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宋观唐 作品

分卷阅读350

,“戚大家,为何身故?”

“戚大家,死于太庙之前。”慕容念将太庙会审的前因后果说与谢咏絮听,眼瞧着谢咏絮在她的讲述中一点一点变了脸色,直至她讲到戚晏清以身代罪,自尽于太庙前,才迫使延和帝不得不停止追究萧季绾矫诏,长水军北出剑川之事时,谢咏絮的脸上尽是毫不掩饰的震惊与怅然。

“陛下竟在太庙之前如此逼问大都护?”谢咏絮为此感到无力。

“谢娘子对此似乎并不感到惊讶。”

其实稍稍一想便能知晓个中缘由。谢咏絮生于谢氏,因着谢宜本心持正守慎之故,谢氏远比其余门阀要清净些,但也并不意味着没有争权夺利之事发生,她或许比萧季绾更早地看到了权势倾轧之下伦常的崩坏。

“大都护离开前,我也曾为此担忧过,”谢咏絮也不瞒着慕容念,“但是大都护她说了一句话,让我觉得这一日不会这么早到来。”

“她是不是说,她有一个天生的缺陷,这使得她与旁的权臣不同?”慕容念从谢咏絮惊诧的目光中知道自己猜对了。

“是,她说她是女人,这个身份在朝堂上或许令她多有掣肘,但也是因为她是女人,那些人在警惕之余,又并不屑于承认她会危及他们的朝堂,因而她能够脱身。”谢咏絮摇头叹息,“不能说她料错了,只能说她预料少了,料到了群臣的反应,却没料准陛下的,帝王心术啊,终究还是君在前,父在后,也不知戚大家的身故,能让大都护明白几分,看清几分。”

说完,谢咏絮故意道,“慕容娘子会觉得我此言大逆不道吗?”

慕容念摇头,“大都护在安南能有谢娘子相助,我十分安心。”

外头响起了脚步声,谢咏絮端起陶杯,将凉透的茶水一饮而尽,“多谢慕容娘子款待,王上还等着我回去给她读书,便先告辞了。”

“谢娘子慢走。”慕容念起身相送,送至门前的台阶上时,正巧撞见回来的萧季绾。

谢咏絮头也不回地走了,萧季绾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问慕容念,“她这个时候来,做什么?”

慕容念一边往屋内走,一边回答,“原是来找你的,后来发现寻我也是一样。”

萧季绾一顿,“你都告诉她了。”

“早晚会知道。”慕容念蹲下身去收拾茶具,萧季绾杵在她身后一动不动,她无奈叹了口气,转身道,“便是知晓让你来告诉她,你会神伤,我这才……”

萧季绾直盯着慕容念,“你知道我不是此意,你也知我真正想问的是什么。”

“那么我方才故意那么讲话,你还猜不出答案是什么吗?”

萧季绾躲开了慕容念的目光。

戚晏清为什么非死不可,这个问题的答案萧季绾想了一路,答案是什么她早就想到了,但是那个答案于她而言,过于残忍,所以她总是幻想自己想错了。今日谢咏絮来问戚晏清的死因,只要慕容念告诉她,就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这个问题,萧季绾想知道谢咏絮是如何看待的,却又不敢直问,慕容念何尝不知晓答案的残忍,这才明知萧季绾在等待什么,仍顾左右而言他。

这本身,就已经预示了答案的一面。

“所以老师不仅是为了救我,救长水军,还是为了让我看清,也让我再无任何退路,是吗?”

萧季绾苦笑,“明明一开始,我做这些只是为了有朝一日大晋北归之时,不会因军需而被北齐掣肘。”

“若你当初选择让我一人认罪,今日之事或许根本不会发生,后悔吗?”

“所以阿念,你早就猜到了是不是,你早就看到了今日是不是?”

“陛下,太子殿下请见。”

延和帝捏了捏眉心,“让太子进来吧。”

萧季钧进了宸元殿,就见延和帝朝他招手,“阿钧来了,过来。”

萧季钧迟疑了一瞬,延和帝假装并未看到,仍温和地关心道,“快要入秋了,秋日干燥,你要多注意些身子。”

“儿谢阿耶关心。”萧季钧顿住,躬身行了一礼,才继续上前,来到御案后头跽坐。

延和帝将御案上堆叠的一摞奏章往萧季钧的方向推了推,“这些奏章你带回去看,批阅好了再送回来。”

萧季钧明显感觉到,自从萧季绾离开了建宁,延和帝交给他的朝政就变得越来越多,面对着厚厚一沓奏章,萧季钧欲言又止。

延和帝才喝了药,口中苦涩,他不能饮茶,只能用温热的白水压一压,将萧季钧犹豫不决,问他,“可是阿耶身上的药味过于浓重?”

萧季钧低头,“阿耶要注意身子。”

“所以才让你多分担些,眼看着时节由夏入秋,往年此时,阿耶都会病倒,你多分担些,阿耶便能多省心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