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延和帝拍了拍燕皇后肩,“大了,孩子们都大了,朕要谢你。”
“陛下何故说这话?”燕皇后不解。
“朕是有感而发,”延和帝欣慰道,“你给萧家生了一双好儿女。”
萧季绾没有能够回到太宸宫。
在燕皇后派邵殿正前来接她时,她拒绝了,她拿出一物交给来邵殿正,“还请殿正将此物交予阿娘,阿娘看后,自会明白。”
萧季绾不愿离开太徽观,邵殿正也不好强求,她是来接人的,却不是来绑人的。
怀着疑窦回了宫,将东西交予给燕皇后,邵殿正不明所以地问,“殿下,公主为何不愿回宫。”
燕皇后握着手中粗糙的白子,闭了闭眼,“去见陛下。”
宸元殿中,延和帝盯着白子半晌,长叹一口气,“阿笙如何看待此事?”
粗糙的白子将燕皇后的掌心硌得发红,她捻着白子,将它放在棋案上,石头做的棋子同宫中的用上等白玉打造的棋子格格不入,“那一年没能将她送出去,或许一切早就注定了。”
“陛下见过阿绾的字吗?”燕皇后问。
延和帝看上去颇为怀念,“阿绾的字是你我握着她的手一笔一划教的,怎会没见过。”
“是啊,妾与陛下一笔一划教授他们兄妹习字,可偏偏阿绾的字既像你的,也像我的。”
“像你的又像朕的,便是既不像你,也不像朕。”延和帝哪能不明白燕皇后的意思,“那你说,她的字像谁的呢?”
二人的目光同时落在了延和帝书案上的一方镇尺之上。
这方镇尺看着已经有些年代了,但是上头“君舟民水”四个气势恢宏的大字依然清晰可见。
第031章 再见
在齐使离开后不久, 建宁江上一艘大船逆着江水扬帆北上。
这是一艘货船,从外头看只是运送瓷器去北方,但是内中却藏有乾坤。在船舱中有六只成人合抱粗的瓷瓮, 每一只瓷瓮上都彩绘了不同的图案, 有松鹤延年, 有麒麟踏云, 有两虎争羊, 还有别的一些吉祥如意寓意的花纹。
这六只瓷瓮, 乃至这一整船的货物都是送给北齐的,确切而言, 是送给高起的。
晋宁公主入道, 南部大人未能送出和亲的国书,回去后免不了齐帝责骂,这箱货物就是给高起的赔礼。
为了掩人耳目, 货船将在蓬莱郡靠岸,船上的东西将分批分次由蓬莱进入荥阳,而荥阳则是高起的辖境。
因船上有瓷器,船行的并不快, 在江上行了三日才靠岸。
六只瓷瓮被押上了六架车, 车行到宋州城外的树林时, 押送的队伍就地修整,只留下一名刚入伍的小兵看守。
待人走远,小兵在后头四只瓷瓮上都轻轻扣了一指,瓷瓮中缓缓爬出了四个人,四个女人。
一前一后的女人最先爬出来, 爬出后分别就近去搀扶从中间两只瓷瓮中出来的人。
“娘子小心。”
萧季绾好不容易才落地,一踏上实地就忍不住冲到树后抱着树干干呕。
呕完了一回身, 斜里递出一只手帕,手帕上绣了梅花,还带着淡淡梅香,一弯便知是慕容念的。
“妧娘,你头不晕心口不闷吗?”萧季绾靠着树干有气无力地问。
因着要出来,便不能再用本名,毕竟按照燕皇后的诏令,太徽娘子萧季绾和她的伴读慕容念还在太徽观清修呢,于是慕容念叫回了“妧娘”这个名字,至于萧季绾,一开始她自己想叫“绾娘”,可又觉得这个“绾”字太过扎眼,生怕别人联想到晋宁公主,便自作主张将“绾”改为了“婉”。
“婉娘,妧娘,一听就是一家出来的。”萧季绾对这个名字很满意。
慕容念除了面色微微发白,其余看不出有什么异样。
林中传来了脚步声,小兵急忙催促她们快些离开,“人要回来了,娘子说此事越少的人知道越好,你们快些离开,”说着将怀中的木牌塞到武婢怀中,“顺着这条路走上五里,大将军接应的人就在那边,你们把木牌给他,他就会明白,快走。”
脚步声越来越近,两名武婢急忙护着萧季绾和慕容念钻入树林深处。
等到押送的队伍离开,她们才敢起身行动,向小兵手指的方向走。
“对了,”萧季绾走着走着忽然开口问道,“上回同阿娘阿兄来宋州,也是你们护送的,我还不知你二人叫什么,如何称呼?”
打头开路的一人回说,“婢子白虹。”
押后的一个回说,“婢子青冥。”
“白虹、青冥?”萧季绾好奇地问,“这名字是谁为你们取的?”
“是燕大将军所取。”白虹回答。
燕大将军就是燕拓,朝中臣子提到燕拓之时都称“燕太尉”,但