不在王都,而在一个叫做阿浑达那的地方,阿浑达那, 在草原的最北端。

高涣护送左夫人灵柩自平城出发, 向北而行了一个多月, 才到达阿浑达那。二月初的时节, 已是春日, 阿浑达那却仍被冰雪所覆盖, 左夫人的丧礼便在这一片雪域上进行。

草原二十四部,共有十六部遣使来吊唁。

在左夫人入葬后, 高涣于临时搭建的营帐之中设宴款待前来吊唁的十六部使臣, 高涣王座居上正中,十六部使臣恰恰好分为两列,一列八人, 分坐于下首两侧。

高涣的目光从十六部使臣的身上一一掠过,而后慢悠悠地举起骨杯,右手拇指上的骨玉扳指叩击在骨杯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惹得底下的使臣频频注目, “本王感谢诸位不远千里前来悼念母妃之举。”

十六位使臣应言也端起身前的酒杯, “谢王上。”

开宴酒饮尽,高涣搁下骨杯,状似随意地转动把玩拇指上的骨玉扳指,十六部使臣有年长的已经认出了骨玉扳指的来历。

“敢问王上,王上手上的扳指, 可是骨玉扳指?”有人忍不住询问道。

高涣先是“一愣”,继而低头往自己手上瞧了瞧, “您说这个?好像是叫这个名字。”

得到高涣模棱两可的回答,询问的人不死心地继续求证,“王上这骨玉扳指从何而来?”

扳指是高薛一族常见的首饰,无论男女都喜爱佩戴,但是骨玉扳指却是高薛独一份的东西,因为它的主人是晋王高流,是高流受先王之命进入长安蛰伏之时,先王赠予他的信物。永隆末年,长安风起云涌,高流的部下就是执此骨玉扳指回草原调军,高薛才就此东进南下,建立大齐,它不仅仅只是一枚扳指,还是高流显赫之功的见证,在后来与大晋的多次交战中,高流多次用这枚骨玉扳指调军,见此物便如同亲见大齐八军统帅高流,按理而言,高流不应当将这样的信物交给当时才刚出生的高涣,但是它确确实实是出现了高涣的手上。

“是晋王叔赠予本王的见面礼。”高涣早便知道三言两语无法令这群人相信骨玉扳指的来历,但是他手中还有另一个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