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宋观唐 作品

分卷阅读356

所问, “阿念,今岁想留在郁林过节吗?”

萧季钧信中内容,慕容念已猜出了八分,于是她反问萧季绾,“大都护也会留在郁林吗?”

“你一向畏寒, 郁林冬日不冷,若留下等冬日过去, 会好受些。”

慕容念对萧季绾的回答并不满意,或者说,她并不愿意。

外头的天虽晴着,可天底下一处是晴日,并不意味着每一处都是晴日,她在建宁生活了那么多年,建宁的冬日,即便不下雪也是寒冷彻骨的。

“你要将我独自留在这里吗?”慕容念说完,落在案几上的目光缓缓上移,迷惘道,“是我的骑术还不够好?”

她没这么看过萧季绾,也不愿这么对萧季绾,可建宁,太危险了。

太危险了,所以萧季绾不愿。

“我速去速回。”

慕容念眼中一丝笑意也无,在萧季绾的忐忑中偏头望向窗外的夕阳,夕阳慢悠悠地爬进直棂窗,爬满慕容念的半个身子,今日慕容念戴了一对圆珠坠子,坠子一直垂到肩上,偏生巧得很,那坠子,是红色的。

一只被镀上了夕阳,一只被昏暗所包裹,一明一暗,静静垂在两侧的肩上,萧季绾透过两只坠子,看到了其中蕴藏的,明晃晃的“危险”二字。

她最正确的做法,是在说完“速战速决”之后,就即刻离开,至少去到看不到慕容念的地方,可她没有,被两颗坠子牵引住的结果就是,她的心意不那么坚定了。

“嗯?”慕容念转过头,好似没听到萧季绾先前的话,又好似听到了萧季绾并未开口说出的话,她问,“你说什么?”

萧季绾晃神之间,想起了锡隆草原上,圆月之下的梦境。

很害怕她不笑了。

于是脱口而出,“好。”

笑意从慕容念的眼角蔓延到唇角,她觉得自己不该笑,也不知自己在笑什么,只好低头故作遮掩,抽出被萧季绾压在最下面的信笺看了起来。

萧季绾既懊恼又后悔。

鬼迷了心窍才开口答应,怎么就开口答应了呢……

腊月初一,建宁的晨钟准时响起,预示着延和二十四年即将走到尾声。

身着绿袍、绯袍、紫袍的官员们陆陆续续进入皇城,去往紫宸殿上腊月的第一个早朝。

原以为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清晨,一场例行的朝会,可上天似乎故意不让命途多舛的延和二十四年在平安顺利之中结束,早朝上到一半,大晋的天子,延和帝萧煊,骤然当庭呕血。

满朝文武都如同懵了一般,一时之间谁都没反应过来。

第一个惊醒的是谢宜,谢宜猛地从杌子上站起,“快扶陛下去配殿,速速请齐奉御来!”紧接着赵士全也高声吩咐,“速去请皇后殿下前来主持大局!”

钱大监和几个内侍手忙脚乱地将延和帝扶到配殿,群臣站在配殿外顶着寒风忐忑不安地苦等消息。

延和帝身子不好一事并不是什么秘密,但这却是他登基以来,第一回在众臣面前吐血。

谢宜与赵士全一左一右站在百官的最前头,面色都不怎么好看。他们离延和帝近,二人都看见了延和帝吐出的那口血中带着异色。

不是什么好兆头。

不一会儿,燕皇后就急匆匆地赶来了,身上还穿着钗钿礼衣,且来的方向不是后宫的方向,而是西面。

这时众人才恍然想到,腊月初一这一日,既是每月初一,又是今岁最后一个初一,各命妇需携族中女眷入宫拜见皇后,聆听皇后对正旦朝见的安排。

谢宜难得当众皱眉,因为他想到了满朝文武的家眷现如今都在宫中,这其中也包括他谢家的。

太巧了。

赵士全也想到了这一点,可他没什么反应。

正是因为赵士全面不改色,所以谢宜紧皱的眉头又深了几分。

百官在配殿外足足等了两个时辰,将朝阳等到了日上中天,才等到结果,结果就是,左千牛卫将紫宸殿附近团团围住。

谢宜缓缓动了下双眸,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神色。

配殿中,燕皇后踱着沉重的步伐走来走去,对延和帝中毒之事百思不得其解,还未等她想出个所以然,延和帝就醒了过来。

“是皇后来了?”延和帝挣扎着坐起,看清楚燕皇后后,疑惑地问,“朕怎么了?”

燕皇后的目光转向了别处。

代奉御齐淮术一副惊慌失措的模样,回答道,“回陛下,臣,臣医术浅薄……”

“说实话,”延和帝不耐烦地打断,“朕的身子朕心中有数。”

齐淮术不敢抬头,“陛下,是,是中毒了。”

这时,燕皇后才接着说,“妾再三询问奉御是否诊错,奉御确人陛下是中毒无疑,于是妾动用了左千牛卫,未曾请示过陛下,请陛下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